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富察贵人 310(1/1)
弘昌又看向庄亲王“十六叔,戴梓大人竟然是被人诬陷,朕当然要为他正名
再重新启用戴大人的后人,让他们为大清效力,此事就交由您去办。”
庄亲王领命道:“皇上放心,本王定当竭尽全力,
查访戴梓大人后人,为其昭雪冤屈,让他们能为我大清再展才华。”
敦亲王看弘昌把事情交代完后,并没有急着离开
而是眼巴巴的看着弘昌,一脸欲言又止的模样
其他人看敦亲王没有离开的意思,也并没有急着告退
心里都好奇这敦亲王还有什么事懒
弘昌见敦亲王欲言又止,便问道:
“十叔,您还有何事?不妨直说”
敦亲王犹豫了一下,说道
“皇上,本王看淑和公主姐妹们在太上皇后的调教下,
不仅知书达理,还武艺高强,实在是难得。
本王有两个女儿,年龄与公主们相仿,能不能麻烦太上皇后也帮着调教调教?
能有淑和公主她们一两分的本事,本王就心满意足了。”
若是这皇位上还坐着老四,敦亲王是不会把女儿送进宫的
那完全是送羊入虎囗,敦亲王怕老四那个小心眼
把他的女儿随意送去和亲了
现在不同了,虽然这小皇帝也有可能让他的女儿去去和亲
但女儿们真要有淑和公主她们的本事了,
就算是去和亲,也能在异国他乡立足,甚至为大清谋取更多利益。
而且,如今弘昌对公主们如此器重,
女儿们紧跟公主们的脚步,说不定以后还另有出路
庄亲王双眼一亮,十哥不愧是十哥
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
女儿他也有啊,庄亲王也看向弘昌
“皇上,你十六叔我家里也有几个女儿,
她们年纪尚小,若能得太上皇后调教,实在是她们的福气。
皇上你看?”
年羹尧和傅恒心里见此,心里也有了想法
只是两人暂时没有贸然说出口
弘昌心中一动,宗室女若能好好教导,肯定也能选出可以用的人才
还有各个王府的宗室子弟,这大清要发展,人才自然越多越好
弘昌微微一笑,说道:
“十叔、十六叔,此事朕自然要先与皇额娘商议。
不过,朕觉得这是好事,若是皇额娘同意,朕会安排妥当。
毕竟,多一些能力出众的宗室女子,对大清也是有益的。”
敦亲王和庄亲王听后大喜,连忙说道:
“皇上圣明,谢过皇上恩典。”
弘昌摆了摆手,说道:“不必客气,这也是朕的打算。
朕希望大清的未来能有更多的栋梁之才,无论男女。
你们先回去准备,待朕与皇额娘商议之后,再做定夺。”
弘昌送走敦亲王等人,又批了一会折子
这才去了坤宁宫陪富察佩筠用膳,
正好把敦亲王和庄亲王的想法对富察佩筠说了。
富察佩筠微微一笑,说道:“敦亲王能从当年的夺嫡中安然无事,那是有道理的。
他们既然信任我,那就让他们把女儿送进宫吧。
不止是敦亲王和庄亲王,其他王府中有年满六岁的孩子,
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可以送来。
除了宗室的孩子,你看重的朝中大臣,也可以让他们送孩子进宫。
把上书房那里改建一下,让他们都在里面学习。”
弘昌眼睛一亮,“如此一来,既能培养更多人才,
也能增进宗室与大臣和皇室的关系。”富察佩筠点头,
“不错,让孩子们一起学习,互相交流,日后也能为大清齐心协力。
不过,这上书房的规矩和课程得好好规划。
武艺、文化、礼仪都不能落下。”
想了想富察佩筠又道“上书房上课的时间太早要改一改
孩子们年纪小,起得太早对身体不好。
上课时间改为卯时三刻(早上6点左右),这样孩子们也能有充足的睡眠。”
弘昌并没有觉得把上书房的上课时间改了有什么
之前他在上书房读书时也觉得上课的时间太早了
读书还必须要读百遍
即便他的记忆力很好,也还是要按照规矩来
弘昌点点头“都看皇额娘的安排。”
富察佩筠接着说道:
“以后上书房上午休二,课程安排我再想一想”
弘昌忙道“不急,皇额娘,您看着安排就好”
富察佩筠“这大清要发展,人才必不可少
只靠这些孩子还远远不够”
弘冒“皇额娘,儿臣明白,儿臣有想过办一个学院
让天下百姓都能送孩子读书
只是儿臣也清梦,这大部分百姓能够勉强温饱
就已经很不错了,又哪来的余钱送孩子进学
若是这学院不收束修,这也不现实
国库虽然因皇阿玛抄了包衣而充实了不少,
但办学毕竟是长期的事情,依靠国库不过是杯水车薪。”
富察佩筠轻抿一口茶,缓缓说道:
“办学之事,未必全靠国库。
可效仿民间义学,让富户、商贾出资赞助,给予他们一定的功名或表彰作为回报。
再让地方官府划出部分公田的收入用于学院开支。
同时,学院也可开设一些实用课程,
如农学、工学,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成后便能马上投入工作中
像工部的官员靠读四书五经出身,
往往缺乏实际的工程技术能力,导致许多工程项目推进困难。
若学院能开设工学课程,培养出一批既懂理论又能实操的人才,
工部的诸多事务便能更加高效地开展。
而且,这些学生毕业后进入工部工作,
也能为他们提供一个稳定的出路,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学习。”
富察佩筠的提点,让弘昌心中有了思路
一时之间陷入了沉思
等了一会富察佩筠问“上次,我给你的玻璃方子研究的怎么样了?”
弘昌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微微一笑,说道:
“皇额娘,那个玻璃方子儿臣让五哥带人去研究了
听说已经在筹备开店了,
五哥还说要送那一人高的镜子入宫,这一忙儿臣也暂时忘了这事。”
“哦,你把这事交给了弘昼,那也好,至少有人能帮你分担分担了
这玻璃锋利,可别伤着人。”
弘昌点了点头,笑道:
“皇额娘放心,五哥这人看着玩世不恭,
但其实为人最是谨慎,定会小心处理的。”
富察佩筠“他那店若是筹备好,可以通过?大清百姓报?广而告之
这《大清百姓报》传播范围广,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宣传一下。”
弘昌没想到这?大清百姓报?还有这样的用处
这商人的嗅觉最是灵敏,有了这先例
肯定很快就会有人效仿,用?大清百姓报?宣传自家的店铺
弘昌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有了这个先例,商人肯定会效仿用《大清百姓报》宣传自家的店铺”
富察佩筠见弘昌想到了“商人要想利用?大清百姓报?,自然要付出代价。
广而告之,这商人要付出的代价就是广告费。”
弘昌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他拍了拍手,
“广告费 ,广告费,真是个绝妙的主意!
皇额娘,如此一来,《大清百姓报》不仅能传播消息,
还能增加收入,这收入又可用于办学等事宜。”
富察佩筠笑着点头:“正是此理。
有了这广告费,办学所需的资金便能多一分来源。
而且,这也能让《大清百姓报》发展得更好,传播更多有用的消息。”
弘昌兴奋地站起身来,在屋内踱步:
“如此,办学、发展商业、传播消息都能相互促进。
儿臣会和温宜姐姐她们商议此事,制定合理的广告收费标准。”
富察佩筠欣慰地看着弘昌:“你有这份心思,大清未来可期。
不过,这其中的规矩和制度一定要完善,莫要让不良商人钻了空子。”
弘昌坚定地说道:“皇额娘放心,儿臣定会安排妥当,
让这广告费成为大清发展的助力。”
富察佩筠微微一笑,点头道:
“不错,这《大清百姓报》本就是为了让百姓们了解天下事,
如今加上广告,
也能让百姓们知道各地的新奇商品和有用的店铺,
方便他们的生活。
不过,广告的内容要严格把关,不能让虚假广告误导百姓。”
弘昌点头“皇额娘放心。”
心里却在想要让叶澜依再多调教些暗探人手
富察佩筠“出海的人你安排好了吗?”
弘昌这才想起这事他还没告诉富察佩筠
“皇额娘,出海的事儿我已经安排妥当了。
这次出海的船队的人选儿臣安排了大伯
二伯 三伯 还有七叔,九叔的儿子”
富察佩筠“不错,你皇阿玛这些兄弟可是能人
他们的儿子当年也是在宫中进过学的,就这样圈着实在是浪费了人才。”
弘昌笑道:“皇额娘说得是,儿臣想着让他们出海立了功劳后
儿臣正好恢复他们的身份,以后再有功劳再给他们升爵。”
富察佩筠微微点头:“这想法不错。
不过出海之事,风险不小。
你得叮嘱他们,一定要小心谨慎,尤其是要提防那些西洋海盗和东洋的浪人。
海上风云变幻,不可不防。”
弘昌“皇额娘放心,儿臣明白。”
敦亲王回府后便派人去库房寻找当年的福寿膏,
同时让人着手调查八旗子弟吸食福寿膏的源头。
另外敦亲王还特意把准各送女儿进宫学习的事情告诉了敦亲王福晋
夫妻俩数十年的感情,有什么事情敦亲王也不会独自下决定
敦亲王福晋听了敦亲王的话后,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送女儿进宫学习,固然是好事,
但宫里头规矩多,孩子们年纪小,怕是受不住。”
敦亲王握住她的手道:“放心吧,这次不一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爷是想着让太上皇后富察氏帮忙调教一下咱们女儿
爷也不能保证咱们将来会不会被送去和亲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女儿们能学着厉害些
将来不管是和亲,还是嫁到别人家都能够立的住”
敦亲王福晋一听是要把女儿送给富察佩筠教养
眼中便是一亮,说来当年若不是这位太上皇后给的丹药
她说不定早就没命了
敦亲王怕福晋还是不放心,接着道
“福晋,你看被这富察太上皇后教养的公主们
从牛痘推广开始再到开纺织厂办《大清百姓报》
她们的见识和能力,可不是那些只知深宫之内的女子能比的。
咱们的女儿若能学到她们的一点皮毛,
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有立足之地。
不仅如此,这次八旗子弟考核,这些公主们的表现简直让我大开眼界!
在考核场上,她们可以说是各显神通,那枪法,那剑术
可以说是出神入化,比起爷当年不差多少了。”
敦亲王说起这些眼晴都放光,要是他的女儿能这么厉害那该多好
敦亲王福晋“既然是太上皇后亲自调教,那妾身也放心了。
太上皇后疼爱孩子,有她在,女儿们一定能学到不少东西。
只是,咱们女儿年纪还小,进宫后难免会想家,
妾身得多叮嘱她们,凡事要听太上皇后和皇上的安排。”
敦亲王又压低声音道“福晋,爷看这小皇帝好像有让公主们参与政事的打算
若是咱们女儿能紧跟公主们的脚步,说不定以后也能有一番作为。”
敦亲王福晋闻言却是担心起来,
这女子参与政事,万一惹出什么祸端来怎么办?
那些大臣们会怎么想?
毕竟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万一被那些守旧的大臣抓住把柄,可就麻烦了。
敦亲王见福晋面露忧色,便轻声安慰道:
“福晋,你别担心,这小皇帝看着年纪小
却不是会被人拿捏的,这皇帝想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功的。”
敦亲王福晋听了敦亲王的话,心中的担忧稍微减轻了一些。
她点了点头,说道:
“王爷说得是,皇上既然有此打算,想必自有他的道理。
咱们女儿若是能有出息,咱们也不用为她们担心了。”
敦亲王笑着拍了拍她的手,说道:
“正是这个理儿。你这几日就好好准备准备,
让女儿们收拾些衣物和常用之物,过几日便送她们进宫。”
敦亲王福晋应了下来,随后两人又商议了一些送女儿进宫的细节。
与此同时,庄亲王回府后也将此事告知了庄亲王福晋,
夫妻俩同样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决定让女儿们进宫接受太上皇后的调教。
而弘昌在坤宁宫与富察佩筠商议完诸多事宜后,
便开始着手安排各项事情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