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丰收与月下诗(1/1)

金黄的麦浪在秋风中起伏,沉甸甸的麦穗低垂着头,仿佛在向大地致敬。俞晓棠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这片丰收景象,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感。

这是她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丰收季。经过春夏的辛勤劳作,她的试验田获得了超出所有人预期的收成——抗旱小麦的产量是村里传统品种的三倍,间作的高梁和大豆也硕果累累。更令人惊喜的是,那些傻三郎偷偷种下的紫云英不仅肥了田,还成了优质饲料,连村里的老农都竖起大拇指。

“晓棠姑娘,快来!“张婶在晒场上向她招手,“开始打谷了!“

晒场上热闹非凡。男女老少齐上阵,有的用连枷打谷,有的用木锨扬场,金黄的麦粒如雨点般落下,堆积成小山。孩子们在草堆间追逐嬉戏,欢笑声与打谷的节奏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生动的丰收图景。

俞晓棠刚走到晒场边,几个农妇就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夸赞她的种植技术。

“我家那口子说了,明年全按姑娘的法子种!“

“这麦粒真饱满,磨出的面粉肯定香!“

“姑娘真是我们村的福星啊!“

就连一向刻薄的王翠花也不情不愿地嘟囔:“还算有点本事。“

俞晓棠微笑着应酬,眼睛却不自觉地搜寻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自从三天前税吏来过之后,傻三郎就很少出现在村里,不知又跑到哪里去了。

“找那傻子呢?“张婶看穿了她的心思,“昨儿个老李头说看见他往东山去了,背着一大包东西,神神秘秘的。“

俞晓棠点点头,心里有些失落。自从那次算术教学后,傻三郎似乎有意无意地躲着她。每次她以为两人关系有所进展,他就会立刻退回那个“傻子“的壳里。

晒场中央,赵德柱正指挥几个壮劳力将打好的麦子装袋。见俞晓棠来了,他难得地露出笑容:“晓棠姑娘,今年全村增收三成,你功不可没啊。“

“里正过奖了,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俞晓棠谦虚地说。

赵德柱捋着胡须:“我已经向县太爷递了文书,为你请功。说不定会有赏赐下来。“

周围响起一片赞叹声。俞晓棠却敏锐地注意到,赵德柱说这话时,眼睛里的算计多过真诚。这个精明的里正,恐怕另有所图。

正说着,晒场边缘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俞晓棠转头看去,只见王翠花正揪着一个孩子的耳朵大骂:“小兔崽子!敢偷老娘的饼!看我不打断你的手!“

那孩子约莫七八岁,瘦得皮包骨,被揪得踮起脚尖,疼得直咧嘴,却倔强地一声不吭。俞晓棠认出这是村里最穷的刘家小子,父亲病逝,母亲靠给人洗衣勉强糊口。

“王婶子,孩子饿了拿块饼,不至于这样吧?“有人小声劝道。

王翠花三角眼一瞪:“饿就能偷?今天偷饼,明天就敢偷钱!这种有人生没人教的东西,就该好好教训!“说着扬起手就要打。

“住手!“

一个沙哑的声音突然响起。人群自动分开,傻三郎不知何时出现在晒场上,衣衫褴褛如常,但眼神却异常锐利。他大步走到王翠花面前,一字一顿地说:“放、开、他。“

王翠花被他的气势所慑,不自觉地松了手,随即又恼羞成怒:“哟,傻子也来逞英雄?关你什么事!“

傻三郎没有理会她的嘲讽,蹲下身与孩子平视,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给你,肉饼。“

孩子怯生生地接过,打开一看,果然是张香气扑鼻的肉饼,还冒着热气。他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含糊不清地说:“谢谢三郎哥。“

王翠花脸上挂不住,尖声道:“傻子哪来的钱买肉饼?肯定是偷的!大家看看,这傻子不光自己偷,还教唆小孩偷!“

人群中响起窃窃私语。确实,一个靠村民施舍度日的傻子,哪来的钱买肉饼?

傻三郎转身面对众人,背挺得笔直,声音清晰有力:“我砍柴换的。东山老林,一天两担,一担五文。“他指了指孩子,“他帮我捆柴,该得的。“

这番话说得条理分明,哪有半点傻气?晒场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惊讶地看着傻三郎,仿佛第一次认识他。

俞晓棠心头一震。这是她第一次听傻三郎在众人面前说这么多话,而且逻辑清晰,用词准确,甚至带着几分书卷气。更让她惊讶的是,傻三郎说完后似乎意识到自己“失态“了,立刻又变回那副疯癫模样,抓耳挠腮地傻笑起来。

王翠花还想说什么,赵德柱出面打圆场:“好了好了,大喜的日子,别为这点小事扫兴。三郎,带那孩子去边上吃吧。“

傻三郎拉着孩子走开了,临走时,他的目光与俞晓棠短暂相接,那一瞬间的眼神交流,让俞晓棠心跳漏了一拍——他在向她传递某种信息。

丰收庆典持续到日落。村民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分享美食。俞晓棠被奉为上宾,不断有人向她敬酒致谢。但她始终心不在焉,目光频频扫视人群,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

直到夜深人散,她也没再见到傻三郎。

回到小屋,俞晓棠辗转难眠。今晚傻三郎的反常表现,更加证实了她的猜测——他根本不是傻子,至少不全是。但为什么要装傻?他在躲避什么?

月光如水,透过窗纸洒在地上。俞晓棠索性起身,轻手轻脚地来到屋后的菜园。夜风微凉,带着泥土和植物的清香。她深吸一口气,忽然听见不远处传来细微的声响。

循声走去,她看见傻三郎正坐在老槐树下,借着月光在沙地上划拉着什么。俞晓棠屏住呼吸,悄悄靠近,发现他正在写字——而且是非常工整的楷书!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傻三郎低声吟诵着,声音低沉悦耳,带着几分文人特有的韵律感。这哪是那个整天“吃饭饭““睡觉觉“的傻子?分明是个受过良好教育的读书人!

俞晓棠不小心踩断一根树枝。傻三郎猛地抬头,瞬间又变回那副痴傻表情,手忙脚乱地抹平沙地上的字迹。

“姐姐偷看!坏坏!“他撅着嘴,像个被抓包的孩子。

俞晓棠走到他身边坐下:“三郎,刚才那首诗...是谁教你的?“

傻三郎眼神闪烁:“傻子不懂诗!瞎写的!“

“那字呢?那么漂亮的楷书,也是瞎写的?“

“风吹的!沙子自己动的!“傻三郎开始胡言乱语,明显是在逃避。

俞晓棠叹了口气,决定换个方式:“今天你帮了那孩子,我很高兴。“

傻三郎安静下来,低头玩着衣角:“他饿。我...记得饿的滋味。“

这句话说得异常真实,带着某种深切的痛苦。俞晓棠心头一软,不由自主地伸手覆上他的手背:“你记得什么?“

月光下,傻三郎的侧脸轮廓分明,鼻梁高挺,下颌线条坚毅,如果不是那脏兮兮的脸和乱蓬蓬的头发,该是个相当英俊的男子。他沉默良久,终于开口,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记得...冷。很冷。还有血...很多血...“

俞晓棠握紧他的手:“然后呢?“

“然后...就在这里了。“傻三郎抬起头,眼神迷茫,“有时候...我会想起一些东西,像梦一样。诗啊,字啊,还有...刀光,喊杀声...“他痛苦地抱住头,“头好痛!不想了!“

俞晓棠连忙安抚他:“好了好了,不想了。“她犹豫片刻,轻声问:“那为什么要装傻呢?“

傻三郎的眼神突然清明了一瞬:“因为...傻子没人注意。傻子...安全。“

这个回答让俞晓棠心头一震。什么样的人需要靠装傻来保证安全?逃犯?被追杀的贵族?还是...

“三郎,“她鼓起勇气问,“你相信我吗?“

傻三郎定定地看着她,月光下那双眼睛深邃如潭。许久,他轻轻点头。

“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你的真名是什么?“

这个问题似乎触动了什么。傻三郎猛地站起身,退后几步,脸上又挂上那副傻笑:“傻子就是傻子!睡觉咯!“说完转身就跑。

俞晓棠没有追。她坐在原地,望着沙地上尚未完全抹去的字迹出神。“秋风清,秋月明“...这首诗她似乎在哪里听过,但一时想不起来。

第二天清晨,俞晓棠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是傻三郎,手里捧着几枝沾满露水的野花。

“给姐姐!“他笑得灿烂,仿佛昨晚的深沉从未存在。

俞晓棠接过花,发现下面还藏着一个小木雕——是一只栩栩如生的兔子,憨态可掬。

“你雕的?“她惊讶地问。

傻三郎点点头,又摇摇头:“捡的!兔子自己变成这样的!“

俞晓棠忍俊不禁。这个“傻子“,连撒谎都这么没水平。她仔细端详木雕,刀工细腻流畅,绝非一日之功。联想到昨晚看到的书法,她越发确信傻三郎受过良好的教育,甚至可能是书香门第出身。

“谢谢,我很喜欢。“她真诚地说。

傻三郎眼睛一亮,突然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袋:“还有这个!“

俞晓棠打开一看,是几种她不认识的种子。

“东山后面,深谷里,“傻三郎压低声音,“特别甜的果子,只有我知道。种出来,给姐姐吃。“

俞晓棠心头一暖。这些天来,傻三郎给她带来了各种稀奇古怪的种子,有些甚至是珍贵的药材。她开始怀疑,他频繁“失踪“的日子,就是去深山寻找这些宝贝了。

“今天我要去县城卖粮食,“她说,“你要一起来吗?“

傻三郎摇摇头,脸上闪过一丝警惕:“不去城里!城里...危险。“

“危险?为什么?“

但傻三郎已经又变回那副疯癫模样,手舞足蹈地比划着:“人多!狗凶!咬傻子!“说完就蹦跳着跑开了。

俞晓棠望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每次提到县城或官府,傻三郎都会异常紧张。这更加证实了她的猜测——他是在躲避什么人或事。

去县城的路上,俞晓棠向同行的张婶打听傻三郎的来历。

“三郎啊,“张婶回忆道,“大概是三年前吧,李铁柱从县城回来,说在官道边捡了个浑身是血的疯子,带回来当乐子。后来傻子伤好了,却记不得自己是谁,就留在村里了。“

“浑身是血?“俞晓棠心头一紧。

“是啊,听说可惨了,衣服都碎成布条,身上全是伤。里正本想报官,但那会儿正闹北疆叛乱,官府忙得很,谁管一个傻子?“

北疆叛乱?俞晓棠隐约抓住了什么。她想起傻三郎曾提到“刀光“和“喊杀声“,难道与此有关?

县城比俞晓棠想象的繁华。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叫卖声不绝于耳。她跟着张婶把粮食卖给粮行,又用部分收入买了些生活必需品。

经过一家书店时,俞晓棠忍不住驻足。店内摆满了线装书,墨香扑鼻。她随手翻开一本诗集,突然僵住了——其中一页赫然写着“秋风清,秋月明“...正是傻三郎昨晚吟诵的诗!

“老板,这首诗是谁写的?“她急忙问道。

书店老板瞥了一眼:“这是李太白的《秋风词》。姑娘也喜欢诗?“

李白?唐代大诗人?俞晓棠心头一震。在这个明显不是唐朝的架空世界,李白竟然也存在?或者说,这个世界的文化与她所知的历史有某种相似性?

回村的路上,俞晓棠心不在焉。傻三郎会背诵李白的诗,会写一手好字,会雕刻...他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沦落至此?

傍晚时分,她回到村子,远远就看见傻三郎蹲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像是在等什么人。见到她,他立刻蹦跳着迎上来:“姐姐回来啦!“

阳光下,他笑得那么纯粹,仿佛世间所有的烦恼都与他无关。但俞晓棠知道,在那张傻笑的面具下,隐藏着一个伤痕累累的灵魂。

“嗯,回来了。“她柔声应道,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包,“给你带的礼物。“

傻三郎好奇地打开,是一块上好的墨锭和一支毛笔。他的眼神瞬间变得异常复杂,手指轻轻抚过笔杆,动作轻柔得像在触碰珍宝。

“喜欢吗?“俞晓棠问。

傻三郎抬起头,眼中的清明一闪而过,随即又变回傻笑:“画画玩!谢谢姐姐!“

当晚,俞晓棠在油灯下仔细研究傻三郎给她的新种子。以她的专业知识,竟然也认不出这是什么植物。这越发证实了她的猜测——这些种子绝非普通山野之物,很可能是某种珍稀品种。

窗外传来轻微的响动。俞晓棠悄悄掀开窗纸一角,看见傻三郎正坐在月光下,用她送的笔墨在一块木板上写字。他的神情专注而沉静,哪还有半点傻气?写完后,他小心地将木板藏进怀里,警惕地环顾四周,然后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夜色中。

俞晓棠退回床边,心跳加速。她越来越确信,这个“傻三郎“身上藏着惊人的秘密。而更让她不安的是,她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单纯地把他当作一个需要帮助的傻子了。

每当那双时而混沌时而清明的眼睛望向她时,她的心就会不自觉地加速跳动。这种陌生的感觉,让她既期待又害怕。

夜深了,俞晓棠却毫无睡意。窗外,一轮明月高悬,清冷的月光洒在丰收后的田野上。明天,她决定再去东山看看,也许能找到更多关于傻三郎真实身份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