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和平是打出来的(1/1)
“你!!”
“小儿粗鄙!”
“老夫乃读书人,岂能同你这般有辱斯文!”
见孙志高朝着自己走来,大有直接将自己拖出殿门外,做过一场的趋势。
司马当即神色骇然。
立刻躲避。
“好了!”
“孙爱卿!怎可如此!”
仁宗终于是皱着眉头开口了。
要是继续坐视不管的话,仁宗是真的怕司马光被孙志高给打死。
那场面可就不好看了。
“是!”
孙志高当即驻足。
朝着仁宗拱了拱手,对于仁宗的话,孙志高还是要给予一些面子的。
毕竟……
对方乃是当朝的皇帝陛下,而且,还是一个将死之人。
而且,真要将司马光当朝打死的话,影响未免有些恶劣。
虽然孙志高如今在朝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可却也不能如此无法无天。
“官家!”
“请官家明鉴!”
“微臣所言,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啊!”
见到仁宗阻拦。
司马光终于是松了口气。
不然,他还真怕孙志高把自己给打死。
如今有着仁宗撑腰,当即再次挺直了腰杆。
“如何不能混为一谈!”
“君辱臣死!”
“如今我大宋年年向辽国缴纳岁币。”
“这是什么行径??”
“这难道不是官家受辱吗??”
“你知所作所为,就当一头撞死在这文德殿上。”
孙志高目露冷光。
“你……”
“荒谬!!”
“荒谬!”
“这岂能混为一谈啊!你是要搏杀老夫,而辽国却只是索要钱财。”
“只要交出一些钱财,就可以换来两国和平。”
“此乃国之幸事!”
司马光梗着脖子,据理力争。
在他心中,自己才是正义的一方,乃是为国为民。
“呵!!”
“好!”
“那就依照司马御史所言。”
孙志高突然含笑的点了点头。
“我……”
“啊??”
司马光正要接着反驳,可一时却愣住了。
这……
忠勇侯居然良心发现,认识到自己自己错误了。
当即,捋了捋胡须畅快的笑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善莫大焉!!忠勇侯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是幸事!”
“老夫知道忠勇侯素有才华之名。”
“可这才华……”
“同治国却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忠勇侯年纪尚轻,经验不足,往后还要谨言慎行才是。”
“既如此,那还请孙志高让度支司调集钱款,将赊欠辽国的岁币补上。”
“两国则和平相处也。”
“哎!司马御史何出此言啊!本侯什么时候说要给予辽国岁币了。”孙志高闻言则是一声嗤笑,既然都已经将岁币之事停了。
怎么可能再次重启?
这老登!你可是真敢想啊!
“那忠勇侯刚才所言乃是何意?莫不是在戏耍老臣不成?”
司马光刚才畅快的表情。
立刻凝固在了脸上。
错愕的看向孙志高,随后就是面色难看,意识到自己刚才被戏耍了。
“本侯的意思是!”
“既然司马御史认为,辽国只是索要钱财,可以予之。”
“那本侯现在改变主意,不打算杀你了。”
“只要你每天给我一百贯!”
“那我就不杀你了如何?”
孙志高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
“我……”
“怎可如此??”
“别说是老夫没有,就算是有,那也是老夫的钱财。”
“为何要给你?”
司马光眼中带着怒火。
“怎么?”
“你的钱财不愿意给我,那我朝的钱财就可以给辽国了?”
“司马御史!行事居然有两条标准。”
“啧啧……”
“本侯佩服啊!”
如果说引经据典,孙志高自认比不过司马光。
可论吵架!
孙志高自认还没有怕过谁!
“你……”
“你强词夺理!”
司马光张了张嘴,却不知该如何回答。
不过,虽说如此,可司马光的脑瓜子转的却是很快。
当即,换了个角度,继续反驳道:“澶渊之盟乃祖宗之法,为我大宋换来了百年的和平。”
“为何要撕毁盟约。”
“如此维持和平的局面不好吗?”
“如今,单单撕毁盟约,还不成做同辽军交战。”
“已经有数之不尽的钱粮,送往两河边境之处,这岂是区区五十万两可以能比较的。”
“如此轻起战乱,难道不是祸国殃民之举吗??”
“司马御史!此言不觉得亏心吗!”
“是!”
“本侯知道两国一旦交战,将会耗费巨量的钱粮。”
“可司马御史不妨算一算!”
“自檀渊之盟以来,我朝一共给予了辽国多少岁币。”
“如果将这些岁币!”
“用以训练士卒,可以让我大宋多出多少百战之师,而用这些军队用兵于辽国。”
“怕是早就将辽国灭国了吧!”
岁币固然可以维持两国表面上的和平,可在和平之下,隐藏的是什么呢?
藏着的是辽国不断增强的国力。
“再者说了!”
“檀渊之盟虽然是祖宗之法,可当时乃是出于无奈。”
“行的是卧薪尝胆之事。”
“如今百年和平已过,我们岂能继续忍受屈辱?”
“如今是和平了。”
“那五十年后呢!百年后呢!难道让我们大宋世世代代都要给予这群蛮夷于岁币吗?”
“我大宋那是天下正统。”
“岂能有这样的道理。”
“难道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继续忍受这种屈辱,儿孙自有儿孙福吗??”
“啊?”
“司马御史!”
“我大宋以孝道治国!司马御史如今这般,是要让子子孙孙提前给自己尽孝了吗?”
“嗯!”
“汝之脸皮甚厚之啊!”
“本侯当真是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如你这等人同朝为官,简直感到羞耻。”
孙志高将司马光喷的面色苍白。
随后……
更是目光环视文德殿上的一众官员。
朗声道:
“和平!”
“不是买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
“刀枪之下才能出政权。”
“一位的求和!只位上别人觉得软弱可欺,这些道理!诸位不会觉得不懂案吧!!”
无论求和派的出发点是什么,有没有可取之处。
对于孙志高来说,都是不可取的。
他是妥妥的鹰派大佬。
如今伴随着印税,体彩,还有福彩的推行。
国库充盈。
虽然不足以同辽国全面开战,可将辽国阻挡在汴京之外。
却还是可以的。
而且,辽国同样也不敢听大宋全面开战,其周边围绕的草原政权同样不少。
岂敢同宋朝开战?
正是认准了这一点,孙志高才会极力主张,废除岁币之事。
先摆个态度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