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北上屠龙(1/1)
“在潘镇,臣遇见了赵帝周家的宗室,周伯麾下全是骁勇之兵……他们以逸待劳,臣等不敌,只能退走。”
“王君汉,我说……你特么废物啊。丢人现眼!”
河间郡。
梁军韩县大营。
此刻,北伐上将军萧启鸿,在帅营里勃然大怒,
他气喘吁吁,对着右神军王君汉,洛阳将门商延道、龚奇等人口吐芬芳。
“一盘好局,一盘好局啊!”
“奇袭陈官屯,从杨延北面头顶杀过去,破解沧州之围。”
“四万精锐,打不过两万?你们……你们是梁军的罪人啊。”
萧启鸿两指并天,痛心疾首,
怒斥王君汉在潘镇失败,让东线的机会消失了。
可对于他跟安公公,毁掉整个北伐好局之事,却闭口不谈。
当然,上官弘面前,萧老将军还是收敛了一些。
没有呵斥,只是脸色难看的哼了两声而已。
毕竟上官弘是徐州节度使,乃是一方豪强,跟这些梁军将领,地位是不同的。
韩县。
营帐里很嘈杂。
萧启鸿依旧喋喋不休,安公公唉声叹气,其他将领也是无奈解释。
可沙盘前面,有一道高大的黑色身影,梁国的定海神针,
他怔怔的矗立在沙盘前,幽黑如深渊的眼眸,望着河间一处处战略要地,渐渐出神。
好悬啊!
好险啊!
赵帝周云险些就要成功了。
要不是王君汉这一步歪打正着的迂回,赵军锁住任丘、束城两地。
以赵国的后营水平,大规模建立要塞,将会有两把尖刀,牢牢的插在梁军撤退的路上。
到时候,赵军骑兵纵横,河间近三十万梁军主力,将会被赵国兵马软包围。
如此情况,一旦发生,恐怕河间梁军会举步维艰。
明白了。
这一刻,韩县大营,身心疲惫的杨重楼终于明白了。
黄羊、常郭两地,在赵国皇帝周云的眼里,已经是死棋了。
赵帝的胃口很大,他的目光从来没有局限于宋齐两王,而是盯上了梁军主力。
也许,就算是束城真的被拿下,想要全军覆灭梁国,
有杨重楼在,依旧是不能做到的。
但这种形式出现,梁国中原精兵,将会大规模死去。
等到梁人从魏州郡徒门渡回到中原,恐怕兵马最多三四成了。
而在这个过程中,杨重楼绝对相信,
周云会盯着梁军帝营打!
他会不停的削弱梁国根基力量,将各种其他势力放走,最终让梁国政权失衡。
如此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
十一月三日的潘镇之战,让梁国躲掉了亡国的命运。
“王君汉,你丫的四万人干不过赵军两万杂兵?老子萧雄信真特么看不起你。”
“哪里是两万杂兵嘛?皇帝大哥的庄园子弟,怎么可能是杂兵?”
“哼哼……周伯?没听说过,平城有这号人物啊!他麾下连郡兵都不是,全是宗族兵和降兵,不是杂兵是什么?”
梁军帅营里,正当左神军刺头萧雄信,领着几个大将,对王君汉指指点点时,
沙盘前的杨重楼的动了。
北伐大都督面色冷厉,走上帅台,
轻轻挥手,命令所有将领归位军议。
杨重楼发话,现场偃旗息鼓,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后,
十六张座椅依次排开,萧启鸿在左首,安公公在右首。
其他座位并未坐满,营帐里只来了七八人,
沧州之战如火如荼,大部分将领依旧在各地拼杀。
帅营寂静,
落针可闻。
梁国高层注目杨重楼良久后,
北伐大都督才从闭目养神中醒过来,
他撑着下颚,叹息一声道,
“安公公,于全军发邸报。表彰潘镇大捷。”
“十一月三日,赵国皇帝派遣北疆精锐周伯部,企图趁乱袭击束城。”
“我军斥候发现赵军诡计,束城守将王君汉,集结四万兵马。于潘镇夜战敌军,给予敌人迎头痛击,剿灭赵兵精锐万余,打残了赵军周伯部。”
什么?潘镇大捷。
四万能战之精锐,被两万扑上来,按着头就打,最后灰溜溜跑了。
狗日的,就变成了什么潘镇大捷?
杨重楼此言一出,下方将领立刻喧嚣起来。
萧雄信等穷苦将领,那是一万个不服。
王君汉则是跟龚奇、商延道等人面面相觑,想笑又不敢。
“诸位听本相一言。现在,我们已经不是打不打的赢赵军的问题了。”
梁军帅营里,
杨重楼缓缓踱步到沙盘前,
在所有人疑惑的目光中,他手持节枝,将一个个据点的形式,大致分析了几句。
点在束城位置时,杨重楼扫视众将一圈,面色凝重道,“丢车保帅!”
“齐宋两王,我们已经顾不上了。如今,咱们要跑。梁军主力,必须马上撤离河间。”
“否则,东线赵军要是彻底吃掉了沧州梁军。十万玄武压上来,咱们就算跑,也是大问题了。”
丢车保帅!逃跑?!
这两个词,就像是惊雷,在梁军高层里炸开了锅。
自从过黄河迎战赵军,梁国的兵马一直是骄傲的,
他们在中原百战百胜,又在河北连压不可一世的赵军数场。
连昔日兵家神话赵帝周云,都在五龙山被他们击退。
大王店之战后,梁国还补充了六万援军。
眼看形势一片大好,胜利唾手可得。
但做梦都没想到,短短一个多月,
梁军不但是全据河北成问题了?竟然莫名其妙,到了断尾求生,三十万大军逃跑的地步。
如此转变,梁国的骄兵悍将,一时间无法接受。
帅营里,萧雄信、王君汉等将领,皆是纷纷站了出来,
他们希望大都督再战几场,这些兵将不愿意认输。
“重楼啊。陛下可还在等着咱们的捷报,怎么……怎么就成这样了呢?”萧启鸿面带苦涩。
他心里悔恨啊!
早知如此,他得到部分兵权后,就不干涉杨重楼了。
精心谋划,竹篮一场。
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竟然成了赵军最强的将领!
更可怕的是,他拜了上将军,援助北伐军,最后河北丢了,
那这个责任,他肯定是跑不了的。
安公公同样表示,大都督还可以再试一下,实在不行再跑嘛,
“大都督,安某有得罪之处,还请见谅。身有皇差,迫不得已。”
“如今梁国依旧有三十万兵马,战兵士气高昂,麾下皆是敢战之兵,如此逃跑,太急了些。”
庸俗之人,怎能看懂兵神与天谋的较量。
真正的兵家,能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限。
之前杨重楼占优势,赵军选择不拼,大都督抓住机会重重压制。
甚至一度要将周云压出河北,武川卧龙都还没找到机会。
可如今,风水轮流转。
赵军占优势了,那兵神的能力,也不在杨重楼之下。
等事情发生了再逃跑,一切就都来不及了。
沙盘前,杨重楼仰头叹息,
幽暗如深渊的眼眸,闪过一丝精光,冷哼道,
“萧将军,安公公。重楼丑话说在前面,现在不跑,那就是等着全军覆没。”
“该当如何,你们自己考虑。杨某不过是一介书生,大不了回家耕地就是。”
右相杨重楼,自出道来,几乎算无遗策,
谈笑之间,大梁定鼎中原,各豪强灰飞烟灭。
如今帅营,杨重楼斩钉截铁的判断,
萧启鸿跟安公公互视一眼,只能在悔恨中,默默的低下了头颅。
可他们不知道,现在就算是跑,也不是随便能跑掉的。
这个撤退的事情,同样不简单!
大兵团作战有它的规律,若是一出口就对兵卒们说,大军不利,咱们要跑。
那谁也不会愿意成为垫后的那个,军队极有可能溃败。
韩县,
梁军大营。
杨重楼在沙盘前,对各路大将,说出了这次战略转移的重点。
梁军以吕公庄为北点,以任丘城为西点,以束城为东点。
在河间这个庞大的区域内,摆出六三一的阵型。
绝大部分的兵力,将会慢慢集中在任丘、束城的南线。
如此做法,有两个好处。
其一,赵军无法对梁军进行包围,后方集结重兵,赵骑在这一区域,甚至要后退。
其二,这是一个巨大的三角阵,梁军随时可以向不同的方向进军,变化多端。
也许转换向西,包围李保。
也许直接北上,攻击赵帝白马渡大营。
总之,它千变万化。
梁军如此集中兵力,短时间内,敌人也很难摸清梁国的动向。
这就是阳谋!
即使周云判断出来,梁军有可能撤退。
但一股如此庞大的兵力集中,难道赵帝周云,敢不收缩骑兵,加强易州的防御?
万一梁人北上屠龙,皇帝周云岂不是崩于白马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