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狗儿的几件事(1/1)

大儿山羊,好幸福啊,在县城读书,吃穿不愁,童子军服穿着,家里给他买了个篮球,他好得意,整天欢笑,一下课,就去打球,身体锻炼得棒棒的,脸色红红的,好幸福,好命运。

一个乡十几个村,好几万人口,就只有山羊一人在县城上学,这是肖元复地果断,这是王贤梅地主意,送孩子读书,是天大的事。家里精打细算,尽量地省,可孩子在县城读书,这两口子,却显得那么大方。

这在当时,像是大户,像是财主,像是资本家。可这个家庭,还只是做点小生意,赚钱很不容易,用钱可有讲究。该花则花,不该花,就不能花。勤俭持家,两口子平日很省,送孩子读书,就是舍得花钱。

村里人都说这两口子会过日子,都传说他俩会做生意,会勤俭持家,是村里人的典范。

骏马圩上的人,都夸这两口子,夫妻关系好,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夫唱妇随,财源滚滚。

这两个生意人,在骏马圩,声誉好,人人夸。

这两夫妇,常常出双入对,和邻居关系,处理得那么和谐。大家都佩服这两口子,偷偷地向他俩学习,逢年过节,这些邻居,这些商家,都有往来,亲如弟兄,关系密切。和气生财,商家也是家,商家也是家庭,而且是聪明人,是鹤立鸡群,杰出之人。

估计元复,贤梅不出十年定会把生意做大,眼看着这两口子,这个商户,就要发达。

这些商户,你做杂货,我做布匹,我卖油,你卖盐,相互配合,你赚你的钱,我出我的货。其乐融融,大家致富。

整个骏马圩上,就是这个商铺,既做生意,还送孩子去县城读书,难能少有,有头脑,有作为,大家都佩服,大家羡慕。

学生哥,小帅哥,在圩上也是人人喜爱,个个羡慕。

过年回来,要带行李,那时后没有公路,只能坐船,船行二日,是蛮舒服,蛮惬意,船到码头,船主送行,老大出手,给了船主15元钱,回到家中,余兴未了,老爸发现他出手大方,给多了钱。心想狠狠地揍他一顿,但又下不了手,只是大声地训斥,小声地把道理说透。大儿从此懂得,钱来之不易,不能随便乱花。

······

狗儿爱吃零食,鬼鬼祟祟,走进柜台里面,从钱箱里拿了两毛钱,拿去买开口果吃。被老爸发现,钱虽不多,毕竟是偷,元复想想,计上心来,躺在睡椅上叹气:

“哎,我幸幸苦苦有什么用?不舍得花一分钱,可是有人根本不体谅我,偷了家里的钱,这叫我怎么致富,这叫我怎么发家。我干脆躺着不做生意了。······”

狗儿听到,立马跪在老爸面前,哭着说:

“爸爸,我错了,不该偷家里的钱,爸,您起来吧!我好好读书,长大后······。”

“我儿是个聪明的孩子,我这一躺,不用说,你就懂得道理了,错了就改,是个好孩子。长大后一定有出息,我放心。”

······

一天为了店庆,元复叫来三个儿子,说:

“喜庆就要亮堂,需要一盏汽灯,蔡德兴商号那里有,谁去把汽灯借来,我这里有奖。”

大哥想要奖励,但胆子不够大,犹犹豫豫,想去又不敢去。

老二不稀罕您的奖励,说一千道一万,终究还是胆子不够大。

这时后,谁也没有料到,小儿子屁颠屁颠地走了出去。还以为他要去拉屎撒尿。

老大,老二你看我,我看你,还在推搡犹豫。

不一会儿,小儿子拎着一盏汽灯回到了大家面前。

个个佩服,父母夸奖,老大老二,火烧赤壁,无地自容,两张脸都没地方藏了,才六岁的小弟,那么有胆量,有出息。这对两个哥哥是多大的鞭策。

······

一天,几个外村的孩子,被坏蛋追赶。不知是要钱还是要打架,孩子们慌了,不知该怎么是好?是逃跑,还是进村找人?

二天,老爸就拿这个例子,考身边的几个小孩。

有蒙了的,不知怎么回答。

有说进村,找人救助。

有说‘你还不抓紧快跑,马上被人逮住,就要被人抢劫,36计,走为上计。’

几个孩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说你的,我坚持我的,几乎吵了起来。

最后还是老爸判断:

“还是你聪明一点,回答得比较好,进村找个人家,请求救助,说清道理,村里人是会帮助你的。”

家庭教育,平常琐碎,关键是家长,你重视,就有说道。你不重视,虚度年华,孩子碌碌无为,你也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