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中秋节前的高价(1/1)
味道不错,大家觉得好吃。
然后开始品尝麻辣肉酱的,味道更足,比上一份更有食欲。
到最后换成酸辣味道的,顿时让所有人都折服了。
因此在吃完三种粉丝之后,教练、蔡大妈也加入投票,除了两个不喜欢吃辣椒的选了红烧肉丝,其他的都投了酸辣粉丝。
人们的味蕾是相通的。
刘奕邦笑道:“如果做成方便面的形式,这东西有人买。”
众人点头,“其实我觉得咱们这个比方便面还好吃呢!里面有花生米,还有薄脆,还有肉酱。”
刘奕邦笑道:“既然大家都觉得不错,那我就找食品方便的专家,研究如何做得好吃,如何做到冲泡即食,如何延长保质期。”
周书记和镇长,还有下面的村支书都非常赞同,并且愿意拨款找食品专家。当然了,领导们也要求保密,以防这个好项目被别人抢走了。
没有了杨文文的骚扰,刘奕邦觉得在这边工作的日子每一天都充满干劲儿,不用提防“偷袭”。
到了十月,天气转冷。
刘奕邦捞了几箱活虾和青蟹,送给镇政府食堂一箱虾和一箱蟹,让大家尝尝味道,也给镇长和周书记留了一些,拜托他们把这些送给县里的领导。
对于这样的活,他们两个人当然乐意了,正愁中秋节去领导家里坐坐,不知道带什么呢!
这些东西虽然不是刘奕邦送到领导那里的,但他带领村民在八巷村实验养殖海鲜,在县里都是有名的。
因此,刘奕邦没有刻意专营,去兰市寻找海产收购商,争取在中秋节之前,把这些海产高价卖出去。
这些海产收购商听说有鲜活的海鲜,还不相信呢。
王老板笑呵呵地说:“我说你这小年轻,怎么能胡说呢?咱们这里没有海,哪来的鲜活海鲜?不可能。我这里的海产,都是从外地空运过来的,运到这里,也死得差不多了。”
刘奕邦直接从破旧的面包车上拿下来一个箱子,打开之后,里面的虾活蹦乱跳,“这个对虾,就是我们村在盐碱池里养殖的海鲜,而且我们是在省里畜牧学院指导下养殖的,检测报告也出来了,符合国家标准,而且鲜甜可口,营养丰富。”
王老板一愣,真是开了眼界了,伸手从里面捞了几只对虾,“的确比我从外地进货更加新鲜。真的是养殖的?”
刘奕邦笑笑,“当然是真的,不过今年数量少,先过来探探路。如果价格不错,明年扩大养殖。”
王老板心里火热,“我不管你那边有多少,全部都给我。”
后天就是中秋节,明天早上弄来,这些稀罕的海鲜不愁卖不出去。管他养殖的还是野生的,反正鲜活就是好的。更何况,还有正规机构出的检测报告。
刘奕邦问:“不能全部给你,我还联系了李老板。”
王老板皱眉,“小年轻,你这不地道啊,不知道我是省里的海产老大吗?”
刘奕邦笑笑,“知道,但我不能只找一个客户,那岂不是你给我多少价格,我只能卖什么价格。再说了,我可不是普通的小年轻,而是镇长,专门负责镇子上的经济。当然,我知道你一个大老板不把我一个小镇长放在眼里,可我不是普通的小镇长,我可是从京市派下来发展经济的中央选调生。”
王老板能把生意做得那么大,自然认识三教九流,黑白两道都有人。本来见刘奕邦不识抬举,还想收拾一番,没想到这是有后台的。
再说了,自古以来,民不与官斗,他再有钱,也是民。真要是动了刘奕邦,他估计也没好下场。
王老板笑呵呵地说:“刘镇长能来我们这边发展经济,是我们当地老百姓的福气。尤其是海鲜养殖,连我这个还算见多识广的人,都觉得大有可为。价格好商量,正好在中秋节前上市,咱们就定 15块钱一斤?”
刘奕邦微微一愣,“其实你不用看在我的面子上给太高的价格,按照市场价就行!毕竟我们明年还要养殖更多,不能一直让你做人情。”
王老板听到这话笑了笑,“所以说有这方面的人情成分,但也因为我这边从南方进来的海鲜,运费不菲,本身就很贵。再加上现在中秋节,你那边只有 5亩,顶多也就几千斤!”
刘奕邦摸了摸下巴,“青蟹的价格呢?”
王老板回答:“三两重的,四十一斤。二两到三两之间的,30块钱一斤。再小的,那就只能 10块钱一斤了。”
刘奕邦对这样的价格很满意,“那我就一事不求二主,所有的对虾和青蟹都卖给你!按照估算,应该有四千多斤对虾,大约 1500只青蟹。我可以保证都是活的,你以你的经验安排车辆和水产运输箱。”
王老板笑呵呵地说:“行,我有丰富经验!今天就联系车辆,今天晚上我就亲自带人带车去你们村!对了,八巷村那边的路能通卡车吧?”
刘奕邦回答:“今年我专门让人修了从村里到镇上的路,很宽,能够走卡车。”
“那就好!”王老板松了口气,更加确认刘奕邦是一个非常有上进心而且有手段的人,“我一定亲自过去,今天中午我请刘镇长吃饭!”
刘奕邦摆手,“不用了,我还有点事情,下午还要赶着回去!对了,你去拉货,记得要带钱啊!”
“现金吗?”王老板问道,“要不我们签合同,直接转你们村的账上?”
刘奕邦轻笑,解释道:“村里面没账号,打到我的卡上,不合规矩。再说了,打到卡上,钱只是数字。但如果是现金,那就是一捆捆的钱。我要让老百姓亲眼看到我们养殖的东西是可以卖出去的,他们的力气和血汗没有白费。当天发钱,不仅能够刺激村民的积极性,还能让村民多点收入,好好过节!”
半年多的努力,曾经磨破嘴皮子,连哄带骗,让村民跟他一起干。
今年到了收获的季节,大家看到收获,看到卖了海鲜赚来的钱,明年就会跟着一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