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0章 尸易无限(85)(1/1)

又过了五年,吴贤已是满头华发,脸上也刻满了岁月的皱纹,但那双眼睛依旧炯炯有神,透着一股坚定与温和。他的药材店早已交给大徒弟全权打理,徒弟继承了他的手艺与诚信,生意依旧红火。而吴贤自己,则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文物保护事业中,成了周边几市县小有名气的“文物守护者”,连省文物局遇到棘手的古墓保护问题,都会第一时间联系他。

这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席卷了邻市,震级不大,却引发了多处山体滑坡。地震后的第三天,吴贤接到了省文物局王主任的电话,语气急促:“吴先生,不好了!邻市的清龙山古墓群在这次地震中受损严重,有几座古墓的墓道被滑坡的土石掩埋,还有一座宋代古墓的顶部出现了裂缝,随时可能坍塌!更麻烦的是,我们接到消息,有一伙盗墓贼趁乱潜入了清龙山,想要盗掘受损的古墓!”

吴贤心中一紧。清龙山古墓群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里面有从汉代到宋代的十几座古墓,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他立刻回道:“王主任,我马上过去!你们先派工作人员在山下设卡,阻止无关人员进入,我带着工具随后就到。”

挂了电话,吴贤回屋收拾东西。桃木剑、符咒、罗盘、应急灯,还有一些用于加固古墓的简易工具,他都一一装进背包。师父已经九十多岁了,身体大不如前,此刻正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晒太阳。看到吴贤忙碌的身影,师父缓缓开口:“又要去忙了?”

“嗯,清龙山古墓群受了灾,还有盗墓贼捣乱,我得去看看。”吴贤走到师父身边,蹲下身,“您在家好好照顾自己,别担心我,我很快就回来。”

师父点了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个用红布包裹的小盒子,递给吴贤:“这是你师祖留下的‘镇邪玉佩’,当年他就是靠这枚玉佩在一座唐代古墓里躲过了邪祟。你带上它,能保个平安。”

吴贤接过盒子,心中一暖。他知道这枚玉佩对师父的意义,却也没有推辞——在古墓中,多一份保障,就多一分安全。他将玉佩贴身戴好,又嘱咐徒弟好生照看师父,随后便匆匆出发了。

赶到清龙山时,已是傍晚。山脚下果然设了警戒线,几名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正在值守。看到吴贤,他们赶紧迎了上来:“吴先生,您可来了!王主任在山上的临时指挥部等您呢!”

吴贤跟着工作人员往山上走,一路上到处都是滑坡的土石,原本的山路早已被掩埋,只能踩着临时开辟的小道艰难前行。走到半山腰,他看到了王主任和几名考古专家,还有十几个穿着迷彩服的武警战士。

“吴先生,你来了!”王主任快步上前,握住吴贤的手,“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严重。那座宋代古墓的裂缝越来越大,我们担心再过几个小时就会坍塌。而且据武警战士侦查,那伙盗墓贼大概有五六个人,手里有家伙,很可能已经摸到了那座宋代古墓附近。”

吴贤皱起眉头:“先带我去看看那座宋代古墓。”

众人跟着吴贤往宋代古墓的方向走。这座古墓位于清龙山的半山腰,墓门原本是用石块封堵的,地震后,石块散落一地,墓门大开,顶部的土层不断有碎石掉落,确实随时可能坍塌。

吴贤走到墓门口,掏出罗盘,指针微微转动,却没有出现剧烈晃动——看来古墓内部暂时没有邪祟异动。他又仔细观察了墓门周围的痕迹,发现有几个新鲜的脚印,还有一些金属工具留下的划痕。“盗墓贼应该已经进过古墓了,但可能因为担心坍塌,又退了出来,说不定还在附近潜伏着,等着我们撤离后再动手。”

王主任脸色凝重:“那我们该怎么办?古墓随时可能坍塌,我们想进去抢救文物,又怕盗墓贼趁机偷袭。”

吴贤想了想,说:“这样,你们派几名考古专家,带着工具,跟我一起进古墓,尽快将里面的文物转移出来。武警战士在墓外警戒,一旦发现盗墓贼,立刻行动。动作要快,我们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古墓随时可能坍塌。”

众人都没有异议。吴贤挑选了两名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又带上应急灯和文物搬运箱,深吸一口气,率先走进了古墓。古墓内部不算宽敞,墓道两侧的墙壁上有一些宋代的壁画,已经出现了脱落的痕迹。走了约莫二十米,他们来到一间墓室,墓室中央放着一口石棺,石棺旁边散落着几件瓷器和青铜器,应该是盗墓贼未来得及带走的文物。

“快,先把这些文物装起来!”吴贤喊道。考古专家们立刻行动起来,小心翼翼地将文物放进搬运箱。吴贤则走到石棺前,仔细检查石棺是否有损坏。石棺完好无损,只是棺盖有被撬动过的痕迹,看来盗墓贼想打开石棺,却没能成功。

就在这时,墓外突然传来一阵枪声,紧接着是武警战士的喊声:“盗墓贼在这里!不许动!”

吴贤心中一紧:“不好,盗墓贼动手了!我们得赶紧出去!”

众人加快速度,将最后一件文物装进搬运箱,转身朝着墓外跑去。刚跑出墓门,就看到几名武警战士正与五个盗墓贼对峙。盗墓贼手里拿着猎枪和砍刀,脸色凶狠,不断朝着武警战士开枪。

“吴先生,你们快往后退!”一名武警小队长喊道。

吴贤却没有后退。他看到一个盗墓贼正朝着一名武警战士的后背开枪,来不及多想,他掏出桃木剑,朝着那名盗墓贼扔了过去。桃木剑虽然不能伤人,却正好击中了盗墓贼的手腕,猎枪“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武警战士趁机冲了上去,将那名盗墓贼制服。剩下的盗墓贼见势不妙,想要逃跑,却被早已埋伏好的武警战士团团围住。没过多久,五名盗墓贼就全部被抓获。

“太好了!”王主任松了口气,“多亏了吴先生,不仅抢在盗墓贼前面转移了文物,还帮我们抓住了他们。”

吴贤却皱着眉头,看着那座宋代古墓:“别高兴得太早,古墓的裂缝越来越大了,我们得赶紧想办法加固,不然文物转移出来了,古墓塌了,也是一大损失。”

众人这才想起古墓的安危。考古专家们立刻拿出工具,开始用钢架和木板对古墓顶部进行加固。吴贤也加入其中,他根据古籍上记载的方法,在古墓四周埋下了几根桃木桩,又贴上符咒,虽然不能阻止坍塌,但能暂时稳定土层,为加固工作争取时间。

忙碌了整整一夜,天快亮时,古墓的加固工作终于完成。看着不再掉落碎石的古墓,所有人都露出了疲惫却欣慰的笑容。王主任拍了拍吴贤的肩膀:“吴先生,这次真是多亏了你。要是没有你,我们不仅可能抓不到盗墓贼,还会损失不少珍贵文物,连这座古墓都保不住。”

吴贤笑了笑:“这是我应该做的。保护文物,本来就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

回到镇上后,吴贤休息了几天。这天,他正在院子里给师父捶背,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汽车喇叭声。他抬头一看,是一辆黑色的轿车,车身上印着“文物局”的字样。车门打开,下来一个熟悉的身影——是罗老歪。

罗老歪比几年前胖了不少,头发也白了些,却依旧精神。他快步走进院子,笑着说:“吴小哥,好久不见!我这次来,是给你带好消息的!”

“哦?什么好消息?”吴贤好奇地问。

罗老歪从包里掏出一个红色的证书,递给吴贤:“你看看!省文物局给你颁发了‘终身文物保护贡献奖’,还邀请你去省里参加颁奖典礼呢!这可是咱们这一带第一个获得这个奖的人,你可真了不起!”

吴贤接过证书,打开一看,上面写着“授予吴贤同志‘终身文物保护贡献奖’,以表彰其在文物保护事业中做出的卓越贡献”。看着证书上的字,吴贤心中百感交集。他从未想过,自己一个曾经的盗墓贼,竟然能获得这样的荣誉。

师父也凑过来看了看,笑着说:“好,好,贤儿,你没辜负我和你师祖的期望。这奖,你当之无愧。”

几天后,吴贤跟着罗老歪去了省里。颁奖典礼当天,省领导亲自为吴贤颁发了证书和奖章。在领奖台上,吴贤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人,动情地说:“我曾经是个盗墓贼,挖过古墓,破坏过文物,那是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后来,我遇到了很多人,他们让我明白,文物不是私人的财产,而是民族的根脉,是历史的见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我们的根,保护我们的历史。这些年来,我做的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得到了这么高的荣誉。我希望这个奖能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文物保护的队伍中来,让我们的文化遗产,能够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掌声经久不息。罗老歪坐在台下,看着台上的吴贤,眼中满是敬佩。他想起当年在瓶山与吴贤初次相遇时的情景,那时的吴贤,还只是个为了生计盗墓的年轻人,如今却成了受人尊敬的文物守护者。这几年,他也一直跟着吴贤做文物保护的志愿工作,不仅关闭了绸缎庄,还捐了不少钱给文物保护基金,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慈善家。

颁奖典礼结束后,王主任找到吴贤,递给了他一份文件:“吴先生,这是省文物局的一份聘书,我们想聘请你担任省文物保护专家顾问,负责指导全省的古墓保护工作。你愿意吗?”

吴贤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愿意!只要能为文物保护事业出一份力,我义不容辞。”

从此,吴贤更加忙碌了。他经常往返于各个市县,指导古墓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还编写了一本《古墓保护实用手册》,里面详细介绍了如何识别古墓、如何应对盗墓贼、如何加固受损古墓等知识,成了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必备书籍。

他的师父在两年后安详离世,临终前,师父紧紧握着吴贤的手,说:“贤儿,你做得很好,我可以放心地去见你师祖了。记住,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初心,要一直守护好那些老祖宗留下的宝贝。”

吴贤含泪点头,将师父的话牢牢记在心里。他按照师父的遗愿,将师父与师祖合葬在一起,墓碑上没有刻任何华丽的文字,只刻着“文物守护者之墓”几个字。

又过了十年,吴贤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大不如前,却依旧坚持着文物保护工作。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奔波,而是在家中接待前来咨询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为他们解答疑惑,指导他们的工作。他的两个徒弟也成了文物保护的志愿者,经常跟着年轻的考古队一起进山,保护古墓。

这年秋天,清龙山古墓群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复竣工仪式。吴贤被邀请参加,当他再次踏上清龙山时,看到曾经受损的古墓已经焕然一新,墓道平整,壁画得到了妥善的修复,周围还修建了防护栏和解说牌,不少游客正在有序地参观。

王主任陪着吴贤走在古墓群中,笑着说:“吴先生,您看,这都是您当年的功劳。要是没有您,这些古墓说不定早就没了。现在,这里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很多学生来这里参观,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

吴贤看着眼前的景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盗墓的经历,想起了瓶山的惊险,想起了云南虫谷的艰难,想起了鹧鸪哨的遗愿,想起了师父的嘱托。这一辈子,他从一个盗墓贼,变成了一个文物守护者,虽然走了很多弯路,却最终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古墓群上,给古老的建筑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芒。吴贤拄着拐杖,慢慢走在山间的小路上,身后是欢声笑语的游客,身前是郁郁葱葱的山林。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但他并不遗憾——他已经用自己的一生,守护了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或许在很多年后,人们会忘记吴贤这个名字,但他们会记得,曾经有这么一个老人,用自己的一生,守护着民族的根脉,守护着历史的见证。而那些被他保护下来的文物,会继续在岁月中静静矗立,向后人讲述着古老的故事,传承着不朽的文明。

清龙山古墓群的竣工仪式结束后,吴贤的身体愈发虚弱,连下床都需要徒弟搀扶。但他依旧每天坐在窗前,翻看那些泛黄的古籍和文物照片,遇到前来请教的年轻考古队员,还是会强撑着精神,耐心讲解古墓保护的细节。

这天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桌上,吴贤正拿着一张老照片出神——照片上是他和鹧鸪哨、罗老歪在云南虫谷外的合影,那时的他们都还年轻,眼神里满是对未知的憧憬。突然,门外传来一阵轻轻的敲门声,大徒弟推门进来,身后跟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手里捧着一个精致的木盒。

“师父,这位是省文物局新来的实习生小李,他说有件东西想请您看看。”大徒弟轻声说道。

年轻人走到吴贤面前,恭敬地鞠了一躬:“吴老先生,我叫李明,是考古专业的研究生。这次来,是想请您看看这个,这是我们在清龙山宋代古墓附近新发现的一块石碑,上面的文字我们看不懂,想请您帮忙解读一下。”

吴贤接过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块巴掌大的石碑残片,上面刻着几行模糊的宋代小字。他戴上老花镜,手指轻轻拂过石碑表面,仔细辨认着上面的文字。过了一会儿,他缓缓开口:“这上面写的是‘太傅之裔,守此千年’,看来这座宋代古墓的主人,很可能是当年长沙王太傅的后人。”

李明眼睛一亮:“真的吗?那这就填补了长沙王太傅家族迁徙的历史空白!吴老先生,您真是太厉害了!”

吴贤笑了笑,将石碑残片放回木盒:“这些都是从古籍里学来的知识,你们年轻人要多看书,多实践,才能真正了解历史。对了,清龙山古墓群的游客多吗?文物保护措施都到位了吗?”

李明赶紧回道:“游客很多,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我们都安排了专人值守,还安装了监控设备,24小时盯着,确保文物安全。而且我们还在古墓群周围种了很多树,既保护了生态,也能防止水土流失,破坏古墓。”

吴贤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好,你们做得很周到。记住,文物保护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甚至是几辈子的事。一定要守住初心,不能有半点马虎。”

李明重重地点了点头:“您放心,我们一定会记住您的话,好好保护这些文物。”

送走李明后,吴贤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往事。他想起了师父临终前的嘱托,想起了鹧鸪哨的遗愿,想起了自己这些年走过的路。从一个盗墓贼到文物守护者,他的一生充满了转折,也充满了意义。

几天后,罗老歪带着一个好消息来看吴贤。他手里拿着一份报纸,激动地说:“吴小哥,你看!省文物局决定在清龙山古墓群旁边建一座文物保护纪念馆,还专门开辟了一个展区,展示你这些年保护文物的事迹和你捐赠的那些古籍、符咒!”

吴贤接过报纸,看到头版头条写着“文物守护者吴贤:用一生守护民族根脉”,下面还配着他的照片和一些文物的图片。他的眼眶有些湿润,轻声说:“不用这么麻烦,我做这些,不是为了出名,只是想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那些逝去的人。”

罗老歪坐在吴贤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吴小哥,这不是出名,这是让更多人知道你的事迹,让更多人学习你这种精神。你想想,要是有更多的人能像你一样,重视文物保护,那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就能永远流传下去了。”

吴贤想了想,觉得罗老歪说得有道理,便点了点头:“那好吧,就按你们说的办。只是纪念馆里不要放太多我的东西,多放一些文物的照片和历史资料,让大家多了解历史,多关注文物保护。”

罗老歪笑着说:“放心,我们都听你的。纪念馆下个月就开工,等建成了,我第一时间带你去看看。”

接下来的日子里,吴贤虽然身体虚弱,但每天都会让徒弟给他读纪念馆的建设进度。他还亲自手绘了一些文物保护的示意图,让徒弟交给纪念馆的设计师,希望能为纪念馆的建设出一份力。

一个月后,纪念馆正式开工。开工那天,省文物局的领导、考古专家、当地的村民都来了,吴贤也在徒弟的搀扶下,来到了开工现场。看着挖掘机开始作业,看着大家脸上洋溢的笑容,吴贤的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这座纪念馆不仅是对他一生的肯定,更是对所有文物守护者的肯定,它会像一座灯塔,指引着更多的人加入到文物保护的队伍中来。

开工仪式结束后,吴贤坐在轮椅上,被徒弟推着在清龙山古墓群周围转了一圈。他看到游客们有序地参观,听到导游正在给游客们讲解古墓的历史和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看到孩子们好奇地看着那些古老的文物,眼神里满是求知的欲望。他的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些文物不仅得到了妥善的保护,还在发挥着它们的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热爱历史。

回到家后,吴贤的身体更加虚弱了。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便开始整理自己的东西。他将那些古籍、符咒和一些文物保护的笔记都交给了大徒弟,嘱咐道:“这些东西都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好好保管,以后传给有需要的人。记住,文物保护不是一句空话,要靠实际行动去做。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放弃,一定要守住初心,好好保护那些文物。”

大徒弟接过东西,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师父,您放心,我一定会记住您的话,好好保护这些东西,好好做文物保护工作,不辜负您的期望。”

吴贤点了点头,又让徒弟把他扶到书桌前,拿起笔,想要写点什么。他的手有些颤抖,写得很慢,但每一个字都很认真。他写的是一份文物保护倡议书,里面详细阐述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文物保护的队伍中来。

写完倡议书后,吴贤放下笔,靠在椅背上,脸上露出了安详的笑容。他知道,自己已经做完了所有该做的事,没有什么遗憾了。

接下来的几天,吴贤的身体越来越差,只能躺在床上。省文物局的领导、考古专家、罗老歪、李明还有很多村民都来看过他,每个人都希望他能好起来,但大家也知道,这只是奢望。

一天清晨,吴贤在睡梦中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他的脸上带着笑容,手里还紧紧握着那块师父传给他的镇邪玉佩。

吴贤去世的消息传开后,所有人都陷入了悲痛之中。省文物局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追悼会上,省领导、考古专家、村民都来了,大家都在缅怀这位用一生守护文物的老人。

追悼会结束后,吴贤的遗体被安葬在了师父和师祖的墓旁。墓碑上刻着他生前最喜欢的一句话:“文物是民族的根脉,守护文物,就是守护未来。”

几个月后,清龙山文物保护纪念馆建成了。开馆那天,人山人海,大家都来参观这座纪念文物守护者的纪念馆。纪念馆里,展示着吴贤捐赠的古籍、符咒,展示着他保护文物的事迹,展示着那些珍贵的文物照片和历史资料。在纪念馆的正中央,放着一座吴贤的铜像,铜像上的吴贤,手里拿着桃木剑,眼神坚定,仿佛还在守护着那些珍贵的文物。

罗老歪站在铜像前,看着吴贤的面容,眼眶有些湿润。他轻声说:“吴小哥,你看,纪念馆建成了,有很多人来参观,有很多人开始重视文物保护了。你放心,我们一定会继续你的事业,好好保护那些文物,让它们永远流传下去。”

李明带着一群学生来到纪念馆,给他们讲解吴贤的事迹。学生们听得很认真,眼神里满是敬佩。一个小女孩拉着李明的手,轻声说:“老师,吴爷爷真伟大,我以后也要像他一样,做一个文物守护者,保护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贝。”

李明摸了摸小女孩的头,笑着说:“好啊,只要你们有这份心,只要你们努力,一定能做到。”

阳光透过纪念馆的窗户,洒在吴贤的铜像上,洒在那些珍贵的文物资料上,也洒在孩子们充满希望的脸上。吴贤虽然离开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文物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清龙山古墓群依旧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古墓旁的纪念馆里,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参观。人们在这里了解历史,感受文化,也缅怀那位用一生守护文物的老人。而那些被吴贤保护下来的文物,也在岁月中静静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传承着不朽的文明,等待着更多的人去发现,去守护,去传承。

清龙山文物保护纪念馆开馆后的第一个春天,一场春雨淅淅沥沥地落下,将山间的草木洗得愈发青翠。纪念馆里,李明正带着一群来自省城的中学生参观,他们站在吴贤的铜像前,认真听着讲解。

“吴贤老先生年轻时曾误入盗墓行当,后来幡然醒悟,用余生守护文物。他参与保护的古墓超过三十座,追回被盗文物上百件,还编写了《古墓保护实用手册》,成为很多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入门教材。”李明指着铜像旁的展板,声音温和却充满敬意。

一个戴眼镜的男生举起手:“李老师,吴爷爷当年为什么会从盗墓贼变成文物守护者呢?是不是遇到了什么特别的事?”

李明笑了笑,走到展柜前,指着里面一张泛黄的合影:“这张照片里,和吴老先生站在一起的两个人,一位是搬山道人鹧鸪哨,一位是曾经的团练教头罗老歪。当年他们一起深入云南虫谷,寻找献王墓,在那里经历了生死考验。吴老先生亲眼看到很多人为了争夺古墓里的宝贝丢掉性命,也明白了文物不是私人财产,而是民族的根脉,从那以后,他就下定决心,要保护好这些老祖宗留下的东西。”

学生们凑到展柜前,好奇地看着照片,小声议论着。李明继续说道:“吴老先生常说,文物是沉默的历史见证者,每一件文物背后,都藏着一段故事,一份文明的印记。如果我们把文物挖出来卖掉,或者让它们在地下腐烂,就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子孙后代的不负责任。”

参观结束时,学生们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写下自己的感受。那个戴眼镜的男生写道:“以后我也要做一名文物守护者,像吴爷爷一样,守护我们的历史和文明。”李明看着孩子们的字迹,想起吴贤生前的嘱托,心中充满了力量。

这天下午,罗老歪拄着拐杖来到纪念馆。他已经快九十岁了,腿脚不太方便,由孙子搀扶着。看到吴贤的铜像,他停下脚步,眼眶渐渐湿润。“吴小哥,我来看你了。”他轻声说道,“纪念馆建得很好,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参观,你的故事,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罗老歪的孙子是一名年轻的建筑师,这次来清龙山,是受省文物局委托,为纪念馆设计扩建工程。“吴爷爷的事迹太让人感动了,”年轻人说,“我们计划在纪念馆旁边建一个文物修复体验区,让游客可以亲手体验文物修复的过程,更直观地感受文物保护的不易。”

罗老歪点了点头:“好,好,这样能让更多人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吴小哥要是知道了,肯定会很高兴的。”

就在这时,李明接到了一个电话,是省文物局打来的,说邻县发现了一座元代古墓,古墓遭到了轻微破坏,需要派人去现场勘察。李明挂了电话,立刻准备出发。罗老歪看着他匆忙的身影,笑着说:“去吧,年轻人,好好干,别辜负了吴小哥的期望。”

李明赶到邻县时,当地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已经在古墓周围拉起了警戒线。古墓位于一片农田里,由于近期雨水较多,农田出现塌陷,露出了古墓的一角。李明小心翼翼地走进塌陷区域,仔细观察着古墓的结构。

“从露出的部分来看,这座古墓应该是元代的贵族墓葬,墓壁上有彩绘,虽然大部分已经脱落,但仍能看出当年的精美。”李明一边记录,一边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做好保护工作,防止雨水进一步侵蚀古墓,同时组织考古队进行抢救性发掘。”

就在这时,李明发现古墓的角落有一个小小的洞口,像是被人挖过的痕迹。他心中一紧,赶紧蹲下身,仔细查看洞口周围的泥土。泥土很新鲜,看来是最近才被挖开的。“不好,可能有盗墓贼来过!”李明立刻联系当地警方,请求他们协助调查。

警方很快赶到现场,通过勘察,在古墓周围发现了几个可疑的脚印,还在不远处的树林里找到了一把洛阳铲。根据这些线索,警方很快锁定了一个犯罪嫌疑人,是当地的一个村民,因为听说古墓里有宝贝,就趁着雨夜偷偷挖了个洞,想要进去寻宝,却因为害怕被发现,没敢深入。

“幸好发现得及时,古墓没有遭到严重破坏。”李明松了口气,“接下来我们要加快发掘进度,尽快将里面的文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发现了一批珍贵的元代文物,包括瓷器、青铜器和玉器。其中最珍贵的是一件青花梅瓶,瓶身上绘着精美的山水图案,保存完好,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精品。“这件文物太珍贵了,”李明激动地说,“它对研究元代的陶瓷工艺和文化交流,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文物发掘完成后,李明带着这批文物回到了省文物局。在文物修复室里,他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那件青花梅瓶,想起了吴贤生前教给他的文物保护知识。“吴爷爷,我们又保护好一批文物,”他轻声说道,“您放心,我们会继续努力,守护好每一件文物,不让它们受到伤害。”

这天晚上,李明在整理吴贤留下的笔记时,发现了一张夹在里面的纸条。纸条上是吴贤的字迹,虽然有些潦草,却很有力:“文物保护,不在一时,而在一世;不在一人,而在众人。愿更多人觉醒,共护文明根脉。”

李明看着纸条,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知道,吴贤的愿望正在慢慢实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文物保护,不仅有专业的考古队员和文物工作者,还有很多志愿者和普通民众,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民族的文化遗产。

几个月后,清龙山文物保护纪念馆的扩建工程顺利完工。新建成的文物修复体验区里,每天都有很多游客排队体验。孩子们戴着手套,小心翼翼地用小刷子清理着仿制的文物碎片,脸上满是认真。李明和罗老歪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吴小哥要是看到现在的景象,肯定会很开心的。”罗老歪说。

李明点了点头:“是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文物保护,参与文物保护,这就是对吴爷爷最好的纪念。”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欢快的笑声。一群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纪念馆参观。他们举着小旗子,蹦蹦跳跳地走进大门,眼神里满是好奇和期待。李明和罗老歪相视一笑,知道文物保护的种子,正在这些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时间一天天过去,清龙山文物保护纪念馆成了当地着名的文化地标,每年都有上万名游客前来参观。吴贤的事迹被编成了故事,讲给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听;他编写的《古墓保护实用手册》,被不断再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文物保护工作者。

这年冬天,一场大雪覆盖了清龙山。李明冒着雪,来到吴贤的墓前,将一束新鲜的梅花放在墓碑前。“吴爷爷,下雪了,您在这边还好吗?”他轻声说道,“今年我们又保护了三座古墓,追回了五件被盗文物。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文物保护的队伍中来,您的愿望,正在一点点实现。”

雪花轻轻落在墓碑上,仿佛在回应着李明的话语。远处的纪念馆里,依旧灯火通明,游客们的笑声和讲解声,顺着风传了过来,在寂静的山间回荡。李明知道,只要还有人记得吴贤,记得他的事迹,文物保护的事业就会一直延续下去,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也会永远流传下去,照亮未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