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贝叶禅经,孤魂完形启新篇(1/1)

洛尘闻言,不禁寒颤,心下暗忖:怎生这般蹊跷,偏教我撞上这个怪异的桥呢?

方丈瞧出他眼中的惶恐,接着说道:“倘若你机缘巧合,再度踏上那桥,便能与肉身重聚,回归原本世界。如今的你,仿若天神降临凡尘,却没有凡人肉身依托,所以旁人既瞧不见你,也听不见你的言语。”

洛尘双眉微微皱起,凝视着方丈,眼眸中透着少年的执拗与懵懂:“请问老爷爷,为啥您就能瞧见我、听见我说话呢?”言语间,嘴角轻轻一撇,孩子气尽显。

方丈神色平和,仿若陷入久远回忆,不紧不慢地说道:“此事说来话长。我年幼时,曾有一夜入梦,恍惚间只觉自身轻盈如燕,竟能于空中自在穿梭,即便从高山失足坠下,亦毫发无损。梦中我游历诸多奇异之地,所见尽是奇景异物……待我醒来,才知道自己已然昏睡数日,任家人如何呼唤,我都毫无反应,家人焦急万分。无奈之下,只得请彼时佛光寺的方丈前来,经他一番度化,我方才苏醒。”

洛尘听得入神,追问道:“那后来呢?”

方丈轻言慢语,缓缓讲述:“后来,家父心怀感恩,带着我前往佛光寺进香还愿,当面拜谢方丈。那方丈见了我,细细端详面相后,对家父言:‘此子,上应天星,与佛有缘,若归入佛门,日后必定正果非凡!’家父起初听闻,颇为犹豫,并未即刻应允。怎奈此后我又一次入睡不醒,家人不得已再求于方丈,我醒来后,家人担心我还会入睡不醒,就把我送来了佛光寺。自此,我遁入空门,潜心修佛。多年修行下来,我渐渐练就了能洞察常人难见之物的本事。打坐之时,眼前时常浮现奇异光芒、幻景,耳畔常听闻他人无法听到的声响。于静谧禅房之中,亦常有若有若无的低语萦绕耳畔。乃至我的魂魄,也能脱离肉身,就如同你此刻的情形一般,可四处游走,故而能看见你、听见你说话。再后来,前任方丈圆寂,我承蒙衣钵,接任本寺方丈一职。”

洛尘听罢,顿悟道:“原来老爷爷竟是佛光寺方丈!求方丈救我!”

“小施主莫忧,老衲自当竭力助你。”方丈目光温和,透着安抚之意。

洛尘心中仍存诸多疑虑,眉头紧锁,又问道:“敢问方丈,人皆有魂魄吗?”

“那是自然。”方丈神色平静、笃定,微微点头,似这答案早已了然于心。

“那我是不是已经死了?如今的我,难道仅仅只是魂魄吗?”洛尘面露焦急、惶然之色,声音微微颤抖。

方丈耐心解释道:“你并未身死。只因你的肉身尚留在那无时间之桥,那里时光仿若静止,无丝毫流转,所以肉身永存,与逝者魂魄全然不同。”

“那我现在吃东西,为何尝不出味道呢?”洛尘满心困惑,语气带着几分无助。

“你既已脱离肉身,自然无法感知食物的诸般滋味。”方丈语气温柔,仿若在哄年幼孩童,满是关怀。

洛尘若有所思,念及岁月,长叹一声:“我如今没了肉身,可如何是好?”眼中满是迷茫,仿若迷失在浓雾中的孤舟。

“办法倒也有。”方丈嘴角微扬,目中闪过一丝睿智之光,仿若在黑暗中寻得一丝曙光。

洛尘闻有办法,心中大喜,眼神瞬间明亮,恳请道:“还请方丈明示。”其眼神紧紧锁住方丈,恰似跋涉荒漠之人骤见绿洲,满是渴望。

“现今有两种办法。其一,若能寻得年轻逝者,且在半个时辰内,我可助你附身于其肉身,凭借你的蓬勃生气,逝者便能复生,而这复生之人便是你。”方丈神色凝重,言辞肃然,似知晓此法之沉重。

洛尘听得骇然,面露惊恐,连连摇头:“此法太过可怖,我断不愿为!占人肉身,夺人新生,这岂是我所能做之事?”

“其二之法,难度颇高,成与不成,一则要看老衲修行法力深浅,二则取决于你自身造化。”方丈面上现沉思之色,仿若权衡诸事,深知其中艰难。

洛尘不假思索道:“无论如何,我绝不愿做他人替身。”言辞决绝,毫无犹疑,眼神透着坚定。

方丈见其心意已决,点头道:“也罢。只是这第二种方法,即便成功,亦与前者大相径庭。”语气沉重,面上隐有担忧之色。

“有何不同?”洛尘目不转睛盯着方丈,迫切想知晓答案。

“前者可令你全然恢复为真正现代人模样,后者却不然。”方丈目光专注,表情认真,似在斟酌如何措辞。

“究竟如何?”洛尘急切追问,心跳微微加速,既紧张又期待。

“此乃凭借老衲法力,汇聚天地灵气,采集万物精华,为你铸就一具身躯。寻常人虽能看见你、触碰到你,然而你这身躯与常人肉身本质存有差异。你身形极为轻盈,却蕴含超强功力;虽是男儿身,生理上却有缺憾,不能娶妻生子,将成无欲无求之人。你可甘愿为此?”方丈目光炯炯,凝视洛尘,神色庄肃,似在等待一个关乎命运的抉择。

洛尘心忖:即便如此,做这般人,也总强过做他人替身,遂决然道:“我愿为此,请方丈施法。若失败,便当我死过一回。”面容坚毅,目光坚定,似已备下最坏筹谋,却又怀揣一丝希望。

方丈道:“即便施法失利,亦非如死过一回。只是为你施法塑身,实非易事,非但需诸多筹备,还得为你作法七七四十九日。”其表情庄重沉稳,予人安心之感,仿若在给予承诺。

“一切皆凭方丈安排。”洛尘面上满是信赖,目中尽是对方丈的仰仗,仿若将自己的命运全然交托。

方丈决意帮洛尘举行一场神秘法事,当下便召集众僧,令其四处采集所需的各类奇珍异草。

于寺内,方丈亲自督促弟子搭建一座三丈高法坛。那法坛巍峨耸立,仿若通天之梯,周身散发着神秘莫测的气息。

经三十余日悉心筹备,方丈择定吉日良辰,沐浴更衣,为洛尘作法。

法坛之上,有一大鼎,鼎内盛满浸着奇珍异草的琼浆玉露,洛尘赤身端坐其中,仿若孕育新生的胚胎。

方丈坐于禅,闭目打坐,口中念念有词,那低沉之声,仿若古老咒语,唤醒沉睡之力,在法坛上空回荡,似与天地共鸣。

洛尘渐入神秘境地,仿若沉睡,失了知觉,灵魂仿若游离于三界之外。

此后,方丈每日作法三次,每回皆全神贯注,约持续半个时辰。每次法事完毕,方丈皆疲态尽显,面容憔悴,足见其用心竭力,仿若在透支自身精魄。

闲言少叙,单表方丈为洛尘作法,接连四十九日。

此日,洛尘眼睑微微颤动,俄而缓缓睁开双目。刹那间,一股难以名状的酸痛之感,仿若汹涌洪潮,从四肢百骸深处奔腾袭来。那般滋味,恰似刚历一场与千军万马的惨烈鏖战,每一寸肌肤、每一根骨骼,都在无声泣诉疲惫。

与此同时,一股雄浑磅礴、似欲破体而出的力量,于体内左冲右突。此股力量陌生且强大,令洛尘又惊又奇,仿若体内藏着一头觉醒的巨兽。

待洛尘视线渐明,抬眸便见方丈立在身前,正慈祥端详其一举一动,眼中满是欣慰。

再看方丈,相较作法之前,形容憔悴许多,在这漫长四十九日里,方丈凭借深厚佛法修为,以及所精擅那门玄幻之术,仿若掌控乾坤的大德,汇聚天地灵气,终成功为洛尘重塑身体。

如今,洛尘既得实体,体内又凝有方丈注入的雄浑功力,他缓缓自鼎中起身,接过方丈备好的衣衫,穿在身上,双膝跪地,向方丈叩拜,以谢再造之恩,眼中泪光闪烁。

这些时日,众僧虽知方丈登坛作法,行一大事,却不知详情,因敬重方丈,亦不多问。

待见洛尘搀着方丈步下法坛,众僧皆惊愕非常。

法坛之上,原本唯方丈一人,今却多出一个气质超凡的“小仙童”,虽面容清瘦,却难掩超凡脱俗之态,仿若仙人临世。

众僧以为是方丈请来的神仙,纷纷跪地,双手合十,口念:“阿弥陀佛。”

数日后,经调养,方丈面色渐转红润,恢复不少,仿若重焕生机。

再看洛尘,精神焕发,活力四溢,仿若获得新生。

方丈审视洛尘,仿若品鉴稀世珍宝,眼中满是期许。

他将洛尘唤至身边,言道:“洛尘啊,老衲本有意收你为徒,然你非此世之人。或许日后你有机缘再踏那神秘之桥,便可回归原本天地。”

洛尘恭敬行礼:“全赖方丈慈悲。”

方丈微微点头,面上浮起一抹浅笑,继而又道:“为你作法,耗去老衲大量功力,恢复尚需时日。如今你体内已有我在四十九天里为你注入的强大功力,绝非常人能比。如果你能修习功法,磨合此力,定能激发非凡的本领。在君神山的太师洞,有一位人称‘天师’的道家高人,老衲与其交情笃厚,你携我书信前往拜谒,望他能授你道家真法。”言毕,方丈自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郑重递与洛尘。

“多谢方丈引荐,小子愿往拜师。”洛尘双手接过书信,小心地揣入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