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一句话:肝就完了!(1/1)
与殷雨萱经过一番深入且细致的商讨后,俞醉心中已然有了明晰的规划,她转眼就找上了系统。
“系统,到时候我选定的商品原材料,能通过物流的方式到我的家乡吗?”俞醉认真地询问道。
【需要增加物流费用。】系统那毫无感情波动的声音响起,一本正经地回复着俞醉的问题。
“好咧。”俞醉毫不犹豫地赶紧应了下来,在她看来,一点物流费用根本算不了什么。
毕竟,如果接下来的一切都能按照她所设想的顺利推进,那么未来她将拥有属于自己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渠道,这对于她的商业版图扩张而言,无疑是一个极为关键的突破。
俞醉怎么也没想到,在不经意之间,自己的生意规模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从最初那个小小的杂货铺,一步步发展到如今,即将拥有更多的产业和资源,这一切的变化让她既惊喜又感慨。
紧接着,俞醉脚步轻快地找上了曾惜文。
此时的曾惜文正专注于店铺的事务,看到俞醉走来。
她敏锐地察觉到俞醉脸上洋溢着的笑意,那笑意仿佛都要溢出来了,根本就控制不住。
“怎么了?”曾惜文停下手中的活,主动询问道,眼中满是关切与好奇。
“供应商那边,说是愿意给我提供茶叶的母树以及两种果树让我种植,我想着要不要把种植基地建设在老家。”俞醉一脸认真地说着自己心中的想法。
他们的家乡三水村,地理位置并不算偏远,甚至离城市还挺近的,但是到城市还得山路十八弯,交通相对没那么便利,而且周围都是各种各样的山林。
所以根本就没有支柱性产业,城市的便捷也辐射不到他们村庄。
因此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出外打工,谋求更好的生活。
而现在留在村庄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
他们习惯了自给自足的宁静生活,依靠着自家的山地田地种植一些农作物,以此赚取一些额外的收入。
俞醉觉得,如果能有合适的产业进入村庄,或许能够为这个略显沉寂的村庄注入新的活力,让它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曾惜文听着这话,微微愣了一下,脑海中迅速思索着俞醉话语中的含义,“你是想让村子里换茶树种植?然后再种果树?”
“嗯。”俞醉用力地点了点头,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曾惜文听后,这才恍然大悟,脸上随即绽放出开心的笑容,兴奋道:“可以啊!我们村子里的山比较多,而且本身的土壤、气候条件就很适合种植茶叶,果树的话也行!不过比较适合种植葡萄跟水蜜桃,梨也可以。”
曾惜文就像打开了话匣子,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家乡种植的知识点尽数告知俞醉。
她很清楚这件事对于俞记杂货铺以及家乡而言,都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而且,这件事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好处。
其一,俞记杂货铺拥有了自己专属的货源,这将极大地提升店铺商品的独特性和竞争力。
其二,能够带动家乡的发展,让村里的人们有更多的收入来源,而这对于俞记杂货铺的名气来说,无疑也是一件锦上添花的好事,一个积极回馈家乡的品牌形象,必将赢得更多人的赞誉和支持。
俞醉听着曾惜文的侃侃而谈,心中原本还有些忐忑的情绪,此刻也彻底安心了下来。
“回乡投资这件事,好谈吗?村里人都会支持吗?”俞醉微微皱眉,对于村子里的总体情况,她了解得并不是很清楚。
毕竟从初中开始,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头读书,只有在假期才会回到家乡。
偶尔回去,一般也只是在自己家里以及自家的山里活动,与村里其他人的交流并不多。
“村里都是同姓的,都是你的一些叔叔伯伯的,村长你也知道,还是你那位堂伯父呢!他人挺好的,一直都挺照顾村里人的,之前村里的茶厂就是他从外头招商来的,只是现在村里劳动力少了,茶厂效益不是很好,都说想要转让了,如果你能拿下,正好也行。”曾惜文耐心地继续解释道。
她之所以能够如此笃定地给出这样的意见,也是因为她亲眼见证了俞记杂货铺的蓬勃发展。
就拿店里的俞记红茶来说,这几天的销售量一直都很不错,而且还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只为品尝和购买这款独特的红茶。
她相信,即使将种植基地建在三水村,相同的品种,即便因为地域原因品质稍有变化,也绝对能够凭借俞记杂货铺的品牌影响力卖上一个好价格。
而只要将这个红茶基地建设起来,那么未来,俞记杂货铺就如同拥有了一棵摇钱树,将有源源不断的收入。
至于茶厂,如果能掌握在自己手中,那更是如虎添翼,能够更好地把控产品质量和生产环节。
也不容易被人卡脖子。
她之前并不明白为何俞醉要弄自制商品,后续了解后,她也挺支持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好。”俞醉认真地将曾惜文所说的这一点记录了下来,心中开始勾勒起未来在老家发展产业的蓝图。
不过关于移栽茶树母树这件事,俞醉倒是有自己更为周全的想法。
“现在自己弄茶叶的人还多吗?”俞醉问道。
“这两年少了很多,都去外面打工了。”曾惜文应道。
实际上,在茶叶采摘的时节,只有清明节前的茶叶最为值钱。
很多稍微年轻一点的村民,在摘完最值钱的几茬茶叶之后,便扔下茶山给家里的老人,自己则外出打工去了。
甚至还有一些人,直接就放弃了茶叶种植。因为茶叶种植需要施肥等一系列成本投入,很多人忙活了一年下来,发现扣除肥料钱之后,根本就剩不下什么钱。
她自己之前也是如此,尤其是两个孩子要读书,生活开销较大,她心里清楚,单靠种田种茶根本无法维持家庭的正常运转。
她想,只要家乡能提供足够的赚钱机会,很多人应该也愿意留在家乡。
“我想的是承包。”俞醉目光坚定地开口道,“因为茶树幼苗比较珍贵,如果卖给他们,他们怕是也心有疑虑,而且,卖给他们也有泄漏的风险。”
除此之外,俞醉考虑的还有一点,那就是被泄漏之后,别人会假借俞记杂货铺的名号售卖茶叶,毕竟来源是一样的!
毕竟茶叶这种东西,实际上,很难辨别。
尤其是她在后期制作上,还有手法以及材料的不同。
她并不想别人太过关注其中的区别,还不如让他们认为,是树苗的不同,这样更有利于维护俞记杂货铺茶叶的独特性和品牌形象。
听着俞醉这么说,曾惜文轻轻叹了一口气道:“承包也可以,但是后续如果你赚钱了,他们只会想着拿回去,有时候人情世故比较多。”
俞醉微微顿了顿,心中暗忖,母亲说得还真的有可能。
尤其是在涉及钱的问题上,人性的复杂往往会凸显出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可能会随之而来。
“那就先承包,后续如果有人愿意种植,再向我高价购买茶树苗,并且只能出售给我。”俞醉略作思考后,果断地回道,“到时候签订合同,并且让村长做见证吧!”
至少有一个时间界限。
或许等到大规模种植后,就没那么惹人注意了。
“这样也行。”曾惜文点头表示赞同,“你堂叔肯定愿意给你保证的,有他在,应该也能压住人。”
“嗯。”俞醉点头,心中对未来的规划愈发清晰。
“那我给你你堂叔的联系方式,你可以跟他先聊聊。”曾惜文说着,便准备去拿手机查找联系方式。
她现在早已经不会将俞醉当成简单的孩子来对待,她看到了女儿的成长和能力,她相信俞醉能够处理好这些事情。
“嗯。”俞醉点头,她知道这件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需要耐心地逐步推进。
如果在家乡的茶厂能够顺利发展起来,后续果树种植之后,也能够在村里建设工厂,直接进行生产加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不过,俞醉很快又意识到了一点。
那就是茶树与果树从种植到产生回报的时间太长了,前期还得大量的资金投入。
当然,从长远来看,这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反正目前,俞记杂货铺每日都有增加新品,也不一定要马上上线自制商品。
再者,自制商品的研发和生产不是还在进行着嘛!
还能让顾师傅多做一些水果糖,看看哪一种水果糖的销量更好呢!
或许,还能考虑加一个水果罐头的品类。
俞醉在脑海里盘算了起来,越盘算,心中越充满希望。
她真的太喜欢这种充满奔头的生活了!
一句话:肝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