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三路勤王(2/1)

林焱在牢中静静等待,外面脚步声忽远忽近,守卫换岗的声音清晰可闻。距离卯时已经不远,他调整呼吸,保持清醒的头脑,为即将到来的行动做好准备。

突然,一阵杂乱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牢门被猛地推开,郑和带着六名锦衣卫闯了进来。

"林焱,没想到你在天牢中还不老实!"郑和冷笑道,"你派人联络外界,还妄图营救陛下,真是不知死活!"

林焱不慌不忙:"郑和,你这是什么意思?我被囚在天牢,如何能联络外界?"

"少装蒜!"郑和厉声道,"你给陛下的信中暗藏玄机,还通过太医传递消息。以为我不知道吗?"

林焱心中一惊,但表面上仍保持镇定:"你既然已经知道,又何必来问我?"

郑和阴冷一笑:"我要知道的是,你外面的同党准备何时行动?他们有什么计划?"

"我被关在这里,怎么会知道外面的事?"林焱反问。

"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郑和一挥手,"来人,用刑!"

两名锦衣卫上前,一人按住林焱,另一人取出刑具。林焱知道此时必须拖延时间,等待卯时三路勤王的行动开始。

"郑和,"林焱突然开口,"你以为二皇子真会重用你?一旦他登上大位,第一个要除掉的就是你这样的帮凶!"

郑和动作一顿,眼中闪过一丝疑虑,但很快恢复冷酷:"少在这里挑拨离间。殿下待我恩重如山,绝不会背信弃义。"

"是吗?"林焱冷笑,"你可知道二皇子曾经说过什么?'宦官弄权,是大周之祸。待我登基,必当清除宦官势力,还朝廷一个清明。'这话可是他亲口所说,当时在场的还有几位大臣,你可以去查证。"

郑和脸色微变,显然被林焱的话动摇了。林焱抓住机会继续说道:"二皇子为了上位,不择手段。你以为他真的在意你的忠心?不过是暂时利用罢了。一旦大事成功,像你这样的棋子,随时可以抛弃。"

"住口!"郑和厉喝一声,但眼神已有些闪烁,"不要妄图挑拨我和殿下的关系。来人,继续用刑,一定要撬开他的嘴!"

刑具慢慢逼近林焱的身体,就在此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铃声,紧接着是混乱的脚步声和喊杀声。

"怎么回事?"郑和大惊,转头问守卫。

一名锦衣卫慌忙跑来报告:"不好了!太子带人冲入宫中,高举'勤王救驾'旗号,已经和禁军交上火了!"

"什么?太子?"郑和大惊失色,"他怎么会突然行动?"他狠狠瞪了林焱一眼,"一定是你!你在外面安排了接应!"

林焱不置可否,心中却已确定,何忠已经按计划行动,太子已经从东宫出发勤王。如今就看唐山长那边能否如期进行,三路会师救驾了。

"立刻增派人手守住乾清宫,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二皇子!"郑和急令道,"至于这个林焱,先关着,等我回来再收拾他!"

郑和带着大部分锦衣卫匆匆离去,只留下两名守卫看管林焱。林焱观察着牢外的动静,寻找脱身的机会。

不多时,外面传来一阵激烈的打斗声,接着是几声闷响,两名守卫应声倒地。一个身影闪入牢中,正是何忠!

"林大人,局势紧急,我来救您出去!"何忠迅速解开林焱的枷锁。

"太子那边情况如何?"林焱一边活动手腕,一边急切地问道。

"太子已经率领亲信突入宫中,正在向乾清宫推进。唐山长那边也已按计划行动,带领明理学院的师生从南门接应。不过郑和反应很快,调集了大批禁军封锁宫门,现在战况胶着。"

林焱快速思考着:"我们必须尽快赶到乾清宫,救出陛下。一旦陛下脱险,大局可定。"

何忠递给林焱一把佩剑:"这是您的配剑,我一直为您保管着。"

林焱接过剑,随何忠快速离开天牢。一路上,他们看到宫中已是一片混乱,太子党和郑和的人马正在激烈交战。由于太子突然起兵,郑和措手不及,导致宫中防线不稳,太子军很快取得了一定优势。

林焱和何忠避开主要战场,从小路向乾清宫赶去。途中,他们遇到几队锦衣卫,在何忠的带领下将其制服。

"太子和唐山长知道陛下被关在乾清宫哪里吗?"林焱问道。

何忠摇头:"只知道是在密室,但具体位置不清楚。郑和将乾清宫把守得极严,我们的探子无法靠近。"

"我在宫中多年,对乾清宫的构造很熟悉。"林焱沉思道,"那里确实有几处密室,当年修建时是为了应对紧急情况。我们必须尽快找到陛下。"

两人加快脚步,很快来到乾清宫外围。这里戒备森严,二皇子的亲信将领率领一队禁军严阵以待。林焱和何忠隐蔽在假山后,观察局势。

"正面突破恐怕不行。"林焱低声道,"必须另寻他路。"

何忠指向宫后:"乾清宫后有一条秘密通道,是太后当年为紧急逃生所建。如果能从那里进入,或许能避开正面防守。"

林焱点头,两人绕道向乾清宫后行去。途中,他们遇到了唐山长带领的一队明理学院师生。

"林大人!"唐山长激动地上前,"您没事真是太好了!我们按计划从南门突入,已经与太子的人汇合。但二皇子的人在乾清宫设下了重重防线,一时难以突破。"

林焱简要说明了自己的计划:"我们准备从乾清宫后的秘密通道进入,直接找到陛下。你们继续从正面牵制敌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唐山长点头应允,带人返回前线。林焱和何忠则继续向乾清宫后潜行。

"对了,"林焱忽然想起一事,"二皇子现在何处?"

何忠答道:"据报,二皇子正在乾清宫内,亲自督促陛下签署诏书。得知太子起兵后,他更加急切,恐怕会对陛下不利。"

林焱眉头紧锁:"我们必须加快行动,直捣乾清宫,救出陛下!"

经过一番潜行,两人终于来到乾清宫后的秘密通道入口。入口隐蔽在一片假山之中,平时很少有人知晓。何忠取出一把钥匙,打开隐藏的机关,露出一条狭窄的通道。

"这是太后当年亲手交给先皇的钥匙,后来传到陛下手中。陛下曾命我保管,以备不时之需。"何忠解释道。

两人点燃火把,进入通道。通道幽暗狭窄,蜿蜒曲折,但何忠似乎对路线很熟悉,带着林焱稳步前行。约莫盏茶时间,两人来到一处岔路口。

"左边通向御书房,右边通向寝宫。"何忠低声道,"陛下最可能被关在哪里?"

林焱思索片刻:"寝宫防守应该更严密,郑和不会冒险将陛下关在那里。御书房虽然平日人多,但现在宫变之际,反而可能成为隐藏陛下的地方。我们先去御书房看看。"

两人选择左侧通道,继续前行。不久,通道尽头出现一扇小门。何忠轻轻推开一条缝隙,观察外面的情况。

"御书房内有四名锦衣卫把守,似乎在看管什么。"何忠低声报告。

林焱点头:"应该就是这里了。我们必须速战速决,避免惊动外面的守卫。"

两人制定了简单的计划:何忠负责对付左侧两名守卫,林焱负责右侧两名。两人默契地点点头,猛地推开小门,冲了出去。

四名锦衣卫猝不及防,还未来得及拔刀,就被林焱和何忠制服。林焱迅速查看御书房,在书架后发现了一道暗门。

"陛下可能在里面。"林焱低声道,小心地推开暗门。

暗室内光线昏暗,只有一盏小油灯提供微弱的光亮。一个人影被绑在椅子上,正是萧瑾!

"陛下!"林焱快步上前,解开萧瑾的绳索。

萧瑾面色苍白,但神智清醒:"林爱卿,你终于来了。朕被囚禁多日,差点以为大势已去。"

"陛下放心,太子已率军入宫勤王,唐山长也带人接应。郑和的阴谋即将破产。"林焱扶起萧瑾,简要说明了当前局势。

萧瑾面露愠色:"好一个郑和,好一个二皇子!居然敢谋反,实在是罪不容诛!林爱卿,立刻带朕去见太子,平定这场叛乱!"

正当三人准备离开暗室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林焱和何忠立刻警觉起来,护在萧瑾身前。

暗室门被猛地推开,二皇子带着郑和和数名锦衣卫闯了进来。

"父皇,您要去哪里?"二皇子冷笑道,"儿臣的一番苦心,难道就这样付诸东流吗?"

萧瑾怒目而视:"逆子!你竟敢囚禁朕,意图谋反,实在是大逆不道!"

二皇子面不改色:"父皇此言差矣。儿臣只是看不惯变法派胡作非为,有违祖制,才不得不采取行动。若父皇愿意废黜太子,立儿臣为储,并停止变法,一切都还有转圜的余地。"

"痴心妄想!"萧瑾厉声道,"朕的江山,绝不会传给你这样的逆子!"

二皇子脸色一沉:"那就别怪儿臣不孝了!郑和,拿下他们!"

数名锦衣卫立刻上前,将林焱三人团团围住。林焱和何忠拔剑在手,准备拼死保护萧瑾。

"二皇子,你可想清楚了。"林焱沉声道,"太子已率军入宫,唐山长也带人突入,你们已陷入重围。若现在放下武器,或许还能保住性命。"

"狂妄!"二皇子怒喝一声,"太子那些乌合之众,早已被我的人马击溃!你们别痴心妄想了,今日谁也救不了你们!"

林焱心中一沉,难道太子那边出了意外?但他没有露出丝毫慌乱,继续沉着应对:"二皇子,即使你今日得手,朝中忠臣也不会答应。你这是在自掘坟墓!"

二皇子不为所动:"少在这里危言耸听!郑和,立刻拿下他们,然后押送父皇去太极殿,朕要当众宣布禅让!"

郑和领命,带人逼近林焱三人。就在此时,外面突然响起一阵激烈的打斗声,紧接着,一队人马冲了进来,为首的正是太子!

"父皇!"太子高呼一声,迅速冲到萧瑾身边。

二皇子见状,脸色大变:"你...你怎么会在这里?"

"二弟,你的阴谋已经败露。"太子冷声道,"宫中大部分禁军已经投降,你的党羽也被一一拿下。现在,该是你伏法的时候了!"

二皇子不甘心地环顾四周,发现自己确实已陷入绝境,便狠狠瞪了郑和一眼:"郑和,这都是你的无能!你说太子已被击败,结果却让他突入乾清宫,害我功败垂成!"

郑和也是面如土色,没想到局势转变如此之快。他颤抖着说:"殿下,微臣也是被误导了。太子军确实在正面遭遇阻击,但谁知道他们会从偏门突入?"

"够了!"萧瑾厉声道,"太子,立刻拿下这些叛逆!"

太子领命,上前拘捕二皇子和郑和。二皇子见大势已去,不再挣扎,但眼中仍充满怨毒之色。郑和则瘫软在地,已无反抗之力。

"父皇,您没事吧?"太子关切地问道。

萧瑾摇头:"朕无大碍,只是被囚禁多日,身体有些虚弱。太子,宫中局势如何?"

"大部分禁军已归顺,二皇子的党羽也大多被擒。唐山长正带人清剿残余叛军,相信很快就能平定宫变。"

萧瑾满意地点头,转向林焱:"林爱卿,这次多亏你们及时行动,才能挫败这场叛乱。朕欠你一条命啊!"

林焱躬身道:"臣不敢居功,这都是太子和何忠、唐山长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萧瑾环顾四周,正色道:"将二皇子和郑和押往天牢,严加看管。其余叛党一并拿下,不得有误!"

太子领命,派人押解二皇子和郑和。临走前,二皇子恶狠狠地盯着林焱:"林焱,这次是你赢了。但别以为这就结束了,总有一天,我会让你后悔今日所作所为!"

林焱不为所动:"二皇子,你谋逆叛乱,罪无可恕。劝你好自为之,争取从轻发落。"

二皇子被带走后,萧瑾长舒一口气:"总算平定了这场叛乱。不过,恭王那边的威胁仍在,朕担心他会趁机兴兵犯境。"

林焱沉思片刻:"陛下,恭王与二皇子勾结已久,此次宫变必有他的参与。我建议立即派使者前往边关,将二皇子叛乱失败的消息传递给边军,以稳定军心。同时,加强边防,防止恭王趁乱入侵。"

"爱卿所言极是。"萧瑾点头,"太子,立刻派使者前往边关,传达朕的旨意:二皇子叛乱已平定,恭王为乱党,边军务必严加防范,不得有误!"

太子领命而去。萧瑾在林焱和何忠的护送下,离开乾清宫,前往太极殿,准备召见大臣,正式宣布平定叛乱。

途中,唐山长率领一队明理学院的师生前来觐见。他们衣衫不整,有些人还带着伤,显然经历了一场恶战。

"陛下万福!"唐山长率众人行礼,"微臣等奉林大人之命勤王救驾,如今见陛下安好,众人皆大欢喜!"

萧瑾亲切地扶起唐山长:"唐爱卿,你和师生们勇敢勤王,朕铭记于心。待叛乱平定后,朕会论功行赏,绝不亏待诸位忠臣!"

一行人来到太极殿,萧瑾立即命人召集朝中大臣。很快,殿内聚集了百余名大臣,有的是闻讯赶来,有的则是被太子军从家中请来。

萧瑾高坐龙椅,目光如炬地扫视群臣:"诸位爱卿,朕被二皇子和郑和囚禁数日,险些酿成大祸。幸亏太子、林爱卿等忠臣勤王救驾,才平定了这场叛乱。如今叛首已被拿下,朕要重申:变法乃国家大计,任何人不得阻挠!这次叛乱,绝不影响变法进程!"

群臣齐声应是,但林焱注意到,有些原本反对变法的大臣脸色不太自然,眼神闪烁,显然心中仍有顾虑。

"陛下,"林焱上前一步,"恕臣直言,此次叛乱虽已平定,但余毒未清。二皇子党羽众多,潜伏在朝中各处。臣建议彻查此案,将所有参与者一网打尽,以绝后患!"

大理寺卿顾远也站出来支持:"微臣附议!此次叛乱性质恶劣,若不彻查到底,难保不会有下一次。请陛下准许大理寺全力配合锦衣卫,彻查叛乱案!"

"准!"萧瑾断然道,"何忠,你即刻带领锦衣卫,协同大理寺彻查此案,不论涉及何人,一律严惩不贷!"

何忠领命而去。萧瑾又转向林焱:"林爱卿,此次变法受阻,今后恐怕阻力更大。朕决定加速推进变法进程,不给守旧派任何喘息之机。尤其是科举改革和吏治整顿,必须尽快落实。"

林焱欣然应允:"臣遵旨。不过,变法涉及方方面面,仅靠几个人难以全面推进。臣建议重组变法议事厅,吸纳更多忠于变法的人才参与,集思广益,确保变法顺利进行。"

"此议甚好!"萧瑾点头赞许,"朕即刻下旨,重组变法议事厅。以林爱卿为议长,唐山长为副议长,太子亲自督导,各部派员参与。每五日议事一次,加速推进变法进程!"

林焱躬身谢恩,心中却在思考着如何防范守旧派的反扑。此次叛乱虽已平定,但暴露出的问题不容忽视:变法触动了太多既得利益者的神经,他们不惜勾结外敌,发动政变,也要阻止变法进程。若不彻底肃清这些势力,变法依然步履维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正当林焱思索对策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信使快步入殿,跪地禀报:"陛下,边关急报!恭王得知二皇子兵变失败后,亲率大军进犯雁门关!李乾将军请求增援!"

殿内群臣哗然,萧瑾脸色一沉:"果然不出所料!恭王与二皇子内外勾结,意图颠覆朝廷!"

林焱立刻分析道:"陛下,恭王此举意在趁朝廷内乱之际攻城略地。我们必须立即派兵增援边关,同时加快平定朝中叛乱,确保内部稳定。"

萧瑾当机立断:"传朕旨意,调集京畿周边三万精兵,火速北上增援雁门关!同时,派使者前往各地,传达朕已平安无事,二皇子叛乱已平定的消息,稳定人心!"

群臣齐声应是。萧瑾又对林焱说:"林爱卿,边关战事紧急,朕准备亲自督军,前往边关。你和太子留守京城,肃清朝廷内部叛党,确保后方稳定。"

"陛下!"林焱惊讶道,"边关战事凶险,恭王狡诈多端,陛下亲征恐有不测!"

萧瑾神色坚决:"朕意已决。这次叛乱让朕看清了朝中暗流汹涌,若不亲自出马,难平边患。朕会带何忠和一队锦衣卫随行,确保安全。你和太子务必守好京城,不可有失!"

见萧瑾去意已决,林焱不再多言,只能躬身应允:"臣遵旨。不过,请陛下务必小心,多带些可靠将领随行,确保安全。"

"放心,朕自有分寸。"萧瑾安慰道,随即转向群臣,"诸位爱卿,朕即日启程前往边关,太子和林爱卿留守京城。尔等务必全力配合,肃清叛党,推进变法,不得有误!"

群臣齐声应是。萧瑾宣布散朝,亲自前往武备库,检阅即将北上的军队。

林焱与太子商议留守事宜:"殿下,陛下北征在即,京城守备不可有失。微臣建议加强城防,严查进出人员,防止叛党余孽趁机生事。"

太子点头赞同:"林大人所言极是。我已命京营增派守军,加强巡逻。同时,锦衣卫也会继续搜捕叛党,确保京城安全。"

"还有一事,"林焱提醒道,"二皇子和郑和虽已被擒,但他们背后可能还有其他势力支持。尤其是一些世家大族,他们暗中反对变法已久,这次很可能与叛乱有牵连。我们必须彻查到底,不给他们喘息之机。"

太子沉思片刻:"这需要谨慎行事。若牵连太广,恐怕会引起更大的动荡。不如这样,先从郑和和二皇子的亲信入手,查清他们的关系网,再逐步扩大范围,确保证据确凿,不冤枉一人。"

林焱赞许地点头:"殿下考虑周全。微臣会按此计划行事,不打草惊蛇,但也决不放过任何叛党!"

随后,林焱又与唐山长商议变法事宜:"叛乱虽平,但变法依然面临重重阻力。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加速推进各项改革,尤其是科举改革和吏治整顿,务必尽快见效,树立变法的威信。"

唐山长点头赞同:"正是如此。科举改革的方案已基本成型,可以在明年春试实施。至于吏治整顿,可借二皇子叛乱之机,清除一批腐败官员,为变法扫清障碍。"

林焱沉思片刻:"变法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我们可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策略:先在几个关键领域取得成效,如科举、吏治、军制等,形成示范效应,再逐步推广至其他领域。"

唐山长赞许地点头:"林大人所言极是。变法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当前最紧要的,是稳定朝局,确保陛下平安返京,变法大业才能继续推进。"

就在二人商议之际,一名锦衣卫匆匆赶来:"林大人,何大人有急报:在审讯二皇子和郑和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这次政变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