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财物的用途(2/1)
留在店里的两人,刚被后院的声音吸引,瞬间又被店里守卫,想要冲到后院的动作惊到。
他俩同时扑过去,连拉带扯,几下就把这家伙按到地上。
就在这短短的瞬间,矮胖的洋货行老板,已然撞翻自己的襄理,两个人一起滚躺在院子里。
几个大汉也从惊诧中醒来,急步上前查看,看见胖老板额头冒血,早已一动不动的摊在地上,只剩下襄理在边上痛苦的哼哼。
眼前这情形,事先谁都没想到过,他们不由的齐齐转头,看向身后的刘华志,却看见他瞪大双眼,独自在风中凌乱……
“呵呵,”刘华志见多识广,自不会如此不堪,他干笑道,“都堵上嘴、绑起来,马上带回去,小心行事别惹麻烦。”
等手下众人离开,他也无心先行查找,强自按捺住心慌,对着李佑民的车子招手。
你别说,熟能生巧是有道理的,第二次干这活儿,几人的动作都显得多了些干净利落。
李佑民上次来时,在这里暗藏的机关处观察了许久,今天过来嘁哩喀喳就打开了柜门。
扫一眼里面的东西,各国钞票、成堆的亚片、小盒里装着金条……
没劲,真没劲,这些个鬼子,都是这么千篇一律的枯燥乏味。
把这里交给几人整理,他转到别处,开始挨个房间探查。
不到二十分钟,等他回来时,这里已经全部收拾好,他对刘华志点点头,大家默然分别离开。
两天以后,再见刘华志的时候,他面色复杂,喜悦和尴尬的表情在脸上交替出现。
“不是……我有些糊涂,你说没有审出结果,是老小子宁死不屈,还是他确实什么都不知道?”
李佑民根本不信,租界巡捕房的警探,毫无顾忌的审讯一个平头百姓,竟然得出这么个结果?
哪怕他是倭国鬼子,他也是个贪财的鬼子,说出来谁能相信?
“呵呵,不是的,都不是,”刘华志答话时,不自觉的搓弄着双手,“其实,其实是还没审,还没来得及审讯……”
“啊,已经过去两天了,就算你忙着处理那批东西,你就没个信任的手下?难道他们审个人都不会吗?”
“嗐,”刘华志心知这事办的有些丢人,可现在不说又不行,不如全都说出来,就是被笑话几句,也没办法了。
“那天我们进去抓人,其实出了点小状况,”想起当时的情形,他也觉得无奈,说起来就只是个意外。
“那洋货行老板,下楼时自己不小心摔了一跤,一头扑到地上,当时就被摔昏了。”
“等把人带回去,当天晚上他一直就没醒来,第二天我忙完事情回去,才发现他情形不对。”
“急忙找来医生,检查过后医生说,他摔跤磕到额头,可能引发重度脑震荡……”
说到这里,忽然想起李佑民被摔失意,下意识的就多看几眼。
李佑民起初没有注意,见他眼神闪烁,才豁然明白他的意思,只能恶狠狠的瞪过去。
“呵呵,”刘华志尬笑几声。
“不过医生还说,脑震荡他也没办法,只能送进医院观察,最要紧的是摔伤一直没有处理,伤口处已经严重感染,非要用洋人的特效药,才可能有效。”
“即使用了特效药,能不能救回来,也没人敢保证……”
“所以、所以,呵呵,现在还没有审问结果。”
刘华志长出口气,终于艰难的说清楚事情的来由。
唉,李佑民不由的长叹,想找些情报,真是太难了。
他对刘华志摆摆手:“算了,这事也不能怪你,就别说了。”
“多谢李先生大度,”见他确实无意追究,刘华志的神态马上变得开心起来,“不过,到手的那批货可出了个好价钱。”
“这么快?”李佑民有些意外。
“呵呵,现在市面上不缺钱,最缺的是货,只有拿着钱买不到货,哪会有货卖不出去的。”
看来他收获确实不少,这会儿都变唠叨了。
说了许久,见李佑民一直不接话,他才止住话头,正经道:“全部货出清,得了十万两千元,别的折现两万,算下来您的这一份是八万多,你点点。”
说完,他马上递过一厚叠银票。
李佑民看一眼银票,开口问:“我请你帮忙找的地方怎么样了?”
“没问题,找到了,有一处旧厂房,老板有意出售,如果你愿意,马上就能买过来。”
“只是……李先生,我还是想多说一句,现在洋人和商界大佬办的育婴堂、托孤院都是有的,您可以捐钱给他们,何必自己麻烦呢。”
“捐钱给他们,我不放心,就拿这些钱来说,”他指着桌面上的银票,“如果我捐出去,有多少用到孩子身上,谁也不知道。”
“我找块地,雇些人手,能救十个孩子,就救十个,能救五十个,就救五十个,我眼看着也安心。”
“好的,既然你这样说,我保证会帮你。”
“这些钱,你先拿着,买下那块地以后,马上找人整修,花多少钱以后再算。”
从倭国人那里得到的财货,要怎么处理。
前段时间他一直在犹豫,虽然他现在钱不多,但是,随着他对感知能力的认识一天天的深入,他的自信也在不停的增强。
完全不像刚醒过来的时候,那时候,因为丢失了过去的记忆,感觉自己像是无根之萍,总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感。
为了自保,第一次被倭国人恶意针对时,他可以不吃不喝几个小时,直到抓到那俩人的踪迹,才能稍稍放心。
可到了现在,他已经有把握用能力保护自己,并且还能用能力帮自己快速得到财物,他对这些反而就变得不在意了。
因此,对出手这批货得到的钱财,他自己不愿意染指,可也不能凭白扔掉,直到那天和小皮匠聊天,他才决定要办个孤儿院。
听小皮匠讲,像他这样本地的孤儿,偶尔能得到以前的街坊邻居接济,算是幸运的。
最惨的是跟着父母流浪过来的,那种孩子变成流浪儿,十有八九是家里的父母染病去世,或者孩子多养活不起,故意遗弃的。
这种流浪儿真是一点依靠都没有,每天能不能吃上饭全靠天命,每年冬天最先冻死的就是这些孩子。
听过这些,李佑民就有了自己出钱,收留些流浪儿的想法,正好,把这些财物换来的钱,用到收养孤儿上,也算能让自己心安。
他也不打算把这事对外,只是自己私下慢慢做,照现在的情况来看,他和倭国人之间,天生就是对头。
而且,他怎么觉得倭国人都爱藏钱,正好借助天赐的能力,把钱取出来扶危济困,也算帮他们减少些负担。
以后,如果这里的资金出现困难,他一定去倭国人那里多转转,说不定就能从暗室里找到些资助。
‘对啊,’那些倭寇不管是勒索退隐军阀,还是扣押倭国商人,不都是想要钱吗?
自己一定要尽快找到他们的踪迹,等到条件合适,就去找他们收割一波,这也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想到这里,他又开始琢磨,该怎样查到这些人的情报。
按收集到的情报和包行文的说法,这应该是两伙倭国人,他们平时分开活动,又相互认识。
常玉清他们这些人的目标,应该是退隐军阀,关小皮匠的洋房是他们的一个窝点。
可能最近有援兵到来,又在对面高楼租房,像是设了个圈套,不知道在等什么人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