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董家的路子和孙延召的计划书(1/1)
这陡然上升到一生一世这个高度,多少就有些吓人了。孙延召也不敢乱接话,瞟了一眼身旁的李清清。
可哪知,他完全想错了,大错特错。
李清清满眼好奇,握着董芸的嫩手,道:“妹妹,你就别卖关子了,我替大郎应承下来,不就一生一世吗?这一生一世他不逃了,你就说吧。”
孙延召无语了,一脑袋问号。
这未过门的娘子还真是好说话,一个簪子就把未来夫君的一生一世卖给了其他女人?
不过他也好奇董家的商业帝国到底有什么秘密,索性就默认了李清清的话。
董芸一脸神秘,道,“既然你们真想知道,那我就直说了。我们董家到今天这步,靠的并非是南北贸易,而是南北银子的差价。”
“银子的差价?!”孙延召惊讶了,这已是更高段位的玩家,难怪董家能富可敌国。
“差价,什么意思?一两银子不就是一两银子吗?”可李清清没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根本就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
“姐姐问的好!同样都是一两银子,可为何在两地就价值不同。”董芸说道,“简单的讲,就是辽国产银量大,需求小,国内的交易很多都是以物易物,所以银子的价值并不高。而宋国虽然日常主要用铜钱,但铜钱用量大,且与银子的兑换稳定,加上产量不高,价值自然也就比辽国要贵上许多。如今两地的银价大概有四成左右的差价。”
“那又如何利用价差来赚钱呢?”李清清孜孜不倦地问道。
“其实也简单。我们从幽州把货物卖到南面,得到大量的宋钱,然后把宋钱运回幽州城,把铜钱兑换成了辽银。下回呢再携辽国的货物和辽银往宋朝。卖掉货物的同时再把辽银高价卖出得到铜钱,同时购买大量辽国稀缺的物品,这么翻来覆去卖掉货物的同时,就赚取两边银子的差价。”
李清清好像听懂了一些,“那这样来回一趟,不是赚了许多?”
董芸摇了摇头,“虽然听着很多,可一趟下来也不过赚得几万两罢了,但一年又能走上几趟?后来我爹想通了,这关键点不在于南北贸易了,而是如何快速汇集巨量的宋钱和辽银,而最简单的方法自然是用钱庄,用客人储蓄的实物铜钱和辽银,待全部在幽州换成辽银后,再走水路南下运输巨量的白银到汴京转售成宋钱,一趟下来的收益就极其可观!”
孙延召一听,好嘛!原来搞来搞去,董家做的南北贸易不过是幌子,真正赚取的是两国货币差价。 这也是为什么董如海手底下还有那么多钱庄,到最后都用钱生钱,难怪才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富可敌国。果然是实业兴国,但金融才出巨富啊。
他这才算明白,点头道:“原来如此。不过咱们既然来了汴京,自然也要找到一套赚钱的套路。只靠胡椒怕是还需要一段时间。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吗?”
董芸想了想:“还真有一个,我爹曾说过,汴京的榷货务,是官营贸易机构。有盐、茶、铁的经营之权。商人可以代理买卖,拥有特许经营权。铁不许贩卖到辽国,但茶可以啊。”
孙延召其实也听说过,不过这种赚钱的营生自然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能拥有特许经营权,那在古代也就是所谓的皇商。如真能拿到这特许经营权,那这路就走宽了。
他们歇好了脚,又聊了一会,也就一同回府。孙延召拎着十三斤的胡椒,一路上琢磨着该怎么利用这些胡椒创出一片天地,当然培养一个品牌至关重要。
这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大早,孙延召和丁卯就匆匆忙忙地出去了,直到傍晚才回来。
董芸和李清清等了一天终于见到人了,赶忙迎了出来问道:“你一天忙什么去了?”
孙延召灌了几大口茶水,把皮袋中的东西一一摆在了桌上。
一个小椭圆型铁罐子,上面贴着一幅人像画,是个仙风道骨的老者,看着极有气势,上面写着小罐椒盐四字,旁边还画了一个小圆圈,圈里面写着一个“孙”字。
董芸拿起罐子瞧了瞧,也不知这是做什么用的,问道:“这是?”
“装胡椒的!这小罐子能装一两。”孙延召随口问道,“按十六两制,一斤等于十六两,咱们有十三斤,能装多少罐?”
这等算术题自然是难不倒董芸,她答道:“十六乘十三啊,自然是二百零八罐!”
孙延召笑着点头道:“那我再考考你,别忘了这是一罐子胡椒盐,配比是三比一,三分胡椒,一分盐。那现在这些胡椒又能装多少罐?”
董芸在心中疯狂心算,最后说道:“大概是二百七十八罐!”
“看来你的算学又进步了。”
“你离开的日子,我可是拼了命学的。”董芸又问道,“然后呢?还有问题吗?”
“没了,不过这一罐,我准备卖十五两银子,如果二百七十八罐都能卖出去,大概就是四千一百七十两!”
这么多!?
李清清早已惊讶地说不出话来。正好翠云找她有事,她就先离开了。
而董芸则微微点头,其实一罐十五两并不算多,如果卖到辽国去甚至还能翻番,说道:“很好了,咱们买胡椒,前后才花了不到六百两。”
“嗯,不过后面还是有花销的,你先看看我的营销计划书!”
董芸虽然不懂什么是营销计划书,可才看了一眼就被深深地吸引了,迫不及待的想要看下去。
只见上面写着:
一、品牌名:椒宴·双绝。口号:一寸椒香,一寸金
二、配货制玩法设计
强制配货规则:
每购买1罐胡椒盐,必须搭配1罐花椒盐
用户实际支付:十七=十七两/套,白送花椒盐。
通过配货制造「被动获得感」:用户为胡椒盐付费,但获得花椒盐时产生额外满足感
价格锚定:展示单罐胡椒盐标价二十两(划掉),突显套组十七两性价比。
三、饥饿营销系统
「三罐限定」执行细则:
每日释放:铺席每日仅售3套。购买失败需排队登记。
排队登记的数量需要广而告之,用木板写在店外例如:「第87位品尝者正在路上,明日请早」
四、VIP黄金圈层体系
三级会员制度:有三个等级,分别是椒友、椒师、椒王。
成为椒友的门槛是购买三套,拥有提前二十顺位购买权。
成为椒师的门槛是年消费满三百两,拥有专属节气礼盒(含试吃装)+ 特殊菜谱。
成为椒王则需要在门店消费三千两,特权为定制姓氏篆刻罐,优先购买权一罐+特殊菜谱。
五、预充值系统。
充值一百两赠送十两。购买双绝打9.9折。
充值两百两赠送二十二两。购买双绝打9.7折。
充值五百两赠送七十两。购买双绝打9折。
充值一千两赠送一百五十两。购买双绝打8折。
……
六、终极壁垒构建。
味觉主权认证:每罐附带「风味护照」,记录经纬度、采摘时湿度、炒制锅温(当然都是胡编乱造的)。
空罐复活计划:集齐12空罐可熔铸为「椒鼎」香炉(由大师监制)。
最后结尾写着:此模式将调味品转化为文化符号,通过强制配货提升客单价,饥饿营销制造稀缺,VIP体系锁定高净值用户,构建调味品赛道新物种。
董芸看完这份计划书,已然是目瞪口呆,她还从未见过如此……奇特的计划。要么是绝世奇才,要么就是得了疯病。
她忍不住问道:“这都是想出来的?”
孙延召得意洋洋地说道:“嗯,是啊。怎么样?
董芸实在不知该如何作答。这等天马行空的想法,难道他是个经商的天才?
“后续你要怎么做?”
“简单,在内城先租个铺子,专卖高端的调味品。一切都要经过精细包装,主打一个精致奢华。”
董芸倒不担心胡椒的销量,毕竟胡椒确实是稀缺品。最令她担心的还是后续量的问题。说白了他们也只有十三斤。每日三罐,不到三个月就销售一空,万一那番邦人来不及回来。岂不是断了财路?
“你想没想过,胡椒卖完了该怎么办?”
其实孙延召也想过这个问题,但船到桥头自然直,这硕大个汴京城里,有胡椒存货的必然不少。只要把品牌竖起来,即便从他处采购应急,也有足够的利润来支撑印度尼西亚产地的胡椒到来。
“放心,咱们只要卖起来,很快就会有供货商上门的,赚多赚少而已。”孙延召笑道,“我的大投资人,你觉得我的这份计划书能从您那拿走多少两?”
董芸狡黠一笑,昂起头说道:“计划书一般般,先给你两千两吧。可别瞎折腾啊,这可是本姑娘的嫁妆,若是赔了进去。本姑娘没有嫁妆嫁不出去,可就只能赖在你的府上了。到时候你还要倒欠我两千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