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他要罗马授权书,咱们给他写一张(1/1)
从蒂罗尔保路事件以来,瑞士人和吴王这边的关系就一直不错。
从几十年前开始,由于土地贫瘠,瑞士地区一直在向外输出雇佣兵,而且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正规。他们并不是寻常的那种,随便花钱就招揽来的卖命的人。相反,得去走州政府的渠道,和他们签订正式的协议,才能雇到正规的瑞士兵。
这个时代的瑞士,还是个比较松散的联邦。在不同地区,当地居民组成的自治政权,也就是州政府,掌握着很大权力。所以,这种合同,也不止是商业行为,而是州政府和雇主之间的协议,往往也会带上浓厚的政治色彩。
当然,这样做也有好处。
由于有州政府担保,所以瑞士雇佣兵比其他佣兵团要稳定的多。很多佣兵团会选择捞一把就跑,或者干脆不走了,留下来当地头蛇。但瑞士雇佣兵,本质上是各州自己掌握的军队,有时候哈布斯堡之类的人来了,还得回家去守卫。
州政府没法和那些佣兵团长一样直接开溜,也不希望自己的军队像斯福尔扎家族那样跑去其他地方自立了。因此,他们需要考虑佣兵生意的可持续性,会严格遵守条约,并限制佣兵的一些出格行为。
这些瑞士兵,互相都是邻里亲戚,有自己的家业,所以很顾及名声,宁可冒险也不乐意被其他人看做懦夫和背叛者。相反,战斗中表现英勇的人,会成为英雄,受到众人的特殊照顾。这样一来,他们纪律良好,战斗意志坚决,也就可以理解了。
之前请他们的时候,筑路团队也是找了一番关系的。有几个商人,和瑞士那边经常有生意往来,于是找到了乌里州的州政府。在他们的牵线下,双方达成协议:瑞士人帮他们对付当地领主,他们则利用王府的关系,去君士坦丁堡那边,设法帮瑞士人解决一些外交问题。
按照瑞士人的说法,早在古罗马时代,就有人从意大利本土,迁徙到当地定居了。后来罗马衰落瓦解,这里也被不同的蛮族贵族先后控制。最后,哈布斯堡家族通过联姻和吞并,控制了当地大部分地区,成为了最大的领主。
一开始,当地人与“罗马人民的国王”鲁道夫达成了协议。当地居民会向鲁道夫效忠,作为报偿,鲁道夫会保护他们的自治权利,并且永远把当地作为国王的直属领地。
鲁道夫本人一直在遵守诺言,当地人也按照约定效忠于他。然而,鲁道夫死后,哈布斯堡家族陷入内战。为了筹钱,他们很快违背了承诺,把瑞士卖给了当时的蒂罗尔伯爵,而伯爵又进一步分封,把领地拆开,给了不同领主。
朱文奎一开始不太理解,为什么在欧洲,很多人都这么重视“国王直属”的身份,甚至把这作为重要的特权,宁可用很多其他方面的承诺去换。后来,他才发现,这边的封建领主,就跟元朝的那些包税人差不多——或者说包税人都只能算领主的简易版本,毕竟他们只用管钱就行了,领主要搜刮的可就多了。
哈布斯堡家族违背承诺之后,大大小小的领主都涌入瑞士,随即开始横征暴敛,试图尽快获取足够的钱财回本。当地人对此极为不满。
据说,有个叫威廉·退尔的人,带着儿子来到阿特尔多夫城。城主盖斯勒把国王的帽子挂在一根长杆子上,要求所有人路过的时候都要鞠躬致敬。威廉退尔拒绝鞠躬,结果被逮捕。
盖斯勒把退尔的儿子也抓起来,在他头上放了个苹果,告诉退尔,如果能用弩箭射中苹果,就放他们离开。退尔是个神射手,一箭正中苹果,没有伤到人。
不过,在开始赌局之前,退尔又另外藏了一支箭。万一失败,就把盖斯勒也射死。盖斯勒的手下搜出了这支箭矢,因此退尔再次被捕,被押往湖中设置的监狱。
然而,在运送的路上,突然风雨大作。退尔趁机跳船逃走,并返回岸上,号召当地人反抗领主的统治。几天后,退尔带领民众伏击盖斯勒的军队,亲手把他射死。
这个故事被瑞士人作为独立的开端,传播到现在,已经颇为出名了。不过,在正式的外交场合,瑞士的官员们更经常使用另一种说法——他们宣称,瑞士人定居和自治的权力,可以追溯到古典时代,是当时的罗马皇帝,亲自授权给他们的祖先的。此后,他们代代繁衍,形成了现在的各州。
因此,哪怕哈布斯堡或者神圣罗马帝国官方,否认之前的承诺,扬言要收回他们的自治权,他们也可以置之不理。因为这权力直接来自罗马帝国,在欧洲,属于最无可撼动的那种。你神罗是个什么野路子玩意儿,也配质疑人家?
当然,这样也有个问题,就是全欧洲都知道罗马的授权好用。因此,只要有机会,大家都争相使用罗马名头。从教宗宣称的“君士坦丁赠礼”,说罗马当时给了他统治西部的权力;到各路领主自己编的家谱,非要说自己得到过罗马的认可,拥有统治领地的法理……一堆人都在蹭这个热度。
可想而知,这些所谓的罗马授权,就没有几个真的。而且由于大家都在滥用这个借口,导致说出来其实也没什么人信。
不过,紫帐汗国兴起之后,有人想了个办法:想要知道这些文书真假,其实很简单,因为东帝国一直都在呢,直接问问人家不就行了。
以往,之所以没人用这个办法,什么“文书早已遗失”、“东帝国方面自己都不知道了”等等,其实都只是借口。说白了,还是希腊人现在实力不行,没法维持罗马帝国的权威了。
而现在,人家实力又强大起来,说话也有份量了。既然如此,直接找他们确认一下不就行了。
这份授权,其实也是个口耳相传的故事。教宗的“君士坦丁赠礼”,至少还有一份伪造的文件;这边的山民老乡,却连这种“证据”都拿不出来,属于伪造假古董的手艺都没有……
在这种基础上,和哈布斯堡家族为首的施瓦本贵族们打嘴炮,是肯定吃亏的。就算打仗打赢,这些人也不死心,持之以恒地到处宣扬他们是叛乱者,有机会就来骚扰他们。
所以,瑞士方面希望,吴王团队能够联系紫帐汗国,看能不能给他们补发一个认证。
对吴王团队来说,这个要求反而不难。他们活动了一番之后,真的让汗廷现写了一份文书,说之前罗马的授权是有效的,特发此证明。礼部的一名官员,还专门带上这份文件,跑了一趟瑞士,把这个装裱完整、还盖了摆赛汗大印的文件,给他们送过去。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种认证,就和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分封许可一样,就是走个过场。如果瑞士人没有多次暴打施瓦本贵族,那么这个认证书就算是真的,也不过是一张废纸。
然而,说是这么说,对大多数一贯穷困、常年窝在山里的瑞士人,甚至是那些瑞士乡绅、头领来讲,这么快速的反应,和周全正规的流程,还是让人非常意外。不得不说,这个情绪价值,实在给的太足了……
各州代表齐聚苏黎世,专门举办了仪式,迎接使者和文书。而且,连周围的贵族,实在没想到他们还能突然玩这出,全都傻了眼。一时间,算是让他们又扬眉吐气了一回。瑞士代表甚至公开自称罗马遗老,开始鄙视那些一向眼高于顶的贵族们,都是乡下土包子了。
也是因为这件事,瑞士人一直觉得,这个“大明”的人,说话算数,办事靠谱——在当今的各路统治者中,算是难得一见的美德了。
因此,他也把吴藩当做不可多得的合作者,认为这是最优秀那一档的生意伙伴,不愧是东方来的文明人教出来的。各州还答应,之后如果有需求,还可以继续合作,优先接受吴王府的合同。
后来朱文奎推动步兵训练的时候,也是从瑞士雇佣了一批老兵,弥补吴藩目前严重的军官短缺问题。除了他和杰士卡,在大都亲自指挥训练的火器部队,就数蒂罗尔那边,训练最为严格,编制也最完整了。
这次,战争全面爆发之后,蒂罗尔地区的官府机构立刻做出反应,调拨了大批士兵前来支援。大约五千多名山民组成的步兵,和将近三千名骑兵组成的“蒙古营”,沿着大道向东北前进。他们先经过萨尔茨堡,然后从林茨方向北上,直接赶到了布拉格郊外。
哈布斯堡家族对此全程保持沉默。
按照西吉斯蒙德之前的要求,各地的领主都要行动起来,自行拦截和剿灭领地上产生、经过的叛军,防止他们最后汇集在一起,增大围剿难度,造成巨大的灾难。
各大贵族也纷纷表示,这次的暴动非同一般,叛军出乎意料地强大,已经不是一般的暴民了。所有贵族的共同利益,都遭到了这些强横暴徒的侵犯,因此一定会尽力消灭他们。
然而,这个规模的暴民,对于哈布斯堡家族来说,有点过于强横了……因此,他们不但没有拦截,还以防御紫帐汗国趁虚北上为借口,把家族控制的主力军队,都调到东线,在维也纳周围扎堆去了。
蒂罗尔步兵有五个千户。不过和其他那些编制很虚的千户所不同,朱文奎和杰士卡在考察瑞士那边的情况之后认为,以户籍作为基础,以乡里作为组织结构,来进行广泛的征兵和训练,哪怕在欧洲也是有可行性的——因为瑞士人就是这么做的。
吴藩对于控制比较稳固的地区,也会进行编户籍民,但之前,因为欧洲这边的混乱情况,一直是两个军制并行。一方面让当地人自己组织民兵守卫乡土,一方面用募兵进行地区外的作战。因此,真正的“兵”,和民众是分离的。
而在这里,则开始试行兵民合一,对民众进行普遍的编组和训练。相应地,也会给他们更多机会,让参军的人获得更多政治权力。瑞士人对这一套很熟悉,当地人也能够接受。山下的意大利城市,倒是有人不想出征。不过,他们也不排斥军事化的组织和训练,而且乐意出代役金,因此,也不是太大问题。这些年下来,当地的制度,也愈发成熟了。
至于骑兵,现在的“蒙古营”虽然带个蒙古名字,但其实大部分士兵已经不是蒙古人了。当年参加过保路战争的蒙古奴隶,如今还在军队里的,基本上都是军官了。
现在,蒂罗尔山区的蒙古人,大部分也都在开垦土地,过耕种生活。一些手艺好的,也有跑去意大利当工匠的,但早就没人以放羊为主业了。
虽然在那次之后,也有一些获释蒙古人、钦察人慕名而来,但如今的“蒙古营”里,大部分士兵其实都是当地人。不过,他们依然保持着骑兵传统。
当时的战争影响深远,保路运动的成功,和之后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几乎重塑了当地的社会。而在这个过程中,对大明最为忠诚的群体,就是这些外来的蒙古人。
他们在战争中最为积极,表现出色;之后的建设中,贡献也很突出,给当地人带来的收益,已经远大于他们作为外人,额外分走的那些资源。因此,这些人颇受当地人的赞许,觉得他们是值得尊重的勇士。
一些希望从军建功的青年人,甚至刻意去学习蒙古人的衣着打扮,练习骑马、射击。当然,随着一批又一批新兵的加入,蒙古人的比例越来越低,这些行为也和真正的蒙古人越来越远。按郭康的说法,只是一种建立在当地人自己理解基础上的蒙古cosplay罢了。
至于那些真正来自草原的蒙古人,他们反而不怎么怀念游牧生活,甚至都没有这些模仿者积极……不过练习骑术,终归是有好处的,因此也没人特意去管。
他们赶到之后,朱文奎的军队实力大增,终于有了和敌人主力决战的底气了。
几天后,有消息传来,唐赛儿率领的前锋,已经提前赶到位置。不过,波兰人的速度也很快,双方在抢占几个重要堡垒时,已经开始交手。
不过,目前的形式对于己方有些不利。当地贵族本来还在摇摆,但见到波兰军队之后,又倒向了对方。因此,抢占关键位置的任务,并没有顺利完成。唐赛儿现在已经决定后退,前来和他汇合,让朱文奎先准备好营垒工事,因为这次可能又需要进行对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