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兵临城下(1/1)

十月二十五日。

几乎用了十日时间。

大军才完成渡江。

毕竟是百万大军。

要分流去巴蜀,齐州,以及河洛各地。

不可能聚集在一起。

哪怕是秦布衣擅长后勤管理。

也是一头包。

渡河出现争抢,出现混乱掉落河中的事故。

士卒太多,找不到部队的,各种混乱重重。

甚至有土匪习气,扰民的。

兵匪兵匪,很多老兵以前干的坏事可不少,他们可并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大兵团作战,讲的是纪律。

无头苍蝇一样乱搞,自己就先乱了。

官渡,赤壁,还有举世闻名的淝水之战。

都是大兵团用脚打仗。

被以少胜多。

一处乱,处处乱。

打仗还真不是人多就有好处。

指挥不了大兵团的主帅,指挥导致战事失败。

一旦人多起来,后勤管理和军队组织就会出现各种大问题。

还好秦布衣的新军军团提前北上,已经入驻各城防守守备了。

否则现在只怕也会跟着乱一乱。

新军掌控火器,需要特别管理火药库。

所以先行一步,建立特别的火药库。

而北凉王的老兄弟们,其实也没那么不堪。

只是因为是最后一战,大家都为了万无一失。

带了太多的私兵部曲。

这就导致了人员安排的混乱。

好在有的是时间磨合适应。

北凉王毕竟是大周军神,是第一主帅。

十数天的缓慢行军,也是在慢慢整合部队。

将各种私兵部曲重新整合了一番。

总算是像一些样子。

几位国公将兵十万,其下再行分减。

部队口令化指挥。

北凉王也是看过秦布衣的新军训练方式的。

甚至非常认可秦布衣的新军训练之法。

以至于,中央禁军和六军都完成了一些操演改变。

其实秦布衣规划的八十万大军主力战兵。

都表现的很好。

秦布衣先行调走的四十万不说。

剩下的都是北凉王老伙计们的兵。

都完成了一些现代化的作训训练方式。问题也并不算大。

北凉王这批士兵,都是老带新。

也都是南征北战打出来的精锐。

但他们也有些坏毛病。

其实很多都不怎么看得起新兵军团。

没见识过现在的新军是什么样子。

认为南下平叛战争进展太慢。

颇有些骄纵心态。

北凉王很有主见的让秦布衣留了一些特别训练的新军精锐部队。

差不多每隔一些老兵六军部队,就插一个小连队进去。

然后大家就发现了新老两军的差别。

首先就是精气神不一样。

现代作训方式,纪律性,服从性,站姿,军容仪表,完全不同。

虽说都是穿一样作战服,可一方像是土匪军,另一边才像是正规军。

这还没临战披甲。

其实临战披甲后,差距会更大。

哪怕是北凉王训练出的强军。

其实也只有十分之一的精锐,才能保持一定的纪律性。

其他军队,因为训练方式,军队待遇,薪酬吃食方面的不足。

肯定不可能像现代军队这样。

大周的冗兵问题其实非常严重。

除了秦布衣那二十万良家子新式军团的大军能够真正做到足够的营养摄入之外。

其他军队很难做到。

现在能够吃饱,多见一些重盐,重油的吃食已经不错了。

但绝对谈不上营养健康。

可放在这个时代,还要啥自行车?

当兵的能吃饱,能吃顿干的,都要谢谢上司长官没有克扣军饷粮草了。

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

北凉王和一众勋贵老将军,都知道各自军队是哪个档次的。

也都做了不同的划分,以及任务安排。

大军队列练得差不多后。

一部分用火车分批次运输。

二十多节火车,三个火车头。

运猪一样,一次性能够拉上万人。

因为北上火车两线都只修了四百里左右。

两天运一趟。

其实也要运很久。

大军自然不能光靠火车。

火车现在才刚刚发展起步,无法展现他应有的运力。

只能靠多头并进。

一边步行行军,一边通过水运,海运进发。

军容表现好的,坐火车,海船。

表现不好的,就走着,训练军容,纪律性。

也算是一番军队整训。

十一月初。

北方三国联军,已经兵临城下。

北凉王乘坐火车,然后转水陆。

先行到达河洛防线。

大周主力军其实也已经抵达前线。

是提前一个月行动的。

后续大周全国动员的,都是勋贵私人部曲,老卒,地方守备抽调部队等等。

就连中央禁军,六军,也是将精锐先行调走,二线和杂牌慢慢北上。

而后方其实还有四五十万大军在整训中缓慢北上。

北凉王的勋贵老将团,以及三国联军到达前线后。

都傻眼了。

大周老将勋贵们,没见过钢筋混凝土修建的堡垒城墙。

仿佛是山岳一般,三十多米高。

你说一座要塞城池也就罢了。

这他娘的边境十数座大城都是如此。

而三国联军也是傻眼了。

虽说情报里传回。

大周在加高城墙。

可这样高的太过离谱了吧?

大周,西秦,东辽。

三国最高的城墙,也就十五六米左右。

普遍十来米。

一些山城因为地势缘故,可能有个二十多米高。

但是这尼玛,平原上的城池,平均三十米的城墙。

简直是叹息之壁。

仅仅是看着这高大的城墙。

任何一个将领,都没有攻打的想法。

这尼玛加长云梯也够不着啊,得继续加长云梯。

准备的攻城塔,直接矮了一大截,都成了摆设。

这攻你得内个?

北凉王等一众老将军也头晕了。

这城墙的高度,真的用得着守城吗?

就算是顶级攀爬好手,只怕都可能累死。

而且这城墙光滑没有什么大的缝隙。

刀片基本都插不进去。

他们要是带着大军看到这样的城池,转头就走,连围城的想法都不会有。

四国军队直接出现了沉默和对峙。

三国紧急建造更高的攻城器械。

而北凉王他们,在商量如何集中优势兵力,聚歼分散之敌。

一时间,军帐里吵的不可开交。

北凉王也是个听建议的。

这种国战,他也没打过两次。

唯一一次,宣帝暴毙而草草结束。

那一战其实打的很艰难。

主动进攻,攻城战。

现在是防守反击,完全不同。

北凉王习惯性打运动歼灭战。

集中小股兵力牵扯破敌。

可是眼下,军队实在太多了。

牵一发动全身。

就对面那连绵百里的军阵密集度。

你就算是集中优势兵力。

也会打成焦灼战。

开战容易,停战难。

想打一波漂亮的,进攻什么方向。

大家都有不同的建议。

“布衣。”

“你们新军将领,是什么意见?”

勋贵老将们吵不出一个结果。

大家转头询问秦布衣身边的郑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