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0章 劫富济贫?(1/1)
李居逸摆出铁面无私的威严气势,坐在高位上,俯视艾老爷,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必须拿出足够多的诚意。”
显然,他打算趁此机会,劫富济贫。毕竟京城朝廷的办事速度太慢,赈灾的粮食和银两迟迟没有到来,偏偏朝廷规矩又大过天。
他作为县令,如果私自开放官府的储备粮去赈济灾民,朝廷事后必定会追究他的责任。这种事,早就有前车之鉴,所以他不敢背这口黑锅,只能另想办法。
恰好这个艾老爷非要作死,撞到枪口上了。
艾老爷眼珠子一转,连忙表态:“请县太爷网开一面,我这次一定拿好米去施粥。”
李居逸故意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你上次拿坏米施粥,下次百姓就不敢吃你给的粥。”
艾老爷欲哭无泪,连忙又说:“这次我捐钱,行不行?”
“县太爷,求求您,放我一马,我一定知恩图报。”
他怕坐牢,怕死了。
财富在权力面前,犹如鸡蛋碰石头。他虽然有钱,但特别忌惮李居逸手里的官权。
那一身官袍,是多少富商巨贾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
李居逸也不是什么脸皮薄之人,挑起剑眉,好整以暇,手指叩击书案,问:“你打算捐多少?”
艾老爷如同忍痛割肉,纠结地说:“十两银子,行不行?”
李居逸嫌太少,直接说:“你施粥,不是为了好名声吗?”
“如果你真的心怀大义,本官就亲手写官府告示,夸赞你。”
“不过,官府毕竟不是什么没见过世面的……”
他点到即止,暗示艾老爷捐十两银子显得太小家子气。
艾老爷的心在滴血,心如刀割,鼓起勇气,愁眉苦脸,说:“县太爷,我捐五十两银子,行不行?”
这就如同用肥肉煎油,李居逸指望这块肥肉多出油,但肥肉自己偏偏不愿意。
李居逸打量艾老爷,暗忖:吝啬鬼,难怪投机取巧,故意用洪水泡过的米施粥,一点诚意也没有。
他毕竟是朝廷县令,如果再讨价还价,恐怕有损官威,于是将就着算了。争取到五十两救灾银,聊胜于无。
于是,他提起毛笔,兑现诺言,当场写新告示。
不过,这新告示对艾老爷并非只有夸奖,而是写清艾老爷捐钱的来龙去脉。
比如,为何捐赠五十两?因为艾老爷用洪水浸泡过的坏米施粥,被正义之士识破,为了将功赎罪,所以捐赠银两。
在普通人眼里,这五十两银子绝对是大数目。所以,新告示在官府大门外张贴之后,围观的男女老少议论纷纷。
“这不是捐,而是被处罚!”
“罚五十两,活该!”
“官府总算又干了件好事!遇到天灾,就应该劫富济贫!”
“穷人快要饿死了,富人凭什么喝酒吃肉?”
……
说着说着,仇富的话越说越多,演变成骂骂咧咧。
另一边,李居逸吩咐师爷把艾老爷捐赠的五十两银子换成米和面粉,直接在官府门口施粥、施馒头。
他又写新告示,号召全县富户捐钱捐物,号召百姓互帮互助。
通过这些,官府获得好名声,而受灾的人勉强能填饱肚子。
付青和贾小花感念乖宝上次的救命之恩,所以这次救灾出钱出力,丝毫不吝啬。
付青在私下里说:“如果居逸在救灾方面有政绩,以后升官就顺利。”
最希望李居逸升官的人,不是李居逸自己,而是把李居逸当成大靠山的亲朋好友。
贾小花赞同,说:“反正,赵家好,咱们就好。”
“赵家人的官儿大,咱们就不会受欺负。”
付青与贾小花相视一笑,心有灵犀一点通,说:“居逸不是贪官污吏,咱们想巴结他,只能用捐赠的方式,给他增加政绩。”
“他会记住咱们的好。”
夫妻俩齐心协力,为了付家的将来着想,不仅仅看中眼前的利益。
与之相反的是——韦春喜正在加价卖烤鸭。
许多熟客既经不住美味烤鸭的诱惑,又对涨价这事很生气,于是一边买,一边抱怨:“凭啥子比以前贵许多?快要吃不起了!”
“官府要求米面粮油和药材都不许哄抬物价,为啥子烤鸭就不守规矩?”
韦春喜堆起满脸笑容,解释:“物以稀为贵,涨价也是没办法的事。”
“官府没规定烤鸭不许涨价呀!”
“您放心,过两天价钱又降下去了。”
……
街市的另一头,王俏儿的烤鸭铺今天没做生意,而是在免费施粥。
她私下里对赵理和孩子们说:“看见那些饿得病殃殃的人,就害怕。怕他们生出怨气,造反。”
“我上次听乖宝说,很多造反的穷人就是被饥饿给逼的,为活命而造反。”
赵理这些年自认为见多识广,笑道:“这世上,最爱造反的两种人,一种是最穷的,另一种是最享福的权贵。”
睿宝睁着大眼睛,最听爹娘的话,瞬间把这话听进心里去了。
后来,他去找顺哥儿玩,忍不住卖弄自己的本事,把这些话说给顺哥儿听。
顺哥儿平时在家时,要么听王猛讲笑话、打呼噜,要么听韦春喜抱怨那些顾客老想占便宜,想吃好东西又舍不得花钱,抱怨这,抱怨那……
此时,睿宝说出来的话,对顺哥儿而言,格外新鲜,如同在他的脑子里新开了一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