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 喜获3万多名老兵(1/1)
“兄弟们,咱们都是华夏人,都是为了守护这片土地。过去咱们可能有不同的阵营,但现在,咱们有共同的敌人——小鬼子!放下成见,携手共进,才是咱们的出路!”
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那些原本抵触的晋绥军官兵态度逐渐缓和,最终也有不少人选择加入八路军。
就这样,经过十波紧张而热烈的沟通大会,陈振华成功争取到接近两万四千名俘虏加入八路军。
这些新力量的加入,为八路军注入了新鲜血液,让抗日队伍更加的壮大。而另外两万八千名选择离开的官兵,陈振华也没有为难他们。
考虑到这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为了确保他们安全抵达国军统治区域,陈振华命令骑兵团负责看护,护送他们前往黄河以南的洛阳地区,交给卫长官,从而加强洛阳地区的防守力量。
陈振华成功征得名愿意加入八路军的人员后,一系列后续工作如同精密运转的齿轮般,有条不紊地展开。
而八路军独立一团,在这其中肩负起了对俘虏进行筛选和后续安排的关键任务。
独立一团的战士们将俘虏集中在一片开阔的空地上,这里弥漫着紧张与忐忑的气氛。俘虏们或蹲或坐,他们的神情复杂多样。
有的眼神空洞,仿佛还沉浸在战争带来的创伤与迷茫之中,对未来毫无头绪;有的则眉头紧锁,目光警惕,像受惊的野兽般审视着周围八路军战士的一举一动,内心充满了戒备。
独立一团的战士们穿梭在俘虏之间,手中拿着纸笔,神情专注地对每个俘虏进行分类筛选。
他们依据俘虏的身体状况、战斗技能以及在战争中的表现等多方面因素,仔细甄别着。
那些身体强壮、具备一定战斗能力且表现出积极态度的俘虏,往往会被优先考虑加入八路军。
被选中的人,脸上或多或少都浮现出一丝如释重负的神情,以及对未来新生活的期待。
而剩余的俘虏,看着同伴们被选中,即将登上那一辆辆排列整齐的卡车,心中的情绪犹如打翻的五味瓶。
一辆辆卡车静静地停在一旁,车身虽因战火洗礼而略显斑驳,但却透着一股坚韧不拔的气质。
运输团的战士们正忙碌而有序地帮助受伤的俘虏上车,他们的动作轻柔且迅速,小心翼翼地扶着伤员,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加重他们的伤痛。
车厢里早早地铺上了厚厚的干草,干草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仿佛在尽力为这些饱经苦难的人们营造一丝舒适。
同时,战士们还为即将上车的俘虏们发放白面馒头。在这物资匮乏的战争岁月里,白面馒头那诱人的麦香,如同黑暗中的一道曙光,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馒头握在手中,温热的触感传递着一种久违的踏实感。不少俘虏看着手中的馒头,眼眶微微泛红,在过去的日子里,他们何曾想过能在这样的情境下,吃上这样一顿相对安稳的食物。
医疗人员也在人群中紧张地忙碌着。他们背着医药箱,脚步匆匆,眼神专注地为受伤的俘虏进行简单的包扎和救治。
他们熟练地撕开绷带,仔细地清理伤口,涂抹药水,动作一气呵成。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关切,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温暖。
一名受伤的国军士兵,看着医疗人员如此细心地为他处理伤口,心中满是疑惑,忍不住轻声问道:
“你们八路军为啥对我们这么好?我们之前可是敌人啊。”
医疗人员抬起头,露出温和的笑容,目光坚定地回答:“咱们都是中国人,现在小鬼子才是咱们共同的敌人。你们受伤了,我们自然要管。咱们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把小鬼子赶出中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那名国军士兵微微一怔,原本防备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他的嘴唇微微颤抖,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这些场景,无一遗漏地被剩余的俘虏们看在眼里。他们原本坚定的内心,开始像平静的湖面投入了石子,泛起层层涟漪。
其中有一个叫李二蛋的国军士兵,他原本打定主意要离开,此时却陷入了深深的纠结。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那些即将被运走的同伴,心中思绪万千:
“八路军对他们可真好啊,不仅安排了车,让他们不用再拖着疲惫的身体长途跋涉,还有这香喷喷的白面馒头,受伤了还有人细心救治。“
“我要是继续跟着那些要走的人,一路上风餐露宿,说不定还没走到目的地,就因为伤病或者其他意外丢了性命。”
“在这乱世里,能有个安稳的地方,能有口饭吃,还能一起打鬼子,好像也不错。可是,万一八路军只是表面上对我们好,以后会对我们不利呢?”
李二蛋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和挣扎,他的双手不自觉地握紧又松开,内心的天平在不停地摇摆。
就在这时,一个身受重伤的国军士兵,不顾伤痛,艰难地挪动着身体,一步一步,缓缓地来到独立一团一营三连连长面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的脸上满是痛苦与懊悔,带着几分急切与哀求说道:“长官,我刚才没思考好,我现在可以重新思考一下,加入到咱们八路军队伍当中吗?”
三连连长赵大虎听到声音,转过身来,看着眼前这位面容憔悴、脸色苍白如纸、满身血污的士兵,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同情。
但这位连长深知,这是一个严肃的决定,不能随意应允。他微微皱起眉头,严肃地说道:
“这个可以考虑一下,不过我要请示一下我们的营长,只有他同意了才可以。再说了,刚才你为什么不选择加入呢?现在这个时候再加入,肯定不会像刚才一样,有那么好的救护和待遇了,你要想清楚。”
只见那名国军伤兵咬了咬牙,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眼中满是坚定,用尽全力大声说道:
“长官,不好意思,我刚才确实没有想清楚,现在我想清楚了,无论如何我都愿意加入八路军,还请长官能够接纳我们。“
“我知道之前自己糊涂,但我现在真的想明白了,我亲眼看到了你们八路军对我们的好,看到了你们是真心抗日,真心为老百姓着想。”
“我要和你们一起打鬼子,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为国家出一份力!”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干裂的嘴唇渗出血丝,脸上却写满了决绝,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来表达自己的决心。
这一幕,如同一声惊雷,在周围的国军俘虏中炸开了锅。他们开始交头接耳,小声地议论纷纷。
“他都愿意留下,咱们是不是也该重新考虑考虑?”“八路军看起来确实不错,说不定跟着他们真能有个好前程。”
“是啊,在这兵荒马乱的,能有个依靠不容易。”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李二蛋心中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他看着那个重伤员,又看看周围同样在犹豫的同伴,心中想道:
“连重伤员都有这样的勇气和决心,我还有什么好害怕的?与其跟着那些要走的人前途未卜,不如就留在八路军,为国家做点实事。”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向前迈出一步,大声说道:“长官,我也想加入八路军,无论给我们怎么安排,我都同意!”
紧接着,又有几十个俘虏受到感染,陆陆续续站了出来,表示愿意加入。他们的眼神中,不再是之前的迷茫和犹豫,取而代之的是坚定和希望。
其中一个年轻的俘虏说道:“我不想再这样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了,我要像八路军一样,为国家和老百姓做点有意义的事。”
另一个年长一些的俘虏也附和道:“对,跟着八路军,说不定真能把小鬼子赶出华夏,让我们过上太平日子。”
此时,周围的气氛变得热烈起来,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的俘虏们,看到这一幕,心中的防线也逐渐崩塌。
在他们周围的5000名俘虏兵中,越来越多的人被带动,一个叫王麻子的俘虏,原本一直沉默不语,看着身边的同伴一个个站出去,心中也下了决心。
他小声嘀咕着:“反正都是要打仗,跟着八路军说不定还能有个好前程,还能为老百姓做点事,总比跟着那些只知道欺压百姓的队伍强。”说着,他也迈出了坚定的步伐,加入到要求加入八路军的队伍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俘虏受到感染,纷纷站了出来。最终又有1000多人被带动,决定加入八路军。
他们的加入,让现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八路军战士们纷纷鼓掌欢迎,掌声如雷,为这些新战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祝贺。
新加入的战士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们仿佛在这一刻,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原本那名国军和晋绥军俘虏当中,再次有6000名选择了投身八路军的队伍。
陈振华得知这一情况后,再次做出安排,将这些新加入的人员送到平顺和黎城县城。
在平顺县城,新加入的战士们被安置在临时营地。营地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温暖。一排排临时搭建的营房整齐排列,营房外,战士们为他们准备了干净的床铺和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