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大动干戈的曹营(1/1)
帐内众人听得曹操这话,纷纷起身拱手:“陛下仁德,改革必能成功!”
连先前满脸为难的郭缊,此刻也跟着附和,眼神里多了几分真切的期待,毕竟陛下都亲自掏了国库,又肯拿出宫中珍宝,这改革倒不像是戏志才一时心血来潮,反倒有了几分“举全国之力”的架势,他们先前捐的钱,若真能换得襄阳日后的好处,倒也不算亏。
曹操抬手压了压,帐内重新安静下来。他指尖在案上的《改革筹款方案》上轻轻点了点,目光扫过众人:“钱的事暂且有了眉目,但志才在信里还提了一桩要紧事,江陵那边有玄铁甲胄,咱们的士兵却还穿着皮甲,遇上硬仗根本扛不住。这次给襄阳的支援,除了铜钱,还得从兵器库调一批铁戟、弩箭过去,再派两百名懂冶炼的工匠,帮着他们看看能不能自己炼出玄铁来。”
荀攸闻言,立刻补充道:“主公所言极是。臣已让人查过,襄阳西南百里有座墨山,早年曾有猎户见过山中露铁石,只是先前没人在意。这次派工匠去,正好让他们勘探一番,若是真有铁矿,既能解兵器之需,往后修路、建医馆的铁器也有了着落,能省不少从江东采购的钱。”
“好!就这么办!”曹操一拍案几,语气果决,“荀攸,你明日便拟两道圣旨,一道发往兵器库,让他们三日内备好五百柄铁戟、两千支弩箭,随工匠一同送往襄阳;另一道发往荆州各郡,让郡守们配合戏志才,凡襄阳需调的人力、粮草,不得推诿。”
“臣遵旨!”荀攸躬身应下,手中的笔早已在竹简上记了下来,生怕漏了半个字。
一旁的许褚听得热血沸腾,忍不住上前一步,瓮声瓮气地说道:“主公!末将也愿去襄阳!末将跟徐靖的兵打过,知道他们的甲胄有多硬,若是能帮着工匠炼出玄铁,再教襄阳的士兵几套搏杀的法子,定能让他们不输江陵的兵!”
曹操看着许褚这副急不可耐的模样,忍不住笑了:“仲康,你是朕的贴身护卫,怎能离得开?再说襄阳那边有蒯越帮衬志才,又派了工匠和兵器,暂时用不上你这员大将。你且安心在营中待着,等官渡这边的战事缓一缓,朕再派你去襄阳,到时候让你跟徐靖的兵好好较量较量!”
许褚闻言,虽然有些失落,却也知道曹操说得在理,只能挠了挠头,瓮声应道:“末将听主公的!”
帐内的气氛渐渐热络起来,先前因“要钱”而起的紧绷感荡然无存。陈群看着案上的文书,忽然开口道:“陛下,臣还有一议。襄阳办学堂,若是只教《论语》《孝经》,怕是不够。如今江东那边据说还教算术、农事,百姓学了能算账、能种出更多粮食。臣以为,咱们也该添些实用的课程,让百姓既能知礼义,又能懂生计,这样才肯真心拥护改革。”
曹操眼睛一亮,看向荀攸:“陈大人这话有理!荀攸,你把这一条也加进方案里,让志才在襄阳的学院里设算术、农事两科,再从太学里挑几个懂这些的博士,派去当先生。”
“臣明白!”荀攸连忙记下,心里暗自感叹,这些世家先前处处阻挠,如今见陛下态度坚决,又能给他们好处,倒也肯主动出主意了,看来这改革之事,总算能少些阻碍。
待众人把该议的事都议完,天色已近黄昏,帐外的夕阳透过帐帘,洒下一片金辉。曹操站起身,走到帐口,望着远处的军营,语气带着几分感慨:“朕当年起兵,是为了平定乱世,让百姓能有口饭吃。可这些年打下来,才知道光靠打仗不行,得让百姓有学上、有医看、有活路走,这天下才能真的太平。志才在襄阳的改革,便是咱们大魏的第一步,走好了,往后才能一步步赶上江东,甚至超过他们。”
众人纷纷起身,围在曹操身后,目光灼灼地望着远方。郭缊看着夕阳下的营垒,忽然开口道:“陛下放心,臣回去后便让族中子弟收拾行囊,明日就去襄阳,既是要在《改革名录》上留名,便得真真切切帮着做事,绝不让陛下和军师失望。”
“好!”曹操转过身,看着众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有诸位同心协力,何愁改革不成?何愁大魏不强?明日起,咱们各司其职,定要让襄阳改出个样子来!”
次日清晨,官渡大营便忙碌起来。许褚亲自去兵器库点验兵器,荀攸拿着拟好的圣旨快马送往各郡,陈群、郭缊则让人收拾财物,准备送往襄阳。而曹操让近侍直接去国库,让皇后清点珍宝,变卖财产。
几日后,一支由工匠、士兵组成的队伍,载着铜钱、兵器、粮草,浩浩荡荡地向襄阳出发。队伍最前方的旗帜上,“魏”字在风中猎猎作响,像是在宣告着一场席卷荆州的变革,即将拉开序幕。
而远在襄阳的戏志才,收到曹操的回信与支援时,正和蒯越在墨山勘探铁矿。当看到远处驶来的队伍,听到工匠们说“陛下派我们来炼玄铁”时,戏志才一直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他转身对蒯越说道:“你看,陛下都支持我们,这改革,定能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蒯越望着那支满载希望的队伍,又看了看身边的戏志才,用力点头:“是,军师,定能成!”
官渡这边魏国大营的动静也是惊得袁绍大军开始动了起来。
“怎么了?快去看看!曹操狗贼是不是要决战了!?”袁绍在那急得大喊。
“陛下宽心,曹操没有打过来,斥候已经去探查情况了。”贴心大棉袄许攸闪现出来说道。
过了一阵子,“报,陛下,斥候来报,说曹操后勤在疯狂调动,据说是要给襄阳送物资,另外内卫来报,江陵被民国徐靖攻下,曹操可能是送物资去守住襄阳的吧?不过内卫还说戏志才在襄阳大搞改革。”许攸说道。
袁绍猛地坐直身子,手指在案几上重重一敲,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守住襄阳?曹操这是打了败仗还不死心!江陵落到徐靖手里,他不去夺,反倒把心思放在‘改革’?”
帐内的审配、逢纪等人也纷纷皱眉。审配上前一步,拱手道:“主公,依臣之见,曹操此举怕是另有图谋。江陵乃荆州要地,徐靖能拿下江陵,实力定然不弱。曹操此刻给襄阳送物资,既像是在防备徐靖北上,也像是在给自己留条后路,万一官渡这边战事不利,他还能退往襄阳依托新地立足。”
逢纪立刻附和:“审大人所言极是!而且曹操向来狡诈,谁知道他是不是故意摆出‘支援襄阳’的样子,实则在暗中调动兵力,想趁我军不备突袭官渡?咱们可不能掉以轻心!”
许攸却摆了摆手,眼神里带着几分不以为然:“两位大人多虑了。曹操如今粮草本就紧张,先前为了凑军饷还挖过前朝陵墓,这次又是拨国库钱,又是卖宫中珍宝,连兵器库的铁戟弩箭都调去了襄阳,可见他是真把宝押在了那所谓的‘改革’上。依我看,他就是怕襄阳再丢,连荆州最后一块立足之地都没了,才急着送物资过去。”
他顿了顿,又凑近袁绍,声音压低了些:“再说,徐靖占了江陵,未必会跟曹操死磕。那徐靖是个商人出身,最看重利益,说不定还想着跟曹操做买卖,曹操从江东买材料,徐靖若真要拦,早就拦了,哪会让曹操安安稳稳调物资?依我看,这两人说不定是私下有了默契,曹操守襄阳,徐靖占江陵,各取所需罢了!”
袁绍听得眼睛一眯,手指捻着胡须,若有所思:“默契?徐靖刚夺了曹操的江陵,能跟他有什么默契?”
“主公有所不知,”许攸连忙解释,“那徐靖在江东搞‘耕商并举’,据说连士族都能经商,曹操如今也想学他那套。说不定两人是想借着‘改革’的由头,暂时休战,各自发展,毕竟曹操要守襄阳,徐靖要稳江陵,都需要时间。可他们忘了,这天下,还轮不到他们两家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