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仁宗老登要没了(2/1)

她摸出发间的白玉簪,在阳光下细细端详。

或许,这支准备用于自保的簪子,永远不必派上用场了。

而在另一边,孙志高站在窗前,目送姐妹俩远去,手中把玩着一枚棋子。

若有所思。

这郦寿华是把自己放在了猎人的角色上面吗??

不,准确的说,是一个捕猎者,把自己放在了猎物的角色上面。

呵呵!

有意思啊!

孙志高微微一笑,没有在将心思放在这个上面。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

而孙志高的情绪,也是一天比一天更加失望。

这踏马的……

这都多少时间过去了。

就没有人,前来找自己走走后门吗?难不成我不适合钓鱼执法吗?

还是说……

由于我过去塑造的人设太过于饱满了。

导致朝堂之上,都认为自己乃是一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人。

这……

这不对吧!

而更让孙志高出乎意料的是,在来到洛阳的半个月过后。

孙志高要回京了。

没办法……

仁宗病危!要驾崩了!

奶奶个腿的!就是如此的突然,老登死的让人特别猝不及防。

据说是在朝堂之上,突然发了疯。

仰天一顿哭嚎。

然后,就一头攮在了地上,直接把人给攮懵逼了。

“……”

说实话,孙志高是不想回去的。

可没办法……

皇帝驾崩这种事情!在封建社会那就好比天塌了一样。

“驾!”

“驾!“

马蹄声如雷,扬起一路尘土。

孙志高率领亲卫疾驰在官道上,脸上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仁宗病危的消息来得太突然,

几乎可以说是打乱了他所有计划。

可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孙志高来说乃是一件好事。

虽然说……

仁宗对于孙志高极为信任,换了皇帝过后,这种信任必然会大打折扣。

毕竟……

一朝天子一朝臣。

可是,改革天赋乃是仁宗下的诏令,那一旦仁宗死了。

那这可就是先皇遗诏了。

那还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扯虎皮做大旗,谁人能阻?

洛阳城门外,

郦寿华站在人群边缘,目送那一队人马远去。

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的香囊,那是她连夜赶制的。

她本以为两人的故事,还有后续。

可没想到……

却是就这样仓促的无疾而终了。

“大姐,回去吧。”郦康宁轻拉她的衣袖,“侯爷这一去,怕是要许久才能回来了。”

郦寿华点点头。

也许,只有这个妹妹,才能明白她心中所想了。

她最后望了一眼早已消失在官道尽头的尘烟,转身时裙摆划过一道落寞的弧线。

回府的路上。

姐妹俩都沉默不语。直到转过街角,郦康宁才压低声音道:“我们还是要早做应对,不如趁着核查田产的风声,还没有传出去。”

“我们直接家中的田产给卖出去。”

郦寿华脚步一顿:“此事,只怕是行不通啊!”

“我们能从忠勇侯这里得到消息。”

“别人自然也能从别的渠道得到消息。”

“大姐!这不一样吧!”郦康宁扬了扬眉。

狡黠的笑道:“如今,大姐从侯爷那里得到消息,同府衙张贴的公文可不一样。”

“如今府衙的公文!”

“只是说,要配合府衙重新丈量土地,这其中的深意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想明白的。”

郦寿华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先回家,召集姐妹们商议。“

郦府正厅,五姐妹齐聚一堂。郦氏坐在上首,眉头紧锁。

听完郦康宁的叙述,她猛地一拍桌子。

“母亲息怒。”郦寿华安抚道,“当务之急是想个对策。“

“还能有什么对策?“四妹郦好德愁眉苦脸。

“不如我们去找侯爷?”一个清脆的声音突然插进来。众人转头,只见郦乐善站在窗边。

“胡闹!”郦氏斥道,“我们同那侯爷又没什么交情,你一个丫头片子去添什么乱?”

郦乐善不服气地撇嘴:“侯爷同我们郦家是没有交情,可同大家就不一定了。毕竟……那可是在畅谈诗词歌赋……”

“五妹!“郦寿华急声打断,脸颊微红,“休得胡言。”

厅内一时寂静。

窗外春风吹落几片花瓣,飘落在郦寿华的发间,无人拂去。

“其实……”

“我们倒的确可以去汴京。”

郦寿华轻声道。

众人愕然。

一个个眼神狐疑的看向郦寿华,还有郦乐善,难道自己这个不靠谱的五妹。

说的都是真的……

“?”

就连郦乐善也是狐疑。

她只是看家中气氛有些紧张,为此,想要打趣一下自家大姐。

缓和一下气氛。

可没想到……

难不成???自家大姐还真跟那位侯爷有些什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不对吧!

难不成上次自家大姐是骗自己的?

大姐同侯爷之间,并不只是畅谈诗词歌赋那般简单??

也对!

当日,她可是在外面等了一个多时辰。

谁家好人畅谈诗词歌赋。

能畅谈一个多小时啊!

郦氏瞪大眼睛:“大娘,你……”

“母亲!”

郦寿华抬头,眼中水光潋滟却坚定。

“那个……”

“不如我们把家中这千亩良田给卖掉!”

“然后去汴京吧!”

与此同时,汴京城中。

孙志高风尘仆仆地赶回侯府,还未来得及更衣,廉从就匆匆来报:“侯爷,宫里来人传话,说有急召。“

“知道了。”孙志高揉了揉太阳穴。

“侯爷!”

“您可来了!”

“快进去吧!”

进了皇城。

到了皇帝寝宫外面,孙志高见到了焦急的太监。

“嗯。”

孙志高点了点头,一边往寝宫里面走,一边询问道:“官家,如何了?”

如果仁宗马上就要噶了。

这时候,单独召见自己,可未必是什么好事!

毕竟……

如今的太子赵总全,可不是什么年幼无法治理朝政的稚童。

可不需要什么辅政大臣。

孙志高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衣冠,迈步踏入寝宫。

殿内烛火摇曳,药香浓郁,几名御医垂首立于屏风之外,神色凝重。

龙榻之上,仁宗皇帝半倚着身子,面色苍白如纸,唇边却挂着一丝淡淡的笑意。

见孙志高进来,他微微抬手,嗓音沙哑却仍带着帝王威仪:“仲永,来了啊……”

孙志高快步上前,躬身行礼:“官家!”

“免礼。”仁宗轻轻咳嗽两声,目光扫向左右,“都退下吧。”

殿内侍从、御医纷纷低头退出,只留下孙志高一人站在榻前。

空气一时凝滞,孙志高心跳微快,却不敢贸然开口。

仁宗沉默片刻,忽然低声道:“朕……怕是撑不过今晚了。”

孙志高心头一震。

这老登!其实对自己还是不错的,就这样死了。

确实有那么一丢丢的可惜。

当即跪伏在地:“官家龙体康健,必能……”

这话……

两人心中都清楚,说了也是白说,可是……

孙志高作为臣子,这些话却不能不说。

“行了。”仁宗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朕自己的身子,自己清楚。”

孙志高不再说话,只是低头。

等着仁宗开口。

此时,对方单独召见自己,必然是有事情要说。

“唉!”

仁宗幽幽叹了口气。

开口道:“田赋之事!可有阻碍!?”

“……”

说实话,孙志高有些发愣。

他没想到……

到了这个时候,仁宗这老登都快驾崩了,召见自己居然是为了这些事情。

“朕记得……”

“你同朕说!这天下的土地是有限的!”

“就好比是一张大饼一样!”

“随着士绅贵族的增多,这饼就会不断的被分出去,百姓吃了饼是给钱的,而这些士绅吃了饼是不给钱的。”

“而饼的价钱是不变的!”

“故而,这些百姓掏的钱就越来越多,一旦等到他们吃不起饼,活不下去的时候,就会造反作乱。”

“每个王朝的开始,就是一个分饼的开始。”

仁宗躺在床上,静静的盯着房梁。

目光恍惚。

“唉……”

“可这天赋改革之事!涉及整个天下士族,必然是阻力重重。”

“这段时间……”

“弹劾你的折子,从来都没有断过,朕的御书房怕是都要装不下了。”

“待朕死后!”

“朝中那些士大夫必然会站出来,阻止你,弹劾你,构陷你!!”

“而太子登基过后!”

“需要稳固地位,需要这些士大夫阶层的支持,未必就会偏帮于你!”

“你明白吗??”

仁宗语气有些飘忽,整体状态已经极为不好。

“臣!”

“明白!”

孙志高目光微微一凝,点了点头。

仁宗说的这些事情。

他自然清楚……

别看他如今在洛阳之行还算顺利,可这只是暴风雨前,片刻的宁静罢了。

而且……

孙志高也没有明确表明,要改革田赋,否则,面对的阻碍可想而知。

“唉!”

仁宗闻言再次叹气。

“呵呵”,自嘲一笑道:“这大宋!已经不是赵家的大宋了,而是那些士族豪绅的大宋了。”

“朕这官家,嗐!当真是失败啊!”

“官家!言重了!”孙志高目光复杂。

对于此事……

他不知道如何评价!仁宗是一个失败的皇帝吗?不至于!不过,仁宗却也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皇帝。

他没有进取心!

或许,也不是仁宗没有进取心,只是无能为力罢了。

北宋本就一个先天不足的政权。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限制,确实失去了一些重要的养马地,尤其是燕云十六州。

其主要地区,位于后世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北部地区。

其地属平原,雨水丰富,有丰富的马草料,是非常适合战马生长的环境。

然而,在北宋未建中原还处于后晋时,燕云此地已被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所夺走。

北宋建立后,虽然试图收复此地,但多次北伐均未成功,因此始终未能夺回这块重要的养马地。

当然了……

北宋失去燕云十六州后,其马政状况确实受到了影响,

可这并不是北宋马政衰败的根本原因。

北宋在辽阔的疆域内,其实还有其他适宜养马的地段。

如西北、南方等地带。

其实在北宋初期,作为马上皇帝的太祖赵匡胤。

在深知骑兵重要性的情况下。

还建立一套十分完备的马政制度。

设有太仆寺、群牧司、茶马司等机构进行专门统一化的管理。

然而,由于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以及对外国策的“守内虚外”。

导致北宋在军事上相对被动,这也间接影响了其马政的发展。

此外,北宋时期生态破坏严重。

这其中……

士族豪绅就是主要的原因。

这些人为了聚集足够的钱财,就要求普通老百姓大面积的种植粮食。

导致原有的生态被破坏,植被被人为的破坏的差不多了。

生态环境无法达到养马的地步。

同时,养马成本高昂,养活一匹马所用的粮食大概能够养活六到七个人,这也使得民间养马并不普遍。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仁宗确实没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同辽国叫板。

更不要说……

除了辽国之外,还有吐蕃,等一系列异族政权环伺。

“此事!你还要做下去吗?”

仁宗深深叹了口气。

本身……

他觉得能遇见孙志高这样一个能臣,必然可以将现有的局面进行改变。

可谁承想……

出师未捷身先死啊!

“自然。”

孙志高稍一犹豫,最终,还是重重点了点头。

既然不能明哲保身,那就宅知天下,指鹿为马好了。

“好!”

“好啊!!”

得到孙志高的答复,仁宗眼中猛然精光大盛。

随后,缓缓从枕下抽出一道密旨,递向他:“朕召你来,是正是为了此事!”

“此卷秘旨!乃是关于田赋改革之事!!”

孙志高双手接过,却听仁宗继续道:

“朕死后!皇权易位!!如若未能得到新帝的支持,你可凭此圣旨行事!”

“朕希望你!”

“你可以功成!再造大宋!!”

“……”孙志高心中震动。

这老登!

唉!

对于自己的信任,比自家想象当中的还要多啊!

仁宗却死死盯着他,声音虽弱,却字字如铁:“你,敢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