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1章 看望恩师(1/1)
胡步云听明白了。侯着江是怕调研真挖出深层次矛盾,或者触动了某些既得利益,最后不好收场,得罪人。
胡步云淡淡说道:“布局思路也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调整的。我们的任务,就是把真实情况摸上来,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大胆调研,实事求是,天塌不下来。真捅了篓子,有我顶着,火烧不到你头上。但是如果是你有其他的想法,比如说觉得这项工作实在太复杂,完不成,那你提出来,我找张主任汇报,换个人上。”
侯着江眼神闪了闪,连忙点头:“胡主任,我回去马上组织人手,加班加点,把方案做实。”
另一边,胡步云亲自给节能降碳中心的主任郑源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声音诚惶诚恐,连声保证孙副主任已经传达了会议精神,中心绝对全力以赴,明天就把方案报上来。
第一轮调研总算磕磕绊绊启动了。胡步云自己带产业研究组跑了两个省内最大的老工业基地白岩市和长乐市,其中长乐市也是张海潮曾经主政的地方。
几天跑下来,感受就一个字:虚。
地方上汇报材料做得花团锦簇,座谈会开得热热闹闹,领导表态一个比一个坚决,可一到企业车间,跟一线技术员、老工人聊,问题就全冒出来了:技改资金卡在审批环节,新技术转化落地难,高端人才留不住,环保压力下传统产能压缩但又缺乏新增长点……
胡步云让随行的信息中心人员把这些问题,尤其是那些在会上听不到的、来自基层一线的原话,都详细记录下来,不做任何修饰。他明白,这些不太顺耳的牢骚话所喷出来的问题,可能才是真正的产业升级堵点。
结束了长乐市的调研,胡步云让随行人员先回省城,自己则去聚源县看望恩师欧阳松。欧阳松教授退休之后,就回到聚源县老家颐养天年。
恩师对自己如父如母,聚源县城离长乐市也就四十来分钟车程,到了长乐市就相当于到了恩师的家门口,不去看看怎么也说不过去。
车子拐进聚源县一个老旧巷子时,天刚擦黑。
师母周老师举着锅铲开门,却只看见两个抱着纸箱遮住了脸的人,把周老师吓了一跳,小心翼翼地问:“你们谁啊,是不是搬家搬错地方了?”
胡步云气喘吁吁地说:“师母,您快让我们进去,东西沉得很!我就快抱不住了!”
周老师听这声音有点熟悉,又没法确定到底是谁,便问:“你们到底谁啊?”
“师母,我胡步云,您赶紧让我们进去吧!”
周老师手里的锅铲哐当掉地上,激动地说:“步云?!你这孩子也不打个电话,快进来快进来!老头子,老头子,你快出来,看看谁来了!”
欧阳教授从里书房里出头,老花镜滑到鼻尖,不耐烦地说:“大呼小叫的干嘛呀?”
当他看见把装了礼品的大纸箱放到地上的胡步云和李兆,比老伴儿还激动,连忙从书房出来,亲自替胡步云擦汗,“你小子,怎么大老远跑来了?”
胡步云这才说了他已经调到省发改委,这次是到长乐市出差,顺便来看看老师和师母。
一番寒暄之后,欧阳松吩咐老伴儿:“你赶紧点,让贺宽也过来吃晚饭,就说步云来了。”
贺宽是胡步云的大学同学,同样师从于欧阳松教授。后来又跟着欧阳松读研,还成了欧阳松的女婿。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就留在北川大学任教了。
现在听说要叫贺宽来,胡步云一愣,“贺宽也在聚源县?他在这里干啥?”
欧阳松皱眉说道:“他不也是聚源县的人嘛,要评教授了,还差一本专着,便搞了个课题,《长乐方言保护与传承的社区实践考察》,把考察重点放到了聚源县和周边县区,其实他就是想剥削我的劳动力,我又不是研究方言的,退休了想安享晚年也不成。”
胡步云笑着道:“又不是外人,您不帮他谁帮他。”
欧阳松叹了一口气,“我倒是也想帮帮你啊,可帮不上啊。你的志向不一样,不过我看到你有今天的成就,也就不后悔当年没留住你了。”
胡步云忙说:“您可千万别这么说,你帮我已经够多了,只是我辜负了您,没选择走学术研究的路。还记得我当年替兰光县招商引资,您动用了大量的人脉关系和学校的资源帮我,还不遗余力地在王思远和齐俊成面前举荐我。我知道,你是把风骨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人,如果换了一个人,你绝对不会这么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