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一十八章 大明徽章(1/1)

周高冠讲的话并不高雅,也不热血澎湃,但却告诉了在场的所有人,此番服徭役,是为了彻底控制草原,消除战争,为了这一片土地上的子孙后代,不受战争之苦,不遭战争之害……

话讲得很好,可这里坐着的不是里长、甲长,就是老人、耆老。

里长、甲长,多是大户或富农,这些人对周高冠的话虽然认可,但也只局限于点点头,想让这些人主动配合朝廷做事,很难。

老人、耆老,都是上了年纪的,也是人精,活了一辈子,大风大浪总见多了,这些话,也不足以让他们动容。

周高冠游走的目光自然是看清楚了众人心思。

这些人的心思,不容易被撬动。

格物学院弟子是很多,可分散至三行省,一个县又能分几个人?在短时间内,没办法深入数不清的村落之中。

所以要办成事,必须借助这些人,先让他们意识到服徭役的目的、意义。

周高冠知道他们之中不少人在看自己出丑,在等着早点结束好回去,但还是坚持讲完。

无外乎四个字:

大局为重!

可这些人之中,没多少人拥有大局观,他们只在乎小家,与自身利益。

知县曹俊摇了摇头,忍不住叹息,对县丞孙章、主簿胡同宾道:“这下子,镇国公怕是收不了场。说到底,他以为民心可以转为民力,实则不然。”

百姓没有太高的觉悟,这些人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被说动的。

孙章紧锁眉头:“其实此人说得也在理,此战之后再无大战,为子孙为后世,辛劳一次,总好过十几年之后,频频北伐,劳民伤财。”

胡同宾赞同:“确实如此,既然元廷已是没有还手之力,就应该趁势将草原收回来,至少,也应该弄几座城在外,让那些蒙古人不敢南下犯边。”

道理大家都懂。

可谁愿意去干这种没利益的事?

无私奉献?

没人愿啊。

周高冠说完,朱棡走上台,扫视了一圈众人,作揖道:“我是镇国公的弟子朱棡,周兄讲完了,还请大家耐着性子听我几句。”

“谁,他刚刚说叫什么名字?”

知县曹俊打了个哆嗦。

孙章震惊:“好像,是叫朱棡。”

胡同宾深吸一口气:“这个名字,怎么与晋王一样,还有与晋王重名的不成?”

曹俊瞪了一眼胡同宾。

虽说在大明,不允许任何人与皇帝重名,哪怕是谐音也不行,讲究一个避讳。

藩王不在避讳之列。

就是起朱棡这个名字,那也不碍事。

可问题是,他刚才说的不是格物学院的弟子,而是镇国公的弟子!

镇国公的弟子里叫朱棡的,只有一个晋王啊!

娘的,晋王都出动了,顾正臣好大的阵仗,只是朱棡他也解决不了这问题啊……

朱棡淡然一笑,意气风发:“我只想问问,诸位在座的,可有愿意为朝廷效力,愿意为北伐贡献力量,主动安排家中青壮,亦或是自己想出一份力,为北伐大军运输物资的?”

一干里长、甲长、老人、耆老沉默。

朱棡看了两圈,正失望中,一个四方脸,沉稳的中年人站了起来,大声喊道:“我去!”

“此人是谁?”

曹俊询问。

胡同宾眯着眼看了看:“是石楼的甲长郭槐。”

郭槐走出人群,面对朱棡等人,喊道:“朝廷北伐,消灭元廷,没了战乱,少了徭役,说到底得好处的还是老百姓!既是百姓得利,为何不能前往?百姓不往,我郭槐往!”

朱棡眼神热切,沉声道:“好样的,还请上来!”

郭槐踏步,登上高台。

朱棡看着穿着朴素的郭槐,从袖子里取出了一块小半个巴掌大的金属片,金属呈红、黄两色,上面有日月,也有五星。

郭槐凝眸:“这怎么看着,像是大明旗?”

朱棡凝重地点头,看着手中的铁片,线条如同一面流动的大明旗,转过身,对底下的众人喊道:“这是大明徽章,一个以铜铁打造的流动的日月旗,旗之上,不仅有日月星辰,还有洪武皇帝赐的字样!”

“愿为朝廷效死力,愿为朝廷心甘情愿付出辛劳,支援北伐战争者,当获赐大明徽章,佩戴此徽章者,是对大明有功的百姓,准其遇官不拜,若其有冤,允许佩大明徽章,直通布政使司!”

“现在,我将这房山第一枚大明徽章,佩戴于郭槐胸口,以表彰其为国之心,为朝廷之心!”

说着,朱棡将别针打开,佩在了郭槐胸口,肃然道:“恭喜!”

郭槐感觉浑身的血都热了,低头看着胸口的徽章,抬起的手微微有些颤。

大明徽章?

洪武皇帝赐?

自己一个草民,竟也能得到皇帝的赏赐?

知县曹俊瞪大双眼。

孙章、胡同宾也震惊不已。

大明徽章?

我们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啥时候出来的这玩意?

张耆老站起身,一双老眼变得极是明亮,急切地问道:“只要支援北伐战争,就能得到这勋章?”

里长曹清激动起来,嘴唇有些干:“能否给我一枚大明徽章,不,我要三枚。”

“我,我家还有两个小子,愿为朝廷效力。”

甲长秦忠扯着嗓子喊。

其他人也坐不住了,纷纷一改之前冷淡的态度,转而嚷嚷着要派人为朝廷服徭役。

没钱没粮?

那咱们也应该去干,为了朝廷,为了子孙,谈什么钱什么粮,俗不俗,势不势利眼?

要有家国情怀,要为朝廷办事,懂不懂……

那什么,能不能先给我们徽章?

这玩意,看着都高档,佩在胸口,走路都能神气。

皇帝御赐之物啊,这是钱粮能换来的东西嘛。

伊丽莎白旁观了这一切,不得不佩服顾正臣,这个家伙将人心把控到了极致,他准备用一些虚无的名誉,来撬动百万百姓……

原本以为这不可能,可现在看,大明人,似乎对这很在意。

朱棡抬手,压住喧杂的声音,喊道:“诸位,父——咳,皇帝说了,甲长、里长、老人、耆老,是富有影响力之人,只要你们愿为朝廷办事,愿为朝廷说服百姓主动服徭役,支持北伐大局——”

“那你们自然可以获得大明徽章!皇帝还说了——”

“待北伐战争结束之后,朝廷会在三行省之内,选出为朝廷效忠最出色,表现最杰出的甲长三百人、里长三百人、老人三百人、耆老三百人,接赴金陵,与皇帝同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