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王阳明心学的三起三落(1/1)

【心学等于邪说的官方判语,就这么一直维持到了嘉靖皇帝去世的那一天。】

【而到了隆庆朝,飞风向一下就变了,要知道隆庆初年那个时候的那个首府是谁呢?】

【那可是王阳明的好徒孙,徐阶,徐华庭的同学。

所以内阁牵头会同吏部礼部,对王阳明以及阳明心学开始了全面平反工作。】

【不但将王阳明定义为文武全才,更将其学问从邪说升格为了阐圣人之绝学。】

【再将其功绩总结为了平巨逆,收社稷之功。】

【这下反转的够彻底了吧?】

……

看到这里。

天幕下的古代老百姓终于见识到了什么叫一代天子一朝臣。

在嘉靖皇帝活着的时候,王阳明根本不可能被平反。

皇帝说出来的话就是一言九鼎。

朝令夕改,只会让皇帝的颜面扫地,在大臣们心中失去信誉。

然后!

皇帝在给臣子们许诺什么话的话,也不会有人再相信了。

或许道长皇帝在后期,已经幡然醒悟了。

可是!

那又如何呢?

自己的话已经说出去了,就绝对不会再更改。

我们可以大胆的假设,嘉靖皇帝尸骨未寒。

隆庆皇帝就要给王阳明平反呢?

有没有可能是在他驾崩之前,有所交代呢!

当然现在这些事已经不可考。

就连起居住也没有记载。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种朝令夕改的话怎么可能被记录在起居注里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

即便是他死后都不得安生。

……

【】那是不是在此时候,新学的地位就一片坦途了呢?当然不是。】

【这日子刚好起来又出问题了。】

【伴随着隆庆帝的早逝,年幼的万历皇帝继位。】

【我们熟悉的张居正同学,粉墨登场,他开启了堪比摄政王一般的10年生涯。】

【而在这一阶段当中,心学又遭遇了第二次打击。

按照道理来说,张居正是徐阶的学生,徐阶又师从阳明国的弟子,那这张居正也算得上是王学中人。】

【深受心学影响,然而张居正在任期内,实施的各种变革,显然也并不欢迎心学所带来的各种自由主义思潮。】

【王学泰州学派,在嘉靖朝族曾经预言,能兴王学者不是徐阶,能亡心学的也不是严嵩。】

【兴灭王学的关键人物,就是张居正。】

【也正如他所料,在张居正主导的10年里,天下书院关的关停的停。

就连何心隐本人也在湖广地区被捕,最终被杖毙在狱中。】

【心学就又一次,迎来了浓重的危机。】

【甚至这次危机的核心,是源于讲学的限制。】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严重程度甚至还要更胜于嘉靖时期。】

……

“改革?”

李世民皱起了眉头。

既然王阳明被后人称之为圣人,那就说明他的心学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社会发展。

否则也不会被后人推崇为圣人了。

而旧的改革派,在对待新的思潮冲击之下,

势必会发生矛盾。

而且在当时看来,改革就必须要动一部分人的利益。

那么。

作为王阳明的徒子徒孙,张居正就必须要拿心学开刀。

然后才能制定出符合明朝发展的方略方针。

否则!

新的思潮一旦在民间形成,那么面对旧贵族的利益。

改革将会很难推进。

前面也有讲过,一个朝代要进行改革来维持现有的状态。

那么!

它的内部必然是出现了一定的裂缝。

改革好了,而且又可以延续1~200年,如果改革失败,

随之而来的也是朝廷倾覆。

所以!

在面对朝廷倾覆之危的时候,什么心学旧学,通通都得靠边站。

……

【而也正是因为张居正的去世,王学他又迎来了,在华夏封建王朝史上的巅峰时刻。】

【由于万历对张居正的反感,基本上就是张居正支持的,我都要反对。】

【张居正反对着呢,我就要支持,主打就是一个反骨仔。】

【张居正不支持心学,严禁讲学,那万历偏要逆着来。

于是就在张居正被清算后没多久,万历12年,王阳明他就从祀孔庙了。】

【之前只是给了个爵位,伯爵,封妻荫子还不算太稀奇。】

【有这待遇的人多了,而这次进孔庙,因为当时反对者诸如礼部尚书陆书生的话那就是伯爵乃一时之典。

进孔庙乃万世之典,规格实在是太高了。】

【但万历哪管这些呀,抬都要给我抬进去。

在将心学定义为真儒之所学的同时,还有气节如守人,文章如守人,工业如守人的排比句,奠定了后世对于王阳明立功,立德,立言这一评价的基础。】

【于是,一时间,王学在大明算是彻底火了。】

【而这却又为王学带来了又一次灾难,王阳明心学的内容看着好像不多,但发散开来的理解,就是王阳明去世之后,他的亲传或者隔代弟子。

都能分出那么好多种学派。】

【更别说在后人眼里,又会衍生出多少不同的理解呢?】

【毕竟心即理,每个人的心因为认知格局,人生经历的差距。

绝对也会是五花八门的存在。】

【所以在明末王学的追随者中,就讲一部分人将知行合一里面的行,进行了弱化。】

【开始更多对于心进行了探讨。】

【从而魏晋南北朝的时候空谈之风,又一次大盛起来。】

【从而面对明帝国的风雨飘摇,像顾县城黄宗羲,王夫之,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

都对王学心学进行了一定的批评。】

【希望大家能够回归理性,回归到现实问题的解决上来。】

【而伴随着明朝的灭亡,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将王学兴盛作为了其中的一个原因,来进行批判。】

……

看看这说的是人话吗?

一个王朝的失败竟然是因为思想的进步?

咦?

这么说好像也对。

不过在古代的封建大家长们,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说,

一种学说,绝对可以将人的思想改变,也可以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所以!

在古代不让底层人民接触过多的学说,就成了封建大家长们干的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