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艨艟斗舰战江上(1/1)
孔明与关羽商议先锋人选。
有两道身影,几乎同时跨步而出,争相请命。
孔明抬眼望去,只见一人是廖化,另一人则是魏延。
廖化神色沉稳,抱拳行礼。
魏延则目光炯炯,毫不掩饰心中的急切,两人皆是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
关羽见状,眉头微皱,他问孔明。
“军师,你说这先锋之职,由谁担任,更为妥当?”
……
廖化随关羽多年,水战经验丰富,行事稳重。
魏延刚烈勇猛,久居荆州,水战之术亦是不凡。
二人皆是合适人选。
然而,孔明心中却另有一番思量。
穿越者孔明记得,后世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之说。
这话是说,前一世的蜀汉后期,人才凋零,无良将可用,年老的廖化,无奈出任先锋。
可如今是大汉,不是蜀国。
军中更是猛将如云。
所以呢。
孔明心想,廖化就委屈一下吧,这一次,我选魏延。
……
想到此处,孔明笑笑说道。
“此次先锋之职,便交由文长,元俭可率第二队出发,诸将皆有立功之机,不必争于一时。”
魏延闻言,脸上顿时露出喜色。
他抱拳领命,随即转身登上战船,率先起航。
廖化为人厚重,不是争强好胜之人,第二队出发,廖化也并无不悦之色。
其余众将亦各司其职。
船队依次驶离岸边,浩浩荡荡沿汉水而下。
……
行船途中。
孔明立于船头,目光远眺。
关羽走到孔明身旁,低声问道:“军师,我军行至何处结寨?”
孔明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微笑着反问。
“云长来的正好,我正要问你,汉水之中,哪一段江面最窄?”
关羽统率荆州水军多年,对襄阳至江夏一段的汉水,了如指掌。
关羽不假思索地答道。
“汉津口一带,有一段江面最窄,军师问这个作何?”
关羽的言语间,带着几分疑惑。
轻摇羽扇,孔明意味深长地说:“何处江水最窄,我们便去何处结寨。”
关羽闻言,心中更加疑惑。
按照常理,两军作战,无论是陆上还是水上,皆应选择开阔之地。
以便拉开阵势,一决胜负。
孔明为何反其道而行?
关羽正欲追问,孔明却淡淡说道:“不必多问,待江上决战之时,云长自然知晓。”
关羽见状,也只能默默地点了点头。
……
大队船队继续前行,顺利抵达汉津口。
又行数里。
来到关羽所指的那段江面。
此一段的汉水,水流湍急,两岸峭壁如削。
孔明见后,很是满意,孔明下令后退一些,在汉水南岸扎下水寨。
静候东吴水军的到来。
两日后,哨船匆匆回报。
陆逊的大队战船已过江夏,计算行程,估计明日正午可达汉津。
此条消息,便是一道动员令。
各营将士听到后,都摩拳擦掌,准备起来。
……
次日清早。
孔明开始排兵布阵。
孔明先召来先锋魏延,命其率领数百只战船,停泊在那段最窄的江面上,准备迎敌。
廖化则率第二队战船,接应魏延。
两人的船队以艨艟和斗舰组成,船身轻巧,行动迅捷,适合机动作战。
孔明叮嘱二人说:“你二人切记,或进或退,需按令旗,切不可轻举妄动。”
魏延与廖化齐声应诺,带领船队离去。
随后,孔明又与关羽商定。
由关羽统率主力楼船,列阵在魏延和廖化之后。
楼船高大坚固,是三国时期的主力战舰。
一场水战的最终胜负,往往由楼船决定。
……
楼船的后方。
则是孔明精心打造的石炮战船。
这种新式战船的威力如何,时候检验一下了。
孔明亲自登上炮船,指挥作战,王累紧随其后,辅助调度传令。
关平与周仓,则各带一支由中小型战船组成的船队,在大船周围护卫,以防敌军突袭。
汉水之上,战船阵型严整,气势恢宏。
孔明立于炮船之上,羽扇轻摇,静候吴军战船的到来。
……
正午时分。
远处江面,渐渐浮现出一片旗帆,陆逊船队,果然如期而至。
船头甲板上,陆逊负手而立,远远望向襄阳水军的阵列。
陆逊停船,细细观察。
只见襄阳水军,艨艟战船在前,斗舰居中,楼船在后,大小战船环绕四周,阵型井然有序。
不过,由于石炮战船与楼船大小相近,又排布在最后。
石炮战船被高大的楼船遮挡,陆逊并未察觉其存在。
陆逊身旁,丁奉与徐盛见状,低声交谈起来。
丁奉开口问道:“文向,以汝观之,襄阳水军如何?”
徐盛说:“尚可,然也不过如此。”
丁奉听罢,哈哈大笑。
徐盛也笑。
显然,二人对己方水军颇为自信,对襄阳的水军,则不屑一顾。
陆逊闻言,侧目提醒道:“汝二人不可轻敌。”
……
话虽如此。
但是,在精于水战的陆逊眼中,眼前的孔明与关羽统领的这支水军,虽有章法,却也不难战胜。
陆逊心中,已有计较。
随即,陆逊下令,船队继续前进,准备发起攻击。
陆逊命甘宁为先锋,率领船队直扑魏延的战船。
蒋钦与陈武则分列左右,从两侧包抄,与甘宁形成三面夹击之势。
其余大小战船伺机而动,随时准备支援。
吴军船队如猛虎下山,气势汹汹,直逼襄阳水军阵前。
一场大战,拉开帷幕。
……
甘宁为东吴第一猛将。
此刻,甘宁率领着他的战船,如离弦之箭,冲在最前方。
甘宁的目标,直指魏延。
两军战船之间的距离,在迅速缩短。
魏延见状,立即命令士兵们放箭。
然而,甘宁身手敏捷,一边巧妙地躲避着箭雨,一边毫不退缩地向前冲锋。
最终,两人的战船,猛烈地发生撞击。
江面之上。
激起层层浪花。
撞击的冲击力巨大,魏延和甘宁都险些站立不稳,但他们很快调整姿态,稳住身形。
随即,两人各自指挥士兵,拼杀到一处。
刀光剑影中,士兵们的呐喊声、兵器的碰撞声,相互交织。
战斗异常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