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舆论(1/1)
今日揭榜,医谷府前人头攒动,喧闹异常,众人议论纷纷,好不热闹。
这一次的揭榜,让医谷府再次成为了京城的焦点,而衣浩这个名字,也如雷贯耳般传遍了整个京城。
衣德也带着衣浩亲自进宫,感谢皇上的赏识,他对皇上说过这样一句话,这句话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皇上心中对医谷的疑虑之门。
他说:“我们医谷出来的子子辈辈,都以救死扶伤为己任。”
“即使那些没有学医天赋的人,也必定会在其他方面承担起这个责任。”
衣诺对医学很有天赋,医术日益精湛。
前不久,她刚刚结束坐月子,便跟着关彤一同进宫,向太后和皇上请安。
在请安的过程中,衣诺毫不避讳地与太后谈论起自己的行医计划。
她告诉太后,自己已经在医谷的神农堂挂牌行医,并且打算在京城建立一所医院,为更多的人提供医疗服务。
太后听后,对衣诺的志向和才华赞不绝口,对她的计划表示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衣帆则对武艺充满热情。
他身手矫健,武艺高强,而且还具备出色的将才头脑。
在兖州边境,衣帆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将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一片太平。
不仅如此,他还积极思考如何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于是写了一份奏折呈给朝廷,希望能够得到允许与胡人通商。
而衣浩则是走的仕途,才华横溢,皇上对他的策论也颇为赞赏,亲自阅读了他春闱考试中关于民生的策论。
在这份文章中,衣浩提出了一些非常大胆的建议,虽然这些建议在当时可能有些激进,但皇上却对他的独特见解和敢于直言的勇气给予了高度评价。
而看似平凡无奇的衣诚,却农事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他所种植的瓜果稻谷,不仅产量丰硕,而且品质上佳,令人赞叹不已。
在彭城时,衣诚就经常将自己辛勤劳作的成果用来救济周围村落的百姓和乞儿,他的善良和慷慨赢得了众人的赞誉。
这些都是龙卫经过长时间的暗中调查所得到的结果。
皇上对此非常重视,不仅将他们全家都彻查了一遍,甚至还与太子一起深入探讨。
然而,当皇上见过衣家的三个孩子,自己没有察觉到他们对权力的丝毫渴望。
这让皇上不禁心生疑惑:这究竟是因为他们善于巧妙地隐藏自己的野心,还是他们真的对权力毫无兴趣呢?
这个问题就像一个谜团,一直萦绕在皇上的心头,使他对医谷的真实面目始终保持着一丝疑虑。
衣德共有四个孙子,其中三个都在皇上的眼皮底下,一举一动都受到严密监视。
如果衣德真的怀有异心,那么他绝对不可能拿自己孙子孙女的生命来冒险作为赌注。
基于这一点,皇上对衣德一家的信任又增加了几分,更加坚信他们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无论如何,皇上如今已然将权力下放给了太子。
太子认为这些人皆可委以重任,而他本人对此也并无异议。
不仅如此,近来民间对于皇上即将退位成为太上皇一事,更是传来了诸多欢呼声。
众人皆言皇上乃是一位贤明之君,不仅不贪恋权势,更为百姓谋福祉;更有甚者,称赞他教导有方,使得诸位皇子之间和睦相处,兄友弟恭。
皇上暗自思忖,觉着这一番言论似乎颇有道理。
自古以来,立储之事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京城百姓亦会因此遭受牵连。
然而,待他准备卸任之时,他的五个儿子却毫无争斗之意,反而齐心协力,一片祥和。
念及此处,皇上不禁有些洋洋自得,对于退位让贤之事,愈发坚定了决心。
然而,皇上并不知晓的是,这一切的流言蜚语,实则皆是滕克与太子蓄意散布出去的。
而百姓的舆论导向,也是他们特意安排人手去引导的。
其目的,无非是想催促皇上尽快退位,将皇位禅让于太子。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事情,龙卫的首领,如今已然成为了太子的人。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太子想要让皇上知晓什么消息,都可以通过龙卫首领来传递。
如此一来,皇上所了解到的信息,其实都是经过太子和滕克精心筛选和编排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皇上如今就如同生活在一个由太子和滕克共同编织的美好世界里一般,被蒙在鼓里,对外面真实的情况一无所知。
然而,有一点却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太子和他的四位兄弟之间的关系异常紧密,团结一心。
这其中的功劳,自然要归功于太后。
他们五人自幼便在太后身旁长大,太后对他们的悉心教导和培养,使得他们之间的感情深厚无比。
正是因为太后的教导有方,才让这五个孩子如此相亲相爱,相互扶持。
如今,太后也居住在皇宫之中,每天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常常带着石头以及其他的几个小皇孙一同玩耍,享受着天伦之乐,倒也过得十分开心。
话题再次聚焦到衣浩身上,当他得知自己中榜的消息后,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急躁和兴奋,而是选择在家中耐心地准备殿试。
转眼间到了第三天,殿试的日子终于来临。
这天清晨,衣浩早早地起床,洗漱完毕后,便去享用了一顿丰盛的早膳。
他深知自己是个不能挨饿的孩子,所以特意多吃了一些,以确保有足够的体力应对接下来的考试。
为了不给他压力,三个长辈都跟往常一样,起床后带着衣浩一起耍八段锦,然后一起吃早饭。
吃完早饭后,衣浩稍作整理,便带着准备好的鸡蛋饼出门了。
他担心殿试时间过长,自己会感到饥饿,因此特意准备了这个简单而又能提供能量的食物。
这个朝代的殿试与现代的论文答辩颇为相似,今次的主考官是太子殿下,而皇上和其他皇子则在一旁旁听。
会试中举的人数共有三百人,其中一甲十人,二甲五十人,其余的都是三甲。
而真正能够得到重用的,只有一甲的这十位学子,因此他们才有资格参加殿试,面见圣上。
在殿试中,学子们需要在众多考官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学识,通过回答问题、阐述观点等方式来展现自己的能力。
而最终,从这十位一甲学子中,将会确定出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和探花。
这三个人无疑将成为朝廷重点培养的对象,前途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