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承租村里大礼堂(1/1)

回到村子的第二天,宋向阳早早起身,整理好衣装,便径直前往村委会。

如今的村委会刚刚完成改选,老支书为了给儿子顺利继位铺路,早早选择了退休。

这一番变动之下,村委会进行了一系列掺杂着人情的人事调整。

令人意外的是,村里还增设了一个副书记职位,担任此职的是一位从县里退下来的老干部。

宋向阳迈进村委会时,新上任的书记刘开盛正和那位老干部在会议室里抽着烟,悠闲地聊着天。

烟雾在屋内缭绕,两人谈兴正浓。

“开盛满满,我来交余下的租水库钱。”宋向阳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稳步走进会议室,打破了屋内原有的氛围。

两人听到声音,停下交谈,目光一同投向宋向阳。

刘开盛上下打量着他,脸上带着几分官威,语气中隐隐透着一丝自得:“水库钱不是一年一交吗?怎么想着提前来交完了?莫不是你的瓦厂赚大发了,知道村里最近开销多了不少?”

宋向阳先礼貌地朝着那位老干部点了点头,以示招呼,尽管他并不认识对方。

随后,他将目光转向刘开盛,不卑不亢地回应道:“哎呀,瓦厂还是老样子,您又不是不知道,我招了那么多工人,每个月的开销可不少,前阵子还在修补被牛冲毁的瓦片呢,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刘开盛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样,清了清嗓子:“你呀,就是太爱出风头。肯定是赚钱了大手大脚,才让人家眼红。要我说,做人还是得低调些。你看你们家,又是建新房子,又是买拖拉机,搁谁能不眼红呢。”

宋向阳心里清楚,刘开盛自从那次分粮事件后,就一直对他心存芥蒂。

所以这次,他特意用提前交水库租金的方式来开启话题,想着这样能更顺利地引出后面关于大礼堂的事情。

毕竟,新屋场的事情也让刘开盛觉得自己被宋向阳算计了,心里憋着一股怨气。

宋向阳努力让自己的态度显得更加平和,耐心解释道:“我做的都是正当生意,靠自己的本事挣钱,也没做什么坑蒙拐骗的事,别人要眼红我也没办法。再说了,我之前搞水库、办瓦厂,不也是为村子争了光嘛。”

说着,他双手递上一叠钱,诚恳地说:“这是之前欠下的水库租钱,另外,我想再补交两年的租钱。之前我和嗲嗲说的时候,您也在场的。”

“还要续租两年?”刘开盛满脸惊讶,不禁提高了声调。

宋向阳之前只承包三年水库,是因为当时手头资金有限。

如今,瓦厂预售金收了不少,再加上去铜锣县看到市场里鱼的销售行情不错,他心里便有了盘算,决定再续租两年。

他心里明白,要是等大家都发现养鱼有利可图,以刘开盛的为人,租金肯定会大幅上涨。

水库还没带来一分钱收益,宋向阳却要再续两年租约,这让刘开盛摸不着头脑。

他神色复杂地看着宋向阳,淡淡地说:“你可得想好了哦,村里可没要求你这么做。到时候水库要是搞不好,每年给村民分鱼的事儿,可还是得由你来负责。”

“我之前答应的事情,肯定会说到做到。再说,我和村里白纸黑字都做过保证,跑也跑不掉。”宋向阳语气坚定。

刘开盛接过宋向阳恭敬递来的钱,开始认真地数起来。

或许是因为有老干部在场,这次的流程格外严谨。

他又是记账,又是开具新的租借凭证,每一个步骤都做得一丝不苟。

一切手续办理完毕后,宋向阳却没有要离开的意思,静静地站在原地。

刘开盛见状,板起脸,不耐烦地问道:“有啥不妥?”

“没什么不妥的,只是我还有件事想征得村里的许可......”

宋向阳把租借凭证小心地收进衣兜,脸上再次浮现出笑容,

“村里的大礼堂,自从大队部解散后,基本就没什么用处了吧。除了去年开过一次会,最近几年都没什么演出之类的活动了。”

“大礼堂?”刘开盛疑惑地皱起眉头,他本以为宋向阳是对刚才水库续租的事情有意见,没想到话题突然转到了大礼堂上。

“对,就是大礼堂。我想着,反正它闲置也是闲置,不如租给我做点事情,这样村里也能增加点收入,不是挺好的嘛。”宋向阳满怀期待地看着刘开盛。

刘开盛沉思了片刻,开口问道:“你租大礼堂想干什么?莫不是要把你最近收的春笋都堆到礼堂里去?那么大的晒谷地还不够你用吗?你该不会想把村里的春笋都收光吧?”

“堆春笋的话,晒谷地就够用了。大礼堂我另有打算。”宋向阳神秘地笑了笑,并没有直接透露自己的计划。

“虽说大礼堂闲置了很久,但现在里面还住着两户没房子的人家呢!”刘开盛一副很为难的样子。

说完,他拧紧钢笔螺帽,将钢笔别入胸前的中山装口袋,仿佛在强调自己的立场。

“只要村里同意租借给我,那两户人家的事情我来解决。”宋向阳毫不犹豫地说道。

“你给他们建房子?”刘开盛半信半疑地看着宋向阳,脸上写满了怀疑。

“建房子是他们自家的事,我没那个能力管。但我有自己的办法,保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搬出去,而且对村里没有任何怨言。”宋向阳拍了拍胸脯。

刘开盛似乎有些犹豫,他转头看向那位老干部,恭敬地问道:“您觉得呢?礼满。”

这位老干部名叫刘有礼,论年纪和辈分,都是刘开盛的叔辈。

再加上他之前在县里任职,刘开盛对他的态度格外恭敬。

刘有礼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缓缓说道:“县里最近一两年下了不少文件,都在提倡大家多动脑筋,多发展经济。我听你们刚才的谈话,这小伙子在村里做了不少实事啊,难得村里有这么有想法的年轻人。我觉得村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支持一下。”

“可那大礼堂不比晒谷地和水库,万一县里或者乡里有人来开会,都没有个合适的地方......”刘开盛没想到刘有礼仅凭几句交谈,就对宋向阳表示了认可,心中有些不甘,试图寻找理由反对。

“开会哪里不能开呢?我下乡的时候,在牛棚边上、田埂上开会的时候也不少。县里和乡里的同志来,可不是为了找个气派的地方炫耀,主要还是看村里的实际情况。再说了,这村委会的会议室,少说也能坐下二三十人,村里开会完全够用了。”

刘有礼耐心地解释道,话语中透着对村里发展的深刻理解,“村里的经济和财务状况能好上去,比找个宽大的开会场所更有说服力。”

“不过,这还是得看你的意见,毕竟你才是书记。”

刘有礼很懂得把握分寸,最后还是把决定权交回给了刘开盛。

刘开盛又独自思考了许久,才缓缓开口道:“大礼堂租给你也不是不可以,但我有三个条件。”

说完,他紧紧盯着宋向阳,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审视。

宋向阳见事情已经有了七八分的把握,心中一阵窃喜,连忙说道:“满满您请说......”

刘开盛坐直身子,清了清嗓子,严肃地说:“这第一,礼堂可是公家财物。不像晒谷地,你弄脏了,只要最后还能像之前一样平整,能晒好谷子,村里也不会找你麻烦。但礼堂里的所有东西,在你租借期间,都不得有任何损坏。”

宋向阳认真地听着,不住地点头,坚定地说:“这是当然,我是做生意,又不是搞破坏,肯定会好好爱护的。”

刘开盛斜眼瞟了瞟宋向阳,继续说道:“第二,就像你之前说的,那两户人家你负责去说服,不能给村里惹麻烦。只要那两户人家找到村里抱怨,这事就算吹了。”

宋向阳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自信满满地点点头:“没问题,保证办得妥妥当当,绝对不给村里添一星半点的麻烦。”

刘开盛见宋向阳应对自如,似乎早就有了万全之策,眼中闪过一丝失落。

他顿了顿,接着说:“这第三,大礼堂当年可是花了不少钱修建的,光那些砖头都是从外县运回来的,租金肯定不能和水库、晒谷地一样。得按照大礼堂的实际价值来定,你可别觉得我是在为难你。”

“那就请满满说是多少租金。”宋向阳问道。

“怎么得也要这个数。”刘开盛伸出一个手指头,那意思是怎么也得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