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刘氏诉求(1/1)
刘氏露出可怜巴巴的表情,叹了口气道:“邹子义来我家告诉,说你生了,那两天我就想来看你的。但是,第二天我就被家秀她婆婆和她丈夫打了。玉福帮我,结果他被袁高打脱了胳膊。我们闹到县衙去,结果县衙不当事,不给我们主持公道,还一家各打五大板。”
刘氏怕徐蓉误会“五大板”只是个比喻,强调道:“是真的打了五大板。哎呀,县衙那个板子哟!我十几天都下不来床。”
徐蓉听到她的话与家秀说的有点出入,不过不重要,反正都已经发生的事。
另外,五大板就下不来床?还十几天?徐蓉觉得她这也太夸张了。
有一说一,古代衙门打板子,有大板、小板。大板其实就是杀威棒,有一人高;小板则有船桨那么大。
人挨二十到三十大板,能将人打残,甚至打死。县衙判罚五大板,只是警告他们,不要什么鸡毛蒜皮都来县衙告状。
刘氏继续卖惨道:“玉福胳膊折了,我下不来床,哎呀,你不知道呀,那些天我们家里简直……唉!”
徐蓉望着她,没有接茬。她觉得徐玉福可能只是胳膊脱臼,看他今天两只手挺好的,要真是折了的话,好得没那么快。
刘氏道:“当初家秀在咱们家学了手艺,拿到街上去卖。你那纺毛巾的手艺,将来可能别人也会拿去卖!”
徐蓉还是没有接茬。
刘氏道:“想当年,你剥麻、纺织,都是我教你的。你自己回想一下,是不是?”
这个毋庸置疑,原主徐玉蓉四岁后就是刘氏带大的,她所有会的东西,除了父亲教,就是刘氏教。
刘氏道:“你打小就很聪明,可当初要是我没有教过你纺织,你现在也不会织毛巾不是?”
这句话是对的,任何技能都有个基础。假如原主不会纺织,现代徐蓉来了她也不会织布,甚至连织机都摆弄不明白。
刘氏道:“你可以教外人织毛巾,为何就不能教我呢?”
徐蓉道:“她们是为我织。”
刘氏道:“她们只是现在为你织。就像家秀一样,等将来她们翅膀硬了,她们也一样出去自己干!”
徐蓉无法反驳,因为可能性是有的。她们虽然签了技术保密协定,但假如对方不是自己干,而是悄悄教给她的亲戚,让亲戚去干。这种事情,只要有心,防不胜防。
当然,这点徐蓉也想到了。所以她研究珍妮纺织机,想要复刻出来,研究机械动能,降本增效。
这时突然小橙子哭了,少华叫她过去喂奶。
刘氏跟了过去,站在旁边看她喂奶,说道:“带孩子不容易!虽然我没奶过你,但好歹也是将你从四岁拉扯大。现在你做娘了,将来你会体会到的!”
有些话刘氏想说,但又怕说出来惹恼徐玉蓉。她小时候很不听话,越不让她做什么,她越要做什么。她这个继母很难办,打又打不得,打了人家说她不愧是后娘,虐待前娘的女儿。可是不打,她真的是上房揭瓦、倒反天罡。总之那些年,刘氏这个继母做的太难了。
徐蓉怀里的小橙子睁着眼睛吸奶,吸了几下她不吃了,只是含着。徐蓉发现小橙子并不饿,可能是少华想打断她俩谈话,故意把小橙子弄哭,让她来哄。
徐蓉对刘氏道:“行吧,你让我想一想。你们也早点睡。”
她没拒绝,也没答应。说实话,刚才刘氏的话,让她想起原主小时候,刘氏真的没有对不起她。
刘氏望着小橙子粉嫩嫩的小脸蛋,有些后悔没有及时来看望徐玉蓉,她生气也是正常的。
“行吧!我先过去睡了,有什么明天再说。”
刘氏端着炭盆走了。
少华关上门,走回床边。
徐蓉瞅他一眼:“你是故意的吧?”
“故意什么?”
“故意把小橙子弄哭,说她饿了。”
少华笑笑:“我看你答应也不是,不答应也不是,帮你解围。”
徐蓉叹了口:“的确!村里那些人虽然签了保密协议,但是,说实话,我真的不太相信她们会严格遵守。人在财物面前是很容易动心的。只要有心,总有办法能将技术传出去。”
关于防止技术泄密,曾经徐蓉和少华讨论过。
少华道:“即便技术泄出去,他们没有棉花,也是白搭。”
“今年没有,明年呢?后年呢?他们有地,可以自己种。”
“想种就种呗!土地拿来种棉花,他们吃什么?”
拓跋于荣在邵州阳河县、回龙县、武县等几个地方,签订了上百家农户。他提供低价粮食,让他们将土地用来种棉花。
这些农户基本都是今年夏季受灾的,他们的稻田绝收,吃饭问题迫在眉睫,而整个邵州的粮价高得吓人。
他们要么找官府贷款,用土地抵押,买来粮食现在吃,买来种子明年春耕。
要么,他们找拓跋于荣(或者说是找荣顺号),签下协议,明年种棉花,拓跋于荣给他们提供低价粮。当然,买粮的钱还是找荣顺号借,不过荣顺号不收利息,借多少还多少。今年冬季他们可以种一茬油菜,到时候荣顺号收油菜籽,总之方方面面,荣顺号都帮他们想好了,唯一目的,就是想要棉花。
少华在武县待的几个月,就是在帮拓跋于荣跑这事。当然,也不完全是帮拓跋于荣,这生意少华也有份。
徐蓉道:“他们不拿自己的地种,去别的地方种也可以啊。”
少华嗤笑一声:“哪有那么容易!谁人不吃饭。我在武县跑了几十个村,但凡有点办法的,他们都不愿意。民以食为天!还是种吃的要紧。”
徐蓉悠悠叹了口气:“主要是粮食产量太低了,如果亩产能增加多一些,就能腾出地来种别的。”
少华深以为然:“希望拓跋于荣他们那边,能尽快实验成功。”
“哪有那么容易。杂交稻,植物的生长规律摆在那,一年一茬、两茬,它实验时间有限,只能年复一年,反复实验。”
前面书中没有详细描述过,其实:水管、水龙头、杂交稻,甚至钉子、水泥等等,曾经徐蓉跟拓跋于荣讲过是什么样的东西,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徐蓉只是一介村妇,前世她还是个学渣,能力有限,研究不了这些东西。但拓跋于荣有强大背景,有皇帝哥哥,如果举一国之力,徐蓉觉得是可以研究出来的。毕竟他们可以集结到各方面的人才。
怀里的小橙子在徐蓉胸口抓呀抓,或者说是挠。
“你还吃不吃?”徐蓉低头问小橙子。
两个月的婴儿当然不会回答,只是含着奶头望着她。
“不吃下去了?”徐蓉准备把她放下去。
小橙子哇地一下闭眼哭起来。
“好好好,继续吃,继续吃。”
小橙子这才安静下来,眼睛还红红的,小脸皱成一团。
徐蓉一边轻轻拍着她的背,一边想着刚才的话题。她想着杂交稻的事,心里有些焦急,但也知道急不得。毕竟这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事,尤其是农业这种靠天吃饭的行当。拓跋于荣既然已经动手去做了,她也只能耐心等待。
她低头看着小橙子,吃着吃着开始闭上眼睛,看样子是要睡了。
徐蓉心中盼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小橙子能用上“自来水”,有陶瓷浴缸、混水阀、淋浴喷头,拧一下就可以给这小家伙洗澡。
少华出去到隔壁厨房,在炉膛里添了些柴,然后打了盆热水过来。
“外面下雪了。”
少华将热水端到徐蓉面前,着湿毛巾帮她擦脸。
“我自己来。”
“别,小橙子还没睡熟。”
说话间小橙子朦胧睁开眼,仿佛想听听大人们说什么。
“哎呀,你赶紧睡啦。”徐蓉哄女儿睡觉。
“嘘!”少华做了个噤声动作。
只要他们一直说话,小橙子就会一直醒着。
带小橙子,他很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