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9章 太冒进了(1/1)

一是开展“大调研”:聚焦“产业升级瓶颈”与“区域协调短板”,计划分赴省内重点产业集聚区、创新高地、欠发达地区及对标先进省份开展深度调研。梳理出优势产业、潜力产业、短板产业现状及升级堵点,评估省内区域间产业协作、要素流动、创新资源共享情况及障碍;分析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机制的有效性及转化瓶颈;摸清现有产业、创新、区域政策在基层执行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是深化“大谋划”,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组织省内外专家进行多轮研讨,明确产业升级路径,创新区域协同机制,优化政策系统,构建创新生态系统。

三是推动“大落实”。将调研谋划成果凝练为《北川省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草案)》及配套政策建议,报委党组审定后,按程序上报省委、省政府。 同步梳理形成一批支撑行动计划落地的重大项目清单,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库,优先协调保障要素。选取若干基础好、意愿强的地市或产业园区,开展创新政策集成和区域协同改革试点。

张海潮知道胡步云人年轻有干劲,做事雷厉风行,但他着实没想到,胡步云三天就整出这么庞大的一个工作计划,而且站位这么高,这特么的是把省政府的活儿都干了。

他第一感觉就是太冒进了。

可他看着方案里清晰的逻辑、扎实的调研方向,以及最终指向省委、省政府决策的目标设定,又不得不承认,这活儿干得漂亮,有高度,有抓手。

关键是,这方案背后站着的是楼锦川的意志,胡步云不过是那个最锋利也最敢出头的执行者。楼锦川亲自送胡步云报到,现在胡步云就甩出这么个大动作,信号再明显不过了——省发改委必须动起来,而且要动真格的。

“这个方案,内容很实,动作很快,思路也很清晰。”张海潮清了清嗓子,目光落在胡步云身上,“步云同志三天拿出这个方案,效率值得肯定。说明咱们发改委的干部队伍,有战斗力,也能打硬仗,就该这么干!”

他这番表态让在座的人都有些意外,尤其是胡步云。原本以为张海潮多少会敲打两句“注意程序”、“稳妥推进”之类的话。

“既然方向定了,方案也有了,”张海潮扬了扬手里的方案,“那就别等了,专班立刻运转起来,各相关处室中心,全力配合,按照方案明确的职责分工和时间节点,动起来。‘大调研’要深下去,‘大谋划’要见真章,‘大推动’要见实效。散会后,步云同志牵头,细化一下各组的具体任务清单和第一轮调研安排,尽快报我。”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轻微地挪动椅子的声音,气氛明显活络了。张海潮的表态无疑是给这项工作定了调,也给了胡步云极大的支持。

胡步云立刻应道:“好的,主任。会后我马上组织落实。”

“嗯。”张海潮点点头,又补充了一句,“调研要扎实,谋划要深入,先把底子摸清楚,把问题找准,把思路理明白。至于最终形成的《行动计划》草案和政策建议,先在我们委内充分论证完善,打磨成熟。时机到了,再按程序报省委、省政府。”

张海潮这话说得轻描淡写,听起来只是在强调工作要细致。

但在场的老江湖们都听懂了弦外之音:活儿,放开手脚干;成果,先捂在自己锅里炖熟了再说。现在就大张旗鼓报上去,万一上面哪位大佬意见不统一,一个批示打回来,那就完犊子了。不仅张海潮和胡步云难堪,整个发改委都跟着坐蜡。

张海潮这是典型的“只做不说”,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多做少说,成熟再说”。他支持胡步云去冲锋陷阵打开局面,但同时也本能地筑起一道防火墙,把可能出现的政治风险暂时框在发改委内部消化。

而且众人心里犯起了嘀咕,张海潮不应该是要防着胡步云的吗?这明显是准备让贤给胡步云啊。高隆已经离开北川了,刘浩主持省委的工作已经没了掣肘,张海潮这么做,难道不怕刘浩降罪?

嘀咕过后,几个人心里便有了新的盘算。这件事一定要做好,做出成效来,搞出动静来,最好是惊动刘浩。只要刘浩发现张海潮和胡步云联手搞小动作,那他们的机会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