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定鼎(1/1)
林焱策马飞奔,身后跟着五十名精锐。南门方向的喊杀声越来越清晰,硝烟弥漫,箭矢如雨。林焱登上一处高坡,俯瞰战局:南门外,恒王手下大将李成率领三千精兵猛攻城门;城墙上,岳成龙指挥将士奋力抵抗,但因兵力不足,情势危急。
"传令,分兵两路。"林焱果断下令,"一路随我直取李成,断其首级;一路从侧翼突袭,搅乱敌军阵型。"
亲兵领命而去。林焱拔出佩剑,高声道:"奉陛下圣谕,前来援助岳将军。随我杀敌,活捉叛将李成!"
精锐士兵齐声应和,士气高涨。林焱挥剑向前,率队从城内杀出,直取敌军侧翼。
战场上,岳成龙正在城墙上指挥防御。忽见城内杀出一支精锐,如同利剑刺入敌阵,不禁大喜:"林大人来了!全军出击,配合林大人夹击敌人!"
城墙上的将士闻言,纷纷勇猛出击。林焱亲率精锐直取敌军主将李成,势如破竹。
李成见状,面色大变:"这是什么人?攻势如此凌厉!"
随从答道:"是林焱!恒王曾下令捉拿的那个变法派重臣!"
"林焱?"李成眼中闪过一丝畏惧,"他不是被关在天牢了吗?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将军,不好了!"又一名士兵惊慌来报,"恒王已死,北门失守,萧瑾大军已入城!"
李成如遭雷击,面色惨白:"什么?恒王已死?"
就在李成震惊之际,林焱已杀到近前,长剑直指其咽喉:"李将军,投降吧!恒王已伏诛,你再战下去只是徒增伤亡!"
李成看看四周,敌军如潮水般涌来,自己已陷入重围。他咬咬牙,抛下兵器:"我投降!但求你保全我部下性命!"
"只要放下武器,一律不杀。"林焱承诺道,随即命令手下将李成缚住。
李成被擒,叛军顿时军心涣散,纷纷投降。岳成龙率军上前接管,将降卒分批看押。
"林大人神机妙算,及时赶到,真是太好了!"岳成龙拱手称赞。
林焱还礼:"岳将军守城有功,才是大功一件。这李成可是恒王心腹爱将,他一降,叛军再无中坚力量。"
两人正说话间,何忠率锦衣卫赶到。见战斗已经结束,不禁笑道:"林大人手段果然高明,未等老夫赶到,就已平定叛军。"
"何指挥使过奖了。"林焱拱手,"此战多亏岳将军坚守,我不过是适时赶到而已。"
何忠点点头:"无论如何,叛乱已平。陛下命我来传旨,请林大人即刻回宫议事。"
林焱心中一动:"陛下有何要事?"
"陛下已回宫登基,正在召集文武重臣,商议朝局大计。"何忠解释道,"特别嘱咐务必请林大人参与。"
林焱领命,交代岳成龙安置降卒,自己则随何忠火速赶回皇宫。
皇宫金銮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气氛庄严而紧张。萧瑾端坐龙椅,身着明黄龙袍,威严肃穆。
林焱走入殿内,向萧瑾行大礼:"臣林焱参见陛下,恭贺陛下凯旋!"
萧瑾面露微笑:"林卿免礼。南门战事如何?"
"已平定,叛将李成被擒,三千叛军全部投降。"林焱简要汇报。
"好!"萧瑾一拍龙椅扶手,"如此一来,恒王叛乱已彻底平息。诸位爱卿,朕今日召集大家,是要商议两件大事。"
群臣肃立,等待圣谕。
萧瑾沉声道:"第一,恒王谋逆已伏诛,其党羽如何处置?第二,变法大业因叛乱而中断,如今当如何继续推进?还请诸位爱卿各抒己见。"
礼部尚书张廷玉出列道:"陛下,臣以为,恒王虽犯大逆不道之罪,但毕竟是皇室血脉。既已伏诛,其余党羽若非主谋,可从轻发落,以显陛下宽仁。"
户部尚书刘光祖随即出列:"臣附议。恒王党羽中,不少人是被胁迫从逆,若一味严惩,恐结怨太多。"
萧瑾点点头:"两位爱卿所言极是。朕也不欲大开杀戒。不过,总要分清主次。"
林焱见机出列:"陛下,臣有一策,或可平衡朝局。可将恒王党羽分为三等:主谋者,如大将军李成等,可流放边疆;从逆者,如被胁迫的官员,贬官三级;至于普通士兵,只要不是主动作恶,可释放回乡。"
萧瑾闻言,眼前一亮:"林卿此策甚善!既惩戒了叛逆,又不伤及无辜。就依此办理。何爱卿,你锦衣卫负责调查核实,务必公正处理。"
何忠拱手领命:"臣遵旨。必定秉公办理,不冤枉一人,不放过一人。"
"至于第二件事,变法大业。"萧瑾环视群臣,"这才是朕最为关心的。叛乱虽平,但朝局动荡,百废待兴。如何重启变法,安抚民心,还请诸位献策。"
一时间,殿内群臣你言我语,各抒己见。有的主张先稳定朝局,暂缓变法;有的则认为应该乘胜追击,加速推进变法;还有人提出应该适度调整变法内容,以减少阻力。
争论正酣,赵明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变法宜缓不宜急。如今朝局初定,民心未稳。若强行推进,恐引发新的动荡。不如先恢复已实施过的变法措施,让百姓感受到实惠,再徐徐图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爱卿言之有理。"萧瑾点头,转向林焱,"林卿,你作为变法派核心,有何见解?"
林焱沉思片刻,拱手道:"陛下,臣认为应取中道。先恢复已实施的变法措施,如税制改革、科举改革等;对于未推行的新政,可分批实施,先易后难。同时,臣建议设立专门机构,统筹变法事宜,由陛下亲自督导,以显决心。"
"好主意!"萧瑾拍案叫绝,"就设立'变法总署',统领变法大业。林卿,朕命你为总署大臣,全权负责变法推进事宜。"
林焱惊讶地看着萧瑾:"陛下,此重任臣恐难当。"
"无人比你更适合此位。"萧瑾斩钉截铁地说,"你既熟悉变法内容,又有实践经验,朝中上下对你也多有敬重。此任非你莫属!"
见萧瑾心意已决,林焱只得拜谢领命:"臣定竭尽全力,不负圣望!"
"好!"萧瑾满意地点头,"变法总署即日成立,由林焱任总署大臣,赵明、张廷玉、李文忠等为署内大臣,共同推进变法大业。"
商议既定,萧瑾又道:"还有一事。叛乱期间,有不少忠臣义士暗中相助,如何论功行赏?"
礼部尚书张廷玉出列道:"臣以为,可设立专门册封大典,表彰有功之臣。尤其是何忠、岳成龙、林焱等人,当重赏以彰其功。"
"有理。"萧瑾点头,"三日后举行庆功大典,届时朕将亲自颁赏。此外,那些在叛乱中遇难的忠臣,朕也会追赠官爵,抚恤其家属。"
众臣齐声称颂陛下仁德。萧瑾摆摆手:"天色已晚,诸位爱卿都辛苦了。今日议事到此为止,明日再详议变法事宜。退朝!"
群臣行礼告退。萧瑾唤住林焱:"林卿留步,朕有要事相商。"
殿内只剩下萧瑾和林焱二人。萧瑾走下龙椅,亲切地说:"林卿,朕有一个私人请求。"
"陛下请讲。"林焱恭敬道。
萧瑾叹息一声:"恒王虽然谋逆,但终究是朕的堂兄。他的死,朕心有愧疚。朕想请你帮忙,妥善安排他的后事,不求隆重,但求体面。"
林焱闻言,心中感动:"陛下仁厚。臣当尽力而为,让恒王入土为安。"
"还有一事。"萧瑾神色凝重,"叛乱虽平,但朕担心余党未尽。你作为变法总署大臣,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务必小心行事,朕不想再失去一位良臣。"
林焱郑重承诺:"陛下放心,臣定当谨慎行事,保全自身,也保全变法大业。"
萧瑾拍拍他的肩膀:"好!你先去休息吧,这些天辛苦了。明日朕要在太极殿召开特别朝会,商讨变法总署的具体职权和运作方式,你做好准备。"
林焱告退出宫,心潮起伏。变法总署大臣,这个位置既是无上荣耀,也意味着巨大压力。新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次日清晨,林焱刚到府中整理衣冠,准备入宫,唐山长便匆匆来访。
"林大人!"唐山长激动地说,"恭喜大人受命组建变法总署!这是变法派的巨大胜利!"
林焱请他入座:"唐先生不必客气。变法大业本就是你我共同的志向。如今有了陛下的全力支持,加上变法总署的成立,我们终于有机会将理想付诸实践了。"
唐山长点点头,随即压低声音:"不过,大人须得小心。恒王虽死,但保守派势力仍在。他们对变法深恶痛绝,必定会想方设法阻挠。"
"我明白。"林焱沉声道,"这也是我担心的。不过有陛下支持,再加上朝中变法派渐成气候,我们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关键是接下来如何推进变法,既要足够坚决,又不能操之过急。"
"正是此理。"唐山长赞同道,"我们该有一个详细的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
林焱思索片刻:"这样,请唐先生召集明理学院的学者们,共同拟定一份详细的变法方案,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我今日入宫后,就会向陛下建议,将明理学院纳入变法总署序列,作为理论支撑。"
唐山长大喜:"此计甚妙!明理学院一直致力于变法理论研究,若能正式参与其中,必能发挥巨大作用。"
正谈话间,一名家仆来报:"老爷,江掌柜求见。"
"快请。"林焱吩咐道。
江掌柜快步入内,行礼道:"林大人,恭喜升任变法总署大臣!"
林焱笑道:"江掌柜客气了。这次平叛,多亏你们商会鼎力相助。陛下已下令,要在庆功大典上重赏各界功臣,江掌柜自然在列。"
江掌柜摆手谦逊:"在下不过是略尽绵力,何足挂齿。今日来访,是有要事禀告。"
"何事?"林焱问道。
江掌柜四下看看,确认无人,才低声道:"昨晚我们商会的人在城外发现一批异常的商队,经查证,竟是恒王的部分心腹在转移财物,准备逃往境外。"
林焱眼睛一亮:"拦下了吗?"
"已经全部扣押,连人带货。"江掌柜答道,"其中不乏珍宝、黄金,还有重要文书。更关键的是,我们发现了一份名单,上面记录了恒王在朝中安插的暗桩,包括一些表面上忠于陛下的官员!"
"这可是重大发现!"林焱惊讶道,"那份名单在哪里?"
江掌柜从怀中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就在这里。我怕事关重大,不敢交给别人,特地亲自送来。"
林焱接过信封,小心打开。里面是一张羊皮纸,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名字和职位,赫然有几十人之多,其中不乏朝中重臣!
"这..."林焱倒吸一口冷气,"若此名单属实,朝中竟有这么多恒王的暗桩!"
唐山长也凑过来看,惊讶道:"这不可能!上面有些人可是变法派的中坚力量啊!"
林焱仔细检查名单,沉思片刻:"不急,此事需慎重处理。若贸然公开,必引发朝堂动荡。我先带去给陛下过目,再做决断。"
他将名单小心收好,对江掌柜道:"此事暂时保密,商会扣押的人和物也先不要惊动,等候朝廷处置。"
江掌柜应下:"大人放心,我已严令手下保密,不会走漏风声。"
送走江掌柜后,林焱匆匆准备入宫。唐山长忧心忡忡地说:"林大人,这份名单来历不明,真假难辨。若贸然呈报陛下,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疑虑。"
"我明白。"林焱点头,"我会请陛下暗中调查核实,不会轻举妄动。如今变法在即,朝局不能再生波澜。"
唐山长这才稍安:"那就好。对了,明日就是庆功大典,明理学院的师生会组织活动庆祝,不知大人能否拨冗出席?"
"若无要事,我一定前往。"林焱承诺道,随即起身告辞。
林焱一路思索,心中隐隐不安。名单上有些人他很熟悉,实在难以相信他们会是恒王的暗桩。这份名单来得突然,难免让人生疑。
到了皇宫,文武百官已经聚集在太极殿外。林焱刚要上前,忽见何忠从侧殿匆匆而来。
"林大人。"何忠低声道,"陛下有密令,请你先去御书房一趟。"
林焱微微一愣,但很快反应过来:"我这就去。"
在何忠的引导下,林焱来到御书房。萧瑾正在案前批阅奏章,见林焱进来,放下朱笔:"林卿来了,免礼。"
"不知陛下召见,有何密谕?"林焱恭敬地问。
萧瑾叹息一声:"昨夜朕辗转难眠,总觉得朝中局势不稳。恒王虽死,但他的势力必然还有残余。朕担心他们会对变法总署不利,特别是对你。"
林焱心中一动,想起刚才得到的名单:"陛下圣明。臣刚刚得到一份重要情报,或与此有关。"
他将名单呈上。萧瑾仔细查看,面色越来越凝重:"这些人...竟然都是恒王的暗桩?"
"陛下,此名单来历特殊,真假尚难确定。"林焱谨慎道,"臣建议暗中调查,不宜贸然行动。"
萧瑾沉思片刻,点头道:"你说得对。这事交给何忠去办。锦衣卫可以秘密调查,不会打草惊蛇。"
"还有一事。"林焱继续道,"关于变法总署的组建,臣建议将明理学院纳入其中,作为理论支持,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政策研究和评估。"
"好主意。"萧瑾赞同道,"就依你所言。今日朝会,朕会正式宣布变法总署的组建方案,任命你为总署大臣,全权负责变法推进。"
林焱拜谢:"臣必不负陛下重托。"
萧瑾又叮嘱几句,便和林焱一同前往太极殿。满朝文武已经等候多时,见皇帝驾到,齐声山呼万岁。
萧瑾登上宝座,开始宣布变法总署的组建方案:"朕决定,设立变法总署,直属于朕,专司变法大业。林焱为总署大臣,负责统筹全局;下设六部联络使,协调各部推进变法;明理学院为理论支持,负责政策研究和评估。"
群臣听闻,议论纷纷。有人欢欣鼓舞,有人面露忧色,更有人暗中交换眼色,不知在打什么主意。
林焱站在殿中,感受到无数目光的注视,有敬佩的,有嫉妒的,也有敌意的。他知道,变法之路才刚刚开始,前方必有无数荆棘,但他已经准备好了,为了变法理想,为了大周的未来,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朝会结束后,林焱正要离开,礼部尚书张廷玉追上来:"林大人,有空一叙?"
"张大人有何指教?"林焱驻足问道。
张廷玉看看四周,压低声音:"明日庆功大典,场面必然隆重。老夫听闻,有人可能借机生事,请大人务必小心。"
"何以见得?"林焱眉头一皱。
"只是听到风声,不敢确定。"张廷玉摇头,"但变法一事,阻力甚大。林大人如今身居要职,必是众矢之的。还请多加防范。"
林焱郑重点头:"多谢张大人提醒,我会小心的。"
告别张廷玉,林焱心中思绪万千。朝中形势复杂,变法总署才刚成立,就已经面临各种潜在威胁。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无论如何,他都必须坚持下去,为了变法理想,为了萧瑾的信任,也为了自己的承诺。
走出皇宫,林焱决定先去商会,亲自查看那批被扣押的恒王党羽和文书,或许能从中发现更多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