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最基础的化肥原料(求追读!)(1/1)
徐良此言一出,厅堂内瞬间静默,仿佛时间凝滞了一般。
“化肥?”朱棣眉头微蹙,语气中透着些许疑惑与不满,“此物为何物?”
朱高炽也轻声问道:“徐先生,化肥这等东西,闻所未闻。若是此物如此重要,缘何朝廷典籍中从未提及?”
徐良并未慌乱,站直身子,目光自信地扫视众人。
他缓缓开口:“所谓化肥,乃是一种能够快速补充土壤养分的物质,能够大幅度提升土地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朱高炽微一沉吟,目光中多了几分好奇,字斟句酌道:“徐先生,您是否可以以更细致的算数之法,告知具体的亩产增益?”
徐良露出一抹欣赏的微笑,稍作思索后答道:“根据洪武年间的调查,北方上等田亩产量约为一石,中等田为五至七斗,下等田甚至低至二三斗不等。”
“若合理施用化肥,亩产可提高三成,甚至更多。”
此言一出,宛如惊雷炸响。
朱棣、朱高炽和姚广孝三人皆是神色一震,他们目光齐刷刷地落在徐良身上,眼中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
要知道,皇明一名成年人每天消耗二点五斤粮食,一年约需九百一十二点五斤,折合约七点六石。
倘若水稻和小麦的亩产量真能增产三成,也就是亩产达到一点三石!
那将大大缓解皇明北方缺粮的形势!
朱棣的目光骤然一凝,茶盏几乎从手中滑落。
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徐良,语气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徐良,此言当真!?”
朱棣眉头深锁,内心的盘算如江河翻涌:“倘若此法属实,则北方粮食短缺的问题可望大幅缓解,甚至能在战时解决粮草供应之忧!”
朱高炽的震惊并不亚于父亲。
他望着徐良,眼中闪烁着一种既兴奋又惶惑的光芒。
“增产三成……”他低声念叨,忍不住握紧了手中的茶盏,这个数字几乎超出了他的想象。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绪,继续追问:“若真如此,岂不是意味着百姓的温饱不再是奢望?甚至能助朝廷开垦更多荒地!”
姚广孝的神情最为复杂。
他低眉沉思,抚须不语,目光中带着几分探究与隐隐的戒备。
他并未完全相信徐良所言,因为这“化肥”的概念,完全超出了他对农耕传统的认知。
“三成增产,听来极为诱人,但却未免有些天方夜谭。”他心中暗忖,“徐良此言,究竟是夸夸其谈,还是确有所本?”
姚广孝轻咳一声,语气中带着试探:“徐先生所言,令人震撼。”
“然老衲心中有疑,不知这‘化肥’是何物?”
徐良微微一笑,缓缓开口道:“所谓化肥,取义于‘化学肥料’四字。其本质,乃是从自然万物中,提炼精华,以补充土壤之力。”
“诸位可知,庄稼生长之根本,离不开三样:水、阳光与肥力。”
“而肥力的来源,便是土中之精华——氮、磷、钾三要素。”
朱棣皱眉,语气带着几分疑惑与不耐:“氮、磷、钾?此乃何物,朕闻所未闻。你且说得通俗些!”
徐良点头,沉稳答道:“这氮,乃是草木枯萎、动物腐化后所化之精华,常见于腐泥、粪便之中,能够催生庄稼茁壮生长。”
“磷,则藏于骨灰、鱼鳞之内,能助稻谷灌浆饱满。”
“至于钾,多见于草木之灰,能令作物抗旱防病,增强茎叶强壮。”
徐良顿了顿,见众人面露深思,又补充道:“简单来说,这三样,就如同人之三餐,缺一不可。”
“过去咱们只知施用农家肥,虽有肥力,却散漫无章,难以精准施用。”
“而化肥的妙处在于,将这些精华从自然之中提炼出来,按比例混合,化繁为简,让庄稼能迅速吸收。”
朱高炽目光一亮,急切问道:“如此说来,化肥之效,不仅快于传统粪肥,还更精确,施用得当便可大幅增产?”
徐良笑着点头:“正是如此!举个例子,若一亩田中施入适量的氮肥,仅需月余,稻苗便可绿如青烟,茎秆挺拔,谷粒饱满。”
就在徐良侃侃而谈的同时,厅堂内的气氛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朱棣的脸上,首次浮现出一抹难以掩饰的兴奋。
他转身看向徐良,眸中隐隐透出激烈的光芒,仿佛猎人发现了梦寐以求的猎物。
姚广孝此时也难掩震惊之色,他双手微微颤抖,喃喃道:“阿弥陀佛……徐先生,这化肥若是真如你所说,岂不是能彻底改变天下的农耕格局!?”
而朱高炽亦是听得心潮澎湃,难以置信地重复了一遍,眼神死死盯住徐良,仿佛在确认这番话的真实性。
他脑中飞速思索着:“若这法子当真,那北方的荒地便有望恢复产粮,甚至能进一步为南方提供粮食补给……”
朱高炽忍不住追问道:“先生,这化肥的制作是否复杂?”
徐良环顾四周,见众人目光炯炯,期待中夹杂着疑虑,不禁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化肥的制作,说复杂不复杂,说简单也不简单,但绝非不可推广之事。”
他双手负后,语气平稳却自信满满:“更重要的是,此法成本低廉,用之得当,可收立竿见影之效!”
厅堂内静得仿佛连呼吸声都消失了,所有人屏气凝神,等待徐良继续阐释。
只见徐良迈步走至后院,伸手从一旁取过一个小竹筐,里面装着他早已备好的几样物件:稻草灰、碎骨粉、粪肥与几颗奇怪的石头。
“这便是最基础的化肥原料。”
徐良将竹筐轻轻放在桌案上,指着其中一样样物件讲解道:“稻草灰,取自烧尽的草木,富含钾;碎骨粉,用于补充磷;粪肥,富氮,最为常见;至于这石头……”
他捏起一块,轻敲几下,发出清脆声响:“它名为硝石,是从井盐或旱地积水的底部提炼而来,是氮的重要来源。”
朱高炽凝神细听,忍不住问道:“如此多种原料,岂不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