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并不明朗(1/1)
在草原战场上,锦州王朱厚武和康王朱厚烈按照与塞外部落的约定展开行动。明军佯装正面进攻,库叶尔人部落残部果然全力抵抗。
然而,就在战斗激烈进行时,那支所谓合作的塞外部落突然倒戈,与库叶尔人部落以及另一支暗中埋伏的部落形成合围之势,将明军分割开来。
锦州王朱厚武和康王朱厚烈在混乱中被迫分离。康王朱厚烈率领着身边的将士,陷入了三个部落联盟叛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弟兄们,我们绝不投降!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康王朱厚烈挥舞着手中的宝剑,大声怒吼,激励着士气。
将士们在康王的鼓舞下,奋勇杀敌,毫无惧色。草原上喊杀声震天,鲜血染红了大地。尽管明军将士们拼死抵抗,但敌军人数众多,且来势汹汹。经过一番惨烈的血战,康王朱厚烈身边的将士越来越少,他自己也身负重伤。
最终,康王朱厚烈带领的明军成功突围,但已是伤亡惨重。将士们紧急将身负重伤的康王送往辽国,希望辽国的太医能挽救他的生命。然而,伤势过重的康王终究没能挺过来,在抵达辽国后不久,便不治而亡。
消息传回大明都城,皇帝得知康王战死,悲痛欲绝。他怎么也没想到,一向英勇善战的四皇子竟会命丧沙场。“烈儿……”皇帝悲恸地呼喊着,泪水夺眶而出。
满朝文武皆沉浸在悲痛之中。为了缅怀康王的功绩,皇帝下诏封康王为魏王,追谥武烈,以彰显他的英勇与忠诚。
在辽国,和略梦唯弘得知康王的死讯,心中也是悲痛万分。但此时辽国局势未稳,他不得不强忍着悲痛,继续处理辽国的事务。那些原本暗中抵制的贵族,听闻康王战死,竟蠢蠢欲动,企图再次掀起叛乱。
“这些贵族实在可恶,竟敢在此时妄图作乱。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否则辽国必将陷入更大的混乱。”和略梦唯弘咬牙切齿地说道。
而在边境,锦州王朱厚武得知弟弟战死的消息,悲愤交加。“我定要为四弟报仇雪恨!”他发誓要彻底消灭库叶尔人部落以及那支背信弃义的塞外部落。但此时他的部队也伤亡不小,急需休整和补充兵力。
在辽国,和略梦唯弘的徒弟科弘胤真,身为辽国中央大将军,受封为武唯君,听闻康王战死的噩耗,亦是痛心疾首。他深知此时辽国局势如风中残烛,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科弘胤真的儿子科弘柴烈,身为辽国王宫宣花门中郎将兼宣花门右偏将军,现担任明辽联军行军司马。在康王遭遇三个部落联盟叛军围攻时,科弘柴烈及时带领本部人马赶来相助。他挥舞长枪,身先士卒,与康王所部并肩作战,成功牵制住了两个部落的叛军,为康王突围争取了宝贵时间。
然而,即便如此,康王最终还是因伤势过重离世。科弘柴烈自责不已,他觉得自己未能全力保护好康王。“父亲,是孩儿无能,没能救下康王殿下。”科弘柴烈满脸悲戚地向科弘胤真说道。
科弘胤真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安慰道:“你已尽力,莫要太过自责。当下我们要做的,是协助和略梦唯弘大人稳定辽国局势,为康王殿下报仇。”
和略梦唯弘召集科弘胤真父子及一众将领商议对策。“如今那些贵族见康王殿下战死,便想趁机作乱。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得逞。胤真,柴烈,你们有何想法?”
科弘胤真沉思片刻后说道:“大人,我们可先假意示弱,引那些贵族露出破绽,再一网打尽。同时,加强对边境的防守,防止库叶尔人部落及其他心怀不轨的塞外部落趁机进犯。”
和略梦唯弘点头赞同:“此计可行。柴烈,你对军中事务熟悉,负责暗中调配兵力,加强边境防御。胤真,你与我一起,布置对那些贵族的抓捕行动。”
在边境,锦州王朱厚武虽悲愤交加,但他深知此时冲动不得。他一面派人回朝请求增援,一面收集库叶尔人部落及那支背信弃义塞外部落的情报,谋划着复仇大计。“皇弟,你放心,我定会让这些叛贼血债血偿!”锦州王望着南方,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仇恨。
而在大明都城,皇帝强忍着悲痛,继续谋划着铲除朝中内应的行动。他收到锦州王的求援信后,心中忧虑万分。既要应对朝中危机,又要支援边境战事,还要稳定辽国局势,这让他感到压力巨大。
“传朕旨意,从各地抽调精兵强将,火速支援锦州王。同时,锦衣卫加大对朝中内应的监视力度,一旦时机成熟,立刻动手!”皇帝下定决心,要在这错综复杂的局势中突出重围。
然而,失踪的那位大臣与塞外势力勾结的阴谋仍在暗处悄然进行。他们得知康王战死的消息后,认为这是进攻大明的绝佳时机,正加快部署,准备给大明王朝致命一击。
在辽国,科弘胤真与和略梦唯弘依计行事,故意在城中露出防守空虚的假象,引诱那些心怀不轨的贵族上钩。那些贵族果然中计,以为有机可乘,便暗中集结人手,准备发动叛乱。
就在他们自以为万事俱备,准备动手之际,和略梦唯弘与科弘胤真率领早已埋伏好的士兵,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他们面前。“你们这群逆贼,今日便是你们的末日!”和略梦唯弘一声怒喝,手中长剑寒光闪烁。
叛乱贵族们惊慌失措,但事已至此,只能拼死抵抗。一时间,辽国都城内喊杀声四起。科弘柴烈则在城外严密防守,防止有漏网之鱼逃脱,同时警惕着周边可能出现的外部威胁。
经过一番激烈战斗,叛乱贵族们被一网打尽。和略梦唯弘看着被押解的贵族,面色冷峻:“将他们全部关押,等候辽王发落。此次多亏了胤真和柴烈,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科弘胤真谦逊道:“大人过奖了,这是我们应尽之责。只是如今辽国刚经历动荡,还需尽快安抚百姓,恢复秩序。”
和略梦唯弘点头,立刻安排人手安抚百姓,恢复市场秩序,同时加强城防,以防再有变故。
而在边境,锦州王朱厚武得到了朝廷派来的援军,实力大增。他仔细研究了库叶尔人部落及那支背信弃义塞外部落的营地布局和兵力部署,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我们兵分三路,一路正面佯攻,吸引他们的主力;二路从左侧迂回,袭击他们的粮草辎重;三路则从右侧包抄,截断他们的退路。务必将这些叛贼全部歼灭!”锦州王向将领们下达命令,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
然而,库叶尔人部落与那支塞外部落似乎察觉到了危险,他们加强了营地防御,还派出多支巡逻队在周边警戒。明军的行动变得困难重重。
在大明都城,皇帝对朝中内应的监视也到了关键时刻。锦衣卫发现,这些内应与失踪大臣及塞外势力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似乎在筹备着一场大规模的行动。
“看来他们准备动手了。密切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等他们露出关键破绽,便是我们收网之时。”皇帝对锦衣卫指挥使说道。
但就在此时,从边境传来一个坏消息,另一支塞外小部落受库叶尔人部落蛊惑,准备出兵协助他们对抗明军。这无疑给锦州王朱厚武的复仇计划增添了新的变数。
同时,辽国虽然暂时平定了内部叛乱,但周边一些小部落见辽国元气大伤,也开始蠢蠢欲动,对辽国边境进行小规模骚扰。
在辽国,和略梦唯弘、科弘胤真父子面对周边小部落的骚扰,迅速做出应对。科弘胤真分析道:“这些小部落不过是见辽国动荡,想趁机捞些好处,他们各自为战,并非铁板一块。我们可采取分化瓦解之策。”
和略梦唯弘点头赞同,随即派使者前往各个小部落。对那些受蛊惑较浅的部落,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许以贸易往来的好处,劝他们保持中立;对于冥顽不灵、执意与辽国为敌的部落,则毫不留情地予以军事打击。
科弘柴烈主动请缨,率领一支精锐骑兵,对其中一个频繁骚扰边境的部落发动突袭。他趁着夜色,带领骑兵如鬼魅般潜入敌营。“杀!”随着科弘柴烈一声令下,骑兵们挥舞着马刀,冲入敌营。敌营顿时大乱,部落士兵们在睡梦中惊醒,仓促应战,被杀得丢盔弃甲。
经此一役,其他小部落见状,纷纷收敛了嚣张气焰。有的部落选择与辽国议和,有的则保持观望态度。辽国边境局势暂时得到缓解。
而在边境战场,锦州王朱厚武面对新加入的塞外小部落,陷入了两难境地。若继续按原计划进攻库叶尔人部落及背信弃义的塞外部落,可能会腹背受敌;若先解决这个小部落,又担心库叶尔人部落趁机逃脱。
“诸位将军,有何良策?”锦州王在营帐中召集将领们商议。
一位将领建议道:“王爷,我们可派一支轻骑,佯装进攻小部落,实则虚张声势,牵制住他们。主力则全力对付库叶尔人部落及其盟友。只要能迅速击败他们,小部落必然不战自溃。”
锦州王沉思片刻后,觉得此计可行。于是,他立刻调派一支精悍的轻骑部队,前往小部落营地附近,制造进攻假象。同时,他亲率主力,按照原计划对库叶尔人部落及背信弃义的塞外部落发动总攻。
在大明都城,皇帝与心腹大臣们也在商讨应对朝中内应与塞外势力勾结的危机。大臣们各抒己见,有的主张立刻动手抓捕内应,打草惊蛇也要先清除内患;有的则认为应继续等待,等掌握更多证据,将塞外势力的阴谋彻底摸清后再行动。
皇帝权衡利弊,陷入了艰难的抉择。若现在动手,可能会使内应狗急跳墙,与塞外势力提前发动攻击,大明可能会陷入混乱;若继续等待,又担心塞外势力准备充分,给大明带来更大的灾难。
在边境战场上,锦州王朱厚武派出的轻骑部队抵达了那个受蛊惑的塞外小部落营地附近。他们故意擂鼓呐喊,制造出大军压境的声势。小部落首领得知后,果然惊慌失措,连忙召集全部落的兵力严阵以待,不敢轻举妄动,生怕遭到明军的突然袭击。
与此同时,锦州王朱厚武亲率主力部队,如猛虎下山般朝着库叶尔人部落及那支背信弃义的塞外部落营地扑去。明军士气高昂,复仇的火焰在每一个将士心中燃烧。
“为康王殿下报仇!”士兵们的怒吼声响彻云霄。库叶尔人部落及他们的盟友虽早有防备,但面对明军这突如其来的猛烈攻击,还是有些措手不及。
战斗瞬间打响,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锦州王朱厚武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手中长枪如龙,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地。明军三路兵马相互配合,逐渐将敌人压缩在营地中央。
库叶尔人部落首领见势不妙,企图突围逃跑。但锦州王朱厚武早已料到,提前在各个关键路口设下重兵。“想逃?没那么容易!”锦州王朱厚武紧追不舍,誓要将这些叛贼一网打尽。
而在大明都城,皇帝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继续隐忍,等待最佳时机。他暗中授意锦衣卫,进一步深入调查,务必挖出塞外势力与朝中内应的全部阴谋。
锦衣卫指挥使领命后,派出一批最精锐的探子,混入内应势力之中。这些探子冒着生命危险,收集了大量关键情报。他们发现,塞外势力计划在一个月后的月圆之夜,与朝中内应里应外合,趁都城守军换防之时发动突袭。
得知这一消息后,皇帝与大臣们迅速制定了应对策略。表面上,都城依旧维持着往日的平静,让内应们以为计划未被识破;暗地里,皇帝却悄悄调派了一批忠诚可靠的御林军,加强都城的防守,并在关键位置设下埋伏。
在辽国,和略梦唯弘与科弘胤真父子深知局势依旧严峻。虽然暂时震慑住了周边小部落,但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继续加强辽国军队的训练,囤积粮草,修筑防御工事。
同时,和略梦唯弘还积极与周边友好部落展开外交活动,签订互助条约,以增强辽国的外部支持。科弘柴烈则负责在边境巡逻,防止有部落暗中搞破坏。
然而,就在各方都在紧张筹备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辽国国内突然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瘟疫,许多百姓和士兵都被感染,这无疑给本就脆弱的辽国局势雪上加霜。
在边境战场,锦州王朱厚武率领的明军与库叶尔人部落及其盟友的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明军凭借着高昂的士气和精妙的战术,渐渐占据上风。库叶尔人部落及其盟友虽负隅顽抗,但在明军的猛烈攻击下,防线开始出现漏洞。
“弟兄们,加把劲,胜利就在眼前!”锦州王朱厚武大声呼喊,激励着士兵们的士气。明军如潮水般涌向敌人,将库叶尔人部落首领及其残部逼至营地角落。
就在锦州王朱厚武准备发动最后一击时,突然有士兵来报:“王爷,后方发现一支不明身份的骑兵,正向我们这边赶来!”锦州王心中一紧,难道又有新的敌人出现?
原来,那支原本被轻骑部队牵制的塞外小部落,察觉到明军主力不在,竟不顾之前的虚张声势,倾巢而出,企图从背后偷袭明军。锦州王朱厚武当机立断:“留下一部分兵力继续围剿库叶尔人部落,其余人随我去迎击后方来敌!”
在大明都城,皇帝与大臣们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距离月圆之夜的突袭计划越来越近,锦衣卫不断传来新的情报。他们发现,朝中内应似乎也察觉到了一丝异样,开始变得小心翼翼,一些原本频繁的联络活动也有所减少。
“陛下,看来内应们有所警觉,我们的计划会不会已经暴露?”一位大臣担忧地问道。
皇帝皱起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即便有所警觉,他们也没有十足把握确定计划败露。我们按原计划进行,同时加强对他们的监视,一旦他们有任何异动,立刻动手。”
而在辽国,突如其来的瘟疫如恶魔般肆虐,患病的百姓和士兵数量不断增加。和略梦唯弘与科弘胤真父子心急如焚,他们一方面组织人手照顾病患,另一方面四处寻找治疗瘟疫的方法。
科弘柴烈自告奋勇,带领一队人马深入山林,寻找传说中能治疗瘟疫的草药。在山林中,他们遭遇了各种危险,不仅有凶猛的野兽,还有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天气。但科弘柴烈毫不退缩,一心只为找到草药拯救辽国。
然而,此时又传来一个坏消息,与辽国签订互助条约的一个友好部落,因惧怕瘟疫蔓延,单方面撕毁了条约,并封锁了与辽国的边境。这使得辽国的处境更加艰难,不仅要应对瘟疫,还要面对外部支持的减少。
在边境,锦州王朱厚武迅速调整战术,他亲自率领精锐骑兵迎击后方偷袭的塞外小部落。明军骑兵如疾风般冲向敌人,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锦州王朱厚武长枪一挥,大声喊道:“杀贼报国,为康王殿下报仇雪恨!”
明军士气大振,与塞外小部落的骑兵短兵相接。锦州王朱厚武身先士卒,长枪如龙,在敌阵中左突右杀,所到之处敌人纷纷落马。在他的带领下,明军渐渐压制住了塞外小部落的进攻。
与此同时,负责围剿库叶尔人部落及其盟友的明军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库叶尔人部落首领见大势已去,试图乔装逃跑,却被明军将领识破,当场擒获。随着首领被俘,库叶尔人部落及其盟友的抵抗瞬间瓦解,纷纷投降。锦州王朱厚武成功击败了眼前的敌人,大仇得报,但他也深知,局势依旧不容乐观。
在大明都城,锦衣卫通过细致入微的侦察,终于发现了朝中内应的一个关键联络点。皇帝得知后,决定提前动手。在一个深夜,锦衣卫如鬼魅般出动,将这个联络点团团围住,一举抓获了多名内应核心成员。经过审讯,他们交代了塞外势力的详细突袭计划以及其他内应的分布情况。
皇帝立刻下令,按照名单将所有内应一网打尽。同时,针对塞外势力的突袭计划,重新部署了都城防御,设下重重陷阱,只等塞外势力自投罗网。
而在辽国,深入山林寻找草药的科弘柴烈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传说中能治疗瘟疫的草药。他马不停蹄地赶回辽国,与辽国的太医们一起研究如何熬制药汤。在众人的努力下,第一批药汤被迅速熬制出来,并喂给了患病的百姓和士兵。
奇迹发生了,服用药汤后的患者症状明显减轻。随着草药的大量采集和药汤的广泛分发,辽国的瘟疫得到了有效控制,患病的人数逐渐减少。辽国国内的紧张气氛也随之缓和。
然而,就在局势看似逐渐好转之时,新的阴霾却悄然降临。被击败的库叶尔人部落中有一股残部,在一位神秘人的带领下,逃进了深山。他们暗中积蓄力量,意图卷土重来。同时,辽国撕毁互助条约的消息传到了其他周边部落耳中,一些原本对辽国持观望态度的部落,开始对辽国产生敌意,认为辽国已不再可靠。
在边境,锦州王朱厚武深知库叶尔人部落残部是个巨大隐患。他一面派人密切监视深山动向,一面着手整顿军队,补充兵力和装备。“绝不能让这些残部有机会再次兴风作浪。”锦州王目光坚定,对麾下将领说道。
他还派遣使者前往周边部落,表明明军将彻底根除库叶尔人部落威胁的决心,希望能稳定周边局势,避免其他部落因担忧库叶尔人卷土重来而产生恐慌或异动。
在大明都城,皇帝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应对塞外势力的突袭。根据内应交代的情报,他重新布置了都城的防御力量。在城门、要道等关键位置设下伏兵,准备了大量的强弩、投石机等守城器械。同时,安排情报人员时刻关注塞外势力的动向,确保对其行动了如指掌。
“朕要让这些妄图侵犯我大明的贼子有来无回!”皇帝坐在龙椅上,眼神中透露出威严与决绝。
而在辽国,和略梦唯弘与科弘胤真父子意识到,消除周边部落的敌意迫在眉睫。他们一方面积极恢复国内生产,稳定民生,向周边部落展示辽国正在逐步恢复元气;另一方面,派出能言善辩的使者,携带厚礼前往各个部落,解释辽国此前的困境以及撕毁条约并非本意,希望能重新建立友好关系。
科弘柴烈则继续带领士兵加强边境巡逻,防止有部落趁机侵扰。“如今我们必须小心谨慎,不能再给敌人任何可乘之机。”科弘柴烈对巡逻士兵们说道。
然而,那股库叶尔人部落残部在深山之中,得到了神秘人的大力支持。神秘人不仅为他们提供粮草、兵器,还传授他们一些诡异的战术。这股残部实力逐渐恢复,并且不断派出探子,打探明军和辽国的动静,谋划着复仇计划。
同时,塞外势力得知朝中内应被一网打尽后,恼羞成怒,但他们并未放弃突袭大明的计划。他们加快了进攻准备,还联合了其他几个塞外部落,组成了一支更为庞大的联军,试图以压倒性的力量突破大明防线。
在边境,锦州王朱厚武派出的探子传来消息,库叶尔人部落残部在深山中有异常举动。他们似乎在秘密训练一支精锐部队,且不断有不明来历的物资被运进山中。锦州王意识到,这股残部的威胁远超想象。
“看来他们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势力在支持,必须尽快采取行动。”锦州王立刻召集将领,商议进山围剿之策。然而,深山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库叶尔人残部又熟悉环境,这使得围剿行动困难重重。
最终,锦州王决定兵分三路。一路从正面佯攻,吸引敌人注意力;一路绕到后山,截断他们的退路;自己则亲率主力,从侧面的隐秘小道潜入,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与此同时,在大明都城,皇帝也收到了塞外势力联合组建庞大联军的情报。这联军人数众多,且装备精良,对都城构成了巨大威胁。
“诸位爱卿,此次塞外联军来势汹汹,我们必须众志成城,共御外敌。”皇帝在朝堂上神情凝重地说道。大臣们纷纷进言献策,有人建议加固城墙,储备足够的粮草;有人主张派出使者,尝试分化塞外联军。
皇帝权衡利弊后,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命人日夜加固都城防御工事,征集民间粮草;另一方面,选派能言善辩的使者,携带重礼前往塞外联军营地,试图离间他们的关系。
而在辽国,和略梦唯弘派出的使者陆续传回消息。部分部落对辽国的解释表示理解,态度有所缓和;但仍有几个部落态度强硬,认为辽国此前的行为不可原谅,甚至在边境增派了兵力。
“看来我们的努力还不够,必须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和略梦唯弘与科弘胤真商议后,决定在边境举行一场大规模的军事演练,展示辽国的军事实力,同时向周边部落发出邀请,希望他们前来观摩。
然而,就在各方紧锣密鼓准备之时,风云突变。一支原本与大明交好的塞外部落,突然倒戈加入了塞外联军。这一变故让局势更加严峻,大明与辽国面临的压力陡然增大。
在边境,锦州王朱厚武按照既定计划,率领三路大军向库叶尔人部落残部盘踞的深山进发。正面佯攻部队率先抵达,一时间喊杀声、战鼓声回荡在山谷间。库叶尔人部落残部果然中计,将大部分兵力调往正面防守。
就在此时,锦州王亲率主力部队沿着侧面隐秘小道悄无声息地潜入。这条小道极为隐蔽,平时鲜有人知,锦州王也是多方打听才得知其存在。然而,山路崎岖难行,士兵们行进艰难,但他们都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咬牙坚持。
当主力部队接近敌人营地时,突然遭遇了库叶尔人部落残部设下的陷阱。数名士兵不慎落入陷阱,被尖刺刺伤。“大家小心,继续前进!”锦州王强忍着心痛,下达命令。
与此同时,负责截断后路的部队也遇到了麻烦。库叶尔人部落残部似乎察觉到了后方的威胁,派出一支精锐骑兵前来阻击。双方在山后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遭遇战,喊杀声、马嘶声交织在一起。
在大明都城,使者抵达塞外联军营地后,试图以丰厚的礼物和言辞劝说各部落退出联军。然而,联军首领对使者的到来早有防备,不仅拒绝了使者的提议,还将使者扣押,企图以此来打击大明的士气。
“告诉你们皇帝,乖乖打开城门投降,否则等我们攻破都城,定让他后悔莫及!”联军首领对着使者的随从咆哮道。
而在辽国,军事演练即将开始,周边一些部落虽收到邀请,但大多持观望态度,只有少数几个关系稍好的部落派了代表前来。就在演练进行到关键时刻,突然有消息传来,那几个对辽国态度强硬的部落,正联合起来准备对辽国边境发动突袭。
“不好,我们中计了!他们假意拖延时间,实则准备趁我们演练时发动攻击!”和略梦唯弘脸色大变,立刻中断演练,下令军队迅速回防边境。
在深山之中,锦州王朱厚武并未因眼前的困境而慌乱。他迅速做出调整,命令部队绕过陷阱,加快向敌人营地推进。同时,他派人去支援后山受阻的截断后路部队,务必确保敌人退路被封死。
“弟兄们,我们已经深入敌境,没有退路!为了死去的将士,为了大明的尊严,杀!”锦州王振臂高呼,士兵们士气大振,如猛虎般冲向库叶尔人部落残部的营地。
此时,库叶尔人部落残部因大部分兵力被调往正面和后山,营地防守空虚。锦州王的主力部队如神兵天降,瞬间突破了营地防线。双方在营内展开激烈的近身肉搏。锦州王长枪飞舞,锐不可当,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地。在明军的猛烈攻击下,库叶尔人部落残部渐渐抵挡不住,开始四处逃窜。
而后山方向,得到支援的明军也成功击退了库叶尔人部落残部的骑兵,截断了他们的退路。库叶尔人部落残部陷入了绝境,被明军前后夹击,大部分被歼灭,剩余的人纷纷投降。锦州王成功剿灭了这股库叶尔人部落残部,消除了一大隐患。
在大明都城,皇帝得知使者被扣押后,龙颜大怒。但他很快冷静下来,与大臣们商议应对之策。一位大臣进言道:“陛下,塞外联军看似强大,但内部各部落利益诉求不同,我们可从这方面入手,秘密联络部分部落,许以重利,分化他们。”
皇帝采纳了这一建议,暗中派出多路密使,携带大量财宝和承诺,前往塞外联军中的各个部落。这些密使凭借着出色的口才和丰厚的利诱,成功说服了几个部落动摇。他们开始对继续与大明为敌产生犹豫,联军内部出现了裂痕。
而在辽国,和略梦唯弘率领军队紧急回防边境。幸运的是,由于发现及时,辽国军队在边境成功布防。当那几个联合起来的部落发动突袭时,迎接他们的是辽国军队严阵以待的防线。
“放箭!”和略梦唯弘一声令下,万箭齐发,如雨点般射向敌人。突袭的部落军队遭到迎头痛击,但他们仗着人多势众,依旧疯狂进攻。双方陷入胶着状态。
关键时刻,科弘柴烈率领一支精锐骑兵从侧翼杀出,如一把利刃插入敌人阵中。敌人顿时阵脚大乱,辽国军队趁势发动全面反击。在内外夹击下,突袭的部落军队伤亡惨重,不得不狼狈撤退。
锦州王朱厚武剿灭库叶尔人部落残部后,稍作整顿,即刻率领大军回师,准备支援大明都城。一路上,他心急如焚,深知都城此刻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在大明都城,皇帝派出的密使继续在塞外联军中活动。他们巧妙地利用各部落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分歧,进一步分化联军。一些原本摇摆不定的部落,在看到利益的诱惑和联军内部的不稳定后,终于决定退出。
然而,联军首领察觉到了内部的异动。他雷霆大怒,一方面加强对各部落的控制,以铁血手段镇压那些企图退出的部落;另一方面,加快了进攻大明都城的部署,企图在联军彻底分裂之前,一举拿下大明都城。
“我们不能再等了,必须尽快发动攻击,否则等那些胆小鬼都跑光了,我们就功亏一篑了!”联军首领对着麾下将领们咆哮道。
于是,塞外联军提前对大明都城发动了总攻。一时间,城外喊杀声震天,联军如潮水般涌向都城。城墙上,大明守军严阵以待,他们用强弩、投石机等武器奋力抵抗。
“弟兄们,为了大明,为了我们的家园,死守城墙!”守城将领大声呼喊,激励着士兵们的士气。
与此同时,皇帝在宫中密切关注着战事进展。他心急如焚,不断询问前线的消息。“援军何时能到?”皇帝焦急地问道。
“陛下,锦州王的军队正在火速赶来,但距离都城还有一段距离。”侍从回答道。
而在辽国,和略梦唯弘深知大明若有失,辽国也将唇亡齿寒。他与科弘胤真商议后,决定派出一支精锐部队,前往大明都城支援。
“我们不能坐视大明陷入危机,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未来。”和略梦唯弘说道。
科弘胤真点头表示赞同:“大人所言极是,我愿亲自率领这支军队前往支援。”
于是,科弘胤真迅速点齐兵马,踏上了前往大明都城的征程。
然而,就在科弘胤真的援军出发不久,辽国国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一些被之前叛乱贵族蛊惑的残余势力,趁辽国军队主力外出,在国内几个城市发动了小规模的叛乱。
“这些乱党真是贼心不死,在这关键时刻给我们捣乱!”和略梦唯弘愤怒地说道。
他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去平定国内的叛乱。这使得辽国支援大明的力量减弱,也让辽国自身的局势再次陷入动荡。
在大明都城下,塞外联军的进攻愈发猛烈。他们不顾伤亡,一次次冲击着城墙。城墙上的大明守军虽拼死抵抗,但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敌人,渐渐有些力不从心。
“快,投巨石,放火箭!绝不能让他们靠近城墙!”守城将领声嘶力竭地喊道。士兵们顶着敌人的箭雨,奋力操作投石机和火箭发射器。然而,联军的云梯不断架上城墙,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近身搏斗。
皇帝在宫中坐立不安,他不断派出信使催促锦州王和科弘胤真的援军。“再快些,都城危在旦夕!”皇帝心急如焚。
锦州王朱厚武得知都城战况紧急,下令军队日夜兼程。“弟兄们,都城的兄弟们在浴血奋战,我们必须尽快赶到!”明军马不停蹄,向着都城疾驰而去。
而科弘胤真率领的辽国援军在途中遭遇了一伙神秘势力的阻拦。这伙神秘势力身着黑衣,武功高强,他们隐藏在山谷两侧,等辽军进入山谷后,突然发动袭击。
“不好,有埋伏!”科弘胤真警觉地大喊。辽军迅速列阵防御,但神秘势力的攻击十分凌厉,辽军一时间陷入混乱。
“大家不要慌,保持阵型!”科弘胤真一边指挥,一边挥舞长刀,与神秘势力展开拼杀。
在辽国国内,负责平定叛乱的部队与乱党展开了激烈交锋。这些乱党虽然人数不多,但占据了城市的一些要害位置,负隅顽抗。
“务必尽快剿灭这些乱党,稳定国内局势!”和略梦唯弘向平叛将领下达死命令。
平叛部队采用逐个击破的战术,逐步压缩乱党的活动范围。然而,乱党得到了一些外部势力的暗中支持,不断有新的力量加入,平叛行动遇到了阻碍。
就在大明都城守军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锦州王的先头部队终于赶到。“援军来了,杀!”城墙上的守军看到援军,士气大振,与先头部队里应外合,对城下的联军发动反击。
联军没想到明军援军来得如此之快,阵脚大乱。但联军首领很快稳住局面,他集结兵力,准备对抗明军的主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