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章 神器(1/1)
大家都在想的问题,桑弘羊当然也在想。
想来想去,他跑到了富民侯府。
“富民侯,把你学生张秋借给我用用吧。”
桑弘羊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说话有气无力的。
“我实在是算不动了,各个郡国的人口,具体到每户人家人口的增减。
算赋在不同策略下对不同百姓的压力大小,都需要反复权衡。
我准备了两套不同的策略,计算量太大。
富民侯要是不把张秋公子借给我的话…”
桑弘羊左右看看,往躺椅上一瘫,
“我就不走了,不走了。”
他很确定,永不加赋一定与陆鸣有关,不然陛下不可能放弃未来会到手的一大笔钱。
他也很确定,陛下一定还有后续手段,后续手段也和陆鸣脱不了关系。
陆鸣还是第一次看到桑弘羊耍赖,看来是真的累坏了。
好好的一只羊都给累成泼猴了。
“我去问问他,有没有兴趣接受挑战。
能把大汉着名神童,第一财政专家都给累坏了的计算量,他能不能胜任。”
陆鸣现在也不确定张秋都在研究什么,上次去看他的时候,好像已经在研究微积分了。
“除了张秋以外,我还可以给你提供一个新的工具,用于计算非常方便。”
不一会,仆人拿了一张算盘过来。
桑弘羊也不瘫了,立刻从躺椅上起身。
“这是…什么?”
他没见过算盘,但是他知道,陆鸣拿出来的一定是好东西。
“这是算盘,计算工具。”
现代样式的算盘大概在元朝时期定型并开始普及,桑弘羊没见过才是正常的。
“这个是外框,这个珠子的叫算珠,中间这根横梁将算珠分成上下两部分。
上面的叫上珠,一颗代表数字五,下珠代表数字一。
穿过横梁的竖杆叫作档,每个档代表一个数位,个十百千万,一直到十亿百亿都可以。
当然,也可以从个位数往下添加数位。”
陆鸣曾经在电影中看过,晋商中开票号的商人,到了分红的时候,用十米长的算盘算股东们的分红。
一个人分得七厘,就能得到十万两白银,高兴的请所有人去喝酒。
现实中没有那么长的,也有三米多长的算盘。
“算盘该怎么用?”
桑弘羊能大概想到怎么用算盘算加减法,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算乘法和除法。
如果不能算乘除的话,实在是太让人遗憾了。
“来,算盘使用秘籍,这两天才写好,拿去用吧。”
陆鸣以前曾经学过算盘的使用方法,但好多年都没用过了。
“我用得不太熟练,只能简单演示一下,主要还得靠你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哒哒哒…
噼里啪啦的声音响起,陆鸣演示了最基础的加减乘除计算,三下五除二的口诀还是没问题的。
算珠被拨来拨去,计算结果很快就出现在算盘上。
“老桑啊,三位数的乘除法我就不演示了,我不会。
但是秘籍里面有,而且我相信就是没有秘籍你也能推导出来。”
桑弘羊打开秘籍看了一会,再看向陆鸣的时候,火气腾的一下就上来了。
“这么好的东西,富民侯为何不好好学习?”
暴殄天物,实在是暴殄天物。
这么好的东西,富民侯竟然不好好学习,他的老师不打他屁股么?
“我用不到啊。”
陆鸣的弱点是数学,算盘拨弄得再好,不会解题思路也是没用的,
不会就是不会,写完“解”字后不知道算什么。
好吧,桑弘羊服了。
师门好东西太多,换做是他,恐怕也不会在算盘上下太大功夫,值得学的东西那么多,何必把精力花在算盘上呢?
但是对他来说,算盘实在是世间最顶级的宝贝。
作为大汉第一财政专家,他太清楚算盘会有多大的作用。
和现在的算筹相比,算盘的出现,计算速度可以提高至少十倍。
十倍,以前十个人才能完成的计算量,熟练使用算盘后,一个人就能完成。
要是早就有算盘,他又何必累的像狗一样。
桑弘羊不愧是有过神童名号的男人,陆鸣喝杯水的功夫,他已经能熟练的拨弄算盘。
哒哒哒的声音不断响起,手指快的像是有残影。
“好好好,真是太好用了。”
桑弘羊都要流口水了,神器,这是他的神器。
算完最后一组数字,桑弘羊抬起头,眼中小心翼翼的问:
“富民侯,算盘需要保密么?”
一个人会用算盘很厉害,一群人会用算盘更厉害,他希望有更多官吏会用算盘。
但这是陆鸣的东西,能不能推广普及,要看陆鸣的意思。
“不需要保密,希望以后民间也都能用上算盘。”
陆鸣来到大汉,最重要的三件事,发展,发展,还是特么的发展。
非战略性的好东西就应该普及天下,人人都掌握才好。
给匈奴人算盘,也无法增长他们的战斗力,不怕泄密。
“多谢富民侯,我明日就上书陛下,朝廷官吏中涉及赋税计算的职位都要学会使用算盘。”
效果如此出众,制作却非常简单,成本又低廉,
桑弘羊决定回去就造几十张算盘出来,哪个属下学不会,他就用小皮鞭抽之。
收起秘籍,抱紧算盘,拱手示意后,桑弘羊转身就走。
走了两步后他又回过身,
“张秋公子那里,还请富民侯多多费心。”
……
“富民侯,今日怎么有空来我这了?”
书房中,董仲舒笑呵呵的,看起来就是个慈眉善目的普通小老头。
“听子孟说,董公有个问题需要我来回答,今天我就是专门为这个问题来的。”
没想到陆鸣如此直接,董仲舒眼神中闪过一抹诧异,随即呵呵一笑。
“在富民侯心中,我儒家是什么地位呢?”
直接点也好,董仲舒想要听到最真实的答案。
“董公口中的儒家,是你自己的儒家还是孔子的儒家?”
董仲舒怔了一下,略一沉思,
“老夫的儒家如何,孔子的儒家又如何?”
陆鸣起身来到书架前,指着其中的一本《论语》,
“孔子说了这么多话,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