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1章 家事国事(1/1)
卢象同看着他哥如此激动兴奋的样子,这心里那也是直摇头,
在卢象同看来,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重要的就是修身齐家,家都没了还谈什么社稷天下?!
而他这大哥虽能治国平天下,但这有家似无家,即使能够成就名传千古的功业,可这百年之后坟茔之前无人祭扫岂不是到头一场空?!
立卢象同对他这大哥不好女色还能勉强理解,毕竟这种戒色的人地方上有不少,可卢象同实在是理解不了,他这老哥为了亡妻连后代都不要的奇葩脑回路。
这建功立业他不就是为子孙后代挣他一个前程吗?!后代都没有这功业再大要他有什么用?!
这过继的儿子那终归不是亲儿子,到头来一辈子的努力全给别人家做嫁衣。
...
这卢老爷将范景文的公文收起来之后瞧了他这兄弟一眼,或许是这兄弟之间心有灵犀,卢老爷瞧着他这兄弟的表情看他不对劲,大概猜出来他这兄弟的心中所想。
这些年来,不知卢老爷私事内情的人那不是怀疑卢老爷练功练的没有生育能力,那就是怀疑他老婆是只不会下蛋的母鸡。
所以这对卢老爷的风言风语那也是非常的多,对此卢老爷也都是一笑而过没有当回事。
只见那卢老爷盯着他的弟弟,语气严肃的对他说道:“象同,我虽然是老大,但是我们家兄弟四个,我这一支即使绝嗣了,那我们家的香火依旧可以延续下去,我们的父祖依旧可以得到血食。”
“百年之后,我卢象升见祖宗于地下,那我也是问心无愧!”
紧接着卢老爷抬手抱拳对着北方向行了一礼,然后接着对卢象同说道:“我蒙皇上不弃,授我节符,总理六省军务督师剿贼。”
“如今我身负王命有重任在身,早就已经是以身许国,自此之后便不会再有什么儿女私事!”
说到这里,卢老爷把手指向书案上他妈的那封信接着对卢象同说道:“从今天开始,除非是母亲有恙,其他的家书你一概不要往我这里送!”
“你听明白了吗?!”
卢象同听完他哥这番话后长叹了一口气,然后对他哥拱手行了一礼道:“属下遵命!”
如今这大战将启,卢老爷不会让任何事情分他的心,所以这些家务事卢老爷必须得全部给断掉,以免到时候影响他的发挥。
随后这卢老爷便对他这兄弟问道:“象同,这王梦尹那边是怎么回事?!他手下那群王八犊子在干嘛?!”
这卢老爷虽总督六省军务,看似权力大的吓人,但其实只要这不归他直辖的官军离开他的视线之内,卢老爷也就基本上失去了对这些部队的掌控。
当初卢老爷在大别山的时候,湖广的楚军对他的命令那是言听计从,在他的指挥下与河南官军还有援剿边军配合的非常好,立下了很多战功。
所以这卢老爷当时就对这湖广有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于是一拍脑袋就下令湖广巡抚王梦尹,带着楚军沿着长江北岸东出安全进攻无为和州一线的贼寇,与他在滁州南北夹击这铁贼。
可这最后的结果那是一地鸡毛,王梦尹手下的楚军剿贼的本事不怎么样,那祸害老百姓的本事是一流。
卢老爷在贼寇围困滁州的初期阶段,曾经命安庐兵备道史可法从庐州出兵滁州,前去骚扰围城贼寇的后方,以此来减轻滁州守军的压力。
可这史可法给卢老爷回信说,这庐州没有剿贼的兵,只有防贼的兵!
所防之贼即为内贼也,言外之意就是说,这王梦尹楚军不从安庐地区撤走的话,那安庐道的官军一个也不会出动。
而当时王梦尹的楚军又缺粮饷,卢老爷也不敢强令其出兵滁州以免引发兵变便宜了贼寇。
...
卢象同听到他哥的问话后略做思考,然后便对卢象升说道:“前几日王中丞来报,蕲州知州称蕲黄一带出现部分流寇,有可能危及州城安全。”
“王中丞为防蕲州藩封(荆王)有失,故而已命蕲州参将卢镇国部领兵回楚戍蕲,黄安游击庙有才部亦同卢镇国一道回楚。”
“王中丞还说,这郧阳副将贾一选部士卒思乡情切多有逃亡,故而王中丞向督师请示是否让贾一选领兵回镇。”
这蕲州的荆王有危险王梦尹可以不经请示就将黄安府的两支官军派回去,但是这郧阳镇的官兵回镇王梦尹就必须得请示了。
因为这大明朝王爷的安危是仅次于大明祖坟的安危,所以王梦尹可以先斩后奏,卢象升也不会快罪。
卢象升听到他兄弟这话后立刻便对他回复道:“贾一选部士卒归心似箭已无战心,留之也是无用只会空废钱粮,你给王梦尹传令,命他撤贾一选部还镇!”
卢象同听到他哥的话后,便从袖口拿出了一个小册子和一杆小型的毛笔,卢象同吸了口那毛笔尖之后,便在那小册子记录卢象升刚才的指示。
随后这卢象升又加了句道:“给史可法也传令,命他想办法给这贾一选凑够回楚的粮食,免得到时候这帮丘八又沿途祸害老百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还有给他王梦尹再说一声,如果江南的粮草到了就拨一部分给这贾一选!”
“好的!”
就在这卢象同记录他哥的指示之时,这卢老爷便开始自言自语起来。
“这贾卢苗三部回楚,雷时声也被调到凤阳来了,那这庐州就只剩下秦翼明跟这王梦尹的抚镇两标营。”
“这两镇标营官兵再加上那秦翼明的家丁大概有个七八千人左右。”
说到这里,卢象升摆手对他兄弟说道:“象同,把舆图给我拿过来!”
“嗯!”
听到卢象升的话后,卢象同赶紧在书房的书架上翻找南直隶的舆图,找了一会之后,这卢象同便找着了舆图并铺在了卢象升的书桌上。
卢象升指着地图上的滁州城一脸担忧的咬着嘴唇说道:“我要是再不派兵去救这张国维,恐怕他就撑不了几天了,可我这粮草还没有到...”
如今这滁州附近聚集了几十万贼寇,如果仅派一两支官兵去救的话,那毫无疑问会被围城的贼寇给打援吃的连渣子都不剩。
所以官军要想救滁州,那就必须得集结重兵前往才行,否则的话一个个上,只会是如同葫芦娃救爷爷一般全部完蛋。
这一点卢老爷非常的清楚,虽然凤阳附近集结的官军已经够多了,但是这粮草军械迟迟没有到位,所以卢老爷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贼寇围城二十多天。
在卢老爷身旁的卢象同跟了他哥这么多年,那也成为了一名业余军事爱好者,于是这卢象同便对他哥指点道。
“大哥,这汉代周亚夫能在短时间内平七国叛乱,其主要原因就是周亚夫坐看吴楚叛军进攻梁国按兵不动,在关键时刻找到机会给叛军致命一击最终成就千秋功业。”
“而大哥您就是那周亚夫,而滁州城就是那梁国,如今粮草未至就是时机未到,张国维这个‘梁王’想必应该还能多撑几天的。”
“依弟弟看,大哥不妨学那周亚夫继续按兵不动。”
那卢象升一听他兄弟这话嘴角一咧,然后翻着眼睛看着他那兄弟说道:“你小子最近在读《汉书》啊!”
“那我考考你,这周亚夫最后是怎么死的?!”
卢象同既然是说出周亚夫平七国之乱的典故,自然是清楚周亚夫之死与梁王有很大的关系。
不过卢象同对此却是不太认可。
只见那卢象同有些不服气的对卢象升说道:“大哥,您如今的权势非那周亚夫可比,而那张国维也不是梁王,滁州城也不是梁国。”
“只要张国维跟这贼寇在滁州死磕到底,将这贼寇给耗的精疲力尽无心再战,即使到时候滁州城破,张国维那也算是死得其所。”
“而大哥您乘此时机再统兵南下,这帮已经锐气尽失且精疲力尽的流寇,定会被您一举而荡平,如此大功之下,死他张国维一个巡抚又算得了什么?!”
“朝廷难道还会因此来问大哥您的罪吗?!”
这卢象同虽然没有入朝为官,但是跟在卢象升的身边见识了不少死道友不死贫道,甚至拿道友当垫脚石成道的事情。
所以在卢象同看来,牺牲张国维一个巡抚外加整个滁州的官军成就他大哥的功业,这笔买卖太划算不过了,反正死的又不是他们家的人。
卢象升听到他兄弟这话后那嘴角就是一阵抽搐,卢象升心想这小子还他娘没当官就这么坏,这当了官之后还得了?!
不过这卢象同到底是自家兄弟,卢象升也不好去苛责他,毕竟这时段的风气就是这样,卢象同要是入朝为官的话,那还真得就要有这么坏才行,要不然在这个黑暗丛林根本无法生存。
毕竟这他这兄弟没他这样的节操和本事,无法做到特立独行不同流合污,所以那也就只能是选择加入。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拿队友祭天的事卢老爷干不出来,他过不了心中的那道坎。
还有就是卢老爷亲自去滁州侦查过,这贼寇的兵锋士气之盛远超他所预料,即使张国维磕死在滁州,那也未必能让这滁州的贼寇伤筋动骨。
...