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给公公和田妈办喜宴(1/1)

“大哥,今天这袋米是专门给你们过年吃的,这次说什么也别卖了啊?你给我买了这么多米,竟然还没有吃过一粒我们家的米,”唐唐坚持要大哥把米抬到厨房去。

“妹子,吃不吃米无所谓,关键是你和我们夫妻投脾气。就凭你对我的这份信任,把这么多钱放在哥这里,都不急着来拿,就这一份信任,哥做什么都值了。

哥告诉你一句实话吧,哥活了40年,还从来没把这么多钱放在哪里过。要是真放了,那我晚上准会担心的睡不着觉。”卖肉老板开心的笑着说。

“你都认我这个妹妹了,连租金都不要我的,还帮我买米,我不信任你,我还信任谁呀?”唐唐也笑起来。

“既然你把我当哥,那这袋米我就不能收,居家过日子,谁都不容易,大有大难,小有小难,这么多米我不能要,”卖肉老板再次推辞道。

“这样吧哥,你不要一袋米,我依你,我把米分一半给你,这样行吧?另一半我送人,”唐唐解开袋子就分起米来,“这一半米你帮我送到菜市场里面,那儿不是有个厕所吗?在厕所旁边有一家人家,总是有人在那里打麻将。你只要对着那些打麻将的人喊,唐老三这个名字,谁答应你,你就把米给谁。”唐唐对卖肉老板说。

“他要是问我,这米是谁给的,我该怎么说啊?”卖肉老板问唐唐。

“你就跟他说,是一个想给他买鸡吃的人给他的,他就会明白的,”唐唐说着把袋子扎紧口。

听完唐唐的这番话,卖肉老板呆呆的站在那儿。看着唐唐问:“妹子,这个唐老三是你什么人呢?”

“他是我三叔,大哥,不瞒你说,我其实就是这个城外人家的孩子,只是我嫁的有点远。我以前还在你这儿买个好几次肉呢,是你没有留意过我,”唐唐说。

“哦,难怪!我说你怎么会知道我在这里买了好多年肉呢?原来你曾经也来照顾过我的生意呀?”卖肉老板恍然大悟的说。

“是啊,大哥大嫂,”唐唐笑着回答。唐唐又继续说,“大哥,从现在起你不要再为我卖米了,因为我怕再卖的话,我们家的那些鸡以后就没吃的了。”

“你傻呀,你不会高价卖米,低价买谷给鸡吃吗?就着这个价格能卖多少是多少,年关挣钱容易一点,听见没有!”卖肉老板提醒着唐唐。

“哦,我知道了,”唐唐接受了卖肉老板的建议。

后来又陆陆续续卖了1000多斤米。唐唐也想,反正自己家以前有些存粮。

一转眼间就到了腊月二十了。这天,唐唐家杀了一头猪,晚上唐唐和哨子提着一篮子鸡蛋,还有个猪屁股,俩人一起来到舅舅家。

舅舅正坐在桌上吃饭,一边吃,一边说:“全村人都吃到你家的鸡蛋了吧?我还以为,你是不想给我吃你家的鸡蛋呢。”

唐唐知道舅舅是在和自己开玩笑。就说:“这不是想给您多存一点鸡蛋嘛舅舅,再说了,开头的鸡蛋太小了,我看你吃起来也不划算,想给您存点儿大的。”

“你这孩子,怎么一下子拿这么多啊?这要吃多长时间才吃得完啊?快拿一些回去卖钱,免得坏了浪费,给你舅舅拿的烟我们就收下了,但是猪屁股还是拿回去,太大了我们吃不了,”舅妈笑着说。

“就按你舅妈说的做!鸡蛋留一些,猪屁股扛回去,听见没有?”舅舅一边夹菜,一边用命令的口吻说。

“我就不!舅舅舅妈,这大冬天的怎么会坏呢?你们还是心安理得的收下吧。都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你们给了我那么多,现在我有能力孝敬你们了,你们就给我这个机会吧?”唐唐撅着嘴生气的说。

“那好吧,既然你东西多的没处搁,那就让我们帮你消灭一点吧。行了,你们回去吧,”舅舅笑着说。

“我还有个事要跟您说呢,舅舅。”唐唐掏出了一些红帖子。

“什么事啊?快说,”舅舅问。

“首先,我把借您二老的钱还了。再就是,我想让舅舅您明天去给我挨家挨户送一下喜帖,您看行吗?”唐唐有些怯生生的问。

“送什么喜帖,谁的喜帖?”舅舅一脸疑惑的看着唐唐问。

“是这样,我想为我公公和田妈后天办一次喜宴。我怕村里人不愿意来,所以想请您帮我去下一回喜帖。我想,村里人看着您的面子上,是不会不来的。您看我把喜帖都写好了,”唐唐把喜帖轻轻的递给舅舅说。

“这是谁的主意?你结婚都没办喜宴,他俩一个二婚!又是老头老太太。办什么喜宴呢?不要办了!”舅舅有些不高兴的说。

“这是我的意思,舅舅您想啊,我和哨子结婚,成了一大新闻,就是不办喜宴,整个十里八村谁都知道。可我公公我田妈他俩就不一样,他俩都是老实人,要不办个喜宴,是会被村里人说闲话的。我就是想要让,公公和田妈以后能在村里抬起头,挺起胸来走路!这才是我办喜宴的真正目的。”唐唐向舅舅解释着。

“那好吧,”舅舅答应着说。

唐唐没想到,舅舅竟然这么轻易就答应了,她高兴的不得了。

“其实说实话,你把田嫂接去你家,也是给我们村里解决了一个难题。于公于私我这个村支书还得感谢你。你放心吧!明天一早我就会去给你送喜贴的,”舅舅爽快的说。

“太好了,谢谢舅舅,”唐唐高兴的说。

“你不用谢,你那些办喜宴的东西都办好了吗?要不要你舅妈去给你帮忙啊?”舅舅接着问。

“要,我明天一早就去城里买菜,这样腊月二十二这天吃喜宴,绝对没问题,”唐唐兴奋的说。

腊月二十一早上,舅妈早早的就过来帮忙,唐唐让舅妈和田妈分别把肉,一部分剁馅,一部分放到锅里焯熟,再让公公杀4只鸡,鸡要杀两只公两只母才行。这些都分派好以后,唐唐就去城里买菜了。

她首先买了些木耳,香菇,还有千张和酱干,莲藕,春卷皮,鳊鱼。鳊鱼她一下子买了15斤。还买了两瓶胡玉美的蚕豆酱。有些菜要红烧,用得上这个酱。酒和烟上回她就买好了。上回她还一次性买了好多盘子碗。

回到家里,她让公公把那些鳊鱼都刮洗干净,然后用盐腌制一下,她又吩咐哨子,把那三副蒸笼洗干净,留着明天备用,反正该洗的洗,该搬的搬,这些后勤工作都交给哨子去做就好了。

真是忙中有事,城里还打电话来要五六百斤米。一家人又七手八脚的忙了一通,这才把米拉走了。

东西多的没地方放,只好把大门卸下来当案板。舅妈在这个临时搭建的案板上,把焯熟的肉切碎。唐唐说要包饺子包子,还要包春卷。饺子包子的肉馅都剁好了,现在只剩调馅了,这个不急,等明天再做也不迟。

只是春卷馅做起来有些麻烦,它里面的花样有点多。

做春卷花样多,也是为了更好吃一些。包春卷首先得有荠菜。这是春卷的灵魂,其次就是粉丝,酱干和香菇,香菜,瘦肉,这些全都要切碎,再拌在一起包春卷。这样包出来的春卷,口感香脆非常好吃。

“舅妈,我们先把饺子皮擀好吧?明天好备用,”唐唐对舅妈说。

“好,那你再想想,还有什么事是今天可以做的?”舅妈提醒着唐唐。

“哦,对了,我想用糯米粉包芝麻馅,当鱼丸子,您看怎么样啊?”唐唐问舅妈。

“可以呀,人家办喜事,都讲究有三圆,你用芝麻来代替其中的鱼圆,还挺新鲜的,”舅妈笑着说。

“那我先去炒芝麻馅,然后咱们再慢慢包啊,”唐唐起身进了厨房。

过了一会儿,唐唐又出来说:“舅妈,我觉得我们可以把饺子和春卷包好,放在蒸笼里,再放到屋顶上,把它冻上一夜也可以,这样既减轻了明天的工作量,而且饺子春卷也不会变味儿变形。你说是吧?”

“那好啊,我刚还想着,把那些菜全的洗了切好,我怕明天活太多,会忙不过来。现在好了,把这些费工费时的事情做完了,明天的工作量至少减去了一半。那些菜就留到明天,现切现炒也好吃一些,”舅妈的语气一下子变轻松了。

“是啊,明天就只剩包包子了。爹,你在碓坑那边,搭个简单的土灶吧?我明天要用的,”唐唐对公公说。

“有几桌人呢,你算了没有?”舅妈问。

“大概有四五桌吧,就我学校那几个同事和村里的人,别的也没什么亲戚,田妈娘家也没啥人,就一个侄子,自从田妈家败落以后,他就再没来过,这样的人我也不想去请了,”唐唐对舅妈说。

“行,算准了好做菜,这样就不浪费了,我看咱们今天包完饺子春卷,明天就只剩下包包子了,不如今天再炸肉丸和萝卜丸子吧,不然咱们仨明天得干到半夜啊?”舅妈怕唐唐想起她的娘家伤心,于是就岔开话题说。

“丸子还是明天上午炸吧,现炸现吃,那样会好吃一点,”唐唐从失落中走出来说。

今天是腊月二十二,也是唐唐为公公和田妈办喜宴的日子。喜宴定在晚上6点开席。

吃完早饭大家都忙开了,田妈的儿媳带着她孙子一早也赶来帮忙了。田妈搂着她孙子激动的不得了。

是唐唐把田妈她儿媳叫来的。一个星期前,唐唐买了烟酒和肉,专门去了一趟田妈儿媳的娘家。唐唐把来意向田妈媳妇的妈妈一说。没想到,人家老太太还挺开明,一下就答应了。

吃早饭以前,唐唐就跟大家打招呼说:“大家不要吃得太饱啊,一会儿我来炸好吃的丸子,如果你们吃的太饱,就没肚子装这些好吃的了。”

唐唐炸一锅丸子,大家就吃一锅。田妈的媳妇一边洗菜一边说:“我的肚子都快要撑破了,我再也吃不下半个丸子啦,你们再别叫我吃啊。”

其实大家都吃饱了,这时,田妈过来帮忙干活。唐唐不让说:“您今天不能干活,您今天是主角。只负责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就行,赶紧回去,把您的新衣服新鞋换上。头上多抹点乌发油啊?叫您的儿媳妇帮您梳头,要梳好看一点。”

唐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田妈的儿媳妇看看,在她儿媳妇眼里,这个给她带来厄运的婆婆,被自己当成了宝贝。唐唐就是要杀杀田妈儿媳妇这种愚昧无知,荒唐至极的想法,她就是想让田妈的儿媳妇知道,这个被她嫌弃的田妈?如今过得有多好?多滋润!这才是自己请她来参加田妈婚礼的目的。

中饭一过,灶上的两口大锅都洗干净了。唐唐让舅妈和田妈媳妇先包包子,自己叫哨子烧火。她先把那些鸡肉放进里面的那口大锅里煮,再放些蚕豆酱在鸡里,就用小火慢慢炖。

现在是2:00钟,唐唐开始用外边的锅煮菜了。先把鱼煎好,煮熟的鱼放到蒸笼里保着温。那些红烧肉啊,萝卜丸子肉丸子全都放到笼屉里保温,真正做到万无一失。

包子包好了,放在外面那个临时搭建的灶锅上。旁边搁了好多要烧的柴禾。家里的桌椅板凳也都备齐了。

“哨子,你帮我把屋顶上的蒸笼都搬下来,现在不用你烧火了。我让舅妈来烧。等会儿你去把桌上的碗筷摆上,大姐你一会儿把外面的灶点着蒸包子啊?”唐唐叫田妈媳妇说。

唐唐把包子和饺子两个蒸笼放在一起蒸,反正两个蒸笼一样大。4:30了,唐唐将一大盆菜籽油倒入锅里,现在开始炸春卷了。她先把两个汤罐里的水舀成半罐,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水不会溢到油锅里,引起火灾。

第一锅春卷炸好了,唐唐喊大家过来吃。在场的除了唐唐和舅妈,没一个人吃过这样的怪东西。田妈的媳妇更是没见过,唐唐说:“好吃你们就敞开了吃啊,我买了5斤春卷皮呢。”

春卷都炸好了,装了五大盘,锅里的油被盛了起来。现在开始炒菜了,等油一下锅,舅妈就烧把硬柴,等菜快要盛的时候,舅妈就添拔软草。两人,一个在锅上炒,一个在锅下烧,配合的是天衣无缝,相当默契!又加上是熟油下锅,菜炒得也快。

莲藕炒肉,千张炒肉,花菜炒肉,酱干炒肉,木耳炒肉,很快5个菜就上桌了。

说是6点吃饭,可是人们4点钟就陆陆续续的到了。既然人都到齐了,菜也熟的差不多了,那就提前开席吧。

煮熟的菜都上上桌了,现在只剩下一个银鱼煮鸡蛋和糯米丸子,这两个都是水煮的菜,熟的也快。

唐唐从前面汤罐里舀了几瓢开水到锅里,丸子下锅就熟。

哨子负责端菜,现在就剩这夫妻俩在忙活了。其他人都坐上桌吃饭去了。糯米丸子和鸡蛋银鱼汤煮熟后。唐唐又去给大人小孩发烟糖还有喜蛋。

现在该上包子饺子了,整个一顿饭下来,没有一粒米。农村人战斗力就是强,就这一顿饭下来。主打的就是一个肉,别人家办一桌酒席,只需要花上10斤肉,就可以。唐唐这一顿酒席下来,每桌至少用了20斤肉还不止。

人们吃的是欢声笑语,有说有笑!兴致极高!吃到最后甚至都撑的走不动路了,站不起来的都有,有的甚至扶着肚子直叫唤。

十五六样的食品,样样都硬,全都吃光了。要不怎么说农村人战斗力强了,而且食量还大,十六样啊?盘盘都堆的高高的,盘盘都吃光了,那一个个吃的是相当高兴。

酒倒是没喝多少,每桌只开了一瓶酒,有的桌上还没怎么喝。等这些人要出门的时候,唐唐看见老师们的桌上,还剩下一盘没吃多少的红烧肉,她用一个盆子扣住,让村里的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端给家人尝尝。还让哨子帮忙送这位老人回家。

煮了这么多好吃的,唐唐和哨子忙活了一下午,竟然啥都没捞着。幸亏刚才有几个汤圆没盛下,她这才和哨子勉强填饱了肚子。

田妈的媳妇吃完饭,也赶忙帮着收拾起碗筷来。好在都是空碟空碗,收拾起来也不费什么劲。

两口大锅里烧好了热水,把盘子碗放进去,洗掉些油水。这些油水不会浪费,会被兑进猪食里去喂猪。

“这些新筷子被用过了,若是放在那里,长时间不用会发霉,你要是不嫌弃就拿些回家用吧?大姐,”唐唐对身边的田妈媳妇说。

“不嫌弃,不嫌弃,”田妈媳妇连声说,“这么好的新筷子要是霉掉,那就真的太可惜了。”

“你要是喜欢就多拿一点吧,反正这有的是,”唐唐侧着脸对田妈媳妇儿笑笑说。

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饭,田妈媳妇要回家,可她儿子有一些不想走。看得出来,田妈也有点舍不得孙子走,只是没说出来而已。

唐唐看在眼里,就说:“这样吧,大姐,你们明天下午再走吧,今天我想做糯米粑,明天再打豆腐,你们也给我帮帮忙。”

唐唐委婉地留住了这对母子。过年做糯米粑。这是农村一个习俗,也是为了给过年增添一些年味儿。当然了,不是每户人家都会做糯米粑的,只有那些有实力的大户人家才会做。把过年真正搞得热热闹闹。

做糯米粑,先要用开水和米粉,唐唐烫的吃不消,她只好把哨子喊来和面。田妈把平时晒东西的晒枪用水洗干净,再用干净的床单铺在晒枪上面。这种晒枪跟簸篮是一样的款,只是比簸篮大两号,也是用竹篾做成的。平时用来晒稻子或棉花什么的?这种用具,用起来很方便。

大家把面团往粑印里使劲一按,等按严实了再将粑印倒过来,往晒枪里一磕,两个印有漂亮图案的糯米粑就做好了。

“这是福禄寿喜的,这是鲤鱼跳龙门的,这是寿桃的……”田妈在给孙子介绍粑印上的各种图案花型。

其实每个粑印里的花色图案都不相同,这都是能工巧匠们凭自己的喜好和巧手精雕细刻出来的。

粑印总共一尺来长,是用木头雕刻的。每个圆印里面,花样都是不同的。有的粑印里面还刻了大小两个不同的款,真是花样百出啊!

但这样的粑印不是每家都有,也不是每家,每年都能做粑,那些偶尔做一回八的人家,只好向有粑印的人家借。

还人家粑印的时候,还要拿几个自家做的粑给人家作为答谢。

唐唐还做了一些包子芝麻馅儿的糯米粑。这在农村只有人家新女婿上门,才能见到这种包馅儿糯米粑。这是一种,表示隆重的贵重粑,唐唐就做了100多个,她总共做了十蒸笼糯米粑,一笼四格,一格8个,总共就有300多个糯米粑了。

“天哪!一下蒸了这么多粑,”田妈媳妇看着这么多粑惊呼着。

“没办法,欠的人情太多,只好用这些来还了,”唐唐一脸无奈的跟田妈媳妇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