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春闱成绩(1/1)

“老师,学生来下聘啦!”

伴随着这声呼喊,陶院长循声望去,只见衣浩满面笑容地站在不远处,他的身后跟着滕烈和衣元,还有一队小厮,抬着各种彩礼,看起来十分壮观。

衣浩见到陶院长后,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他迅速下马,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陶院长面前。

他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恭恭敬敬地说道:“老师,您好啊!学生给您请安了。”

陶院长看着衣浩,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之色,他微笑着说道:“好啊,好啊,快起来吧。”

说着,他伸出手轻轻地拍了拍衣浩的肩膀。

衣浩直起身来,笑着问道:“老师,您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呀?学生一直都很挂念您呢。”

陶院长笑着回答道:“昨日才到的。”

其实自己年前向皇上递辞呈奏折的。他告诉皇上想回京城参加女儿的婚礼,并且在婚礼结束后就归隐田园,安享晚年。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

元宵那天,陆知州突然拿着调令找到了陶院长,告诉他圣上安排他暂时兼任院长一职,并前来与他交接工作。

不仅如此,陆知州还把陶院长的辞呈奏折带了回来,上面赫然写着皇上批注的“同意”二字。

陶院长得知这个消息后,自然是喜出望外,他立刻与陆知州进行了交接。

可谁知,陆知州对此却很不情愿,因为他本来就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如今又多了一份工作,这让他感到十分烦躁。

于是,他故意拖延时间,硬生生地给陶院长拖了两个月,导致陶院长回来的时间也比原计划晚了许多。

总归是赶在女儿下聘前回到,他觉得这陆老贼就是故意的,交接完还说派两名士兵护送他,真是气煞了。

看到滕烈和衣元,陶院长脸上立刻浮现出无比亲切的笑容,他快步迎上前去,拱手向两人问好:“衣元兄,老国公,别来无恙啊!”

衣元见状,也笑着回了一个礼,说道:“陶兄,我们都好,感谢您培养了一个如此优秀的闺女啊,不然我家这小子可真是要光棍一辈子咯!”

一旁的衣浩听到父亲这么说,不禁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

他觉得父亲总是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但在这种场合下,他也不好反驳,只得乖乖地给谭院长行了个礼。

谭院长见状,哈哈大笑起来,他连忙摆手说道:“这么好的儿子,怎么会打光棍呢?若是我的儿子能有这般出息,我们做父母的可就欣慰啦!”

衣元听了,连忙谦虚地说道:“哪里哪里,您过奖了!”

这时,滕烈插话道:“陶院长,这聘礼是不是可以开始报唱啦?”

陶院长如梦初醒,他拍了拍手,笑着说道:“对对对,瞧我高兴得都差点忘了正事!老国公,请进,请进!亲家,也请进!”

说罢,陶院长领着众人走进屋内。

他们刚进府门,屋外便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好不热闹。

与此同时,管家也开始高声报唱聘礼的清单。

下聘这一天,女子家中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按照传统习俗,女方家需要设宴款待前来道贺的亲朋好友,因为这一天会有许多交好的人前来添妆,所以摆宴席是必不可少的。

果不其然,当报唱声响起时,宾客们纷纷到来。

首先出现的是林霞、关彤、衣诺和吴芳,她们比下聘的队伍稍晚出门。

门房站在门口,一边登记着宾客送来的贺礼,一边高声报唱:“大长公主添妆和田玉头面一套,玉如意一对!”

接着,又传来报唱声:“医谷府林安人添妆红宝石头面一套,玉如意一对,玉瓶一对!”

随后,定国夫人的贺礼也被报唱出来:“定国夫人添妆珍珠头面一套,调理药品若干!”

紧接着,医谷府大夫人的贺礼也到了:“医谷府大夫人添妆和田玉玉镯一对,桃花酒十二坛!”

最后,衣谷主也遣管家前来添妆……

这一声声的报唱,让整个谭府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陶夫人听着这些贺礼,心中感动不已,热泪盈眶,这是个好亲家,给足了他们家面子。

下聘仪式进行得非常顺利,现场热闹非凡。

这场盛宴过后,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了医谷府的小公子和谭院长的外甥女即将成亲的好消息。

宋刚听到这个消息后,嘴角不禁泛起一丝轻蔑的笑容。他心想:“这衣浩可真是愚蠢至极啊!

居然娶了自己老师的女儿为妻,这岂不是白白浪费了一个巴结群臣的绝佳机会?

在宋刚看来,娶一个有权有势的女子才是明智之举,这样才能在官场中如鱼得水、平步青云。

宋刚正是得意洋洋的时候。

他与吴菲的婚事已经敲定,只等他科举中举后便可正式拜堂成亲。

而且,他还打算留任京城,只要跟吴菲成亲,这对他来说并非难事。

然而,衣浩对他人的看法毫不在意。

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能够娶到自己心爱的女子,这便足矣。

至于其他的名利地位,他并不看重,他只想着为百姓做实事。

下聘仪式结束后,衣浩毫不犹豫地选择直接住进了谭府。

因为接下来便是至关重要的殿试,他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备考当中。

对于自己的考试成绩,衣浩充满了自信。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够考入一甲,所以完全不担心成绩的问题。

如今,他的老师也回来了,这无疑给他带来了更大的助力。

老师不仅可以指导他殿试的答题技巧,还能让他在备考期间与陶知瑶朝夕相处。

每天都能与心爱之人亲亲抱抱,这种美事,衣浩又怎能错过呢?

短短半个月转瞬即逝,春闱的成绩终于揭晓了。

贡院门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这里不仅有参加考试的考生,还有众多好奇的普通百姓,他们都想在第一时间知道谁能金榜题名。

毕竟,能否中举,全看今日这张皇榜了。

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中,京兆尹缓缓地将皇榜张贴在了贡院的大门上。

这一举动仿佛是揭开了一个神秘的面纱,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那张黄色的纸张上。

紧接着,师爷开始高声宣读皇榜的内容:“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他的声音洪亮而庄重,在空气中回荡,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乾安二十八年四月初二……”

随着师爷的诵读,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一般敲在人们的心上。

“……第一名衣浩,徐州萧县人;第二名陆明,徐州彭城人……第十名宋刚,徐州萧县人……”

当师爷念到这些名字时,人群中不时传来阵阵惊叹和欢呼声。

每一个名字的出现,都意味着一个人的命运将从此改变。

而每当师爷读完一个名字,就会有两名衙差手持榜单和锣鼓,迅速地奔向相应考生的家中,将这个好消息传递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