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7章 无忧无律(42)(2/1)

南京火车站的清晨还裹着一层薄雾,我攥着发烫的青铜罗盘,指针在掌心疯狂转动,最终稳稳指向东南方——明孝陵的方向。李教授拎着装满文物资料的背包,眉头拧成了疙瘩:“明孝陵地宫的结构比寒山寺复杂十倍,里面不仅有朱元璋设下的‘七星防盗阵’,还有民国时期盗墓贼留下的陷阱,影子组织的人提前过去,说不定已经破解了部分机关。”

老张跟在我们身后,手里还攥着半个没吃完的肉包,含糊不清地说:“我昨晚查了资料,明孝陵的神道石刻下面藏着通往地宫的密道,当年顾家人就是从那里把另一部分宝藏运进去的。不过那密道入口被一块万斤重的石碑挡住了,普通人根本挪不动。”

我们打车直奔明孝陵,车子刚到景区门口,就看到一群穿着黑色西装的人在神道附近徘徊,他们戴着墨镜,手里拿着洛阳铲,显然是影子组织的人。我赶紧让司机停车,绕到景区的后门,从一条荒废的小路偷偷溜了进去。

小路两旁长满了齐腰高的杂草,露水打湿了裤脚,冰凉的触感顺着皮肤往上爬。走了大约二十分钟,我们终于看到了神道的石刻——一对对石象、石马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侧,在薄雾中像极了守卫地宫的士兵。青铜罗盘的指针突然剧烈震动,指向最南端的那对石象。

“入口应该在石象下面。”我蹲下身,仔细观察石象的底座,发现底座的缝隙里卡着一些新鲜的泥土,显然最近有人动过。李教授从背包里拿出一把洛阳铲,顺着缝隙往下挖,挖了大约三十厘米,碰到了一块坚硬的物体——是铁板!

“果然有问题!”老张兴奋地说,我们合力把铁板掀开,下面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洞口周围的泥土上还留着脚印,大小和影子组织成员的鞋子完全吻合。“他们已经进去了!我们快跟上!”

我们顺着洞口往下爬,通道里弥漫着一股霉味,墙壁上的砖块布满了青苔,时不时有碎石从头顶掉落。走了大约十分钟,通道突然变得宽敞起来,前面出现了一道石门,石门上刻着“明孝陵地宫”四个字,门缝里渗出一股刺鼻的硫磺味。

“小心!门后可能有火药!”李教授掏出一根长棍,小心翼翼地推开石门。门后是一条长长的甬道,甬道两侧的墙壁上布满了小孔,小孔里插着生锈的箭簇——是“七星防盗阵”的第一关,毒箭阵!

“这些箭簇上涂了剧毒,只要碰到就会立刻毙命。”李教授从背包里拿出一块铜镜,对着小孔反射阳光,阳光照进小孔的瞬间,甬道两侧突然传来“咔哒”的声响,毒箭阵竟然自动关闭了。“当年顾家人为了方便取走宝藏,在阵法里装了机关,只要用阳光照射特定的小孔,就能关闭阵法。”

我们顺着甬道往前走,来到第二关——流沙阵。甬道的地面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黄沙,黄沙下面隐约能看到一些白骨,显然之前有盗墓贼死在这里。老张从背包里拿出一根绳子,一端系在自己腰上,另一端让我们拉住,小心翼翼地踩着黄沙往前走。

“千万别踩错位置!”老张的声音里带着紧张,“流沙下面有陷阱,只要踩错一步,就会被流沙吞噬。”他走得很慢,每走一步都要观察半天,我们跟在他身后,大气都不敢喘。

终于,我们穿过了流沙阵,来到第三关——水牢。水牢里灌满了浑浊的水,水面上漂浮着几块木板,木板下面藏着锋利的暗礁。我掏出青铜罗盘,指针指向水面中央的一块木板,那块木板上刻着一个“顾”字——是顾家人留下的标记!

我们踩着木板,小心翼翼地穿过水牢,终于来到了地宫的入口。入口处有一扇巨大的石门,石门上刻着朱元璋的画像,画像下面有一个凹槽,正好能放下爷爷给我的青铜罗盘。我把罗盘嵌进凹槽里,罗盘指针突然停止转动,发出一道微弱的绿光。石门“轰隆”一声,缓缓向内打开,一股浓郁的檀香扑面而来,里面竟然是一间巨大的墓室。

墓室中央放着一个巨大的红木棺材,棺材上镶嵌着无数颗宝石,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棺材周围摆着十几个青花瓷瓶,瓶身上画着龙纹图案,看起来像是明代永乐年间的官窑瓷器。而在墓室的角落里,放着一个巨大的铁箱,铁箱上挂着一把铜锁,锁芯里刻着“顾家”两个字——正是我们要找的另一部分宝藏!

“找到了!终于找到了!”老张激动得热泪盈眶,就要冲过去打开铁箱。

“别动!”我一把拉住他,“你看地上的脚印,影子组织的人已经来过了,但是他们没有打开铁箱,说明这里有陷阱。”我蹲下身,仔细观察地面,发现铁箱周围的地砖比其他地方略高半寸,边缘还残留着细微的刻痕——是“连环翻板”陷阱,只要踩错一步,就会掉进下面的尖刺坑。

李教授从背包里拿出一张明孝陵地宫的结构图,指着铁箱周围的地砖说:“按照图纸上的标注,我们要踩着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的地砖走,才能避开陷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们按照图纸上的标注,小心翼翼地踩着地砖走到铁箱前。铁箱上的铜锁需要两把钥匙才能打开,一把是爷爷给我的青铜钥匙,另一把是顾家的“暗门钥匙”——也就是影子组织那个穿黑色风衣的男人手里的钥匙。

“没有另一把钥匙,我们怎么打开铁箱?”老张着急地问。

我突然想起爷爷日记里的一句话:“顾家钥匙,相生相克,青铜为阳,暗门为阴,阴阳相合,方能开启。”我掏出青铜钥匙,放在铜锁的锁芯上,然后将体内的阳气注入钥匙,青铜钥匙突然发出一道金色的光芒,与铜锁上的“顾”字相互呼应。“咔哒”一声,铜锁竟然自动弹开了!

“原来不需要暗门钥匙也能打开!”我兴奋地说,打开铁箱——里面装满了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还有一本泛黄的账簿,账簿上记录着顾家把宝藏运进明孝陵的经过,以及另一部分宝藏的下落——竟然藏在北京的十三陵里!

“还有一部分宝藏在十三陵?”李教授惊讶地说,“难怪影子组织的人这么执着于这批宝藏,他们是想把所有的宝藏都找出来,倒卖出国!”

就在我们准备离开的时候,墓室的顶部突然传来“轰隆”的声响,大量的石块从头顶掉落。“不好!地宫要塌了!”李教授大喊着,拉着我和老张朝着出口跑去。我们刚跑出地宫,身后就传来一声巨响,地宫的入口被石块彻底堵住,把我们和宝藏隔在了两边。

“宝藏还在里面!我们不能就这么放弃!”老张想要冲回去,却被我拉住。

“现在地宫已经坍塌,我们进去也没用,反而会有生命危险。”我看着坍塌的入口,心里充满了遗憾,“不过没关系,我们已经知道了另一部分宝藏在十三陵,只要我们赶在影子组织之前找到宝藏,就能阻止他们的阴谋。”

我们顺着原路返回,刚走出明孝陵的后门,就看到一辆黑色的面包车停在路边,车窗贴着深色的膜,和之前在苏州看到的那辆一模一样。车门打开,下来一个穿着黑色风衣的男人,正是影子组织的头目——顾明远的后代!

“沈丫头,我们又见面了。”他的手里拿着一把手枪,对准我们,“没想到你们竟然能找到明孝陵的宝藏,不过没关系,现在宝藏已经被埋在地宫里了,你们谁也拿不到。而我,已经知道了十三陵的宝藏下落,只要我拿到那部分宝藏,就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你休想!”我握紧青铜罗盘,准备随时应对他的攻击,“十三陵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有无数的文物和历史遗迹,你要是敢去破坏,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他冷笑一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五个老人,他们的脸上都带着恐惧的表情。“你认识他们吗?他们是当年那五个逃跑工匠的后代,现在在我手里。如果你不想让他们死,就乖乖跟我去十三陵,帮我找到宝藏。否则,我就杀了他们!”

我看着照片上的老人,心里充满了愤怒和担忧。那些老人都是无辜的,我不能因为宝藏而让他们受到伤害。“你别伤害他们!我跟你去十三陵!”

“小满,不能去!他是在骗你!”李教授拉住我,眼神里充满了担忧,“只要我们报警,警察一定会救出那些老人的!”

“报警?来不及了!”穿黑色风衣的男人笑着说,“我已经在他们身上装了炸弹,只要我按下遥控器,他们就会立刻被炸死。如果你想救他们,就现在跟我走!”

我看着他手里的遥控器,知道他没有说谎。我深吸一口气,对李教授和老张说:“李爷爷,老张,你们赶紧报警,让警察去救那些老人。我跟他去十三陵,等找到机会,我会联系你们的。”

“小满,你一个人去太危险了!”老张着急地说。

“放心吧,我不会有事的。”我拍了拍他们的肩膀,跟着穿黑色风衣的男人上了面包车。车子缓缓启动,朝着北京的方向驶去。我坐在车里,看着窗外不断后退的景色,心里充满了忐忑。十三陵比明孝陵更加危险,里面的机关也更加复杂,我一个人能应付吗?

车子行驶了大约五个小时,终于到达了北京。穿黑色风衣的男人把我带到一家隐蔽的客栈,关在一个房间里。房间里没有窗户,只有一盏昏暗的灯泡,墙角放着一张床和一张桌子。“你好好休息,明天我们就去十三陵。如果你敢逃跑,那些老人就会死无葬身之地。”他说完,就锁上门离开了。

我坐在床上,掏出藏在鞋底的青铜罗盘——幸好他没有搜我的身。罗盘指针在房间里转动了一圈,最终指向北方——是十三陵的方向。我想起爷爷日记里的一句话:“十三陵地宫,以‘明’为钥,以‘孝’为门,明孝相合,方能入内。”看来,要进入十三陵的地宫,需要用到爷爷给我的青铜罗盘和顾家的某种信物。

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我在想,李教授和老张有没有报警?警察有没有找到那些老人?明天去十三陵,我该怎么应对穿黑色风衣的男人和他的手下?还有,十三陵的宝藏到底藏在哪里?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接着是钥匙开门的声音。我赶紧闭上眼睛,假装睡着。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小满,快醒醒!”

我睁开眼睛,看到李教授和老张站在我面前,他们的身后还跟着几个警察。“李爷爷,老张,你们怎么来了?”我激动地坐起来。

“我们报警后,警察通过监控找到了这辆面包车的行踪,一路跟到了北京。那些老人也已经被救出来了,都很安全。”李教授笑着说,“现在,我们要去十三陵,阻止影子组织的人找到宝藏!”

我们跟着警察,悄悄离开了客栈,朝着十三陵的方向驶去。车子在夜色中行驶,我的心里充满了期待和紧张。十三陵的宝藏到底藏在哪里?影子组织的人会不会已经到达了那里?我们能赶在他们之前找到宝藏,保护好国家的文物吗?

车子到达十三陵的时候,天刚蒙蒙亮。景区里还没有游客,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在巡逻。我们跟着警察,悄悄地来到十三陵的核心区域——长陵。长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也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陵墓。

青铜罗盘的指针在长陵的宝城前疯狂转动,宝城的城墙高达十米,上面长满了杂草,看起来非常坚固。“宝藏应该藏在宝城下面的地宫里。”李教授指着宝城的城墙说,“不过地宫的入口非常隐蔽,一般人根本找不到。”

我们在宝城周围搜索了半天,终于在城墙的东南角发现了一个隐蔽的洞口,洞口周围的杂草被人清理过,显然影子组织的人已经进去了。“我们快跟上!”警察队长带头走进洞口,我们跟在他身后,小心翼翼地朝着地宫的方向走去。

地宫的通道里漆黑一片,只有手电筒的光芒照亮了前方的道路。通道里弥漫着一股刺鼻的霉味,墙壁上的砖块布满了裂缝,时不时有泥土掉落。走了大约半个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地宫的入口,入口处有一扇巨大的石门,石门上刻着龙纹图案,看起来非常壮观。

石门的旁边站着几个穿黑色西装的男人,他们看到我们,立刻掏出匕首,朝着我们扑过来。警察们赶紧掏出枪,对准他们:“不许动!我们是警察!”

穿黑色西装的男人吓得不敢动,纷纷放下匕首,举手投降。我们走进地宫,看到穿黑色风衣的男人正站在一个巨大的铁箱前,手里拿着一把金色的钥匙,准备打开铁箱。“你们怎么会在这里?那些老人呢?”他看到我们,惊讶地问。

“那些老人已经被我们救出来了,你别再痴心妄想了!”我握紧青铜罗盘,“这些宝藏是国家的,不是你的私产,赶紧放下钥匙,跟我们去自首!”

他冷笑一声,把钥匙插进铁箱的锁芯里:“自首?我顾家人为了这批宝藏,付出了这么多,怎么可能放弃?今天就算是死,我也要把宝藏带走!”他说完,就要打开铁箱。

就在这时,地宫的顶部突然开始掉落石块,墙壁上的裂缝越来越大。“不好!地宫要塌了!”警察队长大喊着,拉着我们朝着出口跑去。穿黑色风衣的男人想要跟着我们跑,却被掉落的石块砸中了腿,倒在地上。

我们跑出地宫,身后传来一声巨响,地宫的入口被石块彻底堵住,把穿黑色风衣的男人埋在了里面。“终于结束了!”老张喘着气,擦了擦脸上的汗。

我却皱起眉头,刚才在了你地宫里的时候,我看到铁箱的旁边还有一个隐蔽的洞口,洞口里泛着微弱的光芒,像是还有另一间墓室。而且,青铜罗盘的指针还在转动,指向那个洞口的方向。

“李爷爷,老张,你们看,地宫的里面还有一间墓室!”我指着坍塌的入口说,“而且青铜罗盘的指针还在转动,说明那里还有宝藏!”

李教授和老张顺着我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坍塌的入口处有一个微弱的光点。“我们不能就这么离开,必须找到那间墓室,把所有的宝藏都找出来,交给国家。”李教授坚定地说。

警察队长也点了点头:“我们现在就联系文物局,让他们派专业的团队过来,清理坍塌的石块,寻找那间墓室。”

我们在十三陵的宝城前等待着文物局的专业团队,心里充满了期待。顾家的宝藏到底还有多少?那间墓室里藏着什么秘密?我们能顺利找到所有的宝藏,保护好国家的文物吗?

十三陵长陵的宝城前,晨光正透过云层洒在斑驳的城墙上,我手里的青铜罗盘仍在微微发烫,指针穿透坍塌石块的缝隙,固执地指向地宫深处那抹微弱的光点。文物局的专业团队带着重型设备赶来时,李教授正蹲在坍塌处,用小刷子清理石块上的泥土——他在一块断裂的青石板上发现了熟悉的顾家族徽,鹰喙衔着的铜钱纹路里还嵌着半片金箔,显然是从铁箱里散落出来的。

“这石板是地宫第二层的承重石,”李教授指着石板边缘的榫卯结构,“说明里面确实有第二间墓室,而且规模不会小。顾家人当年应该是利用长陵地宫的原有结构,又扩建了暗室,专门用来存放这批宝藏。”

文物局的张局长蹲下身,仔细观察着族徽:“从金箔的氧化程度来看,这批宝藏至少在里面藏了两百年。现在最麻烦的是,坍塌的石块太多,重型设备无法直接进入,只能靠人工清理,速度会很慢。”

我突然想起爷爷日记里提到的“地脉共鸣”——守陵人能通过血脉感知地脉走向,找到地宫的薄弱点。我将手掌贴在坍塌的石块上,闭上眼睛,试着调动体内的守陵人血脉。很快,一股微弱的震动从掌心传来,顺着手臂蔓延到胸口的守墓令,守墓令瞬间发烫,与青铜罗盘形成了奇妙的共鸣。

“我知道哪里有薄弱点!”我睁开眼睛,指向宝城城墙的西侧,“那里的地脉能量最弱,而且靠近地宫的通风道,只要从那里打个洞,就能绕开坍塌区域,直接进入第二间墓室。”

张局长立刻安排工人按照我指的方向挖掘。工人们用洛阳铲小心地钻探,每挖一米就用探测器检查一次,生怕触发隐藏的机关。老张在一旁帮忙递工具,时不时凑过来问:“沈丫头,你说这第二间墓室里会有什么?会不会有朱元璋当年用过的玉玺?”

我笑着摇头:“顾家的宝藏以明清两代的文物为主,玉玺这种国宝应该在故宫博物院里。不过说不定会有一些皇家赏赐的字画,比如唐伯虎、文徵明的真迹。”

挖掘工作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当钻杆终于穿透土层,传来“咚”的一声闷响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工人小心翼翼地扩大洞口,一股带着檀香的冷气从洞口涌出,里面隐约传来滴水的声音。

李教授第一个拿着手电筒钻进洞口,我和张局长紧随其后。通道狭窄而潮湿,墙壁上的砖块布满了青苔,每隔几米就有一个通风口,月光从通风口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走了大约十分钟,通道突然变得宽敞起来,眼前出现了一扇石门,石门上刻着一幅完整的“清明上河图”微型浮雕,浮雕的右下角刻着“顾家藏”三个字。

“这石门应该就是第二间墓室的入口了。”李教授用手电筒照着浮雕,“浮雕上的船只、人物都和真迹一模一样,顾家能请到这么厉害的工匠,可见当年的实力有多雄厚。”

我将青铜罗盘贴在石门上,罗盘指针顺着浮雕的纹路移动,最终停在一艘船的船舵位置。“这里是机关的关键!”我用手指轻轻按压船舵,石门发出“咔哒”一声轻响,缓缓向内打开。

门后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惊呆了——第二间墓室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足足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墓室的四周摆放着一排排红木架子,架子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文物:有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缠枝莲纹罐、清代康熙年间的五彩花鸟纹盘,还有大量的金银器和玉器。墓室的中央放着一个巨大的紫檀木箱子,箱子上镶嵌着七颗夜明珠,在黑暗中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这些文物的数量比寒山寺和明孝陵的加起来还要多!”张局长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而且每一件都是完好无损的,这简直是考古史上的奇迹!”

我走到紫檀木箱子前,箱子上没有锁,只有一个凹槽,形状正好和爷爷给我的青铜罗盘吻合。我将罗盘嵌进凹槽里,箱子“轰隆”一声,自动弹开。箱子里装着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一叠用丝绸包裹的字画和一本厚厚的族谱。

我小心翼翼地打开丝绸,里面是一幅文徵明的《兰亭序》摹本,字迹飘逸,墨色均匀,显然是真迹。族谱则详细记录了顾家人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代光绪年间的家族历史,其中有几页用红笔标注着“献宝”“护宝”的记录,还提到了一个名字——“沈守义”。

“沈守义?这不是你爷爷的名字吗?”李教授凑过来看,“原来你爷爷的祖上和顾家是世交,一直负责保护这批宝藏。你爷爷当年阻止顾明远倒卖文物,也是在履行祖上的承诺。”

我看着族谱上爷爷的名字,眼眶突然湿润了。原来爷爷一直在默默守护着这批宝藏,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现在,我终于完成了爷爷的遗愿,将所有的宝藏都找了出来,交给了国家。

就在我们准备离开墓室的时候,我的青铜罗盘突然剧烈震动起来,指针指向墓室的西北角。我顺着指针的方向看去,那里的墙壁上有一道细微的裂缝,裂缝里泛着微弱的红光。“那里有问题!”我走过去,用手敲了敲墙壁,声音是空的——里面还有一间暗室!

张局长立刻安排工人用工具撬开墙壁,墙壁后面果然有一间更小的暗室。暗室里只有一个黑色的木盒,木盒上刻着“禁”字,看起来非常神秘。我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里面装着一卷泛黄的圣旨和一封信。

圣旨是明代万历皇帝颁发给顾家长辈的,上面写着:“顾家忠勇,特赐珍宝,望世代守护,待天下太平,献于国家。”信件则是顾明远的父亲写给后代的,里面解释了顾明远当年为什么会背叛家族——他是被影子组织的前身威胁,家人的性命都在他们手里,他不得不听从他们的命令。信的最后还提到,影子组织的总部藏在西安的一座古墓里,里面有他们倒卖文物的证据和名单。

“原来顾明远也是被逼的!”老张感慨地说,“他的后代却一直被蒙在鼓里,还以为自己在替祖先复仇,真是太可悲了。”

李教授点了点头:“现在真相终于大白了。我们不仅找到了顾家的宝藏,还找到了影子组织的线索。只要我们能找到他们的总部,就能将这个倒卖文物的团伙彻底摧毁,保护更多的国家文物。”

我们带着圣旨和信件回到地面,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将墓室里的文物小心翼翼地搬运出来。张局长拿着圣旨,激动地说:“这道圣旨和信件太重要了,它们能证明这批宝藏的合法性,还能帮助我们彻底查清影子组织的罪行。我现在就联系公安部,让他们派人去西安,寻找影子组织的总部。”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留在十三陵,协助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整理文物清单和相关资料。经过统计,第二间墓室里一共有两千多件文物,其中包括五十多幅明清两代的名人字画、一百多件青花瓷和玉器,还有大量的金银器和珠宝,总价值难以估量。这些文物被分别运往北京、南京和苏州的博物馆,进行修复和展览,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一周后,公安部传来消息,他们根据信件里的线索,在西安的一座唐代古墓里找到了影子组织的总部,抓获了三十多名团伙成员,缴获了大量的文物和倒卖文物的证据。至此,这个危害了近百年的文物倒卖团伙终于被彻底摧毁。

事情告一段落后,我、李教授和老张一起回到了苏州。爷爷的旧宅已经被修缮一新,里面摆放着爷爷生前收集的古董和书籍。我将爷爷的青铜罗盘和守墓令放在客厅的桌子上,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像是在诉说着这段惊心动魄的寻宝经历。

“小满,文物局的领导让我转告你,他们要在全国范围内宣传你的事迹,还要给你颁发‘国家文物保护杰出贡献奖’。”李教授坐在沙发上,喝着茶说,“另外,西安的考古队最近在那座唐代古墓里发现了一些新的线索,可能和另一批唐代的文物有关,他们希望你能去帮忙。”

我看着窗外的苏州街景,心里充满了感慨。这段寻宝经历让我成长了很多,也让我明白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虽然顾家的宝藏已经找到,影子组织也被摧毁,但还有很多文物散落在民间,甚至流失到国外,需要我们去寻找和保护。

“我愿意去西安!”我坚定地说,“只要能保护国家的文物,无论去哪里,我都愿意。”

老张也兴奋地说:“我跟你一起去!我最近研究了很多唐代的历史和古墓结构,说不定能帮上忙。”

李教授笑着点头:“好!我们明天就出发去西安。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得先去看看那些工匠的后代,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

我们来到工匠后代的家里,他们正在院子里喝茶聊天。看到我们,他们赶紧迎了上来,热情地邀请我们坐下。当我们告诉他们影子组织已经被摧毁,顾家的宝藏也已经交给国家,他们的祖先终于可以安息时,老人们激动得热泪盈眶,拉着我们的手不停地道谢。

“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为我们的祖先正名,也谢谢你们保护了国家的文物。”一位老人哽咽着说,“我们祖祖辈辈都在等着这一天,现在终于等到了!”

离开工匠后代的家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苏州的街头灯火通明,人们在街头巷尾散步、聊天,享受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我知道,这份平静和幸福来之不易,是无数像爷爷、像那些工匠一样的人用生命和汗水换来的。

回到爷爷的旧宅,我收拾好行李,准备明天出发去西安。青铜罗盘放在行李箱里,仍然在微微发烫,像是在期待着新的冒险。我知道,西安的唐代古墓里一定藏着更多的秘密,也会有更多的危险在等着我们。但我不会害怕,因为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李教授、老张,还有无数为了保护文物而努力的人在支持着我。

第二天一早,我们登上了前往西安的火车。火车在铁轨上飞驰,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从江南的水乡变成了北方的平原。我的心里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紧张。西安的唐代古墓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那些唐代的文物能不能顺利找到?我们又会遇到什么样的危险和挑战?

火车到达西安的时候,天刚蒙蒙亮。我们走出火车站,看到西安的城墙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壮观。考古队的人已经在火车站外等着我们,他们手里拿着一张古墓的地图,脸上带着兴奋的表情。

“沈小姐,李教授,张先生,欢迎来到西安!”考古队的王队长热情地说,“我们在古墓里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符号,和顾家宝藏里的符号很相似,我们怀疑这两座古墓之间有联系。现在,我们就带你们去古墓现场看看。”

我们跟着王队长,朝着古墓的方向驶去。车子在西安的街道上行驶,我的心里充满了期待。唐代的文物、神秘的符号、未知的联系……这一切都在吸引着我,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揭开这些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