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编制外特务(1/1)
另一伙人,就是和包行文有仇的,他们的目标像是倭国商人,上次解救出商人的院子,是他们的活动据点。
依照包行文的情报,他们的头领,是一个阴沉着脸,手拿拐杖的家伙,他常年待在‘哈同大厦’里面,很少外出。
只是,有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从他们勒索倭国商人钱财的行为来看,这些人应该是熟悉倭国商人的黑帮分子。
可上次破获商人失踪案,抓到几个他们的手下以后,没过多久,不仅有工部局里倭国成员出面解救,甚至,还有倭国驻本地领馆出面要求放人。
这样看来,他们的背后,必然有倭国政府的支持,或者说,有倭国政府势力了解,乃至庇护他们的这种行为。
这种矛盾,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倭国这个国家,处处充满这种奇怪的矛盾,陆军和海军,陆军和内务省,海军和外务省,甚至上级军官和下级军官,几乎处处都有矛盾。
‘这或许是好事,要想办法利用起来。’他忽然想到。
以前在和川岛芳子通话,在把情报卖给白俄人的时候,在认识岛津轶男和北条仁太时,都曾经暗中怂恿他们之间的矛盾。
不过,现在想来,要有套细致的计划,才能更好的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为以后争取更多的收益。
做这样的计划,自己并不擅长,不知道能不能找卡尔文来做,要仔细斟酌一下。
正在他一点点的想着下一步的动作时,有人过来传信,说是有人留下个地址,想要和他见面。
可是这人却没有留下姓名,只说是他们不久前刚见过。
…………
“公啡咖啡馆”。
李佑民面前是一座三层砖木结构的小楼,实在没有看出有什么特别的,在这条北川路上,比它豪华、宽敞的咖啡馆有许多,不知道北条仁太为什么会选择这里。
是的,约他见面的是北条仁太,李佑民在下车前,就已经感知到,里面是北条仁太在等自己。
果然,他刚走到门前,北条透过房门看见他,马上起身对着他招手。
“北条君,一向可好,你邀请我到这里,实在让人意外。”
李佑民寒暄着,直接问出自己的疑惑。
“李先生,感谢您的到来,”北条仁太面上突然闪过些疑惑,“说起来可能有些失礼,之所以选择这里,是想要了解下一些作家联盟的事迹。”
看见李佑民一脸茫然,北条仁太奇怪的询问:“对不起,难道你不知道这里吗?”
“曾经有一批华国著名的作家,在这里成立了一个作家联盟,希望用他们手中的纸和笔,为普通民众发声。”
“实在抱歉……”李佑民打量下四周,脑海中一点印象都无,只好摊手道,“今天之前,我从未听人说起这件事。”
“哈哈,不必如此,不必如此,”北条仁太哈哈笑几声,突然像是想起什么似的说,“哦,其实想想也对,你总是待在花旗领馆,不了解这些民间组织也是理所应当。”
“你说得对,确实,我对各种政治问题,几乎从来没有过了解,在我的个人看法中:政治,只是诞生于经济土壤上的一种树木。”
“如果需要,经济的土壤上还会有其他树木生长出来。”
“所以我个人以为,与其研究政治,不如多关注些经济问题。”
“喔噢,李先生,您的见解,总是给人一种直击要害的凌厉感。”
北条仁太把脸上堆满了钦佩,夸张的似乎要大声疾呼。
“啊呀,北条君,几天不见,你说话竟然如此夸张,哈哈。”
在不久之前,李佑民还在计划,想要利用他们内部的矛盾,争取更多的利益。
没想到这么快就有机会送上门,简直是正中下怀,谁想刚一见面,北条就抢先试探他的政治倾向。
虽然李佑民是真的不知道,他说的那个作家联盟的事迹,不过,只要把自己涂抹上爱财的外衣就购了。
因为这个瞬间出现的想法,这才有了他刚才的信口胡吹。
可看北条这么夸张的表情,差评!戏演的实在太过了,简直是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如坐针毡……
两人嘻哈几句,才开始转入今天的正题。
“李先生,自从上次见面以后,我听从先生的嘱托,通过私下的关系,对你说的那伙专门针对我国商人的罪犯,进行了一定深度的调查。”
“只是……调查结果,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
“北条君,如果此事涉及某些机密的事务或者人员,请就此打住,我们无意牵涉其中。”
李佑民这段话表达了两层意思:首先,这些罪犯的消息对我们无关紧要;其次,我背后还有其他成员。
默然少倾,看来北条理解了话中的含义。
“李先生,请不要误会,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实话说吧,这伙人只是军部下属外围机构的编外人员,他们虽然有军部承认的身份,但是,他们的具体行为,没有人会为他们负责。”
“北条君,你把我说糊涂了,”李佑民听他的意思,间接证实了这些人的身份,就是倭国军部下属的特务。
只是,他们是那种没有得到正式编制,没有正式任务,没有经费支持,没有具体目标的编外人员。
等等,没有经费支持……
恍惚间,李佑民似乎明白了,这帮人为何会对本国商人动手。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倭国为了加速国内资本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采取了极为残酷的,内外双重的压迫政策。
只说对内,就通过扶持四大垄断资本财阀集团,疯狂掠夺吸取小商人和普通民众的财富和收入,逼得国民走投无路。
在讨论各国政策时,基辛格就说过,如果不是侵略东北,倭国的经济很快就会崩溃。
因为有从东北掠夺的资源,和国内资金投入东北获得的收益,才使得倭国的经济危机得到了缓解。
这正从侧面反映,其国内民间的资本,已经被掠夺的几近枯涸。
最近这十年,大量倭国人涌入华国,穷凶极恶的收集一切可以看到的情报,想拿回去换钱,甚至在国际上,倭国情报部门都被戏谑的称为‘情报吸尘器’。
这不是说他们的情报收集仔细,而是讽刺他们,只会收集垃圾……
“这伙人对本国商人动手,既是他们的传统,也暴露出他们穷凶极恶的本性。
这样想来,最近对付的这两伙人的行为,就容易理解了。
李佑民突然的沉默,在北条仁太的眼里,就是在苦思冥想他刚才的意思。
为了避免他显得太过复杂,忽略今天约他来的目的,北条仁太就开始主动解释。
“李先生,请不要过度思虑,华国市场对倭国商人,是一块近在咫尺,必须要全力争取的市场。”
“因此,有许多国内商人都会派出人员,来这里收集市场信息,在这过程中,相互竞争的商家,难免会发生小小的冲突。”
“这些人扣押几个商人,只不过是一些威吓的手段,其实据我所知,他们并没有采取更加激烈的行动,那几个商人,也没有受到人身侵害。”
“最终,没有人受到伤害,事情平静的结束,对所有人来说,这不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吗?”
说到这里,北条仁太说不下去了,因为他发现,李佑民看他的眼神越来越奇怪,简直像看马戏团的猴子。
等北条终于停下来,李佑民戏谑的一笑:“请问,你给我说这些,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