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8章 你配么?(1/1)
孔臧脸色一红,是被气的。
他没想到陆鸣如此不顾颜面,就差指着鼻子说他别有用心了。
“我读圣贤书,自然要关心百姓疾苦。
四百万文钱,能救助成千上万的鳏寡孤独,老夫怎么就不是真的在乎这四百万?
怎么就不是在关心百姓疾苦?”
他下意识提高音量,想要掩盖自己的心虚。
“急了,他急了。”
陆鸣指着他哈哈一笑,“被我戳穿后他急了。
你岂不知,本侯带来的高产粮食亩产高达四五千斤,蒙陛下支持,整个关中已经因此受益,大汉其他地区也在逐步推广。
每年增产的粮食,别说是四十万人两天的口粮,就是四十万人两年的口粮都能增产出来。
民以食为天,在本侯面前谈百姓疾苦,你有这个资格么?
你听说过代田法么,听说过曲辕犁么,听说过套种之法么,听说过土法化肥么?
每一样都是本侯拿出来为百姓增产增收的。
如今你竟敢装出一副关心百姓疾苦的模样,用所谓四十万百姓两天的口粮,来否定本侯提出的政策。
谁给你的自信?
本侯身先士卒,带头跳进黄河之中,以身躯守护堤坝的时候,守护堤坝后万千百姓的时候,你又在哪里,你又在做些什么?
跟我谈关心百姓疾苦,拿这个否定我的提议,你配么?”
陆鸣说完后,大殿中一片寂静。
你说你惹他干嘛,非要从百姓疾苦这个角度和富民侯辩论,这和战场上与霸王单挑有什么区别?
哦,差点忘了,在单挑方面,遇到富民侯和遇到霸王也没什么不同。
仔细一盘算,众多大臣惊讶的合不拢嘴,原来富民侯到来后,竟然已经做了这么多有益于百姓的事情。
这还不算冬天取暖的蜂窝煤,不算海外源源不断的金子和银子,
不算他带来的那些武器装备,以及为大汉带来的一次又一次胜利。
一众大臣转过头,纷纷投去同情的目光,你这回踢到铁板了。
孔臧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有辱斯文,真是有辱斯文。
他堂堂孔子后人,自幼饱读圣贤书,教导弟子无数,如今竟被人说不配谈百姓疾苦。
“老夫知道富民侯功绩远超常人,知道高产粮食,知道富民侯以身护堤。
难道富民侯做了这些以后,其他人就都没有资格谈百姓疾苦了么?”
孔臧学聪明了,陆鸣的功绩太硬,谁也否定不了。
不把其他人拉进来,根本无法和他辩论。
你富民侯功绩硬,总不能硬到其他所有人都不配谈百姓疾苦的程度吧?
这个问题两头堵,你要敢说是,可就把所有人都放到了你的对立面上。
“当然不是。”
孔臧心中一笑,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既然不是,老夫为何不配谈百姓疾苦,就因为富民侯的这些功绩么?”
陆鸣摇摇头,“不是。”
“那是为了什么?”
孔臧突然硬气起来,提高声音,“富民侯今天要是给不出一个能服众的说法,恐怕会有居功自傲,目中无人之嫌。”
说完后,他略带得意的笑着,感觉自己又行了。
“唉……”
陆鸣叹口气,“刚才我就已经说过了,因为你不了解天下局势就妄谈百姓疾苦。”
“老夫身为太常,管的是宗庙祭祀之事,管的是礼仪典制,管的是太学选拔,推动儒学教化天下。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知道边郡军费和运送粮食的变化,难道是天大的罪责么?”
孔臧看向其他人,
“我等各司其职,老夫不知道这些东西,就不配谈百姓疾苦么?”
一道道目光又投向陆鸣身上,孔臧说的有道理。
不见棺材不掉泪,非要自己往枪口上撞,陆鸣都有点同情他了。
“推动儒学教化天下是你自己说的。
当你说出会有数十万人参与科举考试,并且用二十万人这个人数推演问题的时候,足以证明,教化天下的事情你也没干好啊。
对于你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你都严重缺乏了解,还谈什么百姓疾苦。”
陆鸣看向大殿内其他大臣,“大汉上下数千万人口,会写自己名字的人有几成?
能掌握基本常用文字的有几成,能拥有一本书籍的又有几成?”
一连三个问题,没人知道具体的准确数据是多少,但有一点可以确定,
答案中的数字一次比一次低,而且是暴跌。
“有一本书籍,又能学有所成,写出文章策论的人又有几成?
我相信大家都明白,这个人数一定不多,能不能超过十万都是个问题。
孔太常却说可能有数十万,还用二十万之数举例来反驳我,
岂不令人发笑?”
北宋初期,参与科举的人只有两万左右。
北宋中后期,人口过亿,是大汉的两倍还多。每三年一次科举,参与人数也就在十万左右。
这还是文治兴盛,堪称历代王朝巅峰的宋朝。
大汉就算推行了简体字,现在也凑不出这么多能应试的人口。
“二十万人参与科举,开玩笑也不是这么开的,不要太离谱啊孔太常。”
尴尬,孔臧现在就是尴尬。
为了把科举制可能得消耗说的严重一些,他特意多说了一些人,没想到被陆鸣抓住了把柄。
大汉确实没有这么多能参与科举考试的人。
但要是不这么说,只说有三万人参与科举,那才能花多少钱。
朝廷这些年越来越富裕,拿出这些钱,陛下都不带眨眼的。
“陛下推动儒学发展,教化天下有方,以后能参与科举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
我们要考虑到以后的情况,对,就是这样。”
说这些话时,孔臧自己都底气不足。
“呵呵…”
陆鸣
“有件事告诉孔太常一声,也告诉诸位大臣一声。
纸张,要降价了,从十文钱降到两文钱,以后还能更低。”
又是一次暴击。
孔臧刚用纸张价格与粮食价格挂钩,渲染纸张的价格有多么昂贵,科举的消耗会有多么巨大,
转眼纸张价格就要下降到原来的五分之一,甚至还能更低。
打脸来的如此之快。
“富民侯怎么知道纸张会降价,而且会下降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