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木河卫(1/1)

丁十六是山西潞州府长子县人,长子县这地方很多书友可能不知道,但在历史上,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件大事情。

那就是武安君白起埋了赵国40万降卒的长平之战,关于长平之战,过程非常复杂,与本文故事无关,故不作赘述。

元末战乱时,中原打得翻天覆地,黄河又连年泛滥,有二十几个口子泄洪,朝廷也不管,下游的老百姓被洪水辇的到处跑,当时的处境根本就是人间炼狱。

但山西特别是晋南一带,地形以山地为主,这使得当地百姓躲过了大部分的兵灾和天灾。洪武朝前期,山西人口有410万,经过这些年的休养生息,已经超过了600万,绝对算是北方第一人口大省。

丁十六家躲过了洪武朝时期的几次人口迁移,但这一次终于被官差摊牌到了他家。

幸运的是,与洪武朝的迁移政策,“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严酷相比,这回每户只需出一丁。

但不幸的是这回永乐迁移是招募人去卫所当兵,丁十六家本是民户,这等于迁出去的那口人就要改为军户了。

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明朝军户和民户有多大区别,这里稍微解释一下。

太祖朱元璋曾经夸口说:“吾养百万兵,而不费百姓一粒米。”稍微动一下脑子,能搞清楚这里头的逻辑了。

养兵不可能不花钱粮,你不从百姓身上薅羊毛,那可就等于把天下的担子全压在军户身上了。

众所周知,明朝实行的是“世兵制”,就是军户永远是军户。

兵法里有一招叫“围城必阙”,意思是围城的时候一定要给人家一个逃跑的口子,人有了希望,就有了软肋。

世兵制显然不适合长期执行,因为你没有给人家丁点儿希望。许多晚明小说提到卫所兵过得如何穷苦,被上司盘剥的多么厉害,其实根子就在于这种制度一开始就想当然了。

第一个搞屯田的曹操就论证了这一点,乱世人命如草芥,官府把土地分给流民,官府拿走大头,流民能活下去,这是大家都能接受的。

但到了太平年间还这么搞,军屯体系就会迅速腐败,甚至连曹魏政权的经济命脉都转移到了司马氏手中(大批屯田官都是司马家的家臣),因此司马炎上台立即就废除了屯田制。

丁十六是家中次子,今年19岁,经过家人讨论,他是家里出丁的最合适的人选。

他也没办法,只能接受现实。但丁十六其实心里是乐意的,在山沟沟里长大的他,一直渴望去外面见见世面。

很快他就和县里的其他壮丁上路了,一直走到洪洞县广济寺的大槐树,办理了迁移手续,领了川资凭照。

这时候官府的一位老爷拿着个大喇叭对大家喊话,说是这回去辽东军屯,每个人给发50亩田地,三户共享一头耕牛,种子也是官府提供,并且头三年是免税的。

大伙儿拿着安家银子,到那边可以置办农具和生活用品等等。

丁十六抱着刚领到的棉衣,和同行的几个老乡交换着眼色,都隐隐有兴奋之色。

这棉服是旧的,但是很厚,浆洗的干净。其实这些东西都是明国的走私贩子从塞国淘换来的,几乎就没啥成本。和大明官府合作,大伙儿就把这笔被服银子吃下了。

丁十六他们可不懂这些,正跟那儿发春梦呢,结果不知从哪儿呼啦啦来了上千名士兵,把他们一个个全用绳子绑成一串儿。

好在帮的比较敷衍,也只捆了一只手。官府说是怕大家掉队,才这么做。

虽然心中不快,可又领了棉服,又领了钱,还给分地,丁十六他们也只好背着行李,跟着大队伍踏上了迁徙之路。

好在大槐树这边有好多平板车,有些还有挽马拉车。

后来丁十六听说这些车都是朝廷跟秦王的长安自行车厂采办的,汉王还在里面有股份之类的。他也不懂股份是个啥,反正觉得这些都挺新鲜。

每队人都可以轮流“解手”,到前面拉车,大伙儿的行李放在车上,走路就轻省多了。

出了山海关外,气温一下就凉了。

现在刚十月份,但是北风吹在身上凉飕飕的,早晚间已经有人穿上棉袄了。

丁十六身高近一米八,浑身腱子肉,结实的跟牲口似的,仗着年轻火气大,还是穿着件露胳膊的褂子,连负责押送的官兵都对他有些另眼相看。

到了中前千户所,移民队伍得以短暂休整。

丁十六他们可算打了回牙祭,这边有专门给移民提供伙食的大棚。主食管够,是一种叫“米粸”的烧饼。

这东西是用炒米和玉米面压成的,中间还有个孔,可以穿一串挂在脖子上。

口感有些像糍粑,又有窝头的味道,还有些粘牙,甜丝丝的。丁十六这些山西人很少吃大米,当然了,精白面也是没吃过的。

但他年轻,牙口好,觉得这种烧饼挺好吃的。何况还有大桶的肉菜汤,丁十六是没见到肉,但汤桶里确实是有油花的。

那顿饭他吃的很饱,足足吃了十个大烧饼,感觉这段时间赶路消耗的精气全都补回来了。

更令大伙儿没想到的是,到中前千户所之后,大伙儿还有一次自由选择去哪个屯所的机会。

丁十六脑子抽风,选择了去最北边的木河卫。该卫所位于今黑龙江上游呼玛尔河流域与俄罗斯结雅河交汇处,管辖范围包括后世的漠河县及周边地区。

要是知道那地方那么冷,丁十六多半不会去的。

但去木河卫屯垦的军户可以分到100亩地,另外可以坐卡车过去。

丁十六这些移民都是在中前千户所第一次见到卡车这种东西,以前是听都没听过。

这种能冒烟能自己跑的钢铁怪兽,令年轻的丁十六毫无抵抗力。他听说木河卫可是有四辆卡车的,他们这些军士以后都有机会可以摸车。

意思是有机会学习开汽车,这简直太诱人了。

和丁十六一样的军户还有很多,这些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跳上卡车后面的大板,便头也不回地向北行去。

之所以叫大板,实在是车厢的护板都损毁殆尽,只围了几圈绳索。

一路颠簸了十几天,苦胆都要吐干净了,丁十六他们才算是到了木河卫。

这里已经是冰天雪地,分地、开荒今年是没指望了。

就在丁十六他们暗自庆幸,恐怕就要开始猫冬了,想不到所有人刚下车就被上官集合起来。

来木河卫的只有两百来人,被凑成两个百户。

百户大人让大伙儿排好队,然后吹响了一声哨子,只见从一间大木屋里,一队妇女被军士驱赶着走了出来,歪歪斜斜排在军阵后面。

“来了这里,头等大事就是给你们配亲,不用着急,每个人都有!”

百户喊晚话,所有人都惊呆了,丁十六心里五味杂陈,说不清是喜是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