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仁宗老登要没了(2/1)
她摸出发间的白玉簪,在阳光下细细端详。
或许,这支准备用于自保的簪子,永远不必派上用场了。
而在另一边,孙志高站在窗前,目送姐妹俩远去,手中把玩着一枚棋子。
若有所思。
这郦寿华是把自己放在了猎人的角色上面吗??
不,准确的说,是一个捕猎者,把自己放在了猎物的角色上面。
呵呵!
有意思啊!
孙志高微微一笑,没有在将心思放在这个上面。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
而孙志高的情绪,也是一天比一天更加失望。
这踏马的……
这都多少时间过去了。
就没有人,前来找自己走走后门吗?难不成我不适合钓鱼执法吗?
还是说……
由于我过去塑造的人设太过于饱满了。
导致朝堂之上,都认为自己乃是一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人。
这……
这不对吧!
而更让孙志高出乎意料的是,在来到洛阳的半个月过后。
孙志高要回京了。
没办法……
仁宗病危!要驾崩了!
奶奶个腿的!就是如此的突然,老登死的让人特别猝不及防。
据说是在朝堂之上,突然发了疯。
仰天一顿哭嚎。
然后,就一头攮在了地上,直接把人给攮懵逼了。
“……”
说实话,孙志高是不想回去的。
可没办法……
皇帝驾崩这种事情!在封建社会那就好比天塌了一样。
“驾!”
“驾!“
马蹄声如雷,扬起一路尘土。
孙志高率领亲卫疾驰在官道上,脸上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仁宗病危的消息来得太突然,
几乎可以说是打乱了他所有计划。
可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孙志高来说乃是一件好事。
虽然说……
仁宗对于孙志高极为信任,换了皇帝过后,这种信任必然会大打折扣。
毕竟……
一朝天子一朝臣。
可是,改革天赋乃是仁宗下的诏令,那一旦仁宗死了。
那这可就是先皇遗诏了。
那还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扯虎皮做大旗,谁人能阻?
洛阳城门外,
郦寿华站在人群边缘,目送那一队人马远去。
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的香囊,那是她连夜赶制的。
她本以为两人的故事,还有后续。
可没想到……
却是就这样仓促的无疾而终了。
“大姐,回去吧。”郦康宁轻拉她的衣袖,“侯爷这一去,怕是要许久才能回来了。”
郦寿华点点头。
也许,只有这个妹妹,才能明白她心中所想了。
她最后望了一眼早已消失在官道尽头的尘烟,转身时裙摆划过一道落寞的弧线。
回府的路上。
姐妹俩都沉默不语。直到转过街角,郦康宁才压低声音道:“我们还是要早做应对,不如趁着核查田产的风声,还没有传出去。”
“我们直接家中的田产给卖出去。”
郦寿华脚步一顿:“此事,只怕是行不通啊!”
“我们能从忠勇侯这里得到消息。”
“别人自然也能从别的渠道得到消息。”
“大姐!这不一样吧!”郦康宁扬了扬眉。
狡黠的笑道:“如今,大姐从侯爷那里得到消息,同府衙张贴的公文可不一样。”
“如今府衙的公文!”
“只是说,要配合府衙重新丈量土地,这其中的深意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想明白的。”
郦寿华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先回家,召集姐妹们商议。“
郦府正厅,五姐妹齐聚一堂。郦氏坐在上首,眉头紧锁。
听完郦康宁的叙述,她猛地一拍桌子。
“母亲息怒。”郦寿华安抚道,“当务之急是想个对策。“
“还能有什么对策?“四妹郦好德愁眉苦脸。
“不如我们去找侯爷?”一个清脆的声音突然插进来。众人转头,只见郦乐善站在窗边。
“胡闹!”郦氏斥道,“我们同那侯爷又没什么交情,你一个丫头片子去添什么乱?”
郦乐善不服气地撇嘴:“侯爷同我们郦家是没有交情,可同大家就不一定了。毕竟……那可是在畅谈诗词歌赋……”
“五妹!“郦寿华急声打断,脸颊微红,“休得胡言。”
厅内一时寂静。
窗外春风吹落几片花瓣,飘落在郦寿华的发间,无人拂去。
“其实……”
“我们倒的确可以去汴京。”
郦寿华轻声道。
众人愕然。
一个个眼神狐疑的看向郦寿华,还有郦乐善,难道自己这个不靠谱的五妹。
说的都是真的……
“?”
就连郦乐善也是狐疑。
她只是看家中气氛有些紧张,为此,想要打趣一下自家大姐。
缓和一下气氛。
可没想到……
难不成???自家大姐还真跟那位侯爷有些什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不对吧!
难不成上次自家大姐是骗自己的?
大姐同侯爷之间,并不只是畅谈诗词歌赋那般简单??
也对!
当日,她可是在外面等了一个多时辰。
谁家好人畅谈诗词歌赋。
能畅谈一个多小时啊!
郦氏瞪大眼睛:“大娘,你……”
“母亲!”
郦寿华抬头,眼中水光潋滟却坚定。
“那个……”
“不如我们把家中这千亩良田给卖掉!”
“然后去汴京吧!”
与此同时,汴京城中。
孙志高风尘仆仆地赶回侯府,还未来得及更衣,廉从就匆匆来报:“侯爷,宫里来人传话,说有急召。“
“知道了。”孙志高揉了揉太阳穴。
“侯爷!”
“您可来了!”
“快进去吧!”
进了皇城。
到了皇帝寝宫外面,孙志高见到了焦急的太监。
“嗯。”
孙志高点了点头,一边往寝宫里面走,一边询问道:“官家,如何了?”
如果仁宗马上就要噶了。
这时候,单独召见自己,可未必是什么好事!
毕竟……
如今的太子赵总全,可不是什么年幼无法治理朝政的稚童。
可不需要什么辅政大臣。
孙志高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衣冠,迈步踏入寝宫。
殿内烛火摇曳,药香浓郁,几名御医垂首立于屏风之外,神色凝重。
龙榻之上,仁宗皇帝半倚着身子,面色苍白如纸,唇边却挂着一丝淡淡的笑意。
见孙志高进来,他微微抬手,嗓音沙哑却仍带着帝王威仪:“仲永,来了啊……”
孙志高快步上前,躬身行礼:“官家!”
“免礼。”仁宗轻轻咳嗽两声,目光扫向左右,“都退下吧。”
殿内侍从、御医纷纷低头退出,只留下孙志高一人站在榻前。
空气一时凝滞,孙志高心跳微快,却不敢贸然开口。
仁宗沉默片刻,忽然低声道:“朕……怕是撑不过今晚了。”
孙志高心头一震。
这老登!其实对自己还是不错的,就这样死了。
确实有那么一丢丢的可惜。
当即跪伏在地:“官家龙体康健,必能……”
这话……
两人心中都清楚,说了也是白说,可是……
孙志高作为臣子,这些话却不能不说。
“行了。”仁宗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朕自己的身子,自己清楚。”
孙志高不再说话,只是低头。
等着仁宗开口。
此时,对方单独召见自己,必然是有事情要说。
“唉!”
仁宗幽幽叹了口气。
开口道:“田赋之事!可有阻碍!?”
“……”
说实话,孙志高有些发愣。
他没想到……
到了这个时候,仁宗这老登都快驾崩了,召见自己居然是为了这些事情。
“朕记得……”
“你同朕说!这天下的土地是有限的!”
“就好比是一张大饼一样!”
“随着士绅贵族的增多,这饼就会不断的被分出去,百姓吃了饼是给钱的,而这些士绅吃了饼是不给钱的。”
“而饼的价钱是不变的!”
“故而,这些百姓掏的钱就越来越多,一旦等到他们吃不起饼,活不下去的时候,就会造反作乱。”
“每个王朝的开始,就是一个分饼的开始。”
仁宗躺在床上,静静的盯着房梁。
目光恍惚。
“唉……”
“可这天赋改革之事!涉及整个天下士族,必然是阻力重重。”
“这段时间……”
“弹劾你的折子,从来都没有断过,朕的御书房怕是都要装不下了。”
“待朕死后!”
“朝中那些士大夫必然会站出来,阻止你,弹劾你,构陷你!!”
“而太子登基过后!”
“需要稳固地位,需要这些士大夫阶层的支持,未必就会偏帮于你!”
“你明白吗??”
仁宗语气有些飘忽,整体状态已经极为不好。
“臣!”
“明白!”
孙志高目光微微一凝,点了点头。
仁宗说的这些事情。
他自然清楚……
别看他如今在洛阳之行还算顺利,可这只是暴风雨前,片刻的宁静罢了。
而且……
孙志高也没有明确表明,要改革田赋,否则,面对的阻碍可想而知。
“唉!”
仁宗闻言再次叹气。
“呵呵”,自嘲一笑道:“这大宋!已经不是赵家的大宋了,而是那些士族豪绅的大宋了。”
“朕这官家,嗐!当真是失败啊!”
“官家!言重了!”孙志高目光复杂。
对于此事……
他不知道如何评价!仁宗是一个失败的皇帝吗?不至于!不过,仁宗却也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皇帝。
他没有进取心!
或许,也不是仁宗没有进取心,只是无能为力罢了。
北宋本就一个先天不足的政权。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限制,确实失去了一些重要的养马地,尤其是燕云十六州。
其主要地区,位于后世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北部地区。
其地属平原,雨水丰富,有丰富的马草料,是非常适合战马生长的环境。
然而,在北宋未建中原还处于后晋时,燕云此地已被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所夺走。
北宋建立后,虽然试图收复此地,但多次北伐均未成功,因此始终未能夺回这块重要的养马地。
当然了……
北宋失去燕云十六州后,其马政状况确实受到了影响,
可这并不是北宋马政衰败的根本原因。
北宋在辽阔的疆域内,其实还有其他适宜养马的地段。
如西北、南方等地带。
其实在北宋初期,作为马上皇帝的太祖赵匡胤。
在深知骑兵重要性的情况下。
还建立一套十分完备的马政制度。
设有太仆寺、群牧司、茶马司等机构进行专门统一化的管理。
然而,由于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以及对外国策的“守内虚外”。
导致北宋在军事上相对被动,这也间接影响了其马政的发展。
此外,北宋时期生态破坏严重。
这其中……
士族豪绅就是主要的原因。
这些人为了聚集足够的钱财,就要求普通老百姓大面积的种植粮食。
导致原有的生态被破坏,植被被人为的破坏的差不多了。
生态环境无法达到养马的地步。
同时,养马成本高昂,养活一匹马所用的粮食大概能够养活六到七个人,这也使得民间养马并不普遍。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仁宗确实没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同辽国叫板。
更不要说……
除了辽国之外,还有吐蕃,等一系列异族政权环伺。
“此事!你还要做下去吗?”
仁宗深深叹了口气。
本身……
他觉得能遇见孙志高这样一个能臣,必然可以将现有的局面进行改变。
可谁承想……
出师未捷身先死啊!
“自然。”
孙志高稍一犹豫,最终,还是重重点了点头。
既然不能明哲保身,那就宅知天下,指鹿为马好了。
“好!”
“好啊!!”
得到孙志高的答复,仁宗眼中猛然精光大盛。
随后,缓缓从枕下抽出一道密旨,递向他:“朕召你来,是正是为了此事!”
“此卷秘旨!乃是关于田赋改革之事!!”
孙志高双手接过,却听仁宗继续道:
“朕死后!皇权易位!!如若未能得到新帝的支持,你可凭此圣旨行事!”
“朕希望你!”
“你可以功成!再造大宋!!”
“……”孙志高心中震动。
这老登!
唉!
对于自己的信任,比自家想象当中的还要多啊!
仁宗却死死盯着他,声音虽弱,却字字如铁:“你,敢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