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勤王”,南宋将亡!(1/1)
“三年后,我已经23岁了,耽搁了这么久,我入仕了。”
“我担任了宁海军节度判官一职,正式踏入了仕途。”
“这个时候我们的朝代叫做‘南宋’,风雨飘摇,外有元军虎视眈眈,内由奸相贾似道弄权。”
“忠贞之士很受排挤,国家已经处于大厦将倾的艰难处境。”
“每每想到这一幕,我的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
“我的性格直,所以成功迈入仕途之后,我多次上书弹劾权臣、针砭时宜。”
“但正因如此,我不为贾似道所容。”
“在之后的十数年时间内,我宦海沉浮,一直不受重用。”
“仕途上,这十几年我一直失意。”
“咸淳九年也是公元1273年。那一年,我37岁,因为多次得罪贾似道为其迫害。”
“我被勒令致仕,也就是那一年。蒙古大军已将辽、金、西夏、波斯等国逐一灭亡,西至里海,东至大兴安岭,北达西伯利亚,南抵黄河。”
“这么大一块地方都成了蒙古人的牧场,数万铁骑剑指襄阳城。”
“第二年,襄阳城破了。”
“那时的国家内忧外患,迫于朝野和士林的压力,贾思道开始重新启用我。”
“咸淳十年,也是公元1274年。那一年,我被委至赣州。”
“在赣州的那段时间,我尽我最大的能力治理了地方。”
“也为当地的百姓谋求了我能够谋求的福利,那时的人们称我‘谏诤有风烈,治郡持节,贤明有威。’”
“我本以为我的一生就会在这样一个地方上面慢慢的干下去。”
“但我没想到,仅仅一年之后,我的人生就迎来了巨变。”
“公元1275年,这一年,蒙古攻破安庆冰兵锋直至建康。”
“权臣贾似道率领的13万水军数千艘战船在丁家洲遭遇元军炮火的猛烈攻击,损失惨重。”
“贾似道这个人带着剩余的兵马侥幸逃脱,但这一仗之后,他的威望大跌,很快在朝廷当中也失去了自己的势力。”
“临安危急,大宋王朝危在旦夕,没办法,宋廷只能向各地发出‘’勤王诏书‘’。”
“‘勤王诏书‘’是什么?所谓‘勤王’,就是指君王有难,臣下需要起兵救援君王。”
“这也代表着已经是国家将亡的时刻了。”
“那个时候我在江西赣州任知州,接到诏文时我痛哭流涕。”
“我想想之前自己的生活,是啊,我还能够有俸禄,我之前的生活过得还很美好。”
“但现在一切变了,于是我把自己曾经拥有的良田豪宅,还有我的马车通通变卖。”
“我连同家里的存蓄和宝物全部作为勤王的军费,聚集了万余名士兵,准备奔赴临安勤王。”
“我放下了手中的笔,还有酒杯。”
“我拿起了杀人的剑,我穿起了生锈的铁甲,我迎着蒙古人的铁骑走向战场。”
“在那个时候,40岁的我还不知道我已经开启了新的人生。”
“我不知道自己走上的路多曲折,但一定光辉耀眼。”
……
看到这里,于谦已是泪流满面。
他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既有对文天祥壮烈牺牲的哀痛,
也有对自己无力改变历史的无奈。
他开始有些后悔,
刚才为何那么着急地想要目睹文天祥生平消失在天幕那悲壮的一刻。
或许,当时就已经足够美好了。
于谦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
他恨不得亲身代替文天祥去走一遭这南宋亡国之时!
他想要像文天祥一样,
挺身而出,起兵奔赴战场,与蒙古大军刀剑相向,兵锋直指元大都!
他想象着自己骑在战马上,挥舞着长剑,率领着义军冲锋陷阵,誓死保卫这片土地!
身边,还有他的偶像文天祥。
然而,当于谦冷静下来,他开始庆幸。
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
庆幸他活在这个汉人王朝,
生在这片大地上,不用经历亡国的时刻。
他热爱着这片土地,每一寸山河都让他感到亲切。
他喜欢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他们的勤劳、智慧和坚韧不拔,都让他感到自豪。
于谦为能够亲手抚摸到这蚕丝做的棉绸锦衣而开心。
他感受得到这一切美好的背后,
是多少人的辛勤付出和不屈不挠。
他颓坐在台阶上,远眺着宫外的景色。
此刻他只希望这片土地能够永远繁荣昌盛,
希望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能够永远幸福安康。
他知道,这一切都需要有人去守护。
而他,愿意成为那个守护者。
……
南宋时期,金国的铁蹄肆虐着这片大地。
岳字兵营外,一片肃杀之气弥漫。
一众身披铁甲的士兵们,静静地站立着,他们的沉默中隐藏着怒火。
铠甲下的身躯,因为愤怒而微微颤抖,双手紧握成拳,不断压制着自己。
可他们的胸脯剧烈地起伏着,呼吸急促,
厚重的铠甲也无法抑制他们心中的怒火。
这种愤怒,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在这群士兵的中心,站着一位英姿飒爽的将领,他就是岳飞。
岳飞他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深吸一口气,然后嘶吼说道:
“还有人想要议和吗?今天如果我们不举兵和金国抗衡,那么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等到天幕中的蒙古大军来灭宋朝,一切都为时已晚!”
岳飞的话语如同惊雷,在士兵们的心中炸响。
他继续说道:
“你们看看,金国的大军已经压境,西夏也在暗中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兵指临安!”
岳家军的将领杨再兴,一个身材魁梧、满脸怒容的汉子,忍不住怒吼道:
“朝廷里的官家说要议和,左右宰相也想着议和,那些文官们也想着议和!议个狗屁!”
“再这样下去,我们子孙后代都会被那些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蒙古大军杀尽!”
“管他朝廷说什么,这次我们都不议和了!”
杨再兴的声音中充满了决绝。
“打!狠狠地打!我们要收复中原,把金国彻底灭了!”
他的话语刚落,周围的武将们情绪激动,纷纷响应。
他们的声音激昂,仿佛在这一刻,他们已经化身为水浒梁山上的英雄好汉!
……
秦朝。
肩负北防匈奴重任,留守边塞的大将军蒙恬心中波澜起伏。
“蒙古铁骑,以游牧为生,擅长骑射的雄师!”
“似乎与匈奴有几分相似,然而其力量之强,又远超匈奴!”
蒙恬凝望天际,那支兵强马壮的万千铁骑,便已让他预见到战事的终局。
如此庞大的骑兵队伍,
已非一般国家所能维持。
这个庞大的战争机器,所需要的海量马匹、无数粮草,以及长期训练、纪律严明的士兵,
都昭示着蒙古大军远非常规对手可比!
蒙古背后国家的富强,
也预示着灭亡宋朝只是时间问题。
“长城,终究难以抵挡匈奴及其他游牧民族的侵袭。”
蒙恬望着自己所督建的长城,
心中不禁流露出一丝失望。
然而,失望之中他亦明白,
长城已是秦国国力所能铸就的最为坚固的防御工事。
它足以应对寻常威胁,只是这次的敌人过于强大,
强大到连巍峨的城墙也难以抵挡。
“我们的后代,要亡国了吗?”
说完蒙恬沉默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