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通敌大罪,皇帝震怒(1/1)

南靖军把整个南靖翻了个底儿朝天也没找到人。虞钦派人去了虞北镇,但终究是晚了一步。青鸢社的人早就解散了,镇里已经没有了可疑人物,他们猜到人定是出城了。虞钦立即派了二十名精兵去追。

木青云当然知道会有人来追,所以在出了虞北镇以后,他故意在另一个镇多呆了一天,并且换了身份,不再是商人。他在等来追他们的人,等他们追到这里后,定不会久留,而是继续往前追,这样就追过头了,木青云等人反而安全了。等到第三天,木青云他们才启程,继续赶路。而追他们的人已经在他们前面了。

虞钦向靖南侯保证,人还没出楚国地界,只要还在出楚国地界,定能将他们抓到。但一日没见到人,靖南侯就提心吊胆一日。如果虞钦抓不住人,还有最后一招可用。他从军营里挑了三十名精兵,让他们乔装成商队立即前往华都,定要赶在劫走楚国小妾的人的前面到达华都,然后潜伏在入城路口,在他们进城前将人拿下。

两天之后,虞钦的人已经追到了楚国与吴国的交界地,愣是没找到人。虞钦意识到可能上当了,做了两手准备,让一部分人折回来在楚国地界继续搜寻,另一部分人入吴国继续追。

木青云等人已进入了吴国地界。进入吴国后,他们又更换了马车和身份。同时,木青云让人散布出去一个谣言,说是楚国士兵乔装成平民潜入吴国地界,目的是要熟悉吴国地形和刺探吴国军备情况。此消息一出,吴国朝廷果然派人调查从楚国来的可疑人物。如此一来,那些追木青云的楚国士兵们自身都难保,更别提找人了。木青云等人最终顺利进入靖国地界。

距离到达华都还有两天的路程,木青云料想到靖南侯绝不会束手就擒,进华都之前才是一场真正的恶战。好在华都城内有青鸢社的人,他们不好进去,但城内的人很容易出来。木青云等人在进入华都地界前的蔚县找了一家客栈住下。一切都在计划之内。

木青云早在启程离开南靖时,就给靖国华都城内的青鸢社属下去了信,城内的人算了算日子,首领这几日快到华都城了,于是派了人出城去跟首领会面。在客栈见到木青云后,木青云写了一个密条让他带回城内,吩咐道想办法让这个密条到了丞相手中。那名属下领命后,又有些担忧地问道:

“首领,您真不需要我多安排些人来保护您吗?”

木青云摆了摆手说道:“你把密条送到,自有保护我的人。去吧。”

“是。”

木青云的属下很快又返回了华都城,等待机会给丞相送信。丞相府的管家出府办事,青鸢社的人跟了一路,马车在一家店铺前停了下来,管家下了马车,这时候青鸢社的人假装匆忙赶路,不小心撞到了管家。

“什么人不长眼?”一旁的家仆怒斥道。

“对不起,对不起!”然后人就跑开了。

管家这时候才发现自己手里多了一样东西。是一个小竹筒,上面写了四个字:“丞相亲启。”管家一惊,命令道:

“快给我抓住刚才那个人,快去!”

但人早就消失在茫茫人群中了,到哪里去抓。

丞相府内,韦崇看了字条后,大为震惊,同时也忍不住暗喜。

“真是天助我也,天助我也!快去,快去请宁王来!”

管家退下后,韦崇又仔细读了一遍字条,忍不住笑了起来。

“哈哈哈。文琨啊文琨,镇守一方的大将军,居然会栽在一个女人手里,简直就是一个笑话,哈哈哈哈!”

第二日,丞相只带了几名府兵出城了,但他早就安排了五十名府兵在前一日夜里悄悄出城了。丞相的马车朝蔚县驶去了。当天夜里,为了不惊动当地官府,丞相很低调地入住了一家客栈。那位神秘人在信中只说了今晚见面,却没有说见面的地点。不过,凭那神秘人的本事,找到他们的落脚处并非难事。所以,丞相只管等着就好。

时间一点点流去,天渐渐黑了下来。丞相用过晚膳后,继续在房间里等着。不一会儿,有一辆马车来了客栈,赶车的是一个老头。韦崇的人立即将马车围住。赶车的老人吓坏了,连忙解释道:

“不关我的事,有人花钱雇我,让我将人送到了这里。”

此事,韦崇也出了客栈,他亲在走到马车跟前,掀开了帘子,发现里面坐着一位女子,蒙着面。他立马想到此人便是那位楚国小妾了。

韦崇本想着跟那个神秘人见面的,没想到此人如此谨慎,竟临时雇了一个不相干的人把人证送来了。

楚国小妾下了马车,立即问道:“我的孩子呢?我的孩子呢?”

韦崇何等聪明,自然明白了这女人肯说实话的原因。于是他说道:

“放心。你的儿子在另一辆马车上。他跟我们一起走。”

女人警觉起来:“你要带我们群哪儿?我已经走了好多天路了。你们究竟要带我去什么地方?”

“我要带你去见一个人,明天就能见到了。过了明天,你跟你的儿子就能团聚了,也会获得自由。”

第二日,丞相的马车离开蔚县,在回华都的路上,果然遇到了蒙面劫匪,但丞相府的府兵也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两拨人打了起来。丞相府兵足足有五十人,比靖南侯派来的士兵人数多。不过,靖南侯派来的都是精兵,双方打斗多时,难见胜负。

丞相的马车趁乱跑了。府兵挡住去路,使得南靖来的士兵无法追赶。三十名精兵对付五十名府兵自然不在话下。但打斗了一会儿,从他们的后面又来了五十名蔚县衙门的卫兵。这下子,南靖士兵被包抄了。为首的意识到上当了,命令士兵们拼死冲出去,他们豁出一个口子,大部分士兵逃了出去,但还是有两个士兵被抓了。

韦崇回城后的当天就带着人进宫去见皇帝了。

“陛下,臣有十分重要的事情要禀报。”

靖国皇帝看他神色凝重。“丞相匆忙进宫,发生了什么大事?”

韦崇的表情更加严肃了,还带着愤怒。

“陛下,臣要状告靖南侯三大罪状,说着将一份折子递给了光禄卿徐白,光禄卿呈给了皇帝。

“靖南侯第一罪状:欺君罔上;第二罪状:收受贿赂;第三罪状:通敌卖国!”

最后这一条“通敌卖国”如惊天霹雳一般钻进皇帝的耳中,脑袋顿时嗡嗡作响,血压升高,年近六十的老皇帝差点没从龙椅上摔下来。

“你说什么?!”伺候皇帝的黄公共连忙扶助陛下。

韦崇也看不妙,立即跪下。“如此惊动陛下,老臣有罪!”

徐白喊道:“快,快,快拿茶水来!”

另一个小太监着急忙慌端来一杯茶,皇帝喝了下去。稳了稳心神,重新坐直了身子。

“朕不要紧,你继续说!”

“是。”韦崇看了皇帝一眼,开始说道:

“八年前,南靖军和楚国在西良国渝城开战。当年南靖军拿下渝城三个县,但最南边的凤雨县被楚国占去了。当初,南靖侯上报说是凤雨县城墙坚固,易守难攻。攻城期间又出现了几日大雾天气,不利于作战,楚国趁此机会增派五千士兵。由此,南靖军失去了作战优势,不得不退兵。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是南靖侯他谎报了战事。真实的情况是,南靖军当时只攻了一天城,楚军死守,城没攻下来。结果第二天靖南侯竟然命令全军修整一日,而没有继续攻城。等到第三天再攻城的时候,就起了大雾。不过,大雾在午时就散去了。但是靖南侯的军报怎么写的?他从未提军队修整一日的事情,并且说是接连几天大雾。

陛下,这是靖南侯文琨的欺君之罪。他命令南靖军修整一日,竟然是因为一个女人。而这个女人的身份是楚国大将军虞钦的私生女,虞钦把自己的女儿送给了靖南侯。一条美人计就让楚军得到了一座城。这是他的罪状二。

这罪状三,说起来简直令人心痛!文琨以为一个小小的凤雨县能有什么打紧,殊不知这个县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军事要地,是通往西南腹地的必经之路。楚国占了凤雨县之后,在短短几年里就向西南和南部迅速扩张,占领了大片疆土。楚国的实力也逐渐强大起来。如今的楚国,是可以与靖国一较高下的国家。文琨把一个军事要地拱手相让,使得敌国迅速壮大,这不是卖国罪是什么?!陛下!”

靖国皇帝早已被气得脸都发紫了,一口老血涌上喉头,硬生生被他咽了回去。帝王的尊严必须要保持住。徐白看皇帝已经无力开口,便问韦崇:

“丞相,你说这些可有真凭实据?”

韦崇信心满满地回道:“没有十足的证据,臣怎能随意污蔑堂堂靖南侯?陛下,人证现就在殿外。臣在带证人回京都的路上还遭遇了南靖士兵的围截,若不是臣提前安排了人手在暗中保护,恐怕证人就被截去了。我们抓到了两名南靖士兵。”

光禄卿看向皇帝,皇帝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把证人带上来。”

大殿的门开了,两名太监带着一个女子进了殿,该女子便是那个楚国小妾,虞钦的私生女。她把自己成为靖南侯小妾的过程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徐白问她:

“你说得可都属实,你知道欺君会是什么下场?”

“小女不敢。小女说得句句属实,我的孩子还在这位大人手中,我怎会说谎?”

徐白继续说:“好,那我问你。你给靖南侯做妾,他可知道你的真实身份?”

她回答说:“我以为侯爷是知道的。但侯爷从未问起过我的身世,也从未跟我提过我的父亲。”

看来这个女子知道的也只有这些。徐白看了看皇帝,皇帝摆了摆手,徐白说道:“带下去吧。好生看管。”

“大人,大人,我的孩子呢?你答应过我,让我跟我的孩子团聚的。”

韦崇一言不发,这位楚国夫人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哭喊着要见她的孩子。但人被带了下去。

接着被带上来的是两名南靖士兵。这两人死活不承认是南靖军的人,只说是劫匪。

皇帝闭目半晌,似乎在想事情。然后说道:“通知石坚,一定要在今日将余下逃走的人全部捉拿回来,一个都不能少。另外,今天的事情暂且不能泄露半点消息出去。”

光禄卿徐白好像也想到了什么,顿时脸色煞白。“陛下,靖南侯手握十五万南靖军,万一他……”

韦崇此时也是出了一身冷汗。“陛下,靖南侯跟楚国大将军虞钦关系可不浅啊,一旦文琨他真的决定要投敌卖国,后果不堪设想呐!”

皇帝震怒,拍着龙椅站了起来:“他敢!”

“陛下,陛下,当心龙体啊!”

“陛下,陛下,龙体要紧呐!”

老皇帝用略显沧桑的声音说道:“诏御史大夫和太尉进宫。”

等人都到齐了,御史大夫和太尉看了折子后都瞠目结舌,不敢相信。皇帝让大家想法子,怎么处理靖南侯文琨的事,才能避免掉可能会发生的叛乱,还有如何能尽快褫夺了文琨的军权。几个老臣皱起眉头思来想去。

太尉首先建议道:“陛下,还是要做最坏的打算啊,臣认为需马上通知昌平侯和晋王,让昌平军和汾阳军做好准备,随时严阵以待,一旦文琨举兵叛乱,昌平军和汾阳军可分别从东西两处进入南靖,两面夹击南靖军。”

大家都同意太尉的建议。徐白说了另一个担忧:“如果文琨投奔了楚国,楚国出兵援助南靖军,又该当如何?”

皇帝咬牙狠狠地说道:“绝不能让这样的事发生!”

太尉说道:“楚国大部分兵力都在西南部,留在楚国北部的兵力有限,所以一旦开战,必须要速战速决,不然,如果楚国从西南部调兵北上,增援南靖军,那麻烦就大了。”

丞相韦崇听了半天后也说道:“陛下,十五万南靖军不见得所有人都心服于文琨。之前跟随文琮大将军的三位老将,罗劲、赵勋和吕瀚霆。如今还剩吕瀚霆在军中任职,罗劲五年前就告病还乡了。据说,罗将军离开,有一部分原因是跟文琨意见不合。吕瀚霆还在军中效力,是可以争取的。老臣相信南靖军中不乏忠君爱国之辈,如果他文琨要行逆天之道,必不会得军心啊!”

御史大夫听了这番话,也说道:“丞相言之有理!不过,南靖军中,文琨握有绝对的兵权,吕瀚霆只管三个营,兵力悬殊太大了。”

太尉接话:“这倒无需担忧,我们要的就是南靖军从内部军心不稳,吕瀚霆如果心向朝廷,到时候里应外合,便能平息叛乱。”

皇帝听大家说了一些有用的对策,心也宽慰了些许,也恢复了理智。他冷冷地说道:

“在利益面前,父子关系也是靠不住的。一旦文龙文虎发现南靖军没有十足的胜算,定会有所动摇。到时候就传旨封文龙为新的靖南侯,朕不信文龙和文虎还会跟着他的父亲一起造反,而全然不顾文家全族人的性命!”

众人齐声喊道:“陛下英明!”

光禄卿徐白此时说道:“陛下,现在说的这些毕竟是假设。文琨到底会不会造反,还需要一番试探。”

“如何试探?”

徐白答道:“皇后。将文琨的罪状透露给皇后,皇后定会来找陛下您求情。到时候您就对皇后说,只要文琨他能亲自进京请罪,便保留他的爵位,文家九族不受牵连。今后,让他就在京城的家中安心养老,把军权交给他的儿子文龙,然后请回罗劲,让罗劲跟吕瀚霆两人辅佐文龙。就看文琨如何选择了。”

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可行。皇帝也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