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1章 尸易无限(56)(1/1)
骆驼的蹄子踩在沙漠边缘的碎石上,发出“咯吱”的闷响。吴贤掀开挡风的头巾,望着远处渐渐清晰的黄河轮廓,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从敦煌回来的路上,他们遇到了几个从黄河岸边逃来的百姓,说日军正在下游的花园口附近调集炸药,还抓了不少民工,不知道要干什么。
“吴先生,前面就是孟津渡口了,过了河就能到洛阳。”小李勒住骆驼,指着远处河面上的渡船,“咱们要不要先去渡口打听下情况?”
吴贤点点头,催着骆驼往渡口走。刚到岸边,就看到几个船夫正围在一起议论,脸上满是惊慌。他走过去,掏出几块银元递过去:“老乡,麻烦问下,最近黄河下游是不是来了不少鬼子?”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船夫接过银元,压低声音说:“可不是嘛!鬼子在花园口搭了好多工棚,还拉了十几车炸药,白天黑夜地凿大堤,不知道要干啥。咱们这渡口的人都怕了,好多人都往山里逃了。”
吴贤心里“咯噔”一下——花园口是黄河大堤的关键地段,一旦被炸毁,下游的郑州、开封都会被洪水淹没,更别说沿岸的古墓群了。他赶紧对队员们说:“咱们不回洛阳了,直接去花园口!必须阻止鬼子炸大堤!”
小李有些犹豫:“可咱们只有三十个人,鬼子那边肯定有重兵把守,咱们能行吗?”
“不行也得行!”吴贤攥紧洛阳铲,“要是大堤被炸了,下游的百姓和文物就都完了!咱们先去花园口附近的村子打听情况,再想办法。”
当天傍晚,吴贤他们来到花园口附近的一个小村庄。村子里一片死寂,只有几个老人守着空屋,年轻人都逃去山里了。一个姓王的老人告诉他们,日军抓了两百多个民工,日夜不停地在大堤上钻孔,还在附近设了三个岗哨,每个岗哨都有十几个士兵把守。
“鬼子的指挥官叫龟田,特别凶,民工稍微慢一点就用鞭子抽。”王老汉抹着眼泪,“我儿子就是被他们抓去的,到现在都没回来,不知道是死是活。”
吴贤拍了拍王老汉的肩膀:“大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救回民工,阻止鬼子炸大堤。您知道鬼子的炸药都放在哪吗?”
王老汉想了想,说:“炸药好像放在大堤旁边的一个仓库里,有不少士兵看守。仓库后面有个小水沟,能通到大堤下面,之前我儿子跟我提过。”
吴贤眼前一亮,赶紧让王老汉画了张简易地图,然后对队员们说:“今晚咱们兵分三路,一路去救民工,一路去炸炸药仓库,还有一路去破坏大堤上的钻孔设备。行动一定要快,不能被鬼子发现。”
深夜,吴贤带着一队队员,沿着小水沟悄悄摸到炸药仓库附近。仓库里灯火通明,十几个日军士兵正围着篝火喝酒,门口只有两个士兵站岗。吴贤示意队员们埋伏好,自己则掏出短刀,悄悄绕到站岗士兵的身后,手起刀落,两个士兵无声地倒在地上。
队员们趁机冲进仓库,看到里面堆满了炸药箱,还有几挺重机枪。“快,装炸药!”吴贤大喊着,队员们赶紧在炸药箱上安装好炸药,设置好引爆时间,然后迅速撤离。
刚跑出没多远,就听到“轰隆”一声巨响,炸药仓库被炸毁,火光冲天。大堤上的日军士兵听到响声,纷纷朝着仓库的方向跑去,乱作一团。
另一边,救民工的队员们也趁机冲上去,解开民工们身上的绳子,带着他们往村子的方向跑。破坏钻孔设备的队员们则用斧头和锤子,把大堤上的钻孔机砸得稀烂,还把钻好的孔用石头和泥土填了起来。
龟田听到响声,赶紧带着大部队赶过来,可此时吴贤他们已经带着民工们安全撤离了。龟田看着被炸毁的仓库和破坏的设备,气得暴跳如雷,下令第二天一早加强警戒,继续凿大堤。
吴贤带着队员和民工们回到村子,王老汉看到儿子平安回来,激动得老泪纵横。民工们纷纷表示,愿意加入抗日队伍,一起阻止鬼子炸大堤。吴贤心里很高兴,把民工们分成几组,让他们负责侦查和传递消息。
第二天一早,日军果然又开始在大堤上凿孔,而且还加派了兵力,岗哨也增加到了五个。吴贤知道,硬拼肯定不行,得想个更好的办法。他看着黄河湍急的水流,突然有了主意——黄河马上就要进入汛期,水位一直在涨,要是能把日军凿孔的地方弄个小缺口,让水流灌进去,就能让大堤变得松软,鬼子再凿孔就很容易引发坍塌,到时候他们就不敢再凿了。
“小李,你带几个人,趁着夜色,去日军凿孔的地方挖个小缺口,注意别被鬼子发现。”吴贤对小李说,“我带其他人在附近接应,一旦鬼子发现,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当天夜里,小李带着几个队员,悄悄摸到大堤上。日军的岗哨看得很严,他们只能在暗处等待机会。等到后半夜,岗哨的士兵开始打瞌睡,小李他们趁机冲上去,用铁锹在凿孔的地方挖了个小缺口。水流立刻灌了进去,大堤开始微微晃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快撤!”小李大喊着,带着队员们赶紧撤离。日军士兵听到动静,纷纷开枪射击,吴贤带着队员们在远处开枪还击,吸引日军的注意力,小李他们趁机安全返回。
第二天一早,龟田发现大堤上的缺口,还有水流灌进去,顿时慌了神。他知道,要是再继续凿孔,大堤很可能会坍塌,到时候不仅炸不了大堤,自己也会被洪水淹没。他只好下令停止凿孔,先修补缺口。
吴贤看到日军停止了凿孔,心里松了口气。可他知道,龟田肯定不会就此放弃,肯定会想其他办法炸大堤。他赶紧让队员们加强侦查,密切关注日军的动向。
果然,没过几天,日军就从其他地方调来了更多的炸药和士兵,还带来了几台抽水机,想要把缺口里的水抽干,继续凿孔。吴贤知道,不能再等了,必须尽快想办法把龟田的部队赶走。
他想到了八路军的大部队,之前在洛阳的时候,司令员说过,八路军在黄河沿岸有驻军。他赶紧让队员们去联系八路军,请求支援。同时,他还组织民工和村民们,在大堤上修建防御工事,准备和鬼子决一死战。
三天后,八路军的大部队终于到了。司令员带着五百多个士兵,还有几门迫击炮,赶到了花园口。吴贤赶紧把日军的情况告诉了司令员,两人一起制定了作战计划——八路军从正面进攻,吴贤带着队员和民工们从侧面偷袭,两面夹击,把鬼子赶出花园口。
当天下午,战斗正式打响。八路军的迫击炮朝着日军的阵地疯狂轰炸,日军的岗哨很快就被摧毁。吴贤带着队员和民工们,从侧面冲上去,用锄头、镰刀和步枪,与日军士兵展开搏斗。
龟田没想到会有八路军来支援,顿时乱了阵脚。他想要组织反击,可士兵们已经失去了斗志,纷纷开始逃跑。吴贤趁机冲上去,举起洛阳铲,朝着龟田砸去。龟田躲闪不及,被砸中肩膀,惨叫一声,转身就跑。
战斗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日军终于被赶出了花园口,大堤也保住了。百姓们和民工们纷纷欢呼起来,有的还放起了鞭炮。吴贤看着完好无损的大堤,心里充满了欣慰——下游的百姓和文物,终于安全了。
可他不知道的是,龟田在逃跑后,并没有回到日军的总部,而是带着残兵,躲到了黄河沿岸的一座古墓里。这座古墓是一座宋代的王爷墓,里面藏着大量的珍贵文物。龟田打算在古墓里躲藏一段时间,等养精蓄锐后,再想办法抢夺古墓里的文物,然后用文物换取更多的兵力和武器,回来继续炸大堤。
而且,龟田还在古墓里发现了一个秘密——古墓的地宫连接着一条地下暗河,这条暗河可以直达黄河,只要在暗河里放置炸药,就能把黄河大堤炸出一个更大的缺口,到时候洪水不仅会淹没下游的城市,还能把八路军的阵地也淹没。
一场新的危机,正在悄然酝酿。吴贤和他的同伴们,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离他们越来越近。
几天后,吴贤和队员们正在帮助百姓们修复被日军破坏的房屋,突然有村民来报,说黄河沿岸的一座宋代古墓被人盗了,里面的文物都不见了。吴贤心里一紧,赶紧带着队员们赶到古墓现场。
古墓的墓门大开着,里面一片狼藉,地上散落着一些破碎的陶俑和玉器,还有一些日军的军靴鞋钉。吴贤蹲在地上,仔细观察着地上的痕迹,心里顿时明白了——是龟田干的!
“龟田肯定躲在这座古墓里,他不仅盗走了里面的文物,还想利用古墓里的地下暗河,炸掉黄河大堤!”吴贤的语气里充满了愤怒,“咱们必须尽快找到龟田,阻止他的阴谋!”
队员们纷纷表示同意,小李还在古墓里发现了一张地图,上面标注着地下暗河的路线,还有炸药放置的位置。吴贤看着地图,心里有了计划——他带着队员们,沿着地下暗河的路线,悄悄潜入古墓,找到龟田和他的残兵,然后一举消灭他们,毁掉炸药。
当天晚上,吴贤带着队员们,钻进了古墓的墓门。古墓里黑漆漆的,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和淡淡的硝烟味。吴贤掏出打火机,点燃一根火把,小心翼翼地带着队员们往前走,不时提醒他们注意避开机关。
走了约莫一个小时,他们来到了古墓的地宫。地宫里的石棺已经被打开,里面的尸骨散落一地,旁边的墙壁上有一个洞口,里面就是地下暗河。吴贤听到洞口里传来一阵动静,赶紧示意队员们隐蔽好。
很快,几个穿着日军军装的士兵从洞口里走出来,手里拿着炸药包,正在往暗河里放。吴贤心里一紧,大喊着冲上去:“住手!”
日军士兵们吓了一跳,赶紧举枪射击。吴贤和队员们冲上去,与日军士兵展开激烈的战斗。龟田听到动静,也从洞口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把军刀,朝着吴贤冲过来。
“吴贤,又是你!我不会让你坏了我的好事!”龟田怒吼着,军刀在火把的光芒下泛着冷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吴贤举起洛阳铲,迎了上去。两人你来我往,打得难解难分。吴贤的肩膀被军刀划了一道口子,鲜血瞬间流了出来,可他丝毫没有退缩,依旧奋力抵抗。
就在这时,一个队员突然朝着龟田扔了一颗手榴弹。龟田赶紧躲避,手榴弹落在地上,“轰隆”一声爆炸,炸伤了几个日军士兵。吴贤趁机冲上去,举起洛阳铲,朝着龟田的后脑勺砸去。龟田惨叫一声,倒在地上,再也没有了动静。
剩下的日军残兵看到龟田被打死,顿时慌了神,纷纷放下武器投降。吴贤赶紧让队员们毁掉暗河里的炸药,然后押着日军残兵,走出了古墓。
回到村子里,百姓们看到吴贤他们押着日军残兵回来,纷纷涌上街头,欢呼雀跃。司令员也赶了过来,对吴贤和队员们表示祝贺:“吴先生,你们立了大功!不仅保住了黄河大堤,还夺回了古墓里的文物,消灭了龟田这个祸害!”
吴贤笑了笑,心里却没有丝毫放松。他知道,虽然龟田被消灭了,但日军并没有放弃对中国的侵略,还有很多珍贵的文物需要他们去保护,还有很多战斗在等着他们。
几天后,吴贤和队员们将从龟田手里夺回的文物,小心翼翼地整理好,交给了当地的文物保护部门。同时,他们还开始着手修复被破坏的古墓,希望能让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重新焕发出昔日的光彩。
可就在这时,一个坏消息传来——日军的总部已经得知了龟田的死讯,他们愤怒不已,决定调动所有在黄河流域的兵力,对黄河沿岸的城市和古墓群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誓要为龟田报仇,并且抢走所有的文物。而且,他们还制定了一个更加恶毒的计划——如果无法占领这些地方,就用燃烧弹把所有的城市和古墓群都烧毁,让中国永远失去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
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正在朝着黄河流域逼近。吴贤和他的同伴们,即将面临一场最残酷、最艰难的战斗。他们能否守住黄河沿岸的城市和古墓群,能否保护好里面的文物,能否在这场战斗中迎来胜利的曙光,一切都迎来未知数。但吴贤知道,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会和同伴们一起,战斗到最后一刻,用自己的生命,守护好这片土地和上面的一切。
黄河的水裹着泥沙,在堤岸下拍打出浑浊的浪花。吴贤站在刚修补好的宋代古墓前,看着队员们将最后一块陶俑残片放进木箱,指尖还沾着古墓里潮湿的泥土。远处传来马蹄声,司令员勒马停在他身边,手里的情报还带着风的凉意:“日军从济南调了一个旅团过来,带着火焰喷射器和燃烧弹,目标是郑州的商城遗址和开封的龙亭,说是要‘烧尽中国的历史痕迹’。”
吴贤心里一沉。郑州商城遗址是商代早期的都城遗址,地下埋着完整的城墙基址;开封龙亭下面是北宋皇宫的遗址,里面藏着无数宋代的文物。要是被日军的燃烧弹击中,这些埋在地下的遗迹会被烧成灰烬。他赶紧擦了擦手上的泥,翻身上马:“我带一队人去郑州,赵刚去开封,咱们分头守,绝不能让鬼子烧了遗址!”
司令员拉住他的马缰绳,递过来两捆麻布:“这是浸了水的麻布,能暂时挡住火焰喷射器。郑州那边有个地下党叫老郑,在遗址附近开了家杂货铺,他会接应你们。”
当天傍晚,吴贤带着三十个队员赶到郑州。老郑早已在杂货铺门口等候,看到他们来了,赶紧把他们迎进里屋:“日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了城郊,明天一早就要进攻商城遗址。遗址下面有几条古人挖的排水沟,能通到遗址各个角落,咱们可以在里面设埋伏。”
吴贤跟着老郑来到商城遗址,借着暮色查看地形。遗址的城墙基址高出地面一米多,上面长满了野草,几条排水沟的入口藏在草丛里,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他蹲在排水沟入口处,用洛阳铲敲了敲沟壁:“这沟够宽,能容两个人并排走。咱们今晚就在沟里布置炸药,等鬼子靠近了就炸,再用浸了水的麻布挡住他们的火焰喷射器。”
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老郑带着几个百姓,把浸了水的麻布铺在遗址周围的矮墙上,又在草丛里埋了不少绊马索。吴贤则带着队员们钻进排水沟,在里面每隔十米就放一包炸药,引线都拉到沟壁的隐蔽处。
忙到后半夜,才把一切布置妥当。吴贤刚想歇口气,就听到远处传来日军的军号声——鬼子竟然提前发动了进攻。他赶紧让队员们躲进排水沟,自己则趴在矮墙后面,借着月光观察日军的动向。
日军的队伍里,十几个士兵扛着火焰喷射器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举着燃烧弹的士兵,还有几辆坦克在两侧掩护。他们朝着商城遗址慢慢推进,坦克的灯光扫过草丛,差点照到埋好的绊马索。
“等他们再靠近点!”吴贤压低声音,手指紧紧攥着引线。日军的先头部队刚走到遗址边缘,踩中了绊马索,几个士兵摔倒在地。吴贤立刻拽动引线,排水沟里的炸药“轰隆”一声炸响,碎石和泥土飞溅,把日军的队伍炸得七零八落。
“开火!”吴贤大喊着,队员们从排水沟里探出头,用步枪朝着日军射击。老郑和百姓们则把浸了水的麻布扔向举着火焰喷射器的士兵,麻布裹住喷射口,火焰瞬间熄灭,还溅起一片水花。
日军的指挥官没想到会遭遇埋伏,气得大喊着让坦克开炮。坦克的炮弹落在遗址周围,炸起阵阵黄土,却没伤到藏在排水沟里的队员们。吴贤趁机带着队员们冲出排水沟,用短刀和洛阳铲与日军展开近身搏斗。
一个日军士兵举着火焰喷射器朝吴贤喷来,吴贤赶紧躲开,身后的矮墙瞬间被烧得焦黑。他反手一铲,砸在士兵的手腕上,火焰喷射器掉在地上,老郑冲上来,用脚把喷射器踢进排水沟,里面的燃油顺着水流淌走,没造成更大的火势。
战斗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日军的先头部队被消灭了大半,剩下的士兵只好撤退。吴贤看着完好无损的商城遗址,松了口气,可刚擦了擦脸上的汗,就听到开封方向传来爆炸声——赵刚那边出事了!
他赶紧带着队员们,骑着快马往开封赶。刚到开封城外,就看到龙亭方向冒着浓烟,赵刚带着几个受伤的队员,正朝着他们跑来。“吴先生,鬼子的燃烧弹把龙亭的大殿烧了,还在往地下挖,想挖北宋皇宫的遗址!”赵刚的胳膊被烧伤,脸上满是烟灰。
吴贤心里一痛。龙亭大殿是清代在北宋皇宫遗址上建的,虽然不是宋代原建筑,但也是重要的历史遗迹。他抬头看向龙亭,只见日军的士兵正拿着铁锹,在龙亭下面疯狂挖掘,几个士兵还举着燃烧弹,随时准备往坑里扔。
“咱们得把鬼子引开,再想办法阻止他们挖掘。”吴贤对赵刚说,“你带几个队员,去城里的钟楼敲钟,吸引鬼子的注意力,我带其他人去救那些被鬼子抓来挖遗址的百姓,然后在坑里埋炸药,阻止他们继续挖。”
赵刚点点头,带着队员们朝着钟楼跑去。很快,钟楼的钟声“当当”地响起来,日军的士兵们纷纷朝着钟楼的方向看去。吴贤趁机带着队员们,冲上去解开百姓们身上的绳子,让他们赶紧往城外跑。
几个日军士兵发现了他们,举着枪冲过来。吴贤举起洛阳铲,一铲砸在一个士兵的胸口,士兵倒在地上。其他队员们也冲上去,很快就解决了这几个士兵。吴贤赶紧让队员们在挖掘的坑里埋上炸药,设置好引爆时间,然后带着队员们撤离。
刚跑出没多远,就听到“轰隆”一声巨响,坑里的炸药爆炸,碎石和泥土把坑填了一半。日军的指挥官气得暴跳如雷,下令朝着吴贤他们的方向开枪。吴贤带着队员们,借着夜色的掩护,朝着城外跑去,与赵刚汇合后,一起撤回了郑州。
回到郑州,吴贤立刻让队员们照顾受伤的同伴,自己则和老郑、赵刚商量下一步的计划。老郑拿出一张郑州和开封的地图,在上面画了几个圈:“日军的主力还在城郊,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很可能会进攻洛阳,毕竟洛阳的文物最多。咱们得赶紧通知洛阳的沈先生,让他们做好准备。”
吴贤点点头,立刻让小李骑着快马去洛阳报信。可没过多久,小李就跑了回来,脸色苍白:“吴先生,不好了!洛阳那边传来消息,日军的大部队已经到了洛阳城外,沈先生他们正在死守,可鬼子的火力太猛,城墙已经被炸开了一个缺口!”
吴贤心里一紧,赶紧召集队员们:“咱们立刻回洛阳,支援沈先生!”
队员们虽然都很疲惫,但听到洛阳有难,纷纷打起精神,翻身上马。老郑也想跟着去,吴贤拦住他:“郑州这边也需要人守,你留下,组织百姓们做好防御,要是日军再来,就用咱们之前的办法对付他们。”
老郑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把匕首:“这把匕首你带着,关键时刻能防身。你们一定要平安回来!”
吴贤接过匕首,翻身上马,带着队员们朝着洛阳的方向疾驰而去。一路上,他们看到不少逃难的百姓,有的背着行李,有的抱着孩子,嘴里念叨着“鬼子又打过来了”。吴贤心里更急了,快马加鞭,原本四个时辰的路程,他们三个时辰就赶到了。
洛阳城外,日军的重炮还在朝着城墙轰击,城墙的缺口越来越大,沈文儒带着几个文物保护队员,用身体挡住缺口,不让日军冲进来。吴贤大喊着冲上去,队员们也跟着冲上去,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战斗。
“沈先生,你没事吧?”吴贤扶住沈文儒,看到他的胳膊被炮弹碎片划伤,鲜血已经浸透了衣服。
沈文儒摇摇头,指着城里:“文物都已经转移到地下仓库了,可鬼子的燃烧弹要是炸到城里,百姓们就完了。咱们得想办法把鬼子的重炮炸了。”
吴贤环顾四周,看到日军的重炮阵地在城外的高地上,周围有不少士兵守卫。他心里有了主意:“我带一队人,从城墙的另一侧绕过去,偷袭重炮阵地,你和赵刚在这里守住缺口,吸引鬼子的注意力。”
沈文儒点点头:“你小心点,鬼子的阵地周围肯定有埋伏。”
吴贤带着十个身手矫健的队员,悄悄从城墙的另一侧爬下去,借着夜色的掩护,朝着日军的重炮阵地摸去。阵地周围果然有埋伏,几个日军士兵躲在草丛里,手里拿着枪。吴贤示意队员们停下,自己则掏出短刀,悄悄绕到士兵的身后,手起刀落,解决了他们。
队员们趁机冲上去,朝着重炮阵地里的士兵开枪。日军士兵们猝不及防,很快就被消灭了。吴贤让队员们在重炮上安装好炸药,设置好引爆时间,然后迅速撤离。
刚跑出没多远,就听到“轰隆”一声巨响,重炮被炸毁了。日军的指挥官看到重炮阵地被炸,气得大喊着让士兵们撤退。沈文儒和赵刚趁机带领队员们冲出去,乘胜追击,把日军赶出了几十里地。
洛阳城暂时安全了。吴贤站在城墙上,看着远处日军撤退的方向,心里却没有丝毫放松。他知道,日军只是暂时撤退,他们还会回来,还有更多的文物需要保护,还有更多的战斗在等着他们。
几天后,吴贤和沈文儒、赵刚一起,在洛阳城的指挥部里召开会议。沈文儒拿出一张中国地图,上面用红笔标出了日军已经破坏和即将进攻的文物遗址:“日军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毁掉中国所有的历史遗迹。除了郑州、开封、洛阳,西安的兵马俑、南京的明孝陵,都可能成为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吴贤看着地图,心里沉甸甸的。他知道,仅凭他们这几支队伍,根本保护不了这么多的文物遗址。他站起身,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咱们得联合全国的抗日力量和文物保护者,一起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就算拼了性命,也要守住中国的根!”
众人纷纷点头。赵刚站起身:“我去联系附近的游击队,让他们也加入保护文物的队伍。”沈文儒也说:“我写信给全国各地的文物保护者,让他们做好准备,一旦日军进攻,就想办法转移文物。”
吴贤看着众人忙碌的身影,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虽然前路艰难,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一定能保护好中国的历史文化,把鬼子彻底赶出中国。
可他不知道的是,日军的总部已经制定了一个更加疯狂的计划——他们要在全国范围内投放“文物探测仪”,找到所有隐藏的文物遗址,然后用飞机投掷燃烧弹,把这些遗址全部烧毁。而且,他们还从德国引进了最新的爆破技术,准备用来炸毁西安的兵马俑和南京的明孝陵。
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正在笼罩着整个中国。吴贤和他的同伴们,以及所有的中国人民,即将面临一场最残酷、最艰难的战斗。他们能否在这场战斗中保护好中国的历史文化,能否迎来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一切都迎来未知数。但吴贤知道,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中国人民都不会屈服,都会用自己的生命,守护好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寸历史痕迹。
洛阳城的指挥部里,油灯的火苗被穿堂风晃得忽明忽暗。吴贤摊开沈文儒刚送来的密信,信纸边缘被火烤得发卷,上面用炭笔写着一行加急字:“日军在太原集结‘文物探测队’,携带德制探测仪,目标直指西安兵马俑,三日后出发。”
他猛地攥紧信纸,指节捏得发白。兵马俑坑他早年随师父去过一次,藏在骊山脚下的几个土窑后面,坑内排列整齐的陶俑铠甲上还留着秦代工匠的指纹。若是被日军的探测仪找到,再用爆破技术炸开,那些沉睡了两千年的陶俑会瞬间变成碎片。
“必须在探测队到西安前截住他们!”吴贤把密信拍在桌案上,惊醒了旁边打盹的小李,“你立刻去通知赵刚,让他带二十个队员,准备好炸药和干粮,咱们明天一早就出发去太原!”
小李揉着眼睛刚要起身,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老周抱着一个布包闯进来,脸上沾着泥点:“吴先生,不好了!城里来了几个穿西装的日本人,说是‘文化考察团’,在古月轩里看文物,我总觉得他们不对劲,像是在打听兵马俑的消息!”
吴贤心里一沉。日军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派考察团稳住洛阳,实则让探测队偷偷去西安。他快步走到窗边,撩起窗帘一角,看到古月轩门口停着两辆黑色轿车,几个穿西装的日本人正围着老周店里的一尊北魏佛头指指点点,其中一人手里还拿着个巴掌大的金属仪器,正对着佛头来回扫描。
“那是简易探测仪,在测佛头的年代和材质。”沈文儒不知何时站在身后,声音压得很低,“他们是在试探咱们的反应,要是咱们没察觉,探测队就会放心去西安。”
吴贤点点头,转身从墙上摘下一把驳壳枪:“老周,你去稳住他们,就说佛头是仿品,真迹早就转移了。我和沈先生去会会他们,趁机把他们的探测仪毁掉,拖延时间。”
古月轩的柜台后,穿西装的日军头目正用放大镜盯着佛头,看到吴贤走进来,立刻收起仪器,脸上堆起假笑:“这位是?”
“我是这店的掌柜,听说有人来看文物,特来招待。”吴贤接过老周递来的茶碗,故意把茶水洒在日军头目手上,“实在对不住,手滑了。”
日军头目慌忙擦手,藏在西装内袋的探测仪露出来一角。吴贤眼疾手快,假装帮忙整理衣服,指尖悄悄勾住仪器的电线,轻轻一扯,里面的保险丝“啪”地断了。
“贵国的仪器真精致,就是不知道准不准。”吴贤笑着拿起仪器,故意往柜台上一磕,外壳裂开一道缝,“哎呀,我这笨手笨脚的,您可别见怪。”
日军头目脸色瞬间铁青,却又不好发作,只能强压着怒火:“无妨,只是个样品。我们还有事,先走了。”说完带着手下匆匆离开,连佛头都忘了再看。
看着轿车消失在街角,老周擦了把汗:“这招真管用!他们肯定以为咱们没识破他们的计谋。”
“只是暂时的。”吴贤把坏了的探测仪揣进怀里,“考察团回去后会立刻报告,探测队说不定会提前出发。咱们得加快速度,今晚就去太原。”
当天夜里,吴贤、沈文儒和赵刚带着队员们,趁着夜色悄悄出了洛阳城。马蹄声在官道上敲出急促的节奏,月亮躲进云层时,他们就借着星光赶路,天亮时终于赶到太原城郊的一个小山村。
村里的地下党联络员老王早已在村口等候,看到他们来了,赶紧把他们领进一间破窑洞:“日军的探测队住在太原城里的客栈,有三十多个士兵守卫,探测仪都放在客栈二楼的房间里,门口有两个岗哨。”
吴贤蹲在窑洞地上,用炭笔勾勒客栈的布局:“赵刚,你带十个队员,今晚三更去客栈后门,用炸药炸开墙壁,把探测仪抢出来。我和沈先生带剩下的人,在客栈对面的茶馆埋伏,吸引岗哨的注意力。”
三更天的太原城,街道上只有打更人的梆子声。赵刚带着队员们摸到客栈后门,用湿棉布裹住炸药,“轰隆”一声轻响,后门被炸开一个洞。他们刚冲进去,就听到二楼传来脚步声,两个岗哨举着枪跑下来,赵刚抬手两枪,岗哨应声倒地。
楼上的日军听到动静,纷纷端着枪冲下来。吴贤在茶馆里看到客栈亮起灯光,立刻让队员们朝着天空开枪,大喊:“抓汉奸啊!有人偷文物!”街上的百姓被惊醒,纷纷打开窗户探头看,日军怕惊动巡捕房,不敢贸然开枪,只能缩回客栈。
赵刚趁机冲上二楼,踹开房门,看到房间里摆着五台银色的探测仪,正闪着绿光。他赶紧让队员们把探测仪装进麻袋,扛起麻袋就往楼下跑,与吴贤汇合后,趁着混乱撤出了太原城。
“总算把探测仪毁了!”小李坐在马背上,把一个探测仪往石头上一摔,零件散了一地。
吴贤却摇了摇头,捡起一块碎片:“这是备用的,真正的探测仪肯定已经被探测队带走了。咱们得赶紧去西安,赶在他们前面保护兵马俑。”
众人不敢耽搁,快马加鞭往西安赶。走了两天两夜,终于在第三天清晨看到了骊山的轮廓。山脚下的几个土窑前,几个村民正拿着锄头在地里干活,看到吴贤他们来了,赶紧迎上来:“是吴先生吧?慧明法师让我们在这等你们,说日军的探测队已经到临潼了,明天就来骊山!”
吴贤跟着村民钻进土窑,掀开窑里的一块木板,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顺着梯子爬下去,一股潮湿的土腥味扑面而来,借着火把的光,能看到坑内排列整齐的陶俑,它们的脸在火光下显得格外肃穆。
“得把陶俑转移到更隐蔽的地方。”沈文儒摸着陶俑的铠甲,“骊山后面有个天然溶洞,能容纳所有陶俑,就是路不好走,需要村民帮忙。”
吴贤立刻让队员们去村里召集百姓,自己则带着几个人在洞口布置陷阱。他们把陶罐装满煤油,埋在洞口周围,又在地上撒上滑石粉,只要日军一踩上去,就会滑倒,正好掉进煤油罐的包围圈。
百姓们听说要保护兵马俑,纷纷扛着锄头、扁担赶来。男人们钻进俑坑,小心翼翼地把陶俑搬到木板上,女人们则在旁边递绳子、垫稻草,孩子们也帮着搬陶俑手里的青铜剑。吴贤看着这一幕,眼眶有些发热——这些百姓或许不知道陶俑的历史,却知道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绝不能让外国人抢走。
搬了整整一天一夜,终于把所有陶俑都转移到了溶洞里。吴贤刚要封上洞口,远处突然传来汽车引擎声——日军的探测队到了!
他赶紧让百姓们躲进溶洞,自己则带着队员们埋伏在土窑周围。日军的卡车停在土窑前,十几个士兵跳下来,手里拿着探测仪,朝着土窑的方向扫描。探测仪的屏幕上很快出现一个红色的圆点,日军头目笑着说:“找到了,就在里面!”
几个士兵举着枪冲进土窑,刚踩进洞口的滑石粉,就滑倒在地,正好压在煤油罐上。吴贤立刻点燃火把,扔了进去。“轰隆”一声,煤油罐爆炸,火焰瞬间把土窑门口封住,日军士兵们吓得纷纷后退。
“里面的人听着,赶紧把陶俑交出来,否则我们就用炸药把这里炸平!”日军头目举着扩音器大喊。
吴贤从土窑后面探出头,手里拿着一个陶俑的头:“想要陶俑?先过我这关!”说完把陶俑头往地上一摔,碎片溅了日军士兵一身。
日军头目气得大喊着让士兵开枪。子弹像雨点一样朝着土窑射来,吴贤和队员们躲在土窑后面,用步枪还击。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是八路军的增援部队到了!
八路军的骑兵们像一阵风一样冲过来,手里的马刀挥舞着,很快就把日军的队伍冲散。日军头目看到大势已去,只好下令撤退,临走前还不忘朝着土窑扔了几颗手榴弹,炸毁了土窑的入口。
吴贤看着被炸毁的土窑,松了口气——洞口虽然没了,但陶俑都在溶洞里,安全了。他转身朝着溶洞的方向走去,刚走几步,就看到沈文儒拿着一张纸条跑过来,脸色苍白:“吴先生,不好了!南京传来消息,日军的‘爆破队’已经到了明孝陵,准备炸掉朱元璋的陵墓!”
吴贤心里一紧。明孝陵的地宫藏在紫金山下,里面不仅有明代的陪葬品,还有记载明朝历史的石碑。若是被炸毁,明朝的一段历史就会永远消失。他立刻召集队员们:“咱们现在就去南京,绝不能让鬼子炸了明孝陵!”
队员们虽然都很疲惫,但听到明孝陵有危险,纷纷打起精神,翻身上马。沈文儒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从怀里掏出一张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全国还未被日军破坏的文物遗址,密密麻麻的红圈像一颗颗跳动的心脏,等着他们去守护。
一路上,他们看到不少逃难的百姓,有的背着行李,有的抱着孩子,嘴里念叨着“鬼子要炸皇陵了”。吴贤心里更急了,快马加鞭,原本五天的路程,他们四天就赶到了南京城外。
刚到紫金山脚下,就听到明孝陵方向传来爆炸声。吴贤带着队员们赶紧冲过去,看到明孝陵的碑亭已经被炸毁,几个日军士兵正拿着炸药包,朝着地宫的入口走去。
“住手!”吴贤大喊着冲上去,手里的洛阳铲挥舞着,很快就杀开一条血路,来到地宫入口前。日军士兵们举着枪围上来,吴贤和队员们背靠背站在一起,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战斗。
一个日军士兵举着炸药包就要往地宫入口扔,吴贤眼疾手快,一把夺过炸药包,朝着日军士兵们扔过去。“轰隆”一声巨响,日军士兵们被炸得七零八落。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喊杀声——是南京的地下党和百姓们赶来了!他们拿着锄头、镰刀,朝着日军士兵们冲过来。日军士兵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吓得纷纷撤退。
吴贤看着完好无损的地宫入口,松了口气。可他刚想歇口气,就看到远处的天空中出现了几架日军飞机,正朝着明孝陵的方向飞来,机翼下挂着的炸弹清晰可见。
“大家快躲进地宫!”吴贤大喊着,带着队员们和百姓们钻进地宫。刚进地宫,飞机的炸弹就落在了明孝陵的地面上,震得地宫顶部的泥土簌簌往下掉。
吴贤蹲在地宫的石柱后面,听着外面的爆炸声,心里沉甸甸的。他知道,日军不会就此放弃,他们还会继续寻找中国的文物遗址,用更残忍的手段破坏。但他也相信,只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就一定能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把鬼子彻底赶出中国。
地宫的黑暗中,百姓们的呼吸声渐渐平稳下来。吴贤摸着石柱上的明代刻痕,突然想起师父曾说过的话:“文物是死的,可守护文物的人是活的。只要人在,文物就有希望。”他握紧手里的洛阳铲,在心里暗暗发誓,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会一直守护下去,直到把鬼子赶出中国的每一寸土地。
可他不知道的是,日军的总部已经制定了一个更加恶毒的计划——他们要在全国范围内投放“细菌弹”,不仅要消灭抗日力量,还要让那些无人守护的文物遗址在细菌的侵蚀下慢慢腐烂。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正在朝着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逼近,吴贤和他的同伴们,即将面临一场最残酷、最艰难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