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启程出发,前往北境(1/1)
威国拿下青州,是预料之中的事,皇帝虽然高兴,但更在意的是下一步的计划。大殿上,皇帝称赞了太尉姜元的用兵策略。然后问他接下来该如何。
姜元说道:“攻打青州是小试了一下东夏国的兵力,看来远在我威国之下。东夏国东面临海,邻国只有我国、靖、吴三国。五十多年来没有过地域冲突,没发生过战争,东夏国又重文轻武,料想东夏国士兵也很羸弱。
接下来攻打泰州,有十五万士兵足矣。东夏国北部的三道防线:青州、泰州和济州,济州对东夏国来说至关重要。济州是其都城昊的门户,一旦济州失守,东夏国离亡国也就不远了。所以,应该同时攻打泰州和济州,
一旦攻打济州,东夏国一定会着急的,届时便会放弃泰州,退守济州。东夏国定会举全国之力来守济州城,并且其邻国靖国和吴国两国也不会袖手旁观的,定会出兵援助。所以,臣建议从宁西和北境两地调用边境军。宁西军和北境军各调十万,再从幽都调十万中军,加上十万镇戍兵和新征的十万新兵,如此一来,便是五十万大军。
但这五十万拼凑起来的士兵不好指挥啊,需要一个绝佳的人选当大将军。要指挥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必须有很强的统领能力和军事才能,更重要的是能凝聚人心,让士兵们都能心悦诚服地跟着他作战。”太尉姜元继续说道:“选谁来当这个大将军是关键问题,需要深思熟虑啊。”
威帝周景煊听到此处,便问道:“想必太尉心中已有人选了?”
姜元多么谨慎,怎会自己说出“燕王”这两个字。于是他回道:“陛下恕臣无能,眼下还不曾想出一个上上佳的人选。臣只是想到要指挥这样支军队不容易,需要好好斟酌大将军的人选。”
威国皇帝又看向了丞相和中军统领。“丞相和岳统领有什么看法?”
丞相回话道:“这大将军人选必定是在军中有极高威望之人,太尉乃武官之首,但.....”
威帝立即说道:“太尉年事已高,不适合在外作战。”姜元已经八十岁了,怎适合上战场?
“臣有心当这个统领,但这身子骨实在不允许啊。”姜元叹息道。
丞相又说道:“臣推选宁西侯。北境有北漠四部族虎视眈眈,定北侯断不能离开北境。而宁西边境虽然邻国众多,但这些年那几个小国连年相互争斗,自伤元气,倒是成不了气候。眼下,除了太尉和定北侯,就属宁西侯在军中威望最高了,且宁西侯治军严明,骁勇善战,曾带领宁西军立下过不少战功。所以,臣以为,宁西侯可担此重任。”
皇帝连连点头。但还是要再问问岳勇的想法。岳勇赞同丞相的观点,于是回道:“末将也举荐宁西侯,臣请求担任宁西侯的副将,随其一同出征。”
其实这二人的想法同皇帝想得一样。“好!朕准了。”转而又问大司马姜元:“太尉,如此安排可妥当?”
姜元看三人都没想到“燕王”,自然也就作罢了。让宁西侯一试也未尝不可,于是便只好说道:“有宁西侯和岳统领坐镇,如此甚妥。”
靖国华都,云歌要启程去北境了。一家人从未分开过,况且这次还是去那么远的地方,苏姨心里一万个不放心,即使十一也会跟着去,她还是不放心。云歌劝慰道:
“苏姨,我此去有陛下派人专门保护,您就放心吧。只是我跟十一不在,无法陪在您身边照顾您了,我跟汐儿说好了,黄婶儿会搬过来跟您作伴,汐儿他们得空了也会常来看您。”
苏姨笑着说道:“我现在身体还结实着呢,用不着人照顾。十一也长大了,该去外面吃点苦,涨涨见识。只是你一个女孩子家,去那个风沙戈壁之地,我怕你身体吃不消。”
云歌不禁笑了,“我没那么娇贵。再说了,北境究竟如何,咱们也都只是听说的。究竟有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糟糕,还不一定呢。我们此去,时日不会短。您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等我们回来。”
苏姨握着云歌的手,点着头,眼眶湿润了。隔壁房间里,十一倒是兴奋得很,终于要出远门了,而且还是去那么远的地方,他太期待了!
去威国北境,可以选从东走或者从西走,从东走要经过东夏国,从西呢则经过洛迦国。他没去过洛迦国,自然也想去看看。但是他更想去东夏国见坤儿和木先生,于是他央求云歌从东夏国入境威国。云歌呢,也有自己的心思。自从木青云离开靖国后,便再无音信,她也想趁此机会与木青云见上一面,了解他如今的境况。
启程的日子到了,皇帝李瑜亲自出城相送,为了避免暴露云歌的真实身份,他是打扮成普通百姓来送云歌的。与云歌一同前往北境的人,除了十一之外,还有三十个仆人和二十名护卫,其中专门照顾玉雪龙的马夫就有五个。二十名护卫是从禁军中选的,但都装扮成了商队的人。
皇帝叮嘱云歌路上一定要多加小心,要时常写信回来,好让他知道她的情况。云歌领旨,一行人上路了。为了行路方便,云歌还是穿了男装,打扮成了男子模样。
从靖国去北境路途遥远,起码要走三个月才能到。云歌不赶时间,她这一路上倒是要好好地游山玩水一番。之前所知都是从书上得来的,如今要亲自去体验一下,验证一番。正如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唯有亲身经历和感知,才会有更深的体会。
书上说东夏国是礼仪之邦,重文重教,兴盛诗词文学,出了许多大才子和诗人。走在东夏国的街头巷尾,都能听到吟诵诗歌的声音,就连妇孺也能唱诗。书上还说东夏国土地多为平原,有沃野千倾。都城昊更是婉约秀丽,无比繁华。
而书上写的威国却是另一番景象。威国以武治国,上至世家子弟,下到平民百姓,全民尚武。骑射、比武便是他们的业余消遣。威国边境与不同民族的游牧国家接壤,常年来无论是通过战争还是商贸来往,都在相互影响和融合,所以威国的文化更开放和包容,走在其都城幽都,随处可见装扮各异的少数民族的身影。
而威国最具神秘感的地方便是北境了。中原去过那里的人极少,人们都传说那里是苦寒之地,常年风沙扬尘的,不宜居住。但云歌在书上读到,北境有着广袤无边的草原,奔驰着成千上万匹骏马。在河流经过的地方也有平原,居住在河流两岸的人们过的生活与中原无甚差别。但也有百姓生活在草原上,以游牧为生,他们居住的房屋很特别,像行军住得营帐。书上说北境人民天性乐观,能歌善舞。
云歌对北境的风土人情,地理地貌都充满了好奇。她一直生活在中原地区,对塞北的风光十分向往,如今终于有机会见识一番了。
在与皇帝等来送行的人告别后,云歌的商队出发了。此去将来会遇到什么事情,一切都是未知,但云歌的心中却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