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三方开始新一轮战争(1/1)

九国盟军对亿城发起了潮水般的攻击,一波接着一波,但南楚军队如铜墙铁壁,守护城池。

问天阁的帮助,并不能彻底改变战局。

宁皇以天子之气,镇压四方。

龙纛大旗,竖立亿城中心。

城池上的黑旗,惹人注目。

那是不死不退的决心。

胡可可和江雪,如两把尖刀,迎敌而上。

无人能破其锋芒。

龙骑军刘醒,提刀怒目,斩杀来犯之敌。

他多想出城决战,为死去的兄弟报仇。

周星苒和李小白,红着眼,拼死杀敌。那些故人,应以血祭奠。

廖梦秋坐镇军中,时刻关注局势,随时调兵遣将。

南楚将士,上下一心,战力直接拉升。

陈金惠站在大军之中,冷眼看着亿城。

即使把九国精锐拼完,也要拿下亿城,杀了段文鸯和宁皇。

只有问天阁的张执事皱着眉,他已经调动了一切暗中力量,可偏偏还是难以攻克。

曾经,他自以为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然而并不如他所愿。

其实,他最大的失败,就是想杀宁皇。

如果,一开始就全力以赴诛杀段文鸯,如今的局面并不是这样。

人,太贪心,是有报应的。

懊恼、后悔,有用吗?

世上没有后悔药。

一步错, 步步错。

任何轻视敌人,都要付出代价。

敌人就是敌人,不能小看任何敌人,当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陷入绝境时,都会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能杀死的,要一击毙命,而且要快速补刀,绝不能给他任何反击的时间。

也许坐在那个位置太久,太舒服。所以忘记了危险,忘记了来时的路。

他已让陈金惠去信陈国国主陈星楠,让他再调重兵。

陈国已上了船,只有拼死一搏,才能为陈国争取一线希望。

镇西军的山头之上,江尚静静的坐在那里,看着函谷关内的厮杀。

他的背后有一口棺材,旁边是帅棋。

以死之决心,阻敌于国门之外。

有人说他是幸运的,参加了南楚第一次国考,并且是天子门生。

他身穿一品红袍,任全国巡查吏,手持上方宝剑,先斩后奏。权力之大,让为官者见他皆低头。

代天子巡查四方,是何等风光。

他是南楚的青天老爷,更是百姓的明灯。

然而,他并不想做这样的人。

他的梦想,为官一任,与民同乐。或者,做一个教书先生,教天下之人,为官为道。

可,如今的南楚需要他,需要一把利剑斩杀那些南楚驻虫。

后悔吗?不后悔。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既已为官,就当为国。南楚需要我,我就应该去往哪里去。不然,读那些圣贤之书又有何用?

为官二十四载,对得起宁皇,也对得起南楚百姓。

他不曾有一丝一毫懈怠,在这生命的尽头,问心无愧。

宁皇登基后,开科举,发动改革。南楚从一个弱小之国到如今霸主南楚,只有区区二十四年。

这样的国君,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江尚很欣慰生在这样的国家。

他见证了一个死气沉沉的国家,到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

南楚是从血雨中淬炼出来的。

安阳十年,他见证了张虎自撞于望城坡。

他更见证了那一场望城坡守护战。

南楚将士是何等不畏生死,血战不退。

他好想披甲执刀上阵,杀一个天昏地暗。

曾有人说,您是读书人,应教书育人,为官天下,造富一方。这些染血之事,就由我们代劳。你的手是执笔的,而不应该执刀。

那一刻,站在望城坡上,心如雷电劈中。

他从未忘记这句话,时常有警醒。

黑云密布,将要大雨倾盆。

他依旧坐着,只待大明军队退去。

征元大帐之中,阿何召集军中将领议事。

这场战争,已经足足有四个多月,还有几日,就将立秋。

然而,他们被拦在乌骨城。

主动进攻三场,但都以失败告终。

曾想挖地道攻城,但此地为岩石之地,何况乌骨城已做好了防护。

一百多万精兵驻守,城中还有五十余万百姓生活,在丰富的物资下,至少可以是坚持三年。

从那些鹰传来的信息,三场大战,对城内无一丝一毫影响。

特别是三清圣者张道陵坐镇,更加固若金汤。

有圣盟的存在,虽然圣者不能随意杀戮,但是圣者可以防守一城一池。

就比如曾经的画圣关山月。

“诸位,废话不多说。有何计策,攻破乌骨山。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这时,韩安国出声道,

“想攻破乌骨山,先把其中有生力量灭掉,再杀三清圣者张道陵。”

众人沉默,这何其之难。

张道陵如一座山,挡在前方,做任何事,都绕不过他。

见无人说话,韩安国再次开口道,

“我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

众人的眼光齐刷刷看向他。

“军师,请说。”

“乌骨城四面环山,如同一个龟壳,想攻入,与登天之难。即使有幸攻破,但南楚之军,将十不存一。要再想杀张道陵,很难。何况还要攻入元国京都大同。”

韩安国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为避免南楚将士的重大伤亡,就只有兵行险招。乌骨城近两百万人,每天都要喝水,只要对水源下毒,并同时传播瘟疫,不出一月,乌骨城除了几位法力高超的修真者,其余人都将死去。”

此言一出,众人沉默。

“阿弥陀佛!”

法正低眉,于心不忍。

“贫僧修佛,修的是众生之佛。两百万生灵,转瞬即逝。贫僧不忍!各位施主,是否另想办法。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载物之厚。望施主三思!”

姜云嗤笑一声,

“修真者,本是与天斗、地斗、人斗。你佛家也一样。如有众生平等,众生三思。大明就不会有佛道之争,更不会有道统之争。也不会有千万百姓死于其中,更不会有王朝的更替。如今,你又说要有慈悲之心。是何居心?又修的是何佛?”

“施主,贫僧所说的,只因心。是是非非,难以推断。请慎言。”

法正之言,代表的只有自己,并不能代表小西天。因为小西天的方丈是怀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