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阴阳神丹(1/1)

当色彩并不纯净的琉璃片放大了蚂蚁身上的细节时,在铁官工坊隔壁新建成的简单琉璃工坊,工匠们聚在一起,也在第一次验证着王后交予他们的不传之秘——

新式琉璃制法。

要让琉璃的颜色更纯净,通透度更高,甚至能成功做出大块的、平整的,且能够控制出更完美的造型……

此前,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废寝忘食,百般试验,终于成功为甘泉宫呈上部分璀璨且颜色通透的琉璃片。

经能工巧匠的搭配拼凑后,将是一副格外曼妙华丽的窗棂。

但那还不够。

工匠中识字之人不多,这又是将成为秦王宫中的创收秘法,因而在前期,一应重要流程,还需辛拿着密册来,分若干组别,每人掌握一项。

如今,各组工匠们私下试验,已经开始着手【吹制压平法】、【圆筒剖开压平法】、【冠冕法】、【浇筑法】等。

这其中有许多大块玻璃的制作窍门,同时他们还要从原材料着手,通过草木灰与磁铁一步步减少里头的杂质,才能使得气泡更少,颜色更通透,透视的画面越细微……

如此种种,简直不啻于将一个家族的兴旺秘法交给他们。

工匠们战战兢兢,却又如获至宝。

当墨被辛带来时,他们刚用吹制法,吹出了一个挤近于无杂质的高透琉璃花瓶。

虽然还是避免不了的带上些许蓝绿色,花瓶也不算太大,无形中减低了难度,但却已经是迄今为止,他们通过新法做出的最成功的一只成品了。

而墨被带进来后,第一时间就看到了那通透的花瓶。

他迅速冲上前去,在众工匠的惊呼声中,将花瓶高高捧起,然后贴到眼前。

透过那微带蓝绿的琉璃,他看到了远处模糊扭曲又放大的篝火,还有更远处,正面带为难的辛。

他的身影扭曲,他的神情他的面容也格外古怪,有膨大的地方,也有缩的更小的地方。

但当琉璃花瓶放下后,对方庞大扭曲的模样也骤然回归了正常。

“我想要这样的。”

墨看着他。

辛走上前来,先将那只琉璃花瓶放回面前的桌案上,待工匠们再次敢怒不敢言的围上去后,他这才小心的看着墨:

“想要这琉璃?”

他安抚道:“这琉璃虽是千古奇珍,但王后对此并无偏好,待我回兰池回禀,这只当进献给大王。但大约明年,你应当就能得到了。”

墨摇头:“我不要一整个。”

他伸出手指,在前方花瓶上遥遥画着圈:

“我要这样拱起的、凹陷的,薄的厚的,各种曲度不同的纯净琉璃片。”

旁边的工匠并不识得他,见是中庶子大人带来的,此刻强忍怒气:

“琉璃片还不多吗?”

他们为试验新法,哪处不是堆积了大筐大筐的琉璃片?

因平整度或颜色不够,压根儿不能呈送去甘泉宫。如今只需到四处搜罗,很快便能攒够十来筐!

辛皱了皱眉:“王后吩咐过,你若想试什么东西,直接大胆试就是了。这废弃琉璃片当真管用?”

墨却已经蹲下,开始将琉璃一片一片放在眼前,而后胡乱点头:

“我也不知想要什么样的,便在这里头翻找一下吧。若能有接近的,再请工匠烧制不迟。”

他眸中灿灿,仿佛有远超时代的星火迸发:

“辛!若是真的试制成功,这琉璃片可将看到的东西放大缩小……”

他握紧辛的衣袖:“辛!这是神仙之能!”

辛不大懂。

但不妨碍他摸了摸眼前这少年的头发,而后温声叮嘱:“小心划伤,记得带上手套——王后吩咐过的。”

再说了——

“王后,本就是昆仑仙使啊。”

……

而昆仑仙使本人,此刻正听着赤女的回禀:

“有方士一行远道而来,称其为王后所召,茅生同门。”

“在咸阳宫外求见王后,祈请得闻昆仑秘法,长生之术。”

秦时顿时笑了起来。

长生之术,姬衡倒是也想听呢!

但他看过秦时所记下的那些书册,其中有一道叫《性命圭旨》的,讲【火候无为合自然,自然真火养胎仙。但存神息居丹扃,调变先天接后天。】

听起来似乎是修仙之法。

姬衡颇有兴趣,但这册书成于明代万历年间,其中本源要素讲的是【儒释道】。

秦时挑挑拣拣,只选了些道家看似靠谱的摘抄起来,姬衡仔细读了两遍,什么性命合一、天人合发、玄窍功夫……

“玄之又玄,不过无用之功!”

他将此册轻掷回桌案,对此等仙术很是瞧不上。

因为这上头不管哪一册理论,讲的都是苦修和顿悟。

而他身为一国之尊,之所以苦寻金丹秘法,就是因为放不下这大秦国祚,也不可能抛下家国去潜心修道,寻得尸解飞升。

他还当秦时真要传授什么金丹秘法,如姮娥那般,吞服一颗便可飞天。

但飞天很好,可如果要永困羲和,要抛下他的大秦,那姬衡是万万瞧不上的。

他向来不忘初心。

求仙求的是长生,长生的本质是要看着自己的大秦国祚千秋万世,而且由他亲手掌控。

但如果飞天不得回人间,那修的个什么仙?除非再有仙国王庭交由他来掌控……

总之,姬衡虽未明说,但秦时知道,他就是纯粹想做统治者。

若非如此,也不会专挑这一册来写。

此刻她笑了起来:“大王何必如此苦寻长生?”

“人的寿命有长有短,但一生成就却能镌刻史书。”

“历史上有什么人能像大王一样,在如今的年岁,就已一统天下,踏平六国?”

“又有什么人在如今已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使我中域之国的文明代代传承,永不凋落。”

“又有那联通大秦四海八方的驰道直道,以及却匈奴千百里的长城……”

她握住姬衡的手:“大王才36岁,就已有如此前无古人的万丈功绩,若要像先祖那样活到88岁,人生便连一半都未过去呢。”

“急这些光阴做什么?”

“彭祖便是活了千岁,于我秦国子民而言,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呢?”

她早早就告诉姬衡,哪怕是两千年后,也未有人寻得长生之法。

如今不口称万岁,连百岁也不说了,偏要拿大秦先祖的80余岁来讲,着实破灭大王的梦想。

周巨在旁提心吊胆,唯恐盛宠不衰的王后因此话触怒大王。

但谁知,姬衡身为务实的工作狂,那些虚无缥缈的吹嘘固然能令人开怀,却远及不上这切实数据带给他的安心感。

不错!

寡人才30余岁,便已创下许多人穷其一生都创不出的不世功绩。寡人这一年,抵得过旁人十年百年苦功!

而若要像先祖那样,如今他剩下的执政生涯,且漫长着呢!

他神色松缓,也并不多言语,但秦时看着他,却已经知道他没再纠结此事。

因为他很快又换了重点:

“王后所说的金丹秘法,可使万邦臣服,又是何等秘法?”

他狭长凤目看向远处,口中声音虽轻却稳:

“此等秘法,那群方士若有他心,就遣中郎将率人就地格杀——再来相召我秦国忠信之士。”

秦时想了想,提笔蘸墨,缓缓书写了一行篆字。

【凡神丹以硝石硫黄为主,草木灰为辅。硝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之,魂散惊而魄齑粉】

这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讲的是【凡火药……】

她这段时间细心抄了几个配比,对这段话也记忆犹新,如今拿出来给姬衡看,自然再合适不过。

而那些金丹配方,她只管拿出来,试做是方士的事。

比如唐代《太上圣祖金丹秘诀》里的记载,以及北宋《武经总要》里记载的火药配方、以及火器性能和用途。

姬衡仔细看了秦时写的那段话:“此等神丹,果真能令人魂魄惊散吗?”

秦时点点头:“正因如此,不仅声音如炸雷,更容易伤到四周。所以才令大王赐下一片偏远空地来,令那群方士守在其中,好生钻研。”

当然,不管是建造工坊,还是工坊所需要的守卫,这些秦时一概不沾手,都当由姬衡来安排。

而姬衡盯着那句话看了许久,又叹息一声:

“若有此神丹,但凡多练几颗,却匈奴羌敌之时将此神丹使用,惊雷一响,马群惊散,便不战而屈人之兵。”

秦时眨了眨眼:她给出的可是古书上言之有物的记载,又有自己藏在手中,暂时不打算第一时间给出的现代配方记载——

她瞧不上方士,但也并不想轻贱众人的性命。

现代火药的杀伤力那么强,在此时人们还未明确能想象火药威力时,倘若一上来就制作这样的,若出事故,恐怕不知要贻害多少人。

既如此,哪怕多费一些时间,也先从基础的开始试吧。

有了这样的基础,神丹再多炸几次,那也能知道其中利害了。

而后期想在上头改进升级,增加杀伤力……

那也比凭空琢磨要来得更有效率吧?

? ?引用的典籍在书里都一一注明了,这里就不多额外解释了。

? 那个火药配方我有写一个详细的,但是违规了,所以我又删除了【遵纪守法我是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