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激战(1/1)
山洞外的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朱厚英挥舞着长剑,每一剑都带着凌厉的气势,逼退靠近的黑衣人。然而,黑衣人如潮水般不断涌来,局势对朱厚英等人愈发不利。
一名士兵为了保护存放证据的箱子,不幸被黑衣人砍中,倒在血泊之中。“兄弟们,不能让他们得逞!”朱厚英怒吼着,身上也多处负伤,但他依然咬牙坚持。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朱厚英心中一紧,难道又有敌人支援?然而,当看清来者时,他心中大喜。原来是锦州王朱厚武和康王朱厚烈率领援军赶到。
“弟弟莫慌,我等前来支援!”锦州王朱厚武一马当先,冲入黑衣人阵中,手中长刀挥舞,黑衣人纷纷倒地。
康王朱厚烈也不甘示弱,带领士兵从侧翼攻击黑衣人。在两路援军的夹击下,黑衣人渐渐抵挡不住,开始四散逃窜。
“别让他们跑了!”朱厚英喊道,众人乘胜追击,将大部分黑衣人歼灭。
“多谢两位兄长及时赶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朱厚英感激地说道。
“自家兄弟,说这些做甚。此地不宜久留,我们赶紧带着证据回都城。”康王朱厚烈说道。
与此同时,在都城的御书房内,神秘人物战战兢兢地开始交代:“陛下,臣罪该万死。权臣以臣家人性命相逼,臣不得已才参与他们的阴谋。他们计划先在都城制造叛乱,削弱朝廷实力,然后勾结塞外势力,南北夹击,一举拿下中原。而辽国那边,也有人被他们拉拢,意图混淆视听,分散朝廷注意力。”
皇帝听后,龙颜大怒:“这群逆贼,简直罪不容诛!”
“陛下,臣还知道他们在朝中还有一些党羽,名单就在臣家中密室。求陛下饶臣家人一命,臣愿戴罪立功。”神秘人物磕头如捣蒜。
皇帝沉思片刻后说道:“若你所言属实,朕可考虑从轻发落。即刻派人随你去取名单。”
很快,锦衣卫带着神秘人物取来的名单呈给皇帝。皇帝看着名单上的名字,心中暗自思量,这些人在朝中盘根错节,要一网打尽并非易事。
而此时,朱厚英等人正快马加鞭赶回都城。
朱厚英等人日夜兼程,终于赶回都城。他们立刻进宫,将在山洞中找到的证据呈给皇帝。皇帝看着那些记载着叛国密约的羊皮卷,脸色铁青,眼中满是愤怒与决绝。
“这群逆贼,竟敢如此大胆,妄图葬送我祖宗基业!”皇帝拍案而起,“传朕旨意,即刻按照名单,将这些逆党全部缉拿归案,一个都不许漏网!”
锦衣卫和御林军迅速行动,如疾风般席卷都城。一时间,整个朝廷陷入动荡,那些被点名的官员府邸纷纷被包围。然而,这些逆党也并非坐以待毙之辈。
其中一位侍郎,察觉到风声不对,竟妄图烧毁家中与阴谋相关的信件和证据,然后趁乱逃走。但锦衣卫早有防备,在他动手之前便破门而入,将他当场拿下,信件和证据也被尽数缴获。
随着逆党的陆续被捕,朝堂之上人人自危。一些平日里与逆党有过往来的官员,生怕自己被牵连,纷纷上表请罪,言辞恳切,希望皇帝能从轻发落。
皇帝看着这些奏折,心中明白,这些人有的或许只是被逆党利用,并非真心参与阴谋。但为了以儆效尤,稳定朝局,他必须采取雷霆手段。
“传朕口谕,凡是主动交代问题,且与逆党勾结情节较轻者,可从轻发落。但若有隐瞒不报,妄图蒙混过关者,一经查实,严惩不贷!”皇帝的旨意迅速传遍朝堂内外。
而在狱中,那些被捕的逆党们,面对审讯,态度各异。有些人心知大势已去,为了保住性命,开始交代自己所知的一切;而有些则心存侥幸,拒不认罪,妄图等待救援。
权臣的一位心腹谋士,在狱中暗自谋划着越狱。他买通了一名狱卒,打算趁夜黑风高之时,里应外合逃出大牢。然而,锦衣卫的眼线遍布各处,这一阴谋很快被察觉。
“王爷,我们已经掌握了狱卒与逆党勾结的证据,该如何处置?”锦衣卫指挥使向朱厚英请示。
朱厚英眼神冰冷:“将计就计,放长线钓大鱼。看看还有哪些人参与其中,等他们行动之时,一网打尽。”
就在都城内紧张肃清逆党的同时,边关传来消息,塞外势力似乎察觉到阴谋败露,蠢蠢欲动,有集结兵力准备进犯的迹象。
皇帝得知后,立刻召集众皇子和大臣商议对策。“如今逆党未除,塞外又来犯,诸位爱卿有何良策?”皇帝目光扫过众人。
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有人主张求和,以拖延时间整顿朝纲;有人则主战,认为应主动出击,给塞外势力一个下马威。
朝堂上,主战与主和两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主战派以锦州王朱厚武为首,他慷慨激昂地说道:“父皇,塞外势力狼子野心,如今他们阴谋败露,若不给予痛击,日后必定会变本加厉。我朝兵力雄厚,士气正盛,此时主动出击,定能将其击退,扬我朝威!”
主和派则由一位老臣站出来,忧心忡忡地反驳:“陛下,如今朝中刚刚经历逆党之乱,内部尚未稳定。此时与塞外开战,恐怕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不如先派人求和,稳住塞外势力,待我们彻底肃清内患,再做长远打算。”
皇帝眉头紧皱,陷入沉思。他深知两派所言皆有道理,贸然开战,虽有胜算,但朝中局势不稳,后勤补给等诸多方面都可能出现问题;若求和,又怕助长塞外势力的嚣张气焰,且不知他们是否真心愿意休战。
朱厚英见皇帝为难,上前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可双管齐下。一面派使者前往塞外,表明我朝求和之意,同时暗中加紧军事部署,以防他们趁机进犯。另一面,加快对逆党的审讯和肃清,稳定朝局,增强国力。如此,既能争取时间解决内忧,又能应对外患。”
皇帝听后,微微点头:“皇儿所言甚善。就依此计,即刻选派能言善辩之士为使者,前往塞外求和。同时,命兵部加强边关防御,做好开战准备。”
众人领命而去。此时,在狱中,那名被买通的狱卒正按照逆党谋士的计划,准备行动。他趁着夜色,悄悄打开了通往牢房深处的一扇暗门,准备接应谋士等人越狱。
然而,当他刚踏入牢房,便发现气氛不对劲。原本应该等待越狱的逆党们,此时却被一群锦衣卫团团围住。
“你果然上钩了。说,还有哪些人参与了你们的阴谋?”锦衣卫指挥使目光如电,盯着狱卒问道。
狱卒见事情败露,吓得瘫倒在地,将所知的一切和盘托出。原来,除了一些狱卒被买通外,朝中还有一名尚未被捕的官员与他们勾结,负责在外面接应。
锦衣卫立刻展开行动,迅速将那名官员缉拿归案。随着这名官员的落网,逆党的势力进一步被削弱。
但就在此时,辽国传来消息,辽王病情突然加重,国内局势也变得微妙起来。原本支持大明的略梦唯弘,受到国内一股亲塞外势力的排挤,处境艰难。这股亲塞外势力蠢蠢欲动,似乎打算与塞外势力里应外合。
皇帝得知辽国的变故后,意识到局势的严重性。辽国作为藩国,与大明关系紧密,而且辽国的锦衣卫也发来密报,在辽国南,有一个叫库叶尔部落,十五年前被辽王收复之后,一直怀恨在心!
一旦辽国被库叶尔人部落搅乱,大明边疆必将受到威胁。而且辽王与自己手足情深,他不能坐视不理。
“传朕旨意,立刻挑选一批医术精湛的太医,快马加鞭送往辽国,为辽王诊治。”皇帝果断下令,希望能先稳定辽王病情,以安辽国人心。
同时,他再次召集大臣商议应对之策。“如今辽国局势动荡,库叶尔人部落妄图兴风作浪,诸位爱卿有何见解?”皇帝目光凝重地看着众人。
一位大臣站出来说道:“陛下,库叶尔人部落心怀不轨已久,此次他们想借辽国内乱之机闹事,我们可派人前往辽国,声援略梦唯弘,协助他稳定局势,打压亲塞外势力。如此一来,既帮助了辽王,又能遏制库叶尔人部落的野心,同时也能巩固我朝在辽国的影响力。”
朱厚英也点头赞同:“父皇,此计可行。我们可派一支精锐部队,伪装成商队,秘密潜入辽国,在暗中支持略梦唯弘。另外,与前往塞外的使者保持联系,若库叶尔人部落与塞外势力勾结,我们便在外交上对其施压,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皇帝思索片刻后,采纳了这个建议:“好,就这么办。选派忠诚可靠、有勇有谋之人率领部队前往辽国。务必小心行事,不可引发两国争端。”
很快,一支由精兵强将组成的队伍,乔装打扮成商队,带着各种物资,朝着辽国进发。与此同时,前往塞外的使者也已抵达库叶尔人部落营地。
使者见到部落首领后,不卑不亢地说道:“贵部落与我朝向来井水不犯河水,如今你们妄图与我朝为敌,实在是不智之举。我朝皇帝陛下仁慈,愿与你们议和,只要你们停止与辽国亲塞外势力的勾结,安分守己,边境必将太平,贸易往来也会更加繁荣。否则,我朝大军压境,后果不堪设想。”
库叶尔人部落首领听闻后,心中暗自思量。他们虽野心勃勃,但深知大明国力强盛,若真的开战,自己未必能讨到好处。然而,放弃侵占辽国的计划,又心有不甘。
就在部落首领犹豫不决之时,部落中的一名谋士在他耳边低语几句。首领脸色微变,随后对使者说道:“议和之事,容我等商议之后再做答复。你先在此休息。”
使者心中明白,这是库叶尔人部落拖延时间的计策,但也只能耐心等待。
在辽国,略梦唯弘得知大明的举动后,心中感激不已。他一边配合太医为辽王诊治,一边暗中集结支持自己的力量,准备与亲塞外势力展开斗争。
在辽国境内,伪装成商队的大明精锐部队正小心翼翼地朝着略梦唯弘所在的方向行进。一路上,他们既要避开亲塞外势力的眼线,又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队伍行至一处山谷时,突然遭遇一群山贼的打劫。这些山贼看似乌合之众,但行动却颇为敏捷,显然是经过训练的。带队将领心中警惕,猜测这或许是亲塞外势力设下的埋伏。
“兄弟们,不要慌乱,保持阵型!”将领一声令下,士兵们迅速结成防御阵型,与山贼展开战斗。山贼们虽然人数众多,但大明士兵训练有素,武艺高强,渐渐占据上风。
就在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时,山谷两侧突然又涌出一批人,然而,这些人并非山贼的援兵,而是略梦唯弘派出的接应队伍。他们看到大明部队遭遇袭击,立刻赶来相助。
在双方的夹击下,山贼很快被击退。略梦唯弘的接应人员与大明将领相见,双方互通身份后,加快了会合的步伐。
与此同时,在库叶尔人部落营地,使者正焦急地等待着部落首领的答复。部落内部也在激烈地争论着。主战派认为,大明此时内部刚经历叛乱,自顾不暇,正是他们实现野心的好机会;而主和派则担忧大明的实力,害怕一旦开战,部落将遭受灭顶之灾。
部落首领在两派之间摇摆不定。那名谋士见状,再次献计:“首领,我们不妨先假意答应议和,拖延时间。同时,暗中与辽国亲塞外势力加紧勾结,待他们在辽国内部制造出更大的混乱,大明自顾不暇时,我们再出兵,定能一举拿下辽国。”
首领听后,觉得此计甚妙,于是召见使者,佯装诚意十足地说道:“我们愿意与大明议和,但需要一些时间来整顿部落内部,商讨具体的议和条款。”
使者心中明白对方的心思,但也只能表面上答应:“好,希望贵部落能尽快给出具体的议和方案,莫要拖延太久,以免再生变故。”
回到都城,对逆党的审讯和肃清工作仍在紧张进行。锦衣卫通过各种手段,又挖出了一些隐藏较深的逆党成员。然而,这些逆党似乎察觉到了危险,开始销毁证据,甚至有人畏罪自杀,给审讯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皇帝得知后,龙颜大怒:“务必加大审讯力度,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绝不能让这些逆贼轻易逃脱罪责。”
此时,辽王的病情在太医的悉心照料下,暂时稳住了,但仍未脱离危险期。略梦唯弘与大明部队会合后,开始制定应对亲塞外势力的计划。
迅速展开了对亲塞外势力的调查与布局。他们发现,亲塞外势力在辽国的多个重要城镇都安插了眼线,并且正在秘密囤积粮草、招募死士,似乎在筹备一场大规模的叛乱。
“大人,照此情形来看,亲塞外势力已准备多时,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否则等他们羽翼丰满,局面将更加难以控制。”大明部队的将领忧心忡忡地说道。
和略梦唯弘微微点头,目光坚定:“不错,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但他们隐藏极深,贸然行动可能会打草惊蛇。我们先从他们的粮草囤积点入手,切断他们的补给,打乱他们的计划。”
于是,和略梦唯弘与将领制定了详细的突袭计划。他们挑选了一批最为精锐的士兵,趁着夜色,悄悄摸向亲塞外势力的一处重要粮草囤积点。这处囤积点位于一座山谷之中,四周有重兵把守。
当队伍接近山谷时,和略梦唯弘示意众人停下。他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地形,发现敌人的防守虽严密,但在山谷的背面有一处较为隐蔽的小路,防守相对薄弱。
“我们兵分两路,一路由我带领,从正面佯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另一路由你率领,从背面小路悄悄潜入,放火烧毁粮草。切记,行动要快,不可恋战。”和略梦唯弘对将领低声说道。
将领领命后,便带领一队士兵,悄无声息地朝着山谷背面摸去。和略梦唯弘则看准时机,一声令下,正面部队突然发起攻击。山谷中顿时喊杀声四起,守谷的敌人慌忙应战。
然而,他们没想到背后会遭到突袭。将领带领的士兵顺利潜入,点燃了粮草。熊熊大火瞬间燃起,照亮了整个山谷。敌人见状,阵脚大乱。和略梦唯弘趁机率领正面部队全力进攻,将守谷的敌人杀得大败。
与此同时,在库叶尔人部落营地,使者察觉到部落并没有议和的诚意,他们表面上与自己周旋,暗地里却不断派人前往辽国与亲塞外势力联络。使者心急如焚,他深知若不尽快将这一情况告知大明,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使者找了个借口,称要回大明复命,准备先行离开。部落首领假意挽留,但使者心意已决。在返回大明的途中,使者遭遇了多次暗杀,但都凭借着高超的武艺和机智的应变化险为夷。
而在大明都城,皇帝对逆党的审讯终于取得了新的突破。一名逆党成员在严刑拷打和心理攻势下,终于交代了一个重要线索——权臣还有一个秘密据点,里面藏着与各方势力勾结的详细名单以及一些尚未实施的阴谋计划。
皇帝立刻下令锦衣卫前往搜查。当锦衣卫赶到秘密据点时,却发现这里早已有人把守,一场激烈的战斗随即展开。
锦衣卫与权臣秘密据点的守卫展开了激烈交锋。这些守卫皆是权臣精心挑选的死士,武艺高强且忠心耿耿,他们拼死抵抗,给锦衣卫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锦衣卫指挥使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若不能获取那份名单,权臣随时可能凭借这份名单再次掀起风浪。他身先士卒,挥舞着手中的长刀,大声喊道:“弟兄们,加把劲,绝不能让这些逆贼得逞!”
在指挥使的鼓舞下,锦衣卫们士气大振,攻势愈发猛烈。经过一番苦战,锦衣卫终于突破了守卫的防线,冲进了秘密据点。然而,当他们找到存放名单的密室时,却发现密室大门紧闭,且设有机关。
“快,找机关破解之法!”指挥使焦急地命令道。锦衣卫们四处搜寻线索,终于在密室一旁的墙壁上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符号。这些符号与之前在山谷地图上发现的符号有些相似,看来是同一套暗语系统。
与此同时,在辽国,亲塞外势力得知粮草被烧,顿时恼羞成怒。他们断定这是和略梦唯弘与大明部队所为,决定提前发动叛乱,以挽回局势。他们迅速集结兵力,朝着和略梦唯弘所在的城镇进发。
和略梦唯弘收到消息后,立刻组织防御。他深知己方兵力相对薄弱,正面交锋恐难取胜,于是决定利用城镇的地形优势,设置重重陷阱,打一场伏击战。
“我们在街道两旁的房屋中埋伏好弓箭手,等敌人进入城镇,就万箭齐发。同时,在主要路口设置拒马和绊马索,阻碍他们的骑兵行动。”和略梦唯弘有条不紊地布置着战术。
而在库叶尔人部落,首领得知使者逃脱,大发雷霆。他担心使者将部落假意议和的消息带回大明,影响他们的计划。于是,首领决定派一支精锐骑兵,追赶使者,务必将其截杀。
使者在返回大明的途中,察觉到后方有追兵。他一边加快赶路速度,一边寻找有利地形,准备与追兵周旋。终于,他发现前方有一处狭窄的山谷,是设伏的好地方。
使者带领随从在山谷两侧埋伏好,等追兵进入山谷后,他们从两侧发动攻击。库叶尔人部落的骑兵虽然勇猛,但在狭窄的山谷中难以施展,顿时陷入混乱。使者等人趁机杀出,给追兵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然而,库叶尔人部落的骑兵很快调整战术,他们分成小队,从不同方向发起攻击。使者等人渐渐抵挡不住,陷入了危机。
在都城,锦衣卫成功打开权臣秘密据点的密室,找到了那份记录着各方勾结详情的名单。锦衣卫指挥使一刻不敢耽搁,立刻呈给皇帝。皇帝看着名单上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心中又惊又怒,深知朝廷内部潜藏的危机如同冰山,这不过才露出一角。
此时,库叶尔人部落发动叛乱的消息传来,边境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至御前。皇帝深知事态严重,即刻召集群臣商议对策。一番权衡后,任命锦州王朱厚武为征北大将军,康王朱厚烈为征北辅军大将,率领十万大军奔赴前线平叛。
锦州王朱厚武沉稳果敢,素有谋略,他深知库叶尔人部落骑兵机动性强,擅长在开阔地带作战。而康王朱厚烈英勇善战,冲锋陷阵毫不畏惧。兄弟二人领命后,迅速点兵出征。一路上,军容严整,士气高昂。
“四弟,库叶尔人占据地利,且骑兵来势汹汹,我们不可贸然进攻。需先摸清他们的兵力部署和作战策略,再寻机破敌。”锦州王在营帐中与康王商议着。
康王点头称是:“三哥所言极是。我听闻库叶尔人部落此次叛乱,联合了周边一些小部落,势力不可小觑。但他们内部未必齐心,我们可设法离间。”
与此同时,在辽国,亲塞外势力倾巢而出,气势汹汹地朝着和略梦唯弘所在的城镇杀来。和略梦唯弘早有准备,他利用城镇复杂的街巷,精心布置了防御工事。当叛军踏入城镇,顿时踏入陷阱。
城中百姓在和略梦唯弘的组织下,纷纷拿起武器协助防守。屋顶上、窗户后,不断有石块、箭矢射向叛军。叛军骑兵在狭窄的街道中难以施展,一时间阵脚大乱。和略梦唯弘趁机率领城中守军,从各个角落杀出,与叛军展开近身搏斗。
然而,亲塞外势力人数众多,且不断增派援兵。和略梦唯弘的部队渐渐陷入苦战。就在局势危急之时,一支神秘的军队从叛军后方杀出,这支军队行动迅速,作战勇猛,叛军顿时腹背受敌。原来是辽王暗中培养的死士部队,一直隐藏待命,关键时刻前来支援和略梦唯弘。
另一边,库叶尔人部落得知使者逃脱,派出一队精锐骑兵追杀。使者在返回途中,察觉到危险逼近,他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在一处山谷设下埋伏。当库叶尔人骑兵进入山谷,使者一声令下,山谷两侧顿时箭如雨下。
但库叶尔人骑兵训练有素,迅速组织反击。双方在山谷中展开激烈拼杀,使者等人渐渐体力不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锦州王和康王率领的先锋部队赶到。
锦州王朱厚武见使者被围,大喝一声:“随本王杀!”他手持长刀,一马当先冲入敌阵,如猛虎下山,所到之处敌人纷纷避让。康王朱厚烈也带领士兵从另一侧包抄,与库叶尔人骑兵展开殊死搏斗。在两路明军的夹击下,库叶尔人骑兵开始败退。
然而,库叶尔人部落主力得知消息后,正快速赶来增援。锦州王和康王面对即将到来的库叶尔人部落主力!
锦州王朱厚武和康王朱厚烈击退库叶尔人部落的追杀骑兵后,迅速整顿军队,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部落主力。他们深知,这才是真正的硬仗。
“四弟,库叶尔人主力一到,必定全力进攻,我们必须尽快巩固防线。”锦州王看着地图,神色凝重地说道。
康王点头,立刻下令士兵们在山谷出口处设置大量拒马,挖掘壕沟,并安排弓箭手在两侧高地埋伏。同时,他们还派出小股侦察部队,密切监视库叶尔人部落主力的动向。
不久后,库叶尔人部落主力如乌云般压来。部落首领看着明军的防御工事,冷笑一声:“这些中原人,只会耍些小聪明。给我冲,踏平他们的防线!”
随着首领一声令下,库叶尔人骑兵如潮水般冲向明军防线。一时间,喊杀声震天,马蹄声动地。明军弓箭手万箭齐发,如雨般的箭矢射向敌阵,库叶尔人骑兵纷纷落马。但他们悍不畏死,依旧策马向前冲。
双方陷入激烈的交锋,山谷中刀光剑影,鲜血四溅。锦州王和康王在阵中来回指挥,鼓舞士气。“弟兄们,我们身后就是家国,绝不能让这些叛贼前进一步!杀!”锦州王的吼声在山谷中回荡。
在辽国,和略梦唯弘与辽王的精锐部队两面夹击,给亲塞外势力造成了沉重打击。亲塞外势力虽拼死抵抗,但已渐渐力不从心。
“大人,敌人似乎有撤退的迹象。”一名将领向和略梦唯弘报告。
和略梦唯弘目光如炬,思索片刻后说:“他们这是想保存实力,伺机再战。不能让他们就这么轻易逃走,我们追!但要小心有诈。”
于是,和略梦唯弘率领部队乘胜追击。然而,亲塞外势力果然在撤退途中设下了埋伏。当和略梦唯弘的部队进入埋伏圈后,四周突然涌出大量叛军,将他们包围起来。
“不好,中计了!大家不要慌乱,保持阵型!”和略梦唯弘迅速稳定军心,组织士兵抵抗。
而在大明都城,皇帝根据锦衣卫呈上的名单,开始秘密调查朝中潜藏的内应。这些内应分布在各个部门,相互勾结,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皇帝深知,若贸然动手,可能会引起朝局动荡。
“此事需从长计议,务必在不惊动其他人的情况下,将这些内应一网打尽。”皇帝对心腹大臣说道。
大臣领命而去,开始暗中布置人手,收集证据。然而,就在调查即将取得突破时,一名内应察觉到了危险,准备逃离都城。
在与库叶尔人部落主力的激战中,锦州王朱厚武和康王朱厚烈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但库叶尔人部落骑兵凭借着娴熟的骑术和顽强的斗志,一次次冲击着明军防线,双方陷入胶着状态。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敌军骑兵冲击力太强,我们的防线快顶不住了!”康王朱厚烈挥舞着手中染血的长刀,大声对锦州王说道。
锦州王朱厚武眉头紧皱,目光扫向战场,突然心生一计。“皇弟,你率一队精锐从左侧迂回,攻击他们的侧翼,打乱他们的阵脚。我正面率军佯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康王朱厚烈领命后,立刻挑选了一队身手矫健的士兵,趁着战场混乱,悄悄从左侧绕向库叶尔人部落骑兵的侧翼。锦州王则下令明军吹响冲锋号,佯装全力进攻。
库叶尔人部落首领见状,以为明军要做困兽之斗,大笑道:“这些中原人,真是自寻死路。给我全力进攻,杀光他们!”
就在库叶尔人部落骑兵全力冲向明军正面防线时,康王朱厚烈率领的部队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他们的侧翼,一阵猛杀。库叶尔人部落骑兵顿时阵脚大乱,原本整齐的阵型被冲得七零八落。
锦州王抓住时机,大喝一声:“弟兄们,杀!”明军士气大振,全线出击,对库叶尔人部落骑兵形成包围之势。库叶尔人部落首领见势不妙,企图突围逃走,但被锦州王朱厚武死死缠住,难以脱身。
而在辽国,和略梦唯弘与士兵们被亲塞外势力的埋伏圈困住,形势岌岌可危。叛军的包围圈越缩越小,不断有人向和略梦唯弘等人射箭。
“大人,我们快顶不住了!”一名士兵焦急地喊道。
和略梦唯弘看着身边受伤的士兵,心中焦急万分。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熟悉的马蹄声。“大家听,这是辽王的援军!我们有救了!”和略梦唯弘大声喊道,给士兵们打气。
原来,辽王得知和略梦唯弘追击叛军陷入埋伏后,立刻派出另一支精锐部队前来救援。这支援军从后方突袭叛军,与和略梦唯弘的部队里应外合,对叛军展开反击。叛军没想到会腹背受敌,顿时乱了阵脚,开始四散逃窜。
在大明都城,那名察觉到危险准备逃离的内应刚出城不久,就被早已埋伏好的锦衣卫拦住去路。“你以为你能逃得掉吗?跟我们回去吧!”锦衣卫指挥使冷冷地说道。
内应见势不妙,拔刀反抗,但很快就被锦衣卫制服。从他身上,锦衣卫搜出了一些重要信件,这些信件进一步证实了朝中内应与外部势力的勾结。
皇帝得知这一消息后,决定趁热打铁,立刻展开对朝中内应的抓捕行动。然而,就在行动即将展开时,却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有一位位高权重的大臣失踪了,而他极有可能也是内应之一,并且很可能已经得知了皇帝的计划。
皇帝得知那位位高权重的大臣失踪,意识到情况万分危急。若此人真为内应且知晓抓捕计划,不仅之前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还会引发朝中大乱。
“立刻封锁城门,全城搜捕!务必在他与外部势力勾结之前将其找到!”皇帝心急如焚,向锦衣卫和御林军下达命令。
与此同时,皇帝召集剩余忠诚可靠的大臣商议对策。“诸位爱卿,如今局势突变,那失踪之人若通风报信,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
一位老臣站出来说道:“陛下,事已至此,我们不妨将计就计。对外宣称此次行动只是针对那失踪大臣一人,放松对其他内应的警惕,引他们上钩,再一网打尽。”
皇帝沉思片刻,觉得此计可行:“就依爱卿所言。但暗中仍要加强对其他内应的监视,不可有丝毫懈怠。”
在边境战场,锦州王朱厚武和康王朱厚烈乘胜追击,将库叶尔人部落主力打得节节败退。部落首领见大势已去,率领残部向草原深处逃窜。
“不能让他们就这么跑了,追!”锦州王朱厚武一声令下,明军士气高昂,紧追不舍。然而,库叶尔人部落对草原地形极为熟悉,他们利用复杂的地形,设下重重陷阱,给追击的明军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皇兄,敌人熟悉地形,我们不可盲目追击,以免中了他们的圈套。”康王朱厚烈提醒道。
锦州王朱厚武点头:“皇弟所言极是。先派侦察兵前去探路,摸清敌人的动向,我们再做打算。”
而在辽国,和略梦唯弘与辽王的援军合力将亲塞外势力打得落花流水。大部分叛军被歼灭,少数漏网之鱼也四处逃窜。
“大人,亲塞外势力已被我们击溃,但仍有部分余党逃窜,我们要不要继续追击?”将领向和略梦唯弘请示。
和略梦唯弘思索片刻后说:“先不要追了。我们收拢兵力,稳定辽国局势。那些余党成不了气候,日后再慢慢清剿。当务之急是帮助辽王稳定朝政,恢复秩序。”
于是,和略梦唯弘开始组织人手清理战场,安抚百姓,并与辽王商议如何重建辽国的统治秩序。
此时,从都城传来消息,那位失踪的大臣依旧下落不明。皇帝忧心忡忡,不知他究竟在谋划着什么。而在暗中,对其他内应的监视工作正紧张进行着,随时可能有新的变故发生。
在草原上,锦州王朱厚武和康王朱厚烈派出的侦察兵传来消息,库叶尔人部落残部在一处山谷中集结,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皇兄,这其中恐怕有诈。库叶尔人部落向来狡猾,他们不可能轻易聚集在一起,让我们一网打尽。”康王朱厚烈分析道。
锦州王朱厚武点头表示认同:“不错,他们或许是想引诱我们进入山谷,然后设下埋伏。我们不能上当,先派人密切监视他们的动向,同时寻找其他迂回包抄的路线,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就在明军准备行动时,突然有另一支塞外部落的使者前来求见。原来,这支部落与库叶尔人部落素有积怨,他们得知库叶尔人部落叛乱失败,想与明军合作,共同消灭库叶尔人部落,以绝后患。
“这倒是个机会。若能与他们合作,我们胜算更大。但也要小心他们心怀不轨。”锦州王朱厚武对康王朱厚烈说道。
经过一番商讨,明军与这支塞外部落达成合作协议。双方约定,明军从正面佯攻,塞外部落则从后方包抄,一同夹击库叶尔人部落残部。
在辽国,和略梦唯弘正全力协助辽王重建朝政。然而,一些原本支持亲塞外势力的贵族开始暗中抵制,他们表面上服从辽王的命令,暗地里却煽动百姓闹事,企图扰乱辽国的稳定。
“大人,这些贵族不除,辽国难以真正恢复平静。但他们在辽国根基深厚,贸然动手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荡。”一位谋士向和略梦唯弘进言。
和略梦唯弘深知此事棘手,他决定先收集这些贵族违法乱纪的证据,再向辽王禀明,名正言顺地铲除他们。
而在大明都城,皇帝的“将计就计”策略似乎有了效果。一些内应开始放松警惕,相互之间的联络变得频繁起来。锦衣卫暗中记录下他们的一举一动,只等皇帝一声令下,便展开抓捕行动。
然而,失踪的那位大臣依旧毫无踪迹。就在皇帝焦急万分时,一封匿名信被送到了皇宫。信中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失踪大臣正与塞外另一股强大势力勾结,准备在明军主力出征在外时,里应外合,进攻大明都城。
皇帝看着信,心中大惊。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他一方面要应对朝中内应,另一方面又要防范塞外势力的进攻,还要兼顾边境与库叶尔人部落的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