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7章 小心思(2/1)
李仁垂头道,“去吧。粮食都已经见底了,我一天一封信催,不见来人,咱们不能靠别人,得靠自己。”
“是!”绾月挺了挺身子,大声应道。
“请问殿下,可否安置好沈某,让绾月带领侍卫去州里各富户家宣读献粮策?大户人家不可能不囤粮,现在正需大家团结共度灾难,若还有人藏私……”
“也算个办法,但不可强求。”
毕竟现在不是战时,也没到那么紧张的时刻。
说不定明天雨停水退,危机很快就能解开。
若是激出事情,反倒不好。国家不是没粮,而是一时之困。
李仁一直是这么想的,尽全力保住每一个平民百姓。
可是一天又一天,一个月过去了。
赵大人的信送过来的越发慢,看日期却是及时回的。
证明路上越来越难行。
单枪匹马都走不快,更别提运粮队之事。
他心中抱着期待,皇上下旨令他为赈灾官。
他有一整套方案处理灾情。
现在临时赈灾权归地方官,权力有限,许多方法不敢用。
他是有劲打不出。
绮春十分担忧,给哥哥去信,回信只说皇上正抉择,快了。
大家只能干等。
沈大人的确起到安抚情绪的作用,每日被人骂得狗血淋头,被人用唾沫吐得一头一脸。
绾月也是有办法,建个木栅栏,让灾民够不到他,省得打死了他。
把他像条狗似的围在栏中。
所有人都感激李仁的仁义,一个王爷,将自己住宅都打开,让大家住进去。
灾民自发组成卫队,保护宅子内宅,不许人打扰了王妃。
本想就这么等下去,但灾民中已经有女子与孩童顶不住饿,生生饿晕过去。
绮春将自家宅中最后一点粮煮了粥送给晕倒的孩子。
家里没了余粮,王府和所有百姓一起陷入绝境。
府里一片沉寂,一双双眼睛盯着内院大门。
门打开,王妃穿着素色衣裳,头上未戴钗环,只用一条手帕将头发包部包住。
手中端着一只海碗,里头是最后的一盆粥。
在雨声中,在所有人的注视中,她一如既往的端庄,端着碗一步步走到晕过去的孩子与女人跟前。
大家自发让开一个口,绮春沉声说,“是我与王爷对不起大家,我们太无能,没为大家搞来粮食……”
她将手里的粥给合欢,叫她先喂孩子。
“王府也断粮了……”她眼泪落下,“我会想办法,请大家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皇上不会不管我们。”
她坚定的目光扫视所有人,“从今天开始,若能得到粮食,我与大家吃一锅饭,若无粮食,我与大家一起饿肚子,慎王誓与十三州百姓同进退!”
许多人落下泪,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足不出户的大家小姐,为了所有人的生死,不惜抛头露面。
死寂中,院门被打开,绾月穿着男装大步走入院内,径直来到绮春面前,单腿跪地,抱拳道,“禀王妃,属下借到粮了!”
所有人先是一怔,接着齐声发出欢呼,声浪几乎掀翻屋顶。
绮春含泪带笑,在嘈杂声中扶起绾月轻声道,“妹妹辛苦。”
继而高声下令,“起火!煮饭!!”
她在众人的热烈的注视中带着绾月回了内宅。
关起门她问,“妹妹可是用强了?”
绾月抹了把脸上的水,“我知道府里已经成了什么样,再不用强,我们难道死在一处?叫那些老贼看笑话?”
“请王妃放心,我写了借据,而且也给他家留了一点口粮,并没有抢光。”
绮春点点头,出乎意料地没有数落绾月。
喃喃自语,“接下来要如何?”
“接着借呗,兵来将挡,有什么怕的!”绾月话说得匪气十足。
绮春瞟她一眼,见她并非假装,是真的不在乎。
“你不怕?”
绾月莫名,摇头问,“没粮找粮,没路开路,怕有什么用?”
绮春轻叹,“不愧是你。也亏得是你。”
绾月心中一松,她最怕事情做了,还顶个抢夺平民的帽子。
李仁在府外也借到一部分粮,匆匆赶回家,得知是绾月写了“借据”弄来的粮,难得一笑,“也是个办法。”
“到时给这些借粮的人家做个官家的奖励,表彰他们,把粮就上就完了。量他们翻不起浪。”
“你们可知,已经有信儿定六弟为钦差,正向此地而来,他一来,本王就轻松了。”
他看向绾月,“好消息,桂忠做为皇上特派也跟着过来了。”
绾月还穿着男装,向李仁抱拳道,“多谢王爷。”
房中只余李仁和绮春。
他悠悠低语,“也许当初,真是我错了。”
接着打起精神,说道,“准备恭迎钦差大人吧。”
……
因是赈灾兼查案,所以没有任何欢迎仪仗,只是李仁打着伞,带着扮成侍卫的绾月站在青州城郊接到李嘉。
李嘉坐在车内,桂忠骑马。
长路漫漫,这小公公却不爱说话,李嘉问三句,他答一句就很不错了。
其余都只是简单的,“是”“不是”“卑职不知”等。
憋得李嘉直后悔没带玉珠出来,又想起玉珠已抬成侧妃,不能随便出门,更是丧气。
……
这差事,实非他心甘情愿得的。
母亲的态度加上绮眉的期望,都敌不过徐棠一封信。
接到徐棠的信时,徐棠已经击杀了大皇子,夺了军权。
惊心动魄的政变,看得李嘉喘不过气,恨不得飞过去帮徐棠直接杀了瓦齐拉通。
徐棠毒杀大皇子是在床上,她没细讲这段,只说吃饭时大皇子服过毒还不死,几乎吓煞她,最后还是与杏子配合才勉强胜了此局。
写信时,手腕上被瓦拉齐通抓过的地方还肿着,那个男人简单不是人,力大如公牛。
她信上因已夺权成功,很是喜悦,絮絮叨叨尽显小女儿态,说了许多。
最后才严肃地要求李嘉一定要夺得皇位,与她比肩,成就史上一段佳话。
要成为支持她的强大靠山,只做将军是不够的。
这一点李嘉当然知道。
没有皇命,擅调军队视如谋逆。
……
从紫兰殿探过贵妃回了王府,李嘉与绮眉的关系缓和许多。
是她解了贵妃之困,还大度地没提贵妃抬玉珠之位给她添堵之事。
可李嘉一想到上朝与大臣一起处理国政的艰难仍然头疼。
一个国家如此庞大,竟有那么多做不完的政务。
一天天一年年,循环往复。
他从没操劳过,也没吃过任何苦,早起上朝已是他吃的最大苦头。
他不耐烦琢磨朝里的关系。
谁叫他出生就在最顶端?看到的皆是奉承与笑脸。
他和他母亲一样。贵妃初入宫心高气傲,连皇上也不耐烦讨好。李嘉也是如此。
父皇的看重与偏宠,他生下来就得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