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金灵膏(1/1)

“施主,若旁边无主,可否容小僧歇坐。”

一位身着海蓝色僧袍的年轻僧人来到李胖墩身边,悄无声息地。

尼玛,冷不丁地现身,活人也要被吓得尖叫。

长得挺眉目清秀的,咋这般作弄人呢!

得亏李胖墩“见多识广”,面色如常,微笑应对。

“大师请。”

“多谢施主。”

年轻僧人来到李胖墩左侧安坐。

李胖墩微笑颔首。

嗯?

是他!

李胖墩修行毕竟走的“服食”路子,对气味敏感,是那僧人身上散发阵阵异香,如兰似麝,沁人心脾,醒脑提神,脑域清新。

好闻是好闻,但李胖墩不动声色地选择屏息。

江湖经验有一条:别耸个鼻子瞎闻,小心着了别人的道儿。

“施主可是第一次来无忧洞?”

大厅很大,影影绰倬,那明眸皓齿的年轻僧人终是耐不住寂寞,朝李胖墩聊天盘暄。

江湖经验又一条:出门在外,少说话,小心泄露自己的根底。

见小胖子憨笑应对,年轻僧人并无恼色,反而温笑一声:“小僧南海金山寺明秀,见过李施主。”

“你认识我?在下似乎与大师素昧平生。”

李胖墩闻声惊然。

仇家寻上门来?

不对。

本公子处处与人为善,不曾与他人结怨成仇。

“南海墟市曾与李施主有过一面之缘,那时候小僧是跟着师门长辈同去的,在此多谢李施主让宝,南无阿弥陀佛。”

李胖墩眉头一挑,金山寺?南海墟市?

“噢。想起来了,是那件...”

“李施主慎言。”

见李胖墩要说破师门好不容易得的异宝,年轻僧人急忙拦住。

此地可非善地,慎言慎言。

海蓝色僧袍的年轻僧人坐定寥寥几句话便同李胖墩聊得熟络。

要不说呢,这年轻和尚天生具备一种亲和力,只需几句话便能与人相谈甚欢,不愧是南海金山寺放到江湖上的行走担当。

“李施主也是为这次赏宝会而来?”

明秀小和尚继续唠嗑儿。

“呵呵,凑个热闹。”

李胖墩静候无忧阁来客,嘴里敷衍着身旁嘴碎的俊俏和尚,用余光打量着纷纷涌入大厅的“宾客”。

此时他也看出来了,看似无序的大厅席位其实也有门道儿,就比如自己。

自己身旁就小和尚一人,那几位大活人宾客虽与自己位列一边却是席位下列。看来自己是无忧洞的“贵宾”了。

有魑鬼这个无忧知客使亲自侍奉,试问哪个不长眼的敢凑近挨着坐。

真当江湖无规矩吗?

不光坐在贵宾席的李胖墩暗中打量来客,或早或迟入大厅的宾客们也在打量贵宾席位的贵客们,目光有艳羡者有阴冷者也有暗藏杀意者。

见李施主反应淡淡,明秀小和尚温和一笑,从怀里摸出一方约莫巴掌大的瓷盒儿。

掀开盖子,瓷盒里装着的是如同岩蜜般金黄色的黏稠膏油。

一阵淡淡异香直冲李胖墩的鼻腔。

见李施主侧目,明秀小和尚知道“鱼咬饵”了。

“李施主明鉴,这盒油膏名唤金灵膏,是我金山寺独门秘药,采宝药取其菁萃,再以我寺秘术炼就此膏,是为炼神壮魂固魄之宝药。”

明秀小和尚在显摆自家的金灵膏多么牛笔,功效多神奇,离“包治百病”也就几步之遥。

虽是在大吹法螺的嘘嘘吹,不过这东西真有壮魂固魄的效果,效果虽不能立竿见影,经常用的话却有着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大好处。

拿到外面,绝对是让人觊觎的好东西,不,那些鬼物更会疯抢。

金灵膏,壮魂固魄,金山寺独门秘药。

明秀小和尚常年裸身涂抹此膏于全身,诵经修持,益处甚大,小小年纪修为十分了得,已是金山寺最年轻的大禅师,若与玄门对标便是灵虚境。

又因常年涂抹金灵膏助益修行,打磨的元神魂光虽明暗如萤火却是那些玄门正宗里的天才们最艳羡的未踏灵光先生魂光的“天骄”。

没看到大厅里那些个身影遮掩的鬼物贪婪如炽嘛。

金灵膏!

这可是好宝贝啊,可惜那小和尚是金山寺的,不好相与。

如若不然,直接弄死抢宝跑路。

明秀小和尚手托瓷盒,朝大厅里扫了一眼,温笑无声。

敢“当众”显宝,当然不是托大,那份自信是从容,是对自己的自信,也是对无忧阁的信任。

无忧洞有位洞主的前身曾是师门金山寺的传功大长老,这份香火情够不够硬啊?

“李施主请。”

明秀小和尚给李胖墩抠了一点点。

真的是一点点。

李胖墩在伸手前,悄无声色地朝身后的魑鬼瞟了一眼,得到“无碍”的信息后才将手背亮出来。

“嗯,不错,有股子清凉。”

从手背搽了一丢丢,揉搓几下,触感油腻润滑。

李胖墩依明秀小和尚所言,将金灵膏涂抹在眉心和眉角轻轻揉搓,顿觉脑域清凉一片,明澈凉爽,的确提神醒脑,连思维都敏捷不少呢,好宝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连着几日赶路的疲惫,都减轻了许多。

这是李胖墩涂抹油膏后的清晰感受。

魂魄强壮稳固。嗯。届时那些个阴邪鬼祟也难以动摇他的心神。

用土话来讲,些许鬼祟邪物休想“蛊惑”“吓唬”到他。

不是本公子胆子变大了,是本公子胆子强壮了。

嘎嘎嘎。

李胖墩掖住内心狂嚣:“明秀大师,敢问这...”

“金灵膏。”

明秀小和尚适时地提醒。

“金灵膏,对,金灵膏,造价不菲吧?”

“魂壮魄固乃道行之基,我寺师长采众宝药荟于一炉,得天地造化,守四时节气,终练药难成,万幸我佛慈悲,传下炼药秘术,十能存一已是我佛大慈。”

这小和尚说话真磨叽。

李胖墩又不好打断人家哔哔哒哒。

做人呢要有礼貌,尤其是出门在外,些许性子要收收,否则祸事自招。

江湖规矩有一条:别打断别人说话或装哔。

。。。

一场雨下了两天,张牧之与温仙子温存了两天。

初尝云雨,温仙子爆发的热情让书生逞强不认输。

难得好天气,书生陪温仙子出门逛街。

不得不说,柳郎中炮制的那坛药酒来效快,劲头足。

雨夜漫长,书生“基本”完胜。

喧闹街市,熙熙攘攘。

赵三枪,大宽跟在两人身后,慢悠悠地逛游。

面色如常但眼底略现青灰的公子,又见温仙子随着连续几晚的辛勤滋润愈加娇艳,举止间妩媚含情。

作为扈从的赵三枪是过来人,深知其由,公子的故作坚强他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同是练武之人,他晓得金阳武馆肯定藏有壮血补元的鹿血酒。

难就难在如何不借公子之名搞到这补肾名酒鹿血酒,且最最重要的是,不能让金阳武馆的人知晓,引以为谈资,平白污了公子声名。

愁啊。

柳郎中一家谋划的大事在蓑衣钓叟面前犹若浮云尔。

攒钱给女儿赎身?

女儿因故不肯脱离掩月宗?

呵呵。

钓叟手书一封直接寄往掩月宗外务宗老,除了让柳芷兰在宗门更受重视外还多了一道便利,可随时探亲。

掩月宗能深耕风月潜身谋利,堪与大漠合欢宗分庭抗礼自有法度,区区一良才弟子在宗门中不知藏有多少。

可以说,能入门修行的无不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