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酸辣粉(二)(1/1)
“小刘镇长,您坐。”一个 40多岁的村支书连忙把镇长身边的椅子挪过来,邀请刘奕邦坐下。
刘奕邦笑了笑:“会议马上开始了,大家赶紧坐下,咱们还要聆听王镇长和周书记传达的会议精神。稍后我也有工作要汇报,我又发现了一个好项目!”
众人听到这话,眼神灼灼地看向刘奕邦。会议精神以后照样能传达,可是好项目可遇不可求!
这些村支书不敢奢望工厂建在他们村上,但能从村子里多招几个人进厂,那也是好事情。
周书记和王镇长显然也跟众人的心思一样,让大家各自落座之后,言简意赅地传达了会议精神。
原本需要絮叨一个多小时的内容,现在 10分钟就搞定了。
周书记笑着问道:“小刘镇长,快说说,你又想到了什么好项目?”
现在他去县里开会,脸上倍有面子。他们这地方自然资源并不好,经济一直上不去。
想开工厂,却根本没有好的项目,也不知道如何打开销路。
之前上面派人下来,很多地方都不愿意要,毕竟很多人做事不正规,经不起查,害怕这些能直达天庭的年轻官员找麻烦,便像踢皮球一样,最后踢给了他们镇。
可谁也没有想到,刘奕邦的到来,一上来就是求团结、求发展,而不是搞斗争。
现在已经有两个厂子搞起来了,粉丝厂几乎每隔一周,都要拉走很多火车皮的粉丝运往东部地区。如今已经实现盈利,一部分用来修路,一部分用来发放老师的工资。
他们在开始建粉丝厂的时候,就鼓励镇上的人多种植土豆。为了打消种植户的忧虑,直接以镇政府的名义签了合同,保证收购。
今年全镇人均收入平均增加三百块钱。也就是说,一家六口,就能增收 1800块钱。
这点钱,对于那些经济发达的地方来说并不多,但对于他们这些经济欠发达、又没有别的出路的贫困区,却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正因为这样,明年会有更多的人种植土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这样亮眼的成绩,不仅让全镇震惊,就连县城里的领导,也非常意外。
正因为有这样的成绩,刘奕邦逐渐有了很大的话语权,也在逐步改善当地的营商环境和政务管理水平。
刘奕邦笑了笑:“大家想必都吃过方便面吧?”
王镇长疑惑道:“小刘镇长,你这是要建一个方便面工厂吗?咱们这边大多种的是黄米、土豆,种植小麦少。如果从其他地方购买面粉,再制作成方便面,成本有点高。”
周书记也点了点头:“是的,方便面的确是个好东西!味道特别浓郁,挺好吃的!上次出差坐火车时,看到很多人吃。用热水泡,汤汤水水的吃一顿,总比干巴巴地啃馒头强。方便面是有市场,但咱们这边未必合适。”
其他村支书听到刘奕邦的话之后,心里有点失望,觉得不太靠谱。
刘奕邦回答:“不是做方便面,而是用咱们的粉条做成即食冲泡的食物,在袋子里也放上调料,开水一泡就能吃!”
众人听到这话都是一愣:“这……这能好吃吗?”
“牛肉粉丝汤好吃吗?粉丝里面加上麻辣肉酱好吃吗?如果做成酸辣味的,再放上肉酱,是不是很开胃?”刘奕邦问道,并不急着说服众人,而是让大家思考。
众人仔细想了想,互相看了几眼:“咱们镇上做的粉丝,烧的羊肉汤、牛肉汤,相当不错!或许真的能成!”
周书记和镇长虽然没有当即表态,但也愿意尝试:“要不让食堂做,咱们尝尝?”
刘奕邦笑着回答:“昨天我已经跟蔡阿姨说了,让她做几种口味的粉丝汤!到时候大家都尝尝,选出来味道最好的,不要有疑虑,公平公正地评价。”
“如果这个即食粉丝工厂能建起来,不仅我们当地增加种植的土豆能卖出去,而且还能至少增加 1000人的就业,带来经济效益,甚至可能比我说的更多。”
这话一说,所有人都大为震惊:“如果这样,明年是不是能多种点土豆?”
他们这里有地,也有劳动力,但唯独没有销售渠道。
因为家家户户都种土豆,除了一部分能卖到城里,剩下的就自家吃。
因此种植的数量并不多,如果能卖得出去,必然能调动很多农户种地的积极性,甚至开荒。
刘奕邦点头:“是的!可以种土豆,也可以种植红薯!另外,为了保证全年都有原材料,咱们还要建造大型冷库,用来存放土豆和红薯。”
“当然了,这些都是循序渐进的,不能一蹴而就。一旦确定这个项目可以上马,咱们就开始做规划。”
大家讨论得十分热烈,憧憬着这个项目能够通过。
到了中午,大家迫不及待地来到食堂,比平时早了 20分钟。
蔡大妈看到领导们都来了,连忙解释:“我是按照平时的吃饭时间做饭的,现在还没做好呢!”
镇长笑了笑:“蔡大姐,你别着急,慢慢做,我们就是想来看看这粉条能做出什么花样!”
蔡大妈听到这话松了口气:“底汤是大骨头汤,粉丝我也已经泡好了,回头在热水里烫一下,浇上大骨头汤和各种味道的肉酱,就可以吃了!”
闻着空气中的肉汤味、香辣味,还有一股让人流口水的酸辣味,大家对今天的粉丝又多了几分好奇。
炸好的花生米放在边上备用,另外,蔡大妈用剩下的油又炸了指甲大小菱形片状的薄脆。
用的是中等粗细的土豆粉,浸泡好之后,变得像一次性筷子那么粗,在热水里烫过之后,分别盛在碗里。
浇上大骨头汤,再放上各种料、花生米、薄脆,喜欢吃香菜的,再放点香菜。
蔡大妈笑道:“我做了三种味道,咱们先吃红烧肉丝味的。”
“多谢蔡大姐!”每个人端走一碗,开始品尝。
大家的态度很虔诚,这可不是一碗普通的粉丝,而是承载着老百姓发家致富的希望,以及发展当地经济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