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四章 这盛世,如你所愿(1/1)

大吴辰丰二年开春,冰雪融化,东风解冻,大地复苏。

汴京城外柳色新青,青烟袅袅。正月初一,礼部鸣钟九响,百官朝贺,新年新气象,吴国朝廷册封了百官,开始推行新政。

吴国推行轻徭薄赋政策,苏宸不希望给底层百姓太大的徭役和赋税,于是颁布《新政十六条》。

在田赋方面,将天下田亩按肥瘠分九等,最下等每亩岁纳粮一斗,最上等亦不过三斗,较旧宋减三成;丁匠杂徭,岁不过二十日,老弱妇孺一概蠲免。诏书甫出,州县差吏连夜焚毁旧籍,百姓额手相庆,呼为“苏皇恩粮”。

吴国还设置许多通商口岸,加大对外贸易,比如鸿胪寺会同工部,于登州、明州、广州、泉州四港设立市舶提举司,建码头、货栈、税关。南洋胡椒、天竺象牙、波斯特品船船相继,皆以吴瓷、吴茶、吴绸、纺织品互易。又令辽国榷场三处互市,岁输战马三万匹,换江南茶叶二十万斤、青花瓷器十万件。如此发展下去,商税渐成为为国库第一财源。

此外,吴国推行百工并举,让工部下设“官窑总局”,统辖景德镇、越州、龙泉三大窑区,工匠三万,专烧龙凤纹青花瓷、影青刻花瓷,年出窑三百万件,除内销外,半供互市,拉动消费。

朝廷又建江宁药厂、苏州纺织厂,以及诸多水泥厂、盐场、烟草厂等,皆由朝廷控股,招募匠户、流民,日给工钱米二升,盐菜钱二十文。由于朝廷办厂,增加国家收入,这样不依赖百姓的土地税、人丁税,也能减轻耕农的负担。

教学方面,国子监扩为“太学”,州县设学校。普及《千字文》《九章算术》;《几何原本》《天工开物》等;还有工科学院则教冶铁、制瓷、火器。凡入学者,免徭役,优给纸墨。如此多处办理学校,不纯为做官、仕途,增加一些数理化工学科,打破士农工商的偏见。

朝廷又令各州设“惠民医局”,太医院遣太医二十人,分巡天下。州县建“医学堂”,学制三年,卒业授“医士”铜章,准开馆行医。汴京立“广济医院”,病床五百张。在各地州县建立设立医院,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减少病死率。民间病亡率一岁之间降三成,百姓歌颂朝廷的好。

户部于汴京、扬州、成都、广州建四大常平仓,岁储粮三百万石。青黄不接时,平价粜米;丰年增籴,谷贱不伤农。仓廪既实,水旱有备,民心遂安,减少灾荒年饿死人的惨剧。

西北藩镇麟州折氏、府州折氏、丰州王氏等藩镇,见朝廷轻徭薄赋、军饷丰足,实力强大,纷纷上表归顺。苏宸仍命折氏世袭镇守赐金虎符,专责监视西夏党项,家族子弟也可以入京学习、做官。

在此期间,苏宸迎娶了永庆,册封了贵妃;而以前迎娶的妻妾如白素素、彭菁菁、徐清婉等女都被册封了贵妃、嫔妃,连柳墨浓都是嫔妃了,身份尊贵。

原本已伤心看破红尘的大周后周娥皇,被妹妹周嘉敏鼓动,后来也进入了吴国皇宫,成为了苏宸的妃子之一。

永庆入宫之夜,苏宸亲执玉如意挑开红盖头,看着一身风装霞帔的永庆赵欣语,明丽动人,忍不住低语道:“昔日城下之约,今日偿卿,百年好合。”

永庆闻言含羞,泪光盈盈,心中甜蜜,终于得偿所愿,嫁给苏宸了。

“陛下,妾身为您宽衣。”

永庆起身为苏宸宽衣解带,苏宸自然也为永庆脱下身上遮挡,二人坦露相见,在绣着鸳鸯戏水的丝绸被里,恩爱缠绵起来。

..........

很快三年过去,徐清婉、彭菁菁、孟羽彤、周嘉敏等后宫妃子们都陆续生下皇子、公主,尤其是杨灵儿,在婚后次年就生下嫡皇子,未来的皇储。

皇室子嗣稳定,后继有人,这对朝廷发展也是一个定心丸。

苏宸在第三年下令开始修长城,把以前秦长城、隋长城进行连接,这样可以把草原契丹、后金人阻挡在关外,让山河更加稳固。

这次修长城,苏宸会吸取秦始皇修长城、隋炀帝修长城的历史教训,不能劳民伤财,强行抓壮丁,而是采取新的策略,就地征调民工,发放工钱,或是用一些劳改犯、囚犯去干活赎罪。

这样修长城不会鞭挞百姓,尸骨累累,工期放宽一些,配上良好伙食和医疗条件,使得修长城这个基建变得温和许多,不是谈虎色变那种工程了。

几年的时间,吴国发展就步入正轨,朝廷国库充盈,百姓富足,各地读书人变多,文化普及,推行法治与道德并用,打造和谐社会,夜不闭户。

.........

如此四海升平,天下安定,转眼已是吴国开国整整十年。

这十年里,苏宸宵衣旰食,亲理万机,先颁《辰丰律》以正纲纪,再颁《均田新令》以舒民困,又立《工商简则》以通货财。朝廷廪库充盈,民间仓廪丰实,路无饿殍,市无弃婴。

教育之制,尤称空前:州县遍设小学、中学,京师立太学、格物院、医学院,科举与学堂并行,寒门子弟皆可负笈而来。十年之间,文风蔚起,人才辈出,旧日沉疴迂腐之见,一扫而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吴兵锋所至,更是所向披靡:南指大理,段氏请降;西临吐蕃,诸部献土。旌旗更西,酒泉、敦煌重开丝路,驼铃再起,玉帛互市。

十年之间,版图东极沧海,西至葱岭,南抵交趾,北接阴山,戎狄尽为臣属,诸番共尊“天可汗”。

此时的吴国科技萌芽,工商繁茂:火药改良,火炮日精;织机新制,丝绸如云;海船巨舶,远航南洋。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国库之钱贯朽难数。军事实力强大,经济空前繁荣,进入到了一个盛世之中。

回首当初,任谁能想得到,当初一个意外穿越的大学生,南唐御医罪臣之子,历史上本不该出现的苏宸,竟以一腔热血、满腹韬略,最后真的在这个时代叱咤风云,建干秋功业,留万世帝王名!

苏宸站在宫殿阁楼上,看着汴京城在夜幕下灯火辉煌,繁华似锦,忍不住感慨一叹:“这盛世,如我所愿,希望它不是一个梦!”

人生本如梦,谁又能真的看清本质,断出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正如那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本书完!)

? ?终于完结了,长舒一口气,这本书因为个人工作、生活关系,经常断更,拖的太久,让大家失望了,也很感谢大家的支持!新书也准备了,是古风架空玄幻类,打算9月发,应该不会这么拖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