第440章 重修历法(2/1)

江宁则与张维贤、温体仁有说有笑地朝着皇宫走去,并趁机询问官应震在湖广省的情况。

听到江宁询问,温体仁笑着说:“侯爷放心,官老大人可是当年楚党的党魁。

湖广本就是当年楚党官员对抗东林党的大本营。

虽说这些年江南地区的东林党人对湖广各种渗透,楚党官员也大多被边缘化。

但此前朝廷为张居正平反,又有官应震老大人这位昔日党魁亲自出马,再加上英国公与下官将山东的‘火’烧到了湖广,没费多少功夫,便将整个湖广官场彻查了一遍。

就连湖广巡抚薛贞都被当场抓捕。

新任湖广巡抚张延登能力出众,很快在官老大人的帮助下,稳住了湖广局势。

至于那些被改成桑田的农田,已下令三年之内必须恢复到七成,否则朝廷将强令回收。

这样一来,既进一步打击了江南士绅,又能让湖广省重新成为我大明粮仓。”

江宁满意地点点头,对于三年恢复七成这个数字,他比较认可。

这个张延登确实有能力,若强行要求一年之内恢复七成,势必会激起民变,毕竟朝堂争斗直接伤害的都是底层百姓。

三年期限刚好能让底层百姓有个缓和期。

不多时,三人来到午门之外,递上腰牌后,向宫内走去。

来到御书房门外,守在门外的小太监一眼就看到了江宁,赶忙上前殷勤打招呼。

江宁笑着点点头,说道:“劳烦小公公,帮忙通传一声,本侯与英国公、温阁老求见陛下。”

小太监诚惶诚恐地说:“侯爷称呼奴婢大锤就行,‘公公’二字奴婢万万担当不起。”

听到这话,江宁只是笑笑,实在叫不出“大锤”这名字。

加上对方是方正化的干儿子,自从方效忠被调到坤宁宫当总管后,方大锤就被方正化调到御前当差,为人机灵懂事,就是名字有点离谱。

不多时,小锤子匆匆出来,笑着说:“公爷、侯爷、温阁老,陛下有旨,宣你们三位进去!”

江宁等人点点头,随后迈步进入御书房。

只见朱由校正手拿毛笔快速批阅奏本,一旁的方正化在帮忙整理。

三人进入大殿后赶忙行礼。朱由校笑着说:“英国公、忠义侯、温爱卿,你们三位来了!

都坐下说话。”

方正化闻言赶忙点头,一招手,几名小太监赶忙端来椅子,奉上热茶。

随后,江宁三人再次行礼后坐下。

这时,朱由校也放下了手中的毛笔。

温体仁见状赶忙将山东的情况详细汇报了一遍。

朱由校听完后,忍不住称赞道:“你们办事,朕放心。

这样一来,山东和湖广也算彻底稳住了。

再过几年,湖广又会是我大明的粮仓。

英国公和温爱卿此次立下大功,朕待会让司礼监拟旨,赐英国公和温爱卿各蟒袍一袭,一同升授特进荣禄大夫。”

方正化赶忙点头,张维贤和温体仁也赶忙起身领旨谢恩。

随后,朱由校摆了摆手,笑着说:“你们为朕分忧,朕自然要赏赐,这是你们应得的。

今后用心做事,朕不会亏待你们。

两位爱卿刚回京,想必还没和家人团聚,朕就先不留你们了,你们先回家好好歇两天,过几日朕在宫中设宴款待两位爱卿。”

温体仁、张维贤赶忙起身恭敬行礼,随后二人告辞离开。

坐在一旁的江宁忍不住在心中称赞,朱由校的帝王之术愈发炉火纯青。

张维贤和温体仁进入御书房后,朱由校从头到尾只是称赞,并未主动询问任何事。

温体仁也很识趣,不等朱由校发问,便将所有事情交代清楚。

朱由校更是当场嘉奖封赏,还体贴地让两人先回家休息。

看似平常的举动,实则体现出君臣之间的相互信任。

反观原本历史上的崇祯,事无巨细,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搞得下边人都不知如何办事,简直没有可比性。

看着江宁仍坐在椅子上没有起身的意思,朱由校将批阅好的奏折递给方正化,笑着说:“江兄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刚好今天有好东西给你看。”

江宁摆了摆手,一脸正色道:“陛下,禁书和春宫图就免了,至于其他乱七八糟的书籍,臣也从来不看。”

朱由校没好气地说:“江兄,你好歹是当朝侯爵,朕的左膀右臂,一天到晚怎么满脑子都是禁书、春宫图,就不能想点别的事?”

听到这话,江宁当场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说:“陛下,那您除了禁书和春宫图,还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好东西?”

朱由校闻言,顿时不乐意了,说道:“方大伴,传杨马诺、龙华民来御书房。”

方正化闻言赶忙领旨匆匆离去。

江宁好奇地问道:“陛下,您究竟要给臣看什么好东西?”

朱由校却卖起了关子:“待会你就知道了,这会儿说出来你估计也听不懂。”

江宁耸耸肩,端起茶杯耐心等待。

随后,君臣二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起来。

半个时辰后,只见方正化匆匆推门而入,身后跟着两名身穿蓝袍的官员。

江宁抬眼望去,顿时眉头微皱。只见二人金发碧眼,却身着大明官袍。

两人十分恭敬地行礼道:“臣龙华民、臣杨马诺拜见陛下。”

朱由校摆了摆手:“不必多礼。

你们说东西做好了,刚好朕今日有空,拿来看看。”

几名小太监抬着一个用红布覆盖的球状东西走了进来。

江宁顿时一脸疑惑。

只见朱由校一抬手,方正化赶忙上前,快步将红布扯下。

江宁顿时愣在当场,满脸不敢置信。朱由校看着江宁吃惊的表情,满脸得意地说:“江兄,怎么样?

朕没骗你吧?”

江宁快步走上前,仔细打量起来。

只见这东西整体为木质结构,直径约两尺,可以旋转活动。

江宁脱口而出:“地球仪?”

朱由校微微一愣,就连龙华民和杨马诺也是一愣。

朱由校笑着说:“江兄,你管这东西叫地球仪?

名字听起来倒是不错。”

江宁转过头,一脸严肃地看着杨马诺和龙华民二人,两人顿时吓了一跳。

江宁开口问道:“这东西是你们做出来的?”

两人赶忙回答:“回侯爷,这是下官前不久根据《永乐大典》中成祖年间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图以及大明周边的地图制作而成。”

江宁伸手转动地球仪,发现与后世的几乎一致,差距不大。

顿时,江宁看向二人的眼神变得冰冷起来。

经过上次利玛窦和汤若望企图偷走《永乐大典》部分典藏的事情,江宁对这些外来人警惕性极高,此时心里琢磨着要不要把这俩人拉出去剁了,免得他们又泄露大明的东西。

二人明显感觉到江宁眼中若有若无的杀气,赶忙跪倒在地。

这时,朱由校面带疑惑地问:“江兄,怎么了?

有什么问题?”

江宁随即转身,笑着说:“陛下,没什么问题。

这东西当真巧夺天工,许多国家的位置都标注出来了。

想来当年郑和去过这些地方,才能记载如此详细。

这两位大人当真功不可没呀!”

听到江宁的话,龙华民、杨马诺二人赶忙说道:“侯爷谬赞了,下官当不得如此夸奖,不过是整理前人遗物罢了。”

看着两人汉语说得十分流利,江宁顿时来了兴趣。

仔细询问后得知,两人是万历年间来大明的传教士。

由于大明百姓对待信仰有“鸡蛋一发,信仰启动,鸡蛋一停,信仰归零的特性,导致两人传教之路艰难,不仅没发展到教徒,还差点沦为乞丐。

最后被人引荐进入钦天监为大明做事。时间久了,两人便彻底融入大明,对于传教的事早就不提了。

龙华民已经改信儒家了,杨马诺更是改信道家文化。

朱由校大笑道:“江兄,这么算起来,你和杨马诺也算同门了,都是道家子弟。”

听到朱由校的话,杨马诺顿时激动起来,问道:“侯爷也是道家弟子?”

江宁面色平静地点点头:“家师傅是陛下亲封的大真人,本侯也算半个道家弟子。”

杨马诺顿时激动地上前抓住江宁的手,泪流满面,仿佛在外流落多年的孤儿终于找到组织。

江宁赶忙抽回手,说道:“杨大人,还请注意!”

杨马诺赶忙说道:“下官一时失礼,还请侯爷见谅。”

紧接着,龙华民开口说道:“启禀陛下,微臣与钦天监一众同僚,近些年来通过观察发现,《大统历》如今已不符合大明当下情况,偏差越来越大,需要尽快重新制定新的历法,否则拖得越久,对百姓生活影响越大。”

朱由校听完,神情严肃起来。历法关乎百姓何时播种、何时秋收,是民生大事,他自然重视,于是开口说道:“既然如此,就由你二人牵头,与钦天监尽快制定新的历法,越快越好,务必让百姓能够正常劳作。”

两人赶忙领旨。

朱由校对两人勉励了几句,又赏赐了一些东西,随后两人匆匆离去。

望着两人离去的背影,江宁心中琢磨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虽然这二人如今换了信仰,但不得不防,回去得让锦衣卫好好查一查。

看着江宁沉思的表情,朱由校开口询问。

江宁将心中的顾虑说了出来,毕竟之前徐光启带着传教士查阅《永乐大典》,结果差点被汤若望、利玛窦偷走部分典藏,这种文化盗窃十分危险。

朱由校明白其中利害关系,随后转头对方正化说:“方大伴,稍后安排西厂的人,将这二人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与什么人接触,给朕仔仔细细查一遍。”

方正化赶忙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