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冬至回来(1/1)
十几天后,暖炕砌好。他们顺便将隔壁厨房改造一下,加厚墙壁,重新挖了排水沟。
以前厨房的墙是竹篱做的,虽然敷了层泥,但是冬天在里面洗澡有些冷。现在将竹篱拆了,改用土墙,比以前保暖多了。
徐蓉又搬回屋子,小橙子睡在暖炕上,再也不怕她冻着。
这日,徐蓉在屋里琢磨“珍妮纺纱机”。
上过学的都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从纺织业开始的,珍妮纺纱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后面蒸汽机的改良和运用,人类进入工业时代。
徐蓉造不出蒸汽机,不过改良纺纱机她觉得还是可以的。
她先在脑海中构思大概的结构,一边思索一边在纸上画出简单草图。
少华在炕上哄孩子,小橙子咿咿呀呀,父女俩一个说火星语、一个说人语,聊得不亦乐乎。
徐蓉画完一张草图,递给少华:“帮我看看,你觉得这样可行吗?”
少华接过草图,认真看起来。
小橙子见爹爹不跟她玩了,伸手蹬脚、咿咿呀呀,表示不满。徐蓉过去跟女儿玩。
橙子现在两个月了,宋嬷嬷教过一些训练孩子的方法,徐蓉将孩子放趴在床上,逗她抬头。
橙子脖颈还没什么力,她脑袋仿佛有千斤重似的,就是抬不起来。
徐蓉教她:“小手撑起,使劲!使劲!”
橙子的手撑不起,脑袋也抬不起,蹭一床的口水。
少华一边看草图,一边观察妻女的互动,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他思索片刻,对徐蓉道:“这个结构或许可以再加个固定轴,纺线时会更稳定。”
徐蓉听了点点头,拿起笔在草图上修改。
屋外天气寒冷,屋内暖意融融。忽听外面传来熟悉的声音。
“哎呀,几个月没回来,这个家真是……不知道还以为卖给别人了。”这是刘氏的声音。
“我看有些人还是以前的,不过来了好多新人。”这是徐玉福的声音。
“都不认识,我还以为我走错地方了!”
“变化是挺大的。”
母子俩边说边走进徐蓉房屋,没有敲门,咯吱一声推开,一股冷风灌了进来。
徐蓉搁下笔,有些意外他们的到来。
“喔,你屋里好暖和。”
刘氏一身缎子棉袄,手上拎着个篮子,篮子上盖着块布。徐玉福站在她身后,也是一身缎子棉袄,看着像个地主家的傻儿子。
“姐,”徐玉福眉开眼笑的走上前:“姐你胖了!”
徐蓉打量了一下徐玉福:“你也胖了。”
徐玉福“嘿嘿”笑了两声。
其实他不仅胖了,个子也长高了。十三岁的少年正是生长发育的突增阶段。
刘氏看了看徐蓉的肚子,又看了看床上的婴儿,说道:“我前段时间本是要来看你的,但是家里有点事……”
徐玉福道:“我前段时间被人打伤了,娘在家照顾我,她走不开。”
正常人一般会问:谁打的?伤哪了?严不严重?
但徐蓉知道事情缘由,她一句话没问。
刘氏放下篮子,走到床边想要抱一抱孩子,她突然发现这床与众不同,问道:“这床怎么是这种样子?”她好奇打量。
徐蓉道:“这是暖炕。”
刘氏摸了摸,“床”是热的。
“哎哟我说屋里怎么这么暖和,原来这里是热乎的。”
徐玉福好奇上前摸一摸,见少华站在床边,客气地喊了声“姐夫”。
刘氏作势想抱孩子,徐蓉赶忙道:“别动,让她趴着。”
小橙子到现在都还趴在床上吐水,没人帮忙她是起不来了。
刘氏的手顿了一下,听出徐蓉是在埋怨她,不让她抱,脸色沉下两分。
不让抱就不让抱,刘氏整理了一下衣服问道:“是闺女还是小子?”
“闺女。”
“名字取了吗?”
“叫徐辰辰。”
虽然徐蓉喜欢单字,但少华说“辰辰”好听,叫起来亲切,更像个女孩子的名字,所以还是定了“徐辰辰”。
“辰辰!”刘氏俯下身笑容可掬的逗弄小橙子。不让抱,喊一下总可以吧。
小橙子呆呆地望着外祖母,忽然一下子哇呜哇呜哭起来。
少华赶忙将她抱起,轻轻拍抚:“喔,橙子累了,橙子累了。”
他并不觉得是刘氏把孩子弄哭,刚才小橙子就有些要哭的意思,她娘实在太坏了,小橙子趴不起来也不帮她一把。
如果刘氏不在场,少华会把这些话说出来哄孩子,但刘氏在场,还是不要说的好。
突然一下子孩子哭了,刘氏有点尴尬,仿佛孩子不喜欢她似的。
算了!她此行的目的,看孩子只是顺带。
刘氏道:“后天就是冬至了,我们今天特意回来上坟。”
本地习俗,清明、冬至两季上坟。
徐蓉道:“坟我们已经上过了。”她就在村里,上坟很方便。
刘氏道:“那我们再去看看。”
徐家祖坟里埋着她的丈夫,再怎么说她也不能不来,否则以后她和儿子回村会被人指指点点的。因为绝大部分村里人不知道她和徐蓉断绝关系,以为她只是搬到城里去住。
徐蓉不拦着,想上就上,上坟代表的是各人哀思,别人无法替代。
刘氏和儿子拎着篮子上山去。徐蓉还以为,篮子里的东西是刘氏送她的礼物,祝贺她生下孩子。原来不是给她的,是上坟用的。
少华哄了一会孩子,还是不见好,他道:“橙子可能饿了,你过来喂她一下。”
徐蓉解衣喂奶。
十二月的天,阴冷又明亮,徐蓉望着窗外天空道:“感觉像是要开雪眼了。”
“开雪眼”是指要下雪的前兆。天空云层密布,太阳穿透云层,照得白亮白亮的,但气温又很低。这种时候,大概率是要下雪了。
傍晚刘氏从山上下来,天空飘起了细小的雪花。
严格来讲,此时也不是傍晚,大概可能是下午四点钟的样子,不过对于冬季来讲,这也可以算是傍晚了。
刘氏对徐蓉道:“我们打算在这里住一晚,在你们家蹭口饭吃,可以吧?”
“当然可以。”
徐家吃饭的人那么多,不在乎再多两个。
刘氏回老房子收拾,他们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回来了。其实如果他们早点出发,下午是能赶回去的,不过刘氏想要住一晚,她有话想跟徐蓉说。
傍晚徐家开饭,刘氏看到徐家的伙计规模,啧啧羡慕。
吃过饭,天已经黑了,徐蓉让刘氏拿一些炭去老房子生火,今天晚上可能会很冷。
刘氏端着炭盆,想了想道:“我有点事想跟你商量。”
“何事?”
“我想问问,那个毛巾……是如何织的?”
徐蓉有些诧异。
刘氏道:“玉文在他同窗家见过,后来问,知道是荣顺号卖的。我去荣顺号,他们又说是你这里织的。”
“嗯,然后呢?”
“玉文他想要,我想给他织一块。”
刘氏说得楚楚可怜、犹犹豫豫。徐蓉却觉得她不是为了要块毛巾。
“我这里有现成的,明天我让小五给你拿几块。”
“我看那毛巾卖得挺贵,要不……”
徐蓉没有说话。
刘氏踟蹰了一下道:“我现在不开食肆了,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要不你教教我,以后我织毛巾卖,有个营生。”
徐蓉内心一笑,已经猜到。
她道:“毛巾可是我的独家技术,不外传的。”
刘氏道:“我看村里的那些女人们也在织啊!”
“她们是给我干活的。我们签了保密契约,她只能在我这里织。”
刘氏嚅了嚅嘴。她觉得什么保密不保密的,人家要悄悄干,你也拿她没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